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化学40个易错知识点全解析

高考化学40个易错知识点全解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 导语】⾼考化学容易出错?给⼤家分享⼀下⾼考化学40个常错知识点⼀览表,帮助⼤家复习化学知识,学会怎样绕开这些陷阱,在考试中少出错,拿⾼分!

  常错点1

  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定是⾮⾦属氧化物,⾮⾦属氧化物⼀定是酸性氧化物,⾦属氧化物⼀定是碱性氧化物。  辨析酸性氧化物与⾮⾦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式,酸性氧化物不⼀定是⾮⾦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属氧化物不⼀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定是⾦属氧化物,⽽⾦属氧化物不⼀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错点2

  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

  辨析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即胶粒带有电荷,⽽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不带电荷。  常错点3

  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辨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成,从微观⾓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成。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时破坏了其中的离⼦键,离⼦晶体和⾦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常错点4

  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辨析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刚⽯和⽯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成,是化学变化。  常错点5

  错误地认为⽓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

  辨析两者是不同的,⽓体摩尔体积就是1mol⽓体在⼀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在⾮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L,也可能不是22.4L  常错点6

  在使⽤⽓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条件。

  辨析⽓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于⽓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体,也可以是混合⽓体。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体摩尔体积在应⽤于⽓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22.4L·mol-1  常错点7

  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溶剂的体积。

  辨析物质的量浓度是表⽰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常错点8

  在进⾏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体积的单位。

  辨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在进⾏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致。  常错点9

  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时,所得溶液能够导电,因此错误地认为SO2、CO2、NH3、Cl2等属于电解质。  辨析(1)电解质和⾮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电离出阴、阳离⼦,否则不能⽤其⽔溶液的导电性作为判断其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如SO2、CO2、NH3等溶于⽔时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与⽔发⽣了反应⽣成了电解质的缘故。  常错点10

  错误地认为其溶液导电能⼒强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辨析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的离⼦浓度⼤⼩及离⼦所带的电荷数有关;⽽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的⼤⼩有关。  常错点11

  错误地认为氧化剂得到的电⼦数越多,氧化剂的氧化能⼒越强;还原剂失去的电⼦数越多,还原剂的还原能⼒越强。  辨析氧化性的强弱是指得电⼦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电⼦即氧化性越强,与得电⼦的数⽬⽆关。同样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的数⽬⽆关。  常错点12

  错误认为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定不发⽣反应。

  辨析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发⽣氧化还原反应,但能发⽣复分解反应,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应中H2SO4表现强酸性。  常错点13

  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原⼦都是由质⼦、电⼦和中⼦构成的。

  辨析所有的原⼦中都含有质⼦和电⼦,但是不⼀定含有中⼦,如1(1)H原⼦中就不含有中⼦。  常错点14

  错误地认为元素的种类数与原⼦的种类数相等。

  辨析(1)同⼀种元素可能由于质量数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核素(原⼦),因此原⼦的种类数要⼤于元素的种类数。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种核素,如Na、F等。  常错点15

  错误地认为最外层电⼦数少于2的原⼦⼀定是⾦属原⼦。  辨析最外层电⼦数少于2的主族元素有H,属于⾮⾦属元素。  常错点16

  错误地认为离⼦键的实质是阴阳离⼦的静电吸引作⽤。

  辨析离⼦键的实质是阴阳离⼦的静电作⽤,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两种作⽤,离⼦键是这两种作⽤综合的(平衡)结果。  常错点17

  错误地认为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定是共价化合物。  辨析(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能称为共价化合物;

  (2)离⼦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价键,如Na2O2中含有⾮极性共价键,NaOH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常错点18

  错误地认为增⼤压强⼀定能增⼤化学反应速率。

  辨析(1)对于只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体系,增⼤压强反应速率不变。

  (2)对于恒温恒容条件的⽓态物质之间的反应,若向体系中充⼊惰性⽓体,体系的压强增⼤,但是由于各物质的浓度没有改变,故反应速率不变。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是引起⽓态物质的浓度的改变才能影响反应速率。

  常错点19

  错误地认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就会增⼤。

  辨析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只有改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才会增⼤,改变浓度和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不变。  常错点20

  错误地认为放热反应或熵增反应就⼀定能⾃发进⾏。

  辨析反应能否⾃发进⾏的判据是ΔG=ΔH-TΔS,仅从焓变或熵变判断反应进⾏的⽅向是不准确的。  常错点21

  错误认为任何情况下,c(H+)和c(OH-)都可以通过KW=1×10-14进⾏换算。

  辨析KW与温度有关,25℃时KW=1×10-14,但温度变化时KW变化,c(H+)和c(OH-)不能再通过KW=1×10-14进⾏换算。  常错点22

  错误认为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时,⽔电离出的c(OH-)和c(H+)也不相等。

  辨析由⽔的电离⽅程式H2O==OH-+H+可知,任何⽔溶液中,⽔电离出的c(OH-)和c(H+)总是相等的,与溶液的酸碱性⽆关。

  常错点23

  酸、碱、盐溶液中,c(OH-)或c(H+)的来源混淆。  辨析(1)酸溶液中,c(OH-)⽔电离=c(OH-)溶液;  碱溶液中,c(H+)⽔电离=c(H+)溶液。

  (2)盐溶液中,若为强酸弱碱盐,c(H+)⽔电离=c(H+)溶液;  若为强碱弱酸盐,c(OH-)⽔电离=c(OH-)溶液。  常错点24

  错误认为只要Ksp越⼤,其溶解度就会越⼤。

  辨析Ksp和溶解度都能⽤来描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但是只有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能直接⽤Ksp的⼤⼩来判断其溶解度的⼤⼩;若是不同的类型,需要计算其具体的溶解度才能⽐较。  常错点25

  错误地认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相对较活泼的⾦属⼀定作负极。

  辨析判断原电池的电极要根据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具体反应分析,发⽣氧化反应的是负极,发⽣还原反应的是正极。  如在Mg—A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Mg为负极,⽽在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Al作负极,因为Al可与NaOH溶液反应,Mg不与NaOH溶液反应。  常错点26

  在电解⾷盐⽔的装置中,错误地认为阳极区显碱性。

  辨析电解⾷盐⽔时,阴极H+放电⽣成H2,使⽔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OH-浓度增⼤,阴极区显碱性。  常错点27

  错误地认为钠在过量氧⽓中燃烧⽣成Na2O2,在适量或少量氧⽓中燃烧⽣成Na2O

  辨析钠与氧⽓的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将⾦属钠暴露在空⽓中⽣成Na2O,在空⽓或氧⽓中燃烧⽣成Na2O2  常错点28

  错误地认为钝化就是不发⽣化学变化,铝、铁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发⽣反应。

  辨析钝化是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铝、铁等⾦属的表⾯形成⼀层致密的氧化膜⽽阻⽌了反应的进⼀步进⾏,如果加热氧化膜会被破坏,反应就会剧烈进⾏。所以钝化是因发⽣化学变化所致;铝、铁等⾦属只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钝化,加热时会剧烈反应。  常错点29

  错误地认为,⾦属的还原性与⾦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关。

  辨析在化学反应中,⾦属的还原性强弱与⾦属失去电⼦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去电⼦的数⽬⽆关,即与化合价⽆关。  常错点30

  错误地认为可⽤酸性⾼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烯。

  辨析⼄烯被酸性⾼锰酸钾氧化后产⽣⼆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的,必须再⽤碱⽯灰处理。  常错点31

  错误地认为苯和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明显现象。

  辨析虽然两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中的溴,故看到⽔层颜⾊变浅或褪去,⽽苯层变为橙红⾊。  常错点32

  错误地认为⽤酸性⾼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辨析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常错点33

  错误地认为苯酚酸性⽐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辨析苯酚的电离能⼒虽⽐碳酸弱,但却⽐碳酸氢根离⼦强,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常错点34

  错误地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量浓溴⽔,再把⽣成的沉淀过滤除去。

  辨析苯酚与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且⽣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的。  常错点35

  错误地认为能发⽣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定是醛。

  辨析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  常错点36

  错误地认为油脂是⾼分⼦化合物。

  辨析⾼分⼦化合物有两个特点:⼀是相对分⼦质量很⼤,⼀般⼏万到⼏百万;⼆是⾼分⼦化合物的各个分⼦的n值不同,⽆固定的相对分⼦质量。⽽油脂的相对分⼦质量是固定的,⼀般在⼏百范围内,油脂不属于⾼分⼦化合物。  常错点37

  使⽤试管、烧瓶加热液体时,忽视对液体量的要求,所加液体过多。

  辨析⽤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烧瓶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烧瓶容积的1/2。  常错点38

  使⽤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记错药品和砝码位置,称量NaOH固体时,误将药品放在纸上。

  辨析⽤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是左物右码。称量NaOH固体时,应将NaOH放在⼩烧杯内或放在称量瓶内。  常错点39

  混淆量筒和滴定管的刻度设置,仰视或俯视读数时,将误差分析错误。

  辨析量筒⽆“0”刻度,且刻度值从下往上增⼤,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从上往下增⼤。观察刻度时相同的失误,误差相反。

  常错点40

  混淆试纸的使⽤要求,测pH时误将pH试纸⽤蒸馏⽔润湿。  辨析使⽤⽯蕊试纸、淀粉KI试纸时要先⽤蒸蒸馏⽔润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