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 理 试 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
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vtv0x,其中v0和v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x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0表示物体
vtv0t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不变,则a也不变 B.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减小 C.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
v0vt2D.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
v0vt222
2.1789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首先估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估算出地球密度的大小最
接近( )(地球半径R=6400km,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
A.5.5×103kg/m3 B.5.5×104kg/m3 C.7.5×103kg/m3 D.7.5×104kg/m3
3.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往下滑。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
量为60kg,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g取10ms2,那么该消防队员( ) 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 B.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2∶3
C.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1∶7 D.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1∶4
4.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该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
A.物体将做往复运动
B.2 s内的位移为零
C.2s末物体的速度最大 D.3 s内拉力做的功为零
5.如图是一种升降电梯的示意图,A为载人箱,B为平衡重物,它们的质量均为M,上下均
由跨过滑轮的钢索系住,在电动机的牵引下电梯上下运动。如果电梯中载人的质量为m,匀速上升的速度为v,电
梯即将到顶层前关闭电动机,依靠惯性上升h高度后停止,在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情况下,h为( ) A.
v22g B.
(Mm)v2mg2
C.
(Mm)vmg2 D.
(2Mm)v2mg2
6.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
高三二模物理试卷第1页(共8页)
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m, 用手托住,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 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 A.h
B.1.5h
C.2h D.2.5h
7.将质量为M的木块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子弹射穿木块时的
速度为v03,现将同样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相同的子弹仍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3m,则能够射穿木块
B.若M=3m,不能射穿木块,子弹将留在木块中,一起以共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C.若M=3m,刚好能射穿木块,此时相对速度为零
D.无法确定子弹能否打穿木块,因为不知道子弹和木块间作用力大小及木块的厚度
8.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m3的小物块A、B、C用两根相同的自然长度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在竖直向上的外力F的作用下静
止,小物块A、B、C可视为质点,A、C之间的距离是( )
A.l(m22m3)gk(m2m3)gk2
B.2l D.2l(m22m3)gk(2m2m3)gk
C.2l9.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A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的弹簧一端,弹簧的拉力为5N时,物体A 处于静止状态,
若小车以1m/s的加速度向右运动后,则( ) A.物体A相对小车向左运动 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减小
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D.物体A受到的弹簧拉力增大
10.如图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
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B、C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和卫星C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B.卫星C的运行速度小于物体A的速度
C.可能出现:在每天的某一时刻卫星B在A的正上方 D.卫星B在P点运行的加速度大于卫星C的加速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6题,共60分)
11.(6分)读出下面仪器的读数,下面左图为游标尺上有10个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右图
为螺旋测微器。
读数为____________mm 读数为____________mm
高三二模物理试卷第2页(共8页)
12.(9分)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
了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
期为T=0.02s的交流电源。经过测量得:d1=3.62cm,d2=8.00cm,d3=13.2cm,d4=19.19cm,d5=25.99cm,d6=33.61cm。
(1)计算vF=_______________ms; (2)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ms2;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
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3.(7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
斜面倾角为。质量为m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
14.(8分)一辆长为L15m的汽车以v115ms的速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在离铁路与公路的
交叉点x1175m处,汽车司机突然发现离交叉点x2200m处有一列长为L2300m的列车以v220ms的速度行驶过来,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汽车司机立刻使汽车减速,让火车先通过交叉点,求汽车减速的加速度至少多大?(不计汽车司机的反应时间,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5.(16分)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长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 = 8N,当长木
板向右运动速率达到v17ms时,在其右端有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向左的速率
v22ms滑上木板,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2,小物块始终没离开长木板,g取10ms,求:
2B A θ
(1)经过多长时间小物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
(2)长木板至少要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始终不滑离长木板; (3)上述过程中长木板对小物块摩擦力做的功。
16.(14分)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个光滑的定滑轮的半径很小,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30。
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细绳连接甲、乙两物体,把甲物体放在斜面上且连线与斜面平行,把乙物体悬在空中,并使悬线拉直且偏离竖直方向60。现同时释放甲乙两物体,乙物体将在竖直平面内振动,当乙物体运动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甲物体在斜面上均恰好未滑动。已知乙物体的质量为
m1kg,若取重力加速度g10ms。求:甲物体的质量及斜面对
2M v m F 00甲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
高三二模物理试卷第3页(共8页)
芜湖一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题号 选项 1 C 2 A 3 C 4 A 5 D 6 B 7 B 8 B 9 C 10 C 二、非选择题(6小题,共60分)
11.(6分)20.3 0.520 (每空3分) 12.(9分)(1)0.72 (2)0.80 (3)偏小 (每空3分) 13.(7分)
解:选取A和B整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m)g,地面支持力N,墙壁的弹力F和地面的摩擦力f的作用(如图1所示)而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
N(Mm)g0 (1分) Ff (1分)
N F f (M+m)g 图1
可得N(Mm)g (1分)
再以B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三棱柱对它的支持力NB,墙壁对它的弹力F的作用(如图2所示)。而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
NBcosmg (1分) NBsinF (1分)
θ N F mg 图2
解得Fmgtan (1分) 所以fFmgtan (1分) 14.(8分)
解析:列车驶过交叉点用时间:tL2x2v2 (1分)
解得:t=25s (1分) 若汽车在25s内的位移为x1175m,则:v1ta0.64ms2
12atx1 (1分)
2 (1分)
此时由vv1at,得v1ms,因此汽车已经在25s前冲过了交叉点,发生了事故,不合题意。 (1分)
2要使汽车安全减速,必须在小于25s的时间内汽车速度减小为零,这样才能使它的位移小于175m。由v12ax1
(1分) 得:a
914ms0.643ms,故汽车减速的加速度至少为0.643ms。 (2分)
高三二模物理试卷第4页(共8页)
22215.(16分)
解:⑴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1=μg=2m/s2, 水平向右 (1分) 长木板的加速度为:a2FmgM0.5m/s,水平向右 (1分)
2
令刚相对静止时他们的共同速度为v,以木板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对小物块有:v=-v2+a1t (1分) 对木板有:v= v1+a2t (1分) 代入数据可解得:t=6s; v =10m/s (2分) ⑵此过程中小物块的位移为:x1=
v2v2t=24m (2分)
长木板的位移为:x2=
v1v2t= 51m (2分)
所以长板的长度至少为:L= x2-x1= 27m (2分) ⑶长木板对小物块摩擦力做的功为W16.(14分)
解:设甲物体的质量为M,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则当乙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绳子上的弹力最小,设为T1。
对乙物体
12mv212mv296J (4分)
2 T1mgcos (2分)
此时甲物体恰好不下滑,有:MgsinfmT1 (2分) 得: Mgsinmfmgcos
当乙物体运动到最低点时,设绳子上的弹力最大,设为T2 对乙物体由动能定理: mgl1cosv212mv (2分)
2又由牛顿第二定律:
T2mgml (2分)
此时甲物体恰好不上滑,则有: MgsinfmT2 (2分) 得: Mgsinmfmg(32co s可解得: Mm(3cos)2sin322.5(kg) (2分)
fmmg(1cos)7.5(N) (2分)
高三二模物理试卷第5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