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内外农业园区管理及其分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国内农业园区管理的概况 高璐璐

东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

摘要:农业园区作为一项新兴的项目,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为推动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各地投入了相当数量的资源建设具有带动示范效应的农业园区示范区。但是我国对于农业园区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有很多可以改进创新的地方,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农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创新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农业园区 管理 创新 0 引言

农业园区是指在经济相对较发达,农业技术基础较好,有一定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按照现代农业内涵和发展趋势,以实现农民富裕为主要目标,以高科技为依托,市场信息为导向,农业资源的高效实际利益为根本,由多元投资主体兴建和企业化运作的,容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生态化于一体的及高效种养加工配销、示范推广、研发孵化、积聚扩散、科普培训、信息交流、旅游观光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试验示范区。农业园区的兴起始于园艺作物特别是蔬菜生产并以其为重点发展起来的,园区的发展为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与提高,特别是对产同蔬菜生产改造及产业化的实现起到了不小的示范与推动作用。作为一项新事物,在看到它的发展潜力与前途的同时,也应注意并不断纠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其快速健康地发展。 农业园区的发展应该是效益最大化,没有效益的园区就没有生命力。由于现代农业园区具有技术密集的特点,并蕴含了较高的投资的风险,最大的风险在市场。所以,发展农业园区需要尽量降低风险,要保障一定的效益。发展现代化农业园区也应充分考虑不同的地区、不同层次的农民对农业科技的多样化需求,本着多渠道建设、多形式开发、全方位辐射的原则,统筹规划,协调布点,灵活运作,不断探索园区建设的新路子。 1 园区管理与创新

农业园区建设通过几年努力,在管理经验、资金运营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是投入上,政府和农户按比例出资或实行股份合作制,形成政府与农户的结合;二是在技术上,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形成了本地科技与外源科技的结合;三是成果转化上,多方进行新品种、新材料、新设施的示范推广,形成了园区与相关企业的结合;四是在运作上,在栽培技术示范的同时,基地联农户,创品牌,拓市场,推广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与营销的结合。国外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如在管理体制上采用政府管理型、政府和公司联合经营管理型、民间管理型、以及大学牵头负责,以“协会”的形式实施管理。在运行机制上,重点建立官产学协办机制、奖金筹集机制、风险投资机制、开放、流动、竞争的用人机制等。这些经验,对我国建设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1.1 园区发展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1.1.1 创新投资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在资金投入方面,实行政府和农户按比例出资,对园区进行股份制改造。政府与农户相结合,可从根本上防止园区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尝试建立一个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农民合作社,以土地集中经营为指导原则的多元化经营方式,能够实现经济的有效循环,并有效地降低了前期资金投入过大的风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劳动力本地就业问题。农业园区应始终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而不能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对园区投入大量资金后,园区应以独立企业法人形式运作,尽快收回投资成本,产生经济效益。企业化运作方式使园区在生产、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实现了优化作何,这是一条适合园区发展的最佳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园区充满生机和活力。

1.1.2 开展横向联合,寻求技术支撑

技术上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加强协作,紧密结合,使其成为园区发展的坚强后盾。只有依靠先进的、正确的、权威的技术才能够保证园区的顺利发展。加大科研投入,不仅要在生产环节上提供技术,还要开发能够适应不同市场的新品种和系列产品,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1.1.3 增强科技含量,提高发展后劲。

大胆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大力一斤新品种、新设备、新材料,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使先进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引进当前国内外先进而实用的栽培技术、加工技术等,使农业新技术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得以广泛传播,使园区成为农民传播农业先进技术和科学知识的一个窗口。

1.1.4 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市场经济负责制

根据农业园区不同的规模与投资机制,分别进行不同的管理。例如:实行直接管理园区的经理负责制,经理根据市场行情和管理需要,确定适销对路的主导品种以及雇佣一定数量的长短工;面积较小的园区,实行与家庭联产承包制,由园区负责生产资料、技术供应和销售,承包者只负责生产环节。

1.1.5 通过生产实践,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

园区在实际运作中应注重培养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观念与组织方式的新型农业园区管理人才。园区管理没有固定模式可寻,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因地制宜,从园区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才干,并造就一批名符其实的高素质、能力强的高科技技术人才。

1.1.6 拓宽销售渠道,确定最佳销售方式

客观分析园区产品的优缺点,确定合适的消费群体;实行地区差价策略,加强对外宣传,扩大产品销路;鲜活产品最适宜直销,即园区直接向超市配送产品,还可选用游客入园采摘、订单销售、自营专卖等方式;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开拓市场新领域,努力赢得市场和消费者。 1.2 园区需要创新

1.2.1 园区建设需要创新

开发模式创新。当前园区的开发仍是由政府主导,政府在扮演开发商角色的同时,如果地方领导政绩观产生偏差,把园区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来抓,这样会给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隐患,可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

投资主体创新。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完全靠政府投资不现实,需要在创新投资主体方面找新的出路,而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吸引外部资金进入园区建设领域的有效途径。 管理方法创新。目前过多社会义务和过重的社会责任是园区管理委员会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园区的开发并提供相关专业化服务,相应减少管理者的责任能使管理更加专业化,并更加适应快速多变的竞争环境。

有形政策与无形服务的创新。我国园区开发与建设如仍寄希望于政府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甚至于采取免费提供土地、延长税收优惠等“强心剂”进行竞争,不仅会使本地企业与外来投资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状态,甚至会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才是形成园区核心竞争力并保持园区持续发展的“长效药”。 1.2.2 园区网络管理创新

现代农业园区是当前我国农业建设中的重点领域,先大多侧重对园区的工程建设和园区内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而园区的信息化及示范推广网络化等相对滞后。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园区的信息查询、信息发布、咨询决策、地图发布、多媒体教学等功能,系统的建立能为农业示范园区的管理、技术示范、咨

询决策等提供新的技术和服务平台。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空间关系型数据库技术(Geo database)和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与土壤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专业知识的结合,建立起MADAMIS系统,考虑了软件资源的合理开发,真正降低了客户端用户的专业要求,在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中的应用,是管理和咨询决策建立在及时、正确、可靠的信息基础之上,真正实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具有推广和示范价值。 2 发展园区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用地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时下在园区建设中,盲目规划、用地奢侈之风盛行。大量征用耕地,损害农民利益。借“园区”之名,行圈地之实,大量园区的征地成规模低价占用了农村集体用地,甚至是农民的耕地,因补偿太低,被征地农民的出路堪忧,影响了农村稳定。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推动者基本上是各级地方政府,相当数量的地方政府都受到过“不规划先建设”、“边建设边规划”等急功近利做法的负面影响,因此现在政府部门接受了“先规划后建设”的城市规划观念。但是,农业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毕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政府部门把城市规划建设的一套程序直接移植到农业园区建设中的作法是否合理合法,这是首先要弄清的问题。

2.2 产业结构层次、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

由于各园区的建区条件和基础不同,发展的规模、水平极不平衡。相当一些园区的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项目的整体规模、水平、档次还不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延性经济增长,集约开发和经营的空间还很大。 2.3 园区管理方面的问题

据调查许多农业园区盈利很小,不仅无法收回政府投入的大量资金,而且还变成了政府的沉重包袱,人们期望的“创造利润、普及技术”的园区功能未能完全实现,农业园区存在的必要性与发展的可行性在众人心目中打上了一个重重的问号。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有:1)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得力。2)重建设轻管理,虎头蛇尾,资金缺乏,生产资金投入不足,是园区的正常运转难以维持。3)在面积、规模和经营品种上贪大求全,一味追求形象工程,而忽视经济效益的提高。4)市场信息滞后,销售渠道不畅,发展后劲不足。如此高投入、低产出的园区经营模式使政府的大量投资打了水漂,因此,我国园区产业急需改进。 3 结语

园区管理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知识,对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另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管理机制的创新。怎样管理没有现成的路可走、靠从实践中摸索,靠向管理好得园区学习和借鉴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一批管理型人才,是这些人才能够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来管理农业园区。再者,农业园区要有好的发展就必须解决眼下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