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RDA能走多远_资源描述和检索_简述

RDA能走多远_资源描述和检索_简述

来源:尚车旅游网
标引与编目

[文章编号]  1004-325X(2011)01-0066-05

2011(1)

RDA能走多远?    《资源描述和检索》简述How Far Will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 Go?——Review on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李  蓓

(中南大学医药信息系  湖南  长沙  410013 )

[摘    要]    RDA是数字环境下资源著录与检索的新标准,其产生是因为《英美编目条例》(第2版)(AACR2)难以适应大量出现的数字文献。与AACR2相比,RDA的主要突破是采用了新的概念模型——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和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并且在结构、术语、资源类型、著录原则上作了较大改变。但是新的概念模型是否适用于实际编目工作仍无法确定,有待图书馆同仁探讨。

[关键词]    《英美编目条例》(第2版)   《资源描述和检索》    编目    资源描述[中图分类号]    G254.3         [文献标识码]   B

[Abstract]  RDA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 is the new standard of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retrievalunder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which arises due to the second edition of 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Rules ,2nd Editon(AACR2)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a large number of digital literature. Compared to AACR2,the RDA makes the major breakthrough with the use of new conceptual models - Functional Requirements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 (FRBR)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Authority Data (FRAD), and majorchanges are made in structure and terms, resource type, description rules. But whether the new conceptualmodel is applicable to actual cataloging work or not need to discuss by library colleagues.

[Key words]   Anglo-American Cataloging Rules, 2nd Edition(AACR2);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RDA); Cataloging; Resources description

  数字技术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馆藏资源的著录和检索的操作环境,数据资源和数据库技术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致使对数字资源的技术细节的描述变得与传统项目(如题名、主题等)的描述一样重要。RDA(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资源描述和检索》)是以AACR(Anglo-American Cataloging Rules,《英美编目条例》)为基础建立的,其制订的主要宗旨是为不同类型资源的著录与检索提供一套完整的指南和使用说明。该标准主要用于图书馆,目前正在与其他领域(档案界、博物馆界、出版业等)协商,以期能够实现RDA与在其他领域中使用的元数据标准的有效协调和统一。

[1]

AACR,中国的西文编目工作也长期遵循AACR的原则。AACR有两个版本,AACR1和AACR2。AACR2出版后经过了若干次重大修订,如1988年修订本、1998年修订本、2002年修订本,但其主体结构和基本指导原则并没有改变,因此,仍难以适应大量出现的数字文献。于是,在2004年由Tom Delsey主持制订了AACR3,2005年该标准命名为RDA,从命名上看,已完全没有了AACR的踪影,可见其目标是希望新规则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因此,原名称中的“英美(Anglo-American)”已经不适宜,并且使用“Description and Access”而不是“Cataloguing”,表示资源类型的适用范围更广。RDA于2005年12月完成第一部分的编制,其余部分在2006-2007年继续编制,并于2007年成立单独的机构——JSC(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development of RDA,RDA发展联合指导委员会)专门负责RDA的制订。RDA第一个完整版于2008年11月公布,其每一部分公布后,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讨论,JSC会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并进行修改。JSC于2010年6月公布了RDA

1    RDA产生的原因

  RDA自称为“一部新的资源描述与访问的国际标准”,其性质就是数字环境下资源著录与检索的一个新标准[2]。它主要是针对AACR2(Anglo-American Cataloging Rules,2ndEdition;《英美编目条例》第2版)进行的修订。AACR一直是编目的主要规则,许多国家的编目条例都参考了

・66・

的最新版本,并有阿拉伯文、中文、德文、法文等多种语言版本的内容说明。

  RDA基本上与AACR2兼容。RDA的许多说明与AACR2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但是著录条款的组织形式不同,RDA不再按照ISBD的著录项目细分,而是将特定数据元素的说明集中在一起,它用于识别描述性编目的数据元素并按照类似于AACR2的顺序排列这些元素,但对于记录中的各种元素的排列顺序不作说明,实际上在计算机编目环境中,这种顺序也不再重要。

进行控制。

  作品是一种特有的智慧和艺术的创作,是一个抽象的实体,并非简单、单一的资料对象,如“Gone with the wind”是指创作的内容,不涉及具体的版本或载体形态。内容表达是指通过数字、音乐、声音、图像、动作或这些形式的组合对智慧或艺术作品的实现,其本质特征是表现形式,形式的任何变化(如从数字形式变成口头语言形式,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等)都会产生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作品的内容表达必须通过一种物理介质来完成,如纸张、磁带、光盘等,这些实体就是载体表现。作品制作过程中若载体形式发生了变化,就会产生新的载体表现,如字体、版式、载体介质、容器、出版者及制作者等。单件是载体表现的具体化,指一个单一的对象,类似于一个复本[3]。  这种“实体-关系模型”结构是与现行的编目实践完全不同的。FRBR模型关注的是作品和内容表达,注重检索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以FRBR为基础的编目可以将同一作品的不同载体信息集中在一起。而现行的编目实践是以载体为著录基础,以对手头文献的描述为主,侧重于单一记录。FRAD实际上是FRBR模型的延伸和扩展,是对“主题规范、叙词表、分类表的中心实体和这些实体之间的关系”这一论题的进一步研究,如名称变异形式的检索点和相关实体的规范检索点等[4]。

2    RDA的概念模型

  RDA设计的主要突破就是采用了新的概念模型,即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Bibliographic Records,FRBR)和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Authority Data,FRAD)。  FRBR借鉴开发关系型数据库常用的“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探讨编目的实体、实体属性、实体关系,揭示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R将实体分为3组,第一组实体为:文献目录记录中的智力产品或艺术产品,包括作品、内容表达、载体表现和单件;第二组实体为:对知识内容或艺术内容的生产、传播或保管负有责任的个人或团体;第三组实体为:知识或艺术内容的主题,包括概念、对象、事件、地点。第一组实体是书目记录的对象,后两组实体属于书目记录中的标目部分。第二组实体由名称规范进行控制,第三组实体由主题词表、分类法等主题规范

3    RDA的结构

  根据2009年7月公布的第4版RDA,将其结构分为10

表1    RDA的结构和内容

章       节

件的属性。

内             容

生产说明、版权日等);载体的描述(如媒体类型、尺寸、布局、压缩比等);采访及检索信息(如检索、使用等),如获得或联系的信息、检索等。

第一部分,记录载体表现和单通用规则;载体形式和单件的识别(如题名、责任说明、版本、连续出版物编号、制作/出版/发行/

第二部分,记录作品及内容表通用规则;作品和内容表达的识别(如作品的题名、作品形式及日期、其它可识别特征、内容表达的达的属性。

第三部分,记录个人、家族和团体的属性 。

第四部分,记录与资源有关的概念、对象、事件和地点属性。第五部分,记录主要关系。第六部分,记录与资源有关的

记录作品、内容表达、载体表达和单件之间的主要关系。

记录在资源和与其相关的个人、家庭和团体之间的关系,主要反映作品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创作者;日期及语言等);内容的描述(如范围、时代、语言、摘要等)。

通用规则;个人名称的识别(个人名称、相关日期、其它相关标识等);家庭名称的识别(名称、相关地址等);团体名称的识别(名称、相关地址或日期、会议届次等)。

通用规则;概念的识别;对象的识别;事件的识别;地点的识别,包括推荐的名称及变异的名称。

个人、家庭和团体之间的关系。与内容表达相关的,如贡献者;与载体表达相关的,如出版者;与单件相关的,如保管人。第七部分,记录主题关系。第八部分,作品、表达、表现形式及单件的关系。

第九部分,记录个人、家庭、团体之间的关系。

第十部分,记录概念、对象、事件、地点之间的关系。

通用规则和指导、必备元素、规范检索点及标识符的使用。

通用规则和指导;相关作品及衍生作品的关系;相关内容表达的关系(如原作及不同版本);相关载体表达的关系(如复制品与原作);相关单件(如整体与部分)。

通用规则及必备元素;相关个人间的关系(如合作者);相关家庭间的关系;相关团体的关系(如上下级机构)

通用规则;相关概念的关系(如泛指概念和较窄概念);相关对象的关系(如复制品和原件);相关事件的关系(如相继发生的事件);地点之间的关系(如法律所辖领地之间的关系)。

・67・

个区:1-4区是与FRBR和FRAD中定义的实体属性相关的元素,5-10区记录FRBR和FRAD中定义的关系相关元素[5]。  这种结构与AACR2是完全不同的。它不是按文献类型描述规则进行排列,也不再按照ISBD的著录项目细分,而是将特定数据元素的说明集中在一起,识别并记录用于描述性编目的数据元素。

[6]

(68 pages)”。这样,当资源以多种类型出现时,根据RDA

就可以进行比较明确的区分,如例1。例1:根据AACR2产生的MARC记录:

           245 00 ¥a The sweet hereafter¥h [videorecording] /¥cAlliance                      Communications presents an Ego Film Arts production;                     a film by Atom Egoyan ; screenplay by Atom Egoyan ;                     produced by  Camelia Frieberg and Atom Egoyan ;                     directed by Atom Egoyan.          根据RDA产生的MARC记录:

           245 00 ¥a The sweet hereafter / ¥cAlliance Communications                     presents an Ego Film Arts production ; a film by Atom                     Egoyan ;screenplay by Atom Egoyan ; produced by                     Camelia Friebergand  Atom Egoyan ; directed by                     Atom Egoyan.

          336##¥a two-dimensional moving image ¥b tdi ¥2 marccontent          337##¥a video ¥b v ¥2 marcmedia          338##¥a videodisc ¥b vd ¥2 marccarrier

  本例中将以往的一般资料类型videorecording分解成内

4    RDA解决的问题

  RDA是在AACR2的基础上修订的,但与AACR2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如一些名词术语的改变、一般资料类型的改变、一些著录原则的改变等。

4.1    名词术语的改变

  AACR2中某些名词术语已经明显过时,如标目、主要款目、附加款目等。在计算机环境中,这些其实就是不同性质的检索点。由于不再存在卡片目录排序时的困扰,只需在编目软件中设置不同字段的属性即可解决不同检索点的选用问题,因此,在RDA中将这些名词改成更为科学的Access point 、Primary access point 、Secondary access point,如表2。

表2    AACR2与RDA名词对比AACR名词

Heading标目

Authority control规范控制

容类型为two-dimensional moving image、媒体类型为video、载体类型为videodisc,336、337、338是新增字段,分别对应为内容类型、媒体类型、载体类型,这在AACR2中是没有进行区分的。

RDA名词

Access point检索点

Access point control检索点控制

Authorized heading规范标目Preferred access point选用检索点Uniform title统一题名Main entry主要款目Added entry附加款目

Preferred title选用题名Primary access point主要检索点Secondary access point次要检索点

4.3    三原则

  在卡片目录中,由于空间有限,对超过3个责任者或超过3个的同一项目的著录进行,一般取第一个责任者或项目进行著录,而对次要信息予以省略或在附注项内进行说明。这一点在计算机编目时代已经可以解决,只要忽略成本(如数据空间的占用及编目人员的劳动),多个同类信息的著录在技术上是毫无问题的。RDA对这一原则进行了明确的修改,如例2[6]。

例2:根据AACR2产生的MARC记录:

          245 00 ¥a Managing bird damage to fruit and other                       horticultural crops / John Tracey ... [et al.].          700 1# ¥aTracey, John Paul.          根据RDA产生的MARC记录:          100 1# ¥a Tracey, John Paul.

          245 10 ¥a Managing bird damage to fruit and other                       horticultural crops / John Tracey, Mary Bomford,                      Quentin Hart, Glen Saunders, Ron Sinclair.          700 1# ¥a Bomford, Mary.          700 1# ¥a Hart, Quentin.          700 1# ¥a Saunders, Glen.          700 1# ¥a Sinclair, Ron.

4.2    一般资料类型的改变

  资源种类的日益增多是引起AACR2修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RDA对资源类型的定义就要尽量考虑详尽,而不能像AACR2的资源类别那样混淆了内容类别及载体(如图书、手稿、缩微胶片等)。首先,RDA将一般资料标识(General Material Designations,简称GMD)分成内容类型、媒体类型、载体类型。内容类型是指作品表达的交流形式,如演出的音乐、文本、二维的运动影像;媒体类型是用来观看、运行、演奏资源内容所使用的设备的种类,如音频载体、电脑载体、缩微载体、视频载体;载体类型是指贮藏和安置媒体的格式,如音频碟片、网络资源、缩微胶片、录像带、合订本等,并且列出了详细的载体类型种类,如计算机的载体(Computer carriers)分为“computer card、computer chip cartridge、computer disc、computer disccartridge、computer tape cartridge、computer tape cassette、

[6]

computer tape reel、online resource”。其次,RDA还可以

具体说明载体数量等其他详情,如“1 computer disc (184remote-sensing images) 、1 microfiche (120 frames)、1 computer disc (xv pages, 150 maps) 、1 online resource

4.4    某些描述细节的修改

  RDA对其它著录细节的修改涉及到各个方面。例如,

・68・

通常用版权日来代替出版时间的做法被取消;一些缩写被要求以全称代替,如地名的缩写;出版地不详和出版者不详不再采用“s.l.,s.n.”著录等[6]。具体见例3-6。例3:根据AACR2产生的MARC记录:

          260## ¥a Montreal : ¥b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cc2001.

          根据RDA产生的MARC记录:

          260 ## ¥a Montreal ; ¥a Kingston ; ¥ a London ; ¥ a Ithaca:                     ¥b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c                     [2001?], C  2001.

                     Source of information reads: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Montreal & Kingston, London,                     Ithaca. Record created by a Canadian library.例4:根据AACR2产生的MARC记录:

          260##¥a Vancouver, B.C. : ¥bVancouver Historical                    Society, ¥c1970.

          根据RDA产生的MARC记录:

          260## ¥a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 ¥b Vancouver                     Historical Society, ¥c1970.例5:根据AACR2产生的MARC记录:          260## ¥a [S.l. : ¥b s.n.], ¥c1962.          根据RDA产生的MARC记录:

          260##¥a [Place of publication not identified] : ¥b                     [publisher not identified], ¥c1962.例6:根据AACR2产生的MARC记录:

          300##¥a ix, 120 p. : ¥b ill. (chiefly col.), digital, PDF file.          根据RDA产生的MARC记录:

          300##¥a 1 online resource (ix, 120 pages) : ¥b                     illustrations(chiefly color), text file, PDF.

表现、哪些数据元素会变化,只能记录所编目的载体表现上存在和已知的信息。对于只需要一个载体表现的编目机构来说,内容表达的记录随其信息的增加需要经常地修订与维护,这会大大增加编目过程的复杂性[7]。

  内容表达与载体表现对于AACR2而言都是新词[7]。从编目工作实践看,书目记录中的许多元素很难界定是属于内容表达还是载体表现,例如,附注与变异题名都不能自动归入内容表达或载体表现。对于复制品进行编目时,如果与原件完全一致,虽然比较容易建立一条内容表达层的记录,但仍有问题:与原来的载体表现相关的书目数据(如责任说明)是属于内容表达、原来的载体表现抑或二者都是,盲文版是新的内容表达还是新的载体表现,等等。RDA中对于很多元素就没有明确它属于哪一类型,如表3所列[8]。表3    RDA中未明确与FRBR实体类型对应的元素

RDA元素

Copyright datePreferred citationExtentDimensions of map,etc.Dimensions of still imageNote对应的FRBR实体类型

manifestation?manifestation/item?manifestation/expression?manifestation?manifestation?

manifestation/expression/item?

Note on extent of manifestationmanifestation/expression?System of organizationSound contentRelationship designatorwork?expression?

work/expression/manifestation/item?

  如附注项(note)是属于载体表现、内容表达抑或是单件等问题,给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造成了困惑。还有一些元素是在FRBR中没有定义属性或关系的,如place ofproduction, parallel place of production, date of production,place of manufacture, parallel place of manufacture, preferredcitation等。

  RDA只是对AACR2的修订,从本质来说,它仍然是一个指导资源描述的规则。目前,参与编辑的只有一些英语国家,RDA并未得到大范围的应用,还没有形成事实标准。同时,业界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例如,美国图书馆协会编目委员会著录及检索工作小组、LC(Library of Congress,美国国会图书馆)等机构对RDA的草案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认为其篇幅过长、过于复杂[9]。AACR2是伴随着MARC而生的,随着RDA将替代AACR2,MARC是否也会受到冲击呢? 2009年10月14日,美国信息标准组织(NationalInformation Standards Organization,简称NISO)举办了一次网络会议,会议主题就是“AACR到RDA及MARC的演进”。尽管RDA的编制机构希望它能够成为未来资源的描述规则,但对于RDA的发展图书馆界仍在讨论和观望[10]。

5    RDA遗留的问题

  RDA的概念模型FRBR将一组著作分为4个不同层面的实体:作品、内容表达、载体表现和单件。以作品为核心来创建目录,然后去发现它们的属性,这与传统编目工作流程相反。在实际工作中,编目人员只能根据现有的载体表现进行编目,是无法预知未来会有多少相关的载体表现,也不可能预知是否会有其它内容表达的属性出现。而4种书目层次(作品、内容表达、载体表现、单件)从确定作品名称开始(作品),接着界定作品的不同版本或语言形式(内容表达),再界定它出版的载体状态(载体表现),直至编目员拿到手中的文献(单件),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该过程与编目人员的日常编目工作方式刚好相反,编目人员主要使用具体的载体表现或单件层次的信息,抽象的作品及内容表达层次在逻辑上必须由前两者抽取,这在现实工作中难以完成。编目员在对特定载体表现编目时,很难判断内容表达的属性,不可能预知将来会有多少载体

・69・

参考文献 :

[1]《英美编目条例》修订联合指导委员会. RDA:资源著录与检索内

容说明书[EB/OL]. [2010-07-11].http://www.rda-jsc.org/docs/5rda-prospectusrev3_chi.pdf.

[2]冯亚惠.AACR的替代品——资源描述与检索(RDA)介绍[J].图书

情报工作,2007(1):129-131.

[3]刘素清.IFLA书目记录功能需求初探(FRBR)[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4(6):65-69.

[4]国际图联规范记录的功能需求与编号(FRANAR)工作组. 规范数

据的功能需求概念模型[EB/OL].[2010-11-21]. http://www.ifla.org/files/cataloguing/frad/frad_2009-zh.pdf.

[5]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of RDA.RDA-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Scope and Structure[EB/OL]. [2010-07-11].http://www.rda-jsc.org/docs/5rda-scoperev4.pdf.

[6]Schiff A L.Changes from AACR2 to RDA: A Comparison of Examples[EB/

[9][8][7]

OL].[2010-07-11] .http:// www.rda-jsc.org/docs/BCLAPresentation.ppt.赵光林,田乐胜.FRBR对相关编目规则的影响[J].图书与情报,2006(2):90-93.

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of RDA.RDA-FRBRMapping[EB/OL].[2010-07-11].http://www.rda-jsc.org/rda.html.张秀兰.从AACR1到RDA——《英美编目条例》的修订发展历程[J].图书馆建设,2006(2):44-47.

[10]编目精灵. RDA的实施与MARC的未来[EB/OL]. [2010-07-11].

http://catwizard.net/posts/20091108121733. html.

[作者简介]

李  蓓  1974年生,女,硕士,现工作于中南大学医药信息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组织和信息研究,已发表论文20篇。

[收稿日期:2010-10-22]

(上接第53页)学图书馆2.0平台、上海大学图书馆乐乎论坛、上海大学MSN咨询平台,为学校师生提供学科服务[2]。其中,学科建设门户平台使学科馆员以实名面向用户,为图书馆与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渠道。2.2.4    馆室合作——谋划未来

  文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便于本院师生的教学与科研,用学科相关经费采购了大量的文科资源,为图书馆文科资源建设提供补充。在近年来的馆院合作中,文学院资料室在图书馆的指导下将所藏图书进行了机读目录格式著录,并与图书馆编目规则保持一致,为未来的文科馆建设及图书馆与资料室的整合奠定了基础。2.2.5    图情教授——文献推荐

  图书馆在与文学院合作过程中,以学科馆员服务为契机,以学科为基础聘请数位学科骨干为“图情教授”,目的是通过“学科馆员—图情教授”的服务模式,加强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听取专家的意见与建议。目前“图情教授”工作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支持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1)负责向图书馆对口学科馆员反映本院系教师对图书馆服务的意见,收集本院系教师对图书馆的期望及文献信息需求;(2)协助图书馆进行各类资源评估、调查及新数据库的试用等;(3)提供所在院系相关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及有关科研人员的联系方式,便于图书馆与科研一线人员及时联系,负责将学科馆员提供的图书馆服务信息及新资源的试用信息等及时告知本院系的教师;(4)在网络平台上与图书馆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在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博客上反馈有关信息,积极向图书馆推荐在个人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挖掘的各类学科资源。

学院中文系合作的“中文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共斥资30万元从国家图书馆购买中国旧期刊杂志缩微胶卷,并通过校际交换收集了价值约120万元的缩微资料电子信息,为筹建图书馆数码电子期刊阅览室打下了基础,使我校收集的前旧期刊数量跃居全市高校前列。(2)构建了图书馆与文学院图书联合采购沟通机制。图书馆聘请文学院教师兼任图书馆学术馆员,并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与学术馆员进行联系,既使图书采购与学科建设紧密相连,又使采购经费发挥了最大效益。例如,文学院在学术研究中急需《全宋文》和《光绪朝    批奏折》,图书馆根据文学院教授提供的相关信息顺利购到这两种图书,提高了采访效率。(3)图书馆为适应文学院博士点建设需要,斥资购买了出版的“近代文科丛刊”大型文科丛书,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目前,上海大学正在开展“学科建设大讨论”活动,提出以学科建设为平台推动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这为图书馆与文学院之间的持续合作奠定了基础。这种有效的合作模式对于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文科资源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资源建设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

[1]金旭东.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北

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316-318.

[2]上海大学图书馆主页[EB/OL].(2009-11-10)[2009-11-10].http://

www.lib.shu.edu.cn.

[3]上海大学图书馆与文学院资料共建显成效[EB/OL].(2007-10-30)

[2009-12-10].http://cla.shu.edu.cn/news/detailNews.asp?id=261.

[作者简介]

崔  佳  女,本科,工程师,现工作于上海大学文学院资料中心。

倪代川  男,馆员,现工作于上海大学图书馆,上海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0-07-10]

2.3    合作效果

  近年来,在图书馆与文学院领导的大力倡议下,经过双方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馆院合作共建文科资源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3] :(1)图书馆与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