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研究的概况及趋势,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和预计突破的难点等。(如本页不够用,可另附纸。)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1.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一个民族的面孔和灵魂,用汉字本身的庄重幽深,光明亮丽去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民族素质有重要意义。 2. 汉字的造型独特优美,汉字的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低年级就培养学生识字的情感与态度。 3.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水平,是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 (二)实践意义: 1. 低年级学生对学习汉字有了兴趣,必然会主动探究识字的方法,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所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有重要的意义。 2.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的孩子有了识字的兴趣和方法会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老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学生识字,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如果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既攻克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难关,也提升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研究的概况及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 1. 在湖南省岳阳楼市有五里中心小学“使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课题实验中有1.动画导入,激发识字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字形演化,提升识字效率。 2. 安溪县实验小学一年级实验班把汉语拼音、生字词的学习与文字输入的联系实行全面整合,学生学的有趣,记得容易,在协助学生认清字形、分析字音、扩大识字量及激发识字兴趣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3. 在太仓市《发挥儿童主体作用,开发儿童认字潜能》课题研究方案中“人生识字聪明始”,让学生提早理解外部世界。 (二)国外研究现状 识字教学的改革在国际上,有东南亚一些国家和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有代表性的是香港的安子介先生所创造的识字教学法,也就是从汉字的字义出发,把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实行拆字解义来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专家的肯定,具有很大的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 学校低年级教学中的趣味识字。 2. 探索改革识字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力求识字、用字结合使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策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实行识字。 3.探索适合低年级识字教学设计的有效方法,灵活使用于识字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提升主动促动学生识字水平,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预计突破的难点: (一)研究重点 低年级识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识字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快更牢地记住生字。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识字过程中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识记。让学生在玩中识字,通过编字谜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创设轻松地学习氛围,教给孩子识字的方法,让孩子在识字的过程中成为快乐的发现者、探索者,使识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预计突破的难点 1. 打破传统识字教学,走出课堂识字 语文识字内容丰富,范围大,不但仅教材所能涵盖的,也不但仅在课堂中所能解决的。我们应该重视家庭、社会、自然环境各方面的开发与利用,创造识字环境,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识字。 2. 多种形式识字,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讲解比较多,而学生自己观察、分析识字过程少,久而久之学生对识字教学的固定模式会感觉枯燥。所以,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展开多种形式识字,例如猜谜语,编儿歌等形式扩大学生识字范围,让学生主动识字。 3. 发展语言,推动思维同步发展。 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识字,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汉字规律的识字教学体系,有利于语言的快速发展,也必然直接有力地推动思维的同步发展。 三、课题研究程序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课题具体实施步骤,研究工作的人员分工与资料准备情况等。(如本页不够用,可另附纸。)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 行动研究法:此研究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在正式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展开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等问题的研究,提升低年级学生独立识字水平。课题组将持续地研究、反思、调整、充实,以便更科学地实行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 实验法:在指导学生识字教学试验中,鼓励学生多问、多想,让学生做一个识字过程中的发现者。 3. 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性总结,即时肯定实验研究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总结出实验的主要经验,即时推广。 (二)研究的途径: 1. 文献收集:利用各种相关资料,实行学习,有明确的学习指导和方向,增强对课改理念的理解,收集名家思想,几百家所常,实行教学理论研究,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立项:通过课题的立项确立研究人员,有组织有计划,有明确分工的进行课题研究,保证研究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保证课题研究的时效性、实用性。 3. 结题:经过反复实践和总结后对课题进行结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作为实际教学的依据。 4. 成果展示:通过各种途径展示研究成果,如:论文、论著、研究报告等形式,有效的保存。 六、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以我校一年级语文学科教学为研究对象,在此期间,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成果。同时,课题组会以阶段成果为基础,继续试验区的新成果。本课题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2月) 1. 搜集资料确定课题方案,明确研究方向。 2. 修改方案 ,向上级申报课题。 3. 培训实验成员,加强对识字方法的教学理论研究。 4. 调整课堂结构,将识字重点放在探讨识字方法上,树立为会识字而教的理念。 5. 选优秀课例展示。 6. 建立学生的识字本。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 1. 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的教学策略。 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 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的进展情况。 4. 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三)第三阶段:归纳总结阶段(2015年12月) 1.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2. 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3.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4. 汇编课题案例、论文。 七、研究工作的人员分工与资料准备情况 组长:王新平 成员:姚黎 刘峰 罗中嵩 刘洋 陈长营 余红 学校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制定实验计划,牵头指导实验,参与研究,撰写结题报告及主题成果。研究人员来自本年级具有教科研意识的优秀教师,她们是本实验的核心组成员,参与调研,参与行动研究,撰写经验总结。 八、资料准备情况 (一)文献收集: 1. 《语文教改趋势》 河南大学出版社 2. 《小学语文教师》 河南大学出版社 3. 《小学教学研究》 科普出版社出版 4. 《语文教师之友》 人民教育出版社 5. 《教学月刊》(小学版) 科普出版社出版 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为我们更有指导性的开展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更行之有效的进行工作学习。 (二)网络支持: 遇到问题随时查阅前沿信息,保证用最新最全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研究。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学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在此环境的影响下,我们确定了小学语文组识字教学的课题研究,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机构,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已经有全面深刻地研究体会。有长期从事低段语文教学的经验的优秀教师,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这一研究课题。 四、课题立项评审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年 月 日 县区基础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市基 础教 研室 审核 意见 专家评审小组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课题管理负责人 (盖章) 年 月 日 负责人签字(盖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