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假设

“假设

来源:尚车旅游网


“假设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假设—猜想”,我们必须遵循给予学生足够空间、允许学生出现失误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等基本原则。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在教学中、实践中、巩固中应用“假设—猜想”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 假设 猜想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215-01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强调,应当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假设、猜想、分析以及证明等有关数学活动,努力培养他们的假设能力、猜想能力、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一直以来,很多教师都过分强调小学数学的严谨、科学,进而不去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假设、猜想能力,必然导致了小学生出现想像力、创造力欠缺的不良现象。实际上,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假设—猜想”,要求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假设—猜想”,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

1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假设—猜想”的原则 1.1给予学生足够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必须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及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切实改进教学方式,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小学生进行练习。同时,更要引导小学

生大胆进行假设和猜想。这是因为假设、猜想是小学生对数学有关问题进行积极、主动和自觉的探索求知。为此,教师要努力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尊重小学生,让小学生积极进行假设、猜想。如此,在充分激发和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主动性,也不断激发了他们假设、猜想和索求知的欲望。 1.2允许学生出现失误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作为小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沟通交流、合作探索和主动求知的具体过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小学生已学知识的背景、生活及经验中,结合自身的实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包括思考、交流、假设和猜想等,努力构建起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在此过程中,小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教师必须用积极主动的心态,认真聆听学生的假设、猜想,不求全责备,允许学生出现失误,鼓励、引导他们大胆进行假设与猜想,逐步培养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1.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假设、猜想、分析及证明等,努力探索求知,自己动手证明或列举例子。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在进行假设、猜想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科学合理,而不是无源之水或无根之木,逐步形成和发展他们良好的假设、猜想思维及能力。 2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假设—猜想”的对策

2.1在教学中引入“假设—猜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导入“假设—猜想”的教学方式。即课前引导小学生进行假设、猜想;课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积极创设一定的悬念,促使小学生大胆进行假设和猜想。这样,既能向小学生引入新的知识,又能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进行验证与铺垫,并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探索求知的强烈欲望。比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出示有关加法交换律知识并进行复习,然后引导小学生去假设、猜想,并探索还有何种交换律。这样,小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假设、猜想到了减法、乘法和除法中有无交换律。但如果稍作举例及验证,则可以证明减法、除法中并没有交换律。然后,引导他们结合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对乘法交换律进行假设与猜想。如此一来,小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到验证,也能促使他们积极进行自主探索、求知及验证。 2.2在实践中应用“假设—猜想”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假设—猜想”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与分析,从而加速其大脑表象的形成,进一步突出事物的性质及特征。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预先安排小学生准备一些用具(气球、乒乓球、钢珠等)、毛线、尺子和圆规。然后要求小学生求出用具(气球、乒乓球、钢珠等)的周长,可以运用几种方法进行。这时,小学生通常都会进行假设、猜想。很明显,小学生进行这样的假设、猜想是很了不起的,教师必须积极给予肯定和鼓励。可见,引导小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并进行一系列的假设和猜想,不仅激发了他们的跳跃思维,而且也大大加快了其知识形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在小学生进行实践的具体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小学数学的严谨及科学的基本特征,而且也进一步培养锻炼了他们的假设、猜想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小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不断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小学生积极进行假设与猜想,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3在巩固中应用“假设—猜想”的方法

在小学阶段,往往是小学生对知识、技能进行巩固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应用“假设—猜想”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加有利于促使他们拓展视野,创新思维,大胆假设,敢于猜想,进而获得学习方面的突破进展,逐步提升他们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手段及模式,不断激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进而迸发出智慧的思想火花。比如,对于一些生动活泼的开放、情境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假设与猜想。此外,小学数学教师更要紧密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并尽力为小学生导入新课程知识以后,积极引导他们分析、思考和探索,促使他们善于和敢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及知识。但是,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及任务,往往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引导小学生大胆进行假设、猜想,促使他们在巩固、提高和发展知识技能的

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质的突破。 3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假设—猜想”,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应用假设、猜想等,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及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思维,敢于假设,善于猜想,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风云.浅析从猜想到假设的小学数学解题方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09).

[2]于海峰.还学生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浅析猜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数学大世界,2012(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