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不同树种造林对破坏山体土壤质量的影响

不同树种造林对破坏山体土壤质量的影响

来源:尚车旅游网
不同树种造林对破坏山体土壤质量的影响

摘 要:不同树种对破坏山体土壤有不同的改良效果。本文介绍了福建建宁地域的气候和土壤特征,接着简单解析树木根系和土壤的交互关系,重点讲解不同树种对破坏山体土壤质量的影响,指出阔叶相关树种和针阔混交林种植模式,能够有效改良破坏山体土壤的质量。

关键词:树种;破坏山体;土壤质量 中图分类号:s71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通过植树对破坏山体土壤进行改良,对尽快修复山体改善生态环境有特殊意义。选择合适树种种植是比较关键的问题,所以,只有对不同树种对土壤结构、温湿度、酸碱性、活性酶等产生的影响因素做出科学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树种,有效改良破坏山体土壤。

1 福建建宁区域气候特征和山体的土壤结构分析

福建建宁地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多刮东南风,冬季常受西北冷空气侵扰,又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每到冬季,建宁总有冰冻天气出现。一年中3~6月为雨季,5~6月降雨集中,年均降雨量可达1800mm以上,相对湿度为84%,平均日照时数为1738h,年均气温16.8℃。特别是垂直分布的小区域气候差异更大,常呈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建宁地区土壤情况比较复杂。由于地貌特征丰富多变,土壤分布不均匀。中低山的下部、丘陵的凹部或洼处为棕红色土壤,叫暗红壤。这种土壤突出较厚,一般达1~1.5m,质地属粘性,有机质以及氮磷钾含量较为丰富。地表枯枝落叶较多,腐殖质较多,肥力较高,按母岩类型可以把这些土壤分为酸性岩暗红壤、中性岩暗红壤、泥质岩暗红壤、基性岩暗红壤、砂质岩暗红壤、石灰岩暗红壤等土属。在低中山中部和顶部,海拔在600~900m之间,还分布着黄红壤。所谓黄红壤就是红壤和黄壤的过渡类型。主要母岩为黑云母花岗岩、凝灰岩、粉砂岩等,土层较厚,达0.9~1.5m。有机质含量较多,肥力较高。按母岩类型可为酸性岩黄红壤、中性岩黄红壤、侵蚀黄红壤、基性岩黄红壤、砂质岩黄红壤、石灰岩黄红壤等土属。 2 树种根系生长对于土壤结构生态环境的适宜性需求

树种根系是植物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组织,根系分泌物对土壤质地改良有重要影响。尽管植物不能像动物一样行走移动,但是植物完全可以通过根系的自我调节保持自身的营养平衡,也能够通过改变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来对抗缺氧、旱涝、重金属毒害等恶劣环境。根系可以从土壤中吸收需要的营养物质,调节生态平衡,也能够对外界释放各类化学物质,这是一个相互交换、相互影响的过程。

3 不同树种对福建建宁地域破坏山体土壤质量的影响

树种根系在改良土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系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能够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这对土壤有效涵

养保水有重要作用。根系尤其是≤1mm径级的须根能够很好地稳定土层结构,这对增加土壤2mm粒级水稳性团粒也有帮助,从而创造冲性土体构型的生物动力学性质。 3.1 破坏性山体的形成

破坏山体形成原因很多。交通设施建设,如公路铁路的建造;矿产开采,如煤矿开采;国防和其他建设;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植被破坏形成的水土流失等。山体被破坏,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干扰,甚至会对山体土壤造成无法挽救的退化,而种植树木草皮能够有效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改良土壤质量。 3.2 不同树种对山体土壤的影响

破坏的山体需要修复,选择什么样的树种种植最合适,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福建建宁地域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气候,降雨量充沛,适合多种树木生长发育。天然阔叶林和针叶林是主要林种,由于人为因素的作用,一大批人工林替代了天然林。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杉木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阔叶林之后,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下降30%~60%,土壤中氮、磷、ph值以及土壤c/n、c/p比均呈下降趋势;表层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大幅减少;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也有所下降,而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由此可见,不同树种对山体土壤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3.3 对土壤结构的改良

土壤和树木根系交互作用,形成根与土壤特定的微生态环境,树木根系对土壤的作用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等。这对

改善优化土壤、保持土壤圈的天然正常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福建建宁气候条件适宜众多树种生长发育,甜槠、米槠、栲树等阔叶树种分布极广。这些阔叶林对土壤结构的改善效果是明显的。阔叶林不仅能够给表层土壤提供大量枯枝烂叶,提高腐殖质含量,其发达的根系也能够发挥很好的涵养效果,能够增加非毛管孔隙度,有效改善土壤内环境。

建宁山体土壤多为黄红壤,马尾松、杉木、黄山松、油松等针叶树种也有大量种植。不管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这些树种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相对要差一些。像马尾松林,由于其经济效益低下,群众疏于管理,势必影响土壤的改良。对马尾松林的改良,就是对黄红壤的改良。要引入母树林,引种同类速生品种,逐步改良。要有计划地营造松阔混交林,才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退化。 3.4 对土壤温湿度及酸碱度的影响

不同树种对土壤温湿度和酸碱度的影响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土壤需要正常呼吸才能确保内部环境的健康,而树木对土壤内部环境的作用是直接的,对调节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也是非常敏感的。正确选择树种对有效改善破坏山体土壤质量,当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没有植被没有植物根系作用的土壤,不仅透气性差容易板结,其温度湿度都较低,土壤健康指数很差。阔叶林、针叶林、阔阔混交林、阔针混交林、针针混交林对土壤保温都有很好的效果。通过研究对比,阔叶林、阔阔混交林和阔针混交林保持土壤温湿度的效果

更好一些,其他相对差一点。

福建建宁属于高温多雨地域,破坏山体土壤的盐基易淋失,容易形成酸性土壤。如何利用树种来调节其酸碱度,有效改良土壤质量,这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相关研究表明,选择阔叶林种植,像种植桉树就可以提升土壤的ph值。还可以根据当地实际选择喜欢酸性土壤的树种,在福建建宁可以选择红松、马尾松、香榧、红豆杉、杉木、栀子花、银杏等树种种植,对有效调节土壤酸碱度很有帮助。 3.5 对土壤肥效养分有机质的影响

树木从土壤中吸收大量营养元素,又以枯落物形式归还土壤养分,对破坏山体土壤修复来说,选择能够迅速改良土壤的树种种植,当然是最理想的选择。不同树种因其枯落物数量、特征等差异,直接影响到树下土壤养分状况。根据相关研究,福建建宁地域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树种是比较合适的,不仅枯落物中n、p、k含量高,在转化释放过程中也表现很理想,相比马尾松等针叶树种要有一定优势。

3.6 对山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酶活性是反应土壤质量高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不同树种选择、树种培育模式、人工管理方式及措施等原因,都可以改变土壤酶活性。相关研究表明,人工林取代天然林,土壤酶活性有下降趋势,而纯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差。由于阔叶林中枯落物的分解程度较针叶林高,采用针阔混交林模式,应是培育人工林的有效途径。根据土壤质量的变化来看,针阔混交林对土壤生物学质量的改善是

明显的。像杉木和建柏混交,土壤转化酶、蛋白酶的活性都比纯林高很多。油松和刺槐混交,杨树与刺槐混交,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改良效果。 4 结语

通过对不同树种的比对,在福建建宁地域,选择常绿阔叶树种种植,或者选择针阔混交林的方式,对有效改良破坏山体土壤质量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特别是混交林抗性更强。我们不应该忘记,2008年的冰冻灾害,给建宁林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而损失最严重的就是大片的纯林,混交林就好很多。因此,大力发展混交林种植,对改良破坏山体土壤有益,对应对自然灾害同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刘东.不同树种造林对破坏山体土壤质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2012.

[2] 赵飞,李传荣,孙明高,许景伟,付裕,陆姗姗.破坏山体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02). [3] 彭小林.闽北5种乡土树种的早期生长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8).

作者简介:杨洪明(1974-),男,汉族,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营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