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音乐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音乐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尚车旅游网
【观察与思考】成才之路音乐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陈银银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新店镇利群小学,江苏如东226400)

要: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的艺术形式之一,能够

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求。教师要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挖掘、整合、利用音乐教学资源,设计趣味化的音乐活动,在音乐教学各个环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强大的动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健康成长中图分类号:G623.71;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6-0022-01

音乐是一门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包含着健康向上的因子。借助音乐学科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这是新课改的重要诉求,也是现代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创设丰富的音乐教学情境,能够迅速激活学生情感体验;挖掘、整合、利用音乐教学资源,对调动学生思维认知有很大帮助;设计趣味化的音乐活动,能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陶冶情操。

一、创设音乐情境,激活学生情感体验

青少年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大多取决于兴趣爱好,兴趣若高涨,则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就高。因此,采用何种方式激趣,就成为音乐教师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创设情境已成为音乐教学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故事、角色演绎、歌曲欣赏等方式创设适当的情境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苏少版第一单元“春天的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春天的图片以及关于春天的“歌曲串烧”,让学生观看、聆听。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甚至有的学生跟着视频哼唱歌曲,课堂学习氛围浓厚。接着,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交流讨论:在你的印象中春天是什么样的景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者自己喜欢的歌曲描绘一下吗?这样,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春天的视频资料创设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顺利实现教学过渡,教学进程顺利推动。

视频信息带给学生极大的冲击,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同时,教师设置了讨论活动,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思维得到拓展,视野得到开阔,形成积极的情感共鸣。

二、整合音乐资源,调动学生思维认知

音乐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既包括课内资源,又包括课外资源。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内外的音乐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学习。青少年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极强,思想比较活跃,但缺乏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教师要进行专业化的指导,让学生认真聆听歌曲,感知歌曲内容,接着让学生分析音乐结构,掌握歌曲节奏与韵律。

例如,教学《爷爷为我打月饼》时,教师可由故事《闪闪的红星》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聆听故事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还知道哪些革命年代的故事,讲来听一听”,然后让学生积极参与。接着,播放《爷爷为我打月饼》。这首歌曲风格是活泼、愉悦的,听着这首歌,学生很容易进入到欢乐、幸福的童年回忆。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与爷爷之间发生的趣事。在讲述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动。这时,教

作者简介:陈银银(1986-),女,江苏如东人,小学二级教师,从事音乐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訝輰輦2019年6月·第16期(总第608期)

师可以展示各种各样的乐器,引导学生运用这些乐器演奏歌曲。

乐器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这给学生带来的感受自然也是不一样的。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实现了教学效果最大化。

当然,课内资源的挖掘只是一种方式,教师还可以将课外资源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这样能为音乐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无论是挖掘课内资源还是课外资源,教师都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开展趣味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进行全面渗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音乐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要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组织音乐活动,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迅速提升。当然,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在活动过程中容易遇到困惑,教师则要发挥引导、点拨、启发作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学《七个小兄弟》之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游戏活动:

小音符,大智慧,小音符在音乐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每个小音符的作用也不一样。请大家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小音符,

将它的作用、特点讲解清楚。有的学生选择音符之后,寻找相关服饰,将自己进行一番“包装”,还邀请其他同学参与表演,这样就变成一个情景剧。本来小音符的自我介绍是一个相对枯燥的环节,但经过学生的创新设计,游戏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看得高兴,听得认真。

音乐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音乐体验感知,在设置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学生在参与游戏、参与表演的过程中,积极情绪得到激发,思维得到启动,情操得到陶冶。

总之,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呈现出复杂性、多变性、动态性的特征。教师要从音乐教学各个环节着手,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挖掘、整合、利用教学资源,设计趣味化的音乐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使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健全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刘辉.音乐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可行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6(01).

[2]田静,张洁,陆春庚“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J].中国教师,2013(16).

[3]徐微.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书育人,2004(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