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动线
动线,是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用语之一。意指人在室内室外移动的点,连合起来就成为动线
2、设动线的目的是什么
在博物馆等展示空间中特别重要,如何让进到空间的人,在移动时感到舒服,没有障碍物,不易迷路;
大型公园的交通动线,如果没有善加规划,会造成拥挤等不良的状况;
超市与百货公司的动线设计也是如此,有时更特别加强迂回,以便消费者能多看到各个销售点
并非每个空间中的动线都是以人移动要快速方便为主
3、地下车库设动线的目的是什么
有无停车死角,人流,从地库到外面,从商场到项目外面,
4、设计方案用到哪些技术
动线安排往往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固定构造物及摆设,另一个则是人流、物流的路径;
涉及具体设计时,空间大小,包括平面面积和空间高度,空间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和
高度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身心状况、活动需求、习惯嗜好等都是动线设计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往往交通动线设计好,空间配置便大致决定。
5、根据《金辉环球广场地下车库动线设计》书,我方的设计内容应包括:
(一) 出入口的设置及交通组织设计
(1) 项目外部出入口的设置及交通组织设计
(2) 地下车库出入口的设置及交通组织设计
(3) 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及交通组织设计
(二) 地上交通组织设计
(1) 内部行人交通组织设计
(2) 内部机动车交通组织设计
(3) 外部行人交通组织设计
(4) 外部机动车交通组织设计
(三) 地下车库动线设计
(1) 地下车库停车分区
(2) 行人动线系统
(3) 货车动线系统
(4) 机动车动线系统
(5) 地下车库动线系统评价
6、动线布置的方式
7、关于动线
商业新思路:商业动线设计专题 http://wh.sydc.sina.com.cn2011年09月02日14:54新浪商业地产
(来源:思锐润业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顾振栊/文)
前言
动线设计于商业物业而言,就好像是人身体内的血管一样重要,上、下、左、右都必须保持畅通,不能有任何堵塞的地方。一般来说,租户销售额与经过商店门口的人流数量成正比,所以,优化人流动线,最大限度让人流经过尽量多的商店而又不把距离拉得太长,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有效减少购物者的疲劳度,并将最多的商品在最多的购物者面前展示最长的时间,这直接影响到商业经营业绩。现如今,商业动线设计已经成为商业地产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
一、动线的内涵
什么是动线
动线,是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用语之一,意指人在室内室外移动的点,连合起来就成为动线。在商业建筑规划设计方面,动线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
图为动线示意图
什么是商业动线
图为商业动线示意图
在商业地产中,动线就是商业体中客流的运动轨迹。单一顾客的行动虽有其随意性,但全体顾客的运动轨迹是有规律可循的。良好的商业地产动线设计,可以在错综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为客流提供一整套可辨、清晰的脉络,可以让顾客在商业体内部停留时间更久,在购物过程中尽可能经过更多有效区域,降低顾客在购物过程中的体力消耗,将顾客
的购物兴致、新鲜感、兴奋感保持在较高水平。
什么是好的商业动线
一般而言,好的商业动线具有以下三个条件:
有效增强商铺可见性
可见性在商业物业动线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一个商铺的可见性强弱决定了这个商铺所在地段的租金价值,一个商铺被看见的机会越多,位置就越好。我们在设计中就是要提高整个商场内商铺的可见型。
有效增强商铺可达性
可达性和可见性是有联系的,可见性是可达性的基础,只有“可见”,才会有“可达”。因此,在可见的基础上,经过最少道路转换的路径可达性最高。
具有明显的记忆点
如果顾客在购物中心中无法确立自己的位置,就会迷失方向,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找到自己想要去的商铺,同时,很多商铺也减少了被逛的机会。难以找到位置感的购物中心是不受顾客欢迎的。在设计中,通常的做法是提高动线系统的秩序感,从而提高顾客的位置感。
二、商业动线的分类
图为 商业动线分类
2.1外部动线
很多人认为商业建筑的外部环境不参与直接经营,也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忽略了其对吸引客流及聚集客流的重要意义。而好的商业动线设计则必须考虑与外部环境的对接,这样才能达到聚积人流的目的。联系外部动线系统主要包括:联系外部道路、停车场进出动线、行人动线系统、货/车动线系统。
图为外部动线
2.1.1联系外部道路
大型购物中心的联外道路可以说是动线系统中很重要的一项,在规划联外道路系统时,应考虑该项目周边道路现有的交通状况,主大门及广场可面向主道,这样才能吸引人流及方便行人进出,此外侧门最好是另有其他的联外道路,且尽量避免以过境交通量很大的道路作为其唯一联外道路,联外道路应做到可以很方便迅速地接上地区性主要干道或快速道路,以充分发挥其集聚的功能,并可使其对周边道路的交通影响减至最低。
联外道路与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连结,能扩大购物中心的辐射范围,能方便购物者到达及货料运送。
2.1.2停车场进出动线
停车场进出口的位置将会影响周边道路的车流方向,规划不当的停车场进出口不仅会影响停车场的进出效率,也会导致车流回堵而影响周边道路上的车流。一般规划停车场进出口时,应注意的有以下几项:
出入口应设于交通量较少的非主道路上。若一定要设于较大车流量的道路上时,必须在出入口处向后退缩若干距离以便车辆进出。
应配合道路的车行方向以单进单出,避免进出在同一个口。
采用效率较高的收费系统以节省车辆进出时间,收费点尽量不要设在上,以避免司机进出麻烦,斜坡起步。汽车、摩托车操作特性不同,进出口应尽量予以分开。
2.1.3行人动线系统
不论是自驾车或搭乘公共交通系统来到购物中心,下了车之后一定要行走,会用到人行设施,因此行人动线的规划也是动线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们自驾车或打的到达目的地后,所需步行的距离较短,其行人动线主要为停车场地到购物中心的动线。若停在购物中心附设的地下停车场内,直接由升降梯或楼梯即可到达购物中心;若是停在较远的停车场,则应考虑其可能的动线,最好避免穿越交通量大的道路,无法避免而需穿越这些道路时,应以立交方式避免其直接干扰,这就是说如果购物中心附近有较大型的停车场,其一般可以作为购物中心的有益补充,就要设计出从停车场来购物中心的动线,遇到交通量较大的过道时,应以立交或地下通道方式加以解决。
同样道理如果附近有地铁站或公交站的也要用同样方法加以解决,这样才能增强购物中心的易接近性。广州天河城之所以有巨大的人流量,就是因为消费者自驾车、乘公车、搭地铁都可轻松到达。
2.1.4货/车动线系统
从停车卸货开始经过商品管理,接着上升降货梯,到进入卖场仓库的这个过程是后勤补给动线,此动线的特点是要够宽敞、至少180公分足够人员和推车通过;亮度要足够,一般大约300-400照度、等同于办公室的亮度即可;通道两侧壁面要做耐撞处理,地坪要平顺耐磨使推车不受阻碍;而这条动线一般要尽量与一般消费者的汽车及行人动线分开,避免互相干扰,让客人看不见走不到的才是合理设计,实在没有地方的,大宗物流的配送要利用非营业时间进行,这样能在动线上进行时间上的分隔。
2.2内部动线
图为内部动线
2.2.1中庭动线规划
图为中庭动线规划
图为中庭动线规划之二
中庭空间多位于各个道路形成的动线交汇点,是垂直交通组织的关键点和集散地,也是步行空间的序列高潮,这里人流集中、流量大,最有可能鼓励人流上行。富有趣味的垂直交通工具,玻璃观景电梯等,能在中庭空间创造活力和动感,常常会激发购物者登高的欲望。因此,中庭设计和中庭垂直交通能否促使人流向上运动,是上层商铺能否成功经营的关键。在此应利用照明及装修等塑造空间张力,使其成为购物中心的意象焦点。
2.2.2楼层水平动线规划
楼层水平动线设计的目的是要使同平面上的各店铺的空间上得到充分展示,使消费者能轻松看见商店内的展示细部,在大型购物中心内,建议使用专卖商店或分功能分商品品种商店使专场更紧凑,如果是有中庭的,要使店铺及招牌尽量都面向中庭展开,面向视觉焦点,以达聚集效果。
另外根据购物者的人数,空间应勿过窄以至感觉太过拥塞。人行主通道4-8米宽较为合适。购物中心人行直线通道应该不要太长以至于令人打消由一端走至另一端之念头,要有一定的变化,开放式的沿街商店及其它方式能使卖场更富表现力(目前国内主要还是
店面玻璃封闭式)。
2.2.3楼层垂直动线规划
图为楼层垂直动线规划
对于垂直交通而言,主要是指运输人流的电梯设计,即扶梯和垂直电梯。一般而言,对于扶梯和电梯的数量以购物中心的面积大小和人流情况来决定。在楼层之间设立垂直电梯,应位于购物中心的边缘或不影响商铺的可见性的位置,同时要离购物中心出入口有一定距离,促使消费者尽量使用手扶梯流动,当然中庭观光梯除外。
三、动线设计案例
3.1沌口经开万达广场
图为沌口经开万达广场动线设计
武汉经开万达广场动线设计为U型动线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狭长的基地,在线形步行街两侧布置店铺,其优点是布局紧凑、通过效率高、店铺浏览率高、方向性强,缺点是迴游性略差、动线较长,单方向性造成一定的枯燥感,通常可以通过将步行街设计成弧形来增加趣味性,在线上布置大型的节点来缓解消费者的枯燥感。
3.2上海百联西郊购物中心
图为上海百联西郊购物中心动线设计
上海百联西郊购物中心动线设计为环形布局模式,整个建筑环拥一个椭圆形的大面积景观庭院,内街结构基本为环形系统,并向东西两侧伸出弧形路,道路的宽度并不是很大,由步行街形成环路,店铺可以获得更为均等的被浏览几率。这种模式适用于较宽松的基地,优点是迴游性好,可以提高销售机会,便于利用平面中明确的向心性来组织中庭空间,缺点是较大的进深尺寸对防火疏散有较高的要求。
3.3南京水游城
图为南京水游城动线设计
南京水游城动线设计规划为枝形布局模式,枝形动线适用于单层面积较大的商业,单一环形或线形结构难以全面覆盖,进而通过其他形式将客流导入。枝形动线的优点是基地使用率高,缺点是由于分支较多将物业切为块状,整体布局较为零乱,不利于商铺分割;主次动线节点多,消费者容易迷路,同时还容易出现商业死角。如果每条“枝”的长度过
大,消费者很容易放弃逛枝的其它部分。当然,可以通过谨慎地设计“枝”的长度、方向、交点、“枝”之间的次级通路来改善这种情况。
四、商业动线设计的原则与技巧
4.1商业动线设计的原则
如今,商业地产设计规模日益增大,在功能上也不仅仅局限于满足零售,更多的功能和和业态逐渐融入其中,而商业动线在其中则起到了将这些不同的业态串联在一起的作用,将客流运送到每一个节点,进而渗透到商业项目中的每一个角落。良好的商业动线可以在错综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为客流提供一条清晰的脉络,可让顾客在商业体内停留的时间更久,降低其购物疲劳度,经过尽可能多的有效区域,使其购物的兴致、兴奋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因而,商业动线设计在大体量商业物业中作用越来越明显,其设计一般有六条原则:
图为商业动线设计的原则
4.2商业动线设计的技巧
4.2.1商铺围绕主力店排布
图为商铺围绕主力店排布
狭长型地块适合采用U型动线,一条主动线贯穿全场,商铺围绕主力店排布,使得商铺可达性与可视性最大化
4.2.2哑铃型布局
图为哑铃型布局
将主力店设置于购物中心的两端,将一般商户设置于购物中心的中部,这样在两大主力店的拉动下,中间的一般承租户就能享受更多的人流,实现资源互动,人流共享的目的。
4.2.3停车场设置
图为停车场设置
不把停车场只放在负一层,而是将停车场进行多楼层设置,进行人流引导。不仅仅可以创造更多停车位,并且顶层停车场的设置利于带动顶层商业价值,解决顶层人流不易到达的问题
4.2.4中庭采光
图为中庭采光一
图为中庭采光二
在中庭设良好的屋顶采光,具有将购物者的视线引导向上的效果,对于吸引购物者上楼选逛有良好的推动力。在此既是商品展示的舞台又是公共活动及休息的场所。中庭挑空直达屋顶,人们在中庭留步,各楼层扶梯联系动线一览无余,增加了店铺可见性,很好地体现了动线交汇点的特征。
4.2.5化解商业死角
图为化解商业死角一
图为化解商业死角二
在水平动线规划中,应在容易出现死角的区域设置垂直通道,化解死角。如果在水平
动线设计中,不得已出现射线,则必须设置垂直通道,且要个性化
4.2.6弧形动线设计
图为弧形动线设计
弧形动线设计不同于使客流一眼就能从头看到尾,感到乏味,失去购物兴趣的直线型动线设计。能很好地满足商场内部空间设计的可视性和交通组织的引导性两个要求,透过圆弧形动线能让顾客视野的延伸性更强、可视性更强,单店的能见率更高,便于顾客到达店面。更为重要的是,方便顾客知道自己所在位置,起到了很好的交通引导作用。同时,这一设计也使得商铺的展示面积增加,商品陈列的技巧性增强。
4.2.7景观、功能节点设计
图为景观、功能节点设计
如果商业街长度过长,将会增加购物者心理负担,对客流购物兴致造成一定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应在街区设置景观节点,减少其心理感受距离,方便顾客知道自己所在位置,丰富购物者视觉感受,增加其逛街的兴趣。
在百货商场内若无中庭及景观节点规划时,可在次通道或商场冷区设置功能节点,包括:多功能服务室、休息区、收银台、洗手间等,在这些地方设置功能型节点既不占用主通道或商业价值较高点,又解决了冷区人流不易到达的问题。
4.2.8动线角度的处理
图为动线角度的处理
在平面动线的设计上,如需变换角度,钝角优于直角,锐角不要出现,给购物者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角度过小会给购物者一种强迫的感觉,降低其购物兴趣。
声明:此文为新浪商业地产独家稿件,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