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对物质内部结构所提出的各种描述和解释即为化学教学的( a) A、结构模型 B、方法模型 C、观念模型 D、物质模型
2、富有美感的化学实验演示和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促使(b ) A、形象思维的形成 B、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C、抽象思维的形成 D、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 3、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主观手段和重要工具即(c ) A、科学态度 B、科学方法 C、科学思维 D、科学模型
4、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讲述概念和原理应强调的前提条件是( b) A、化学实验事实 B、化学反应过程 C、化学理论依 D、化学基本用语
5、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前提是(d )
A、化学学习动机 B、化学学习意志 C、化学学习方法 D、化学学习兴趣
6、既可以达到表演实验的目的,又能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的实验是( c) A、学生分组实验 B、家庭小实验 C、学生示范实验 D、边讲边实验
7、从讲授某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个性到联系说明这类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的共性的过程是 个 (a )
A、归纳过程 B、演绎过程 C、类比过程 D、推理过程 8、就概念之间的关系而言,乙醇和酒精是(a )
A、重合关系 B、从属关系 C、交叉关系 D、对立关系 9、具有总结提高、巩固加深双重作用的课型是( c) A、练习课 B、考试课 C、复习课 D 实验课
10、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作出鉴定,以便采取相 应措施使教学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定性评价是(b )
A、形成性评价 B、巩固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11、化学试题中,题目的鉴别能力指数是指 (d )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12、对物质微观结构或组成的形象化的表示式即是(c ) A、化学式 B、化学符号 C 化学图式 D、化学方程式
13、就中学化学课程的结构而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应归属的范畴是( b) A、基础知识 B、基本技能 C、基本方法 D、基本能力 二、 判断题(A、正确,B、错误)
1、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逻辑起点不同,但他们在教学的思想性上是 至。 (a)
2、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心里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
前消失了仍然认为他可能存在,这个阶段就称为形式运算阶段。(b )
5、化学学科教学的模型可分为物质模型和观念模型两类。(a ) 6、邻近合作是一种校外的学习形式。 (a )
7、自学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反映教与学的辩证统 关系。( a)
8、教师惩罚学生额外抄写多遍作业,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即不属于动作技能。 ( b )
9、化学实验原理 般包括该实验所设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原理以及过
1
程操作原理等。 (a)
10、激励和惩罚在教学过程中可有可无。(b ) 11、课堂教学中的冲突往往会影响教学的正常秩序。(a)
12、形成性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而诊断性测验则不是。( a ) 13、化学用语是化学思维的表现形式。 ( a )
14、化学教学所运用的直观教具中,标本是实物,模型不是实物却是实物的模拟 品。(a)
15、向人请教不属于自学能力范畴。( b )
16、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不属于学业考核的范畴。( b)
17、技能的形成主要靠练习,但练习的效果并不与练习的次数及时间成正比关系。 (a )
18、教育反思的思考对象是与师生公共参与教学过程活动的行为、决策、效果为 基点的。(a )
19、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a ) 20、学生实验即学生地进行实验。(b ) 21、随堂实验就是边讲边实验。(a) 22、题目的鉴别能力指数即试题的难度。(b ) 23、自学能力主要是指阅读能力。(b ) 24、化学是 门实验科学,不是理论科学。( b) 25、参观不属于教学方法的范畴。( b ) 26、化学课外活动不包括个人活动。( b) 27、课程目标就是培养目标。(b )
28、化学学习原理就是化学学习原则。 ( a ) 29、化学教材就是化学教科书。( b ) 30、学生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实验习题。( a ) 三、多项选择题
1、关于创性与智力的关系,下列不正确的陈述是( cd )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 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 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可能高也可能低
D、创造性与智力相对,在 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线性关系 2、教学行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教学行为具有( abcd ) A、实践性 B、个人性 C、情境性 D、生成性 E、专业性
3、分析教学行为的结构, 般主要着眼于( acd )
A、教学行为的性质结构 B、教学行为的程序结构 C、教学行为的历时结构 D、教学行为的功能结构 4、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般包括 ( abcd )
A、发展性原则 B、开放性原则 C、激励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 E、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5、化学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般比较则重于 ( ac ) A、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B、利用多种语言和活动技能 C、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D、开发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
6、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多采取 ( bce ) A、师生合作 B、同桌合作 C、小组合作 E、邻近合作 F、学会生存
2
7、课堂提问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具有( bc ) A、诊断性 B、针对性 C、及时性 D、开放性 8、合作探究的基本程序是( abcd )
A、民主选题 B、合作探究 C、交流共享 D、分享吸纳 E、引导者 9、就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而言,边讲边实验比之于演示实验( acde) A、更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B、更能使学生获得理性知识 C、更能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D、更能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E、矫治作用
10、中学化学教学计划主要有( abd )
A、学年计划 B、单元计划 C、调研计划 D、实验计划 四、案例分析
1. 调查诊断法是一种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 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即在问卷 表中列出问题的清单,分别由教师本人和学生根 他们对课堂教学过程、效 果、期待的主观印象来回答,从调查中获得教学效率高低的诊断信息。 请你自制 张供学生用的化学课堂教学自我诊断表?
答案: (1)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情景与你已有经验相互关联吗?
(2)老师所讲解的内容你都能听懂、完全理解知识来龙去脉吗? (3)老师所讲的内容去能够顺利解决 些实际问题(试题)吗? (4)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教学的语言通俗易懂并富有激情吗? (5)老师能经常发现和欣赏每 位学生的个人才能和价值吗? (6)老师在课堂上能经常关注和鼓励某些成绩不良的学生吗? (7)对课堂上弄不清楚的问题,你敢于向自己的老师请教吗? (8)对于有些同学存在的学习问题,老师能耐心进行个别辅导吗? (9)老师在不同场合能对学生做 些学习方法指导吗? (10)老师总能提供足够的机会让我们体验到学习成功吗? (11)老师从来没有让你的学习自信心或心灵受过伤害吗? (12)老师在课外询问过你的学习及生活中的困难或痛苦吗?
2. 初中化学中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深奥,要求较强的思维,微观与宏观形成 空间屏障,学生不易掌握它的内涵、实质。其抽象思维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基础, 导致不少学生难以得到学习成功的体验,对化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其学习 自信心,如下知识点你应该任何对学生进行解释?
案例:为什么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白 ,并有明显的火焰产生,而铁在氧气中 燃烧是大量四射而不会有火焰,镁在宽气中燃烧的最终产物为什么是MgO,而难 见得有黄绿色的Mg3N2 生成?
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氧气和氮气,而镁既能在氧气中燃烧,又能在氮气中燃烧。 Mg3N2 是黄绿色粉末或块状固体,它在800℃时可分解成镁和氮气,镁燃烧的 火焰温度高于800℃,那么即使有Mg3N2 生成,生成的Mg3N2 也会分解,即燃烧的最终产物是MgO。火焰是气体燃烧的现象,由镁燃烧有火焰可知,镁在燃烧 的过程中 定产生了镁蒸气,可见镁的沸点不会太高,经查镁的熔点为651℃, 沸点为 1107℃,铁在氧气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不能达到铁的沸点,故铁在氧气中 的反应现象是火星四射不会有火焰。
3.不同的学困生在化学学习情感障碍上有不同的表现。如情绪烦燥型、情绪低落 型、紧张型、焦虑型、退缩型、厌学型、逆反心理型、排斥型„„更多的学困生 是上述类型的复合型情感障碍。分析有那些形成原因?
3
答案:倾向型因素:这是指产生某种化学情感的原有动机、原望,或是其他诸如化 学知识结构、化学学习态度、化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诱发因素。(如“化学概 念和理论有什么作用?”)
促成性因素:个别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投入,对学生缺少信任,缺少爱的表示, 长期灌输式教学方式等,促使学生由不喜欢化学教师发展到对化学学科淡漠,并 出现化学学习情感障碍。(如“化学枯燥”、“就是不喜欢化学教师”)
强化性因素:由于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其他关系的不融洽等因素可以成为学困 生化学学习情感的外部强化因素;从其他学困生学习情感障碍被强化的事实中学 困生本也会受到强化;其中,师源性情感障碍对学生化学学习情感障碍的强化作 用特别大。(“化学老师不喜欢我”、“老师对差生漠不关心”)
4. 针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多、繁、杂、散”的特点,如何进行高效的学习? 答案:关键要确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脉络,形成知识框架结构,将知 识进行整合使其系统化、网络化。其结构化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5. 案例:当教师说“谁可以帮我做这个实验”时 A 班:①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动地说:“老师,我先举手,我先举手。”被 点到的学生满心欢喜,上讲台后能自然地和教师交谈。
②学生上来后,教师 在学生旁边,帮着 起找药品和实验用具。
③学生操作有误时,教师在 边随时示范,只轻声说应该这样,并不责怪。
④下面的同学全都仔细地看着讲台上教师和同学的动作,有的同学还边看边用手 模仿,很安静、很认真。⑤当实验结果出来后,教师让做实验的同学拿下去给全 班同学看 遍,就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同学之间展开讨论。
B 班:①课堂立即变得鸦雀无声,无一人举手(学生很紧张),教师点名让 位 学生上来后,其他同学如释重负,顿然放松。②学生上讲台后,教师远远地 在 边,这位同学找药品和实验用具时,下面的同学开始发笑。 ③找到药品开始操作时,教师说:“大家看好,看他的操作是否有错误。”
④上面的同学紧张得直发抖,下面的同学越笑越厉害,甚至他发抖的手也成了同 学笑话的理由。⑤这位同学做完实验下去之后,教师走过来分析刚才这位同学的 错误,下面的同学立即安静下来,听教师讲解。 你赞成那种教法,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 我赞成B 班教法.
教学应具有一种主动走向学生,向学生靠近的姿态与倾向,不能只是静静地“ 在远处”等候学生的靠近,而必须主动“走向”学生,实现知识的“活化”和 “生命化”。要做到这 点,教学必须是开放的,这就意味着要消除知识的冷漠 外壳,破除知识的边界,为学生进入知识并与知识对话辅设多样的路径,向学生 靠近,知识与学生的对话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教学形成一种将学习者“卷 入”其中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更加突出知识的心理形式的 面,建立融洽 教学心理场,提高其“亲和力”。(“主动靠近”法则)
6. 【案例】以为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为例-----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 所学知识质量的水平的影响。
模式1:注入式教学法—— (接受——复现学习法)
教师直接将教材“裸露”知识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 模式2:迁移教学法—— (归纳——演绎学习法) 模式3:实验探究教学法—— (探索学习法)
4
引导学生做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分析反 应原理:第 步:CO + H O = H CO 2 2 2 3 第 步: HCO Ca(OH)2 = CaCO3 + H2O 2 3 +
总反应式:CO2+Ca(OH)2=CaCO3 +H2O 你赞成那种教法,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我赞成第三种教法.
教学的出发点就是如何使每 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设法帮助每个学生达到最 佳状态,并以此作为一种教学责任。为此,通过优选教学方法就要用在如何让学 生想要学习、能够学习,让学生获得“活化”的高级知识。没有什么比学生学习 节课感到有用和成功。反之,如果学生不想学习、甚至厌恶学习,那么将是教 学的失败。
7. 案例: 老师,你影响了我的一生„„刚步入初三,成绩一向不好的我,化学 成绩却达到85 分。您在全班表扬我,竟然考出这样的成绩,实在太了不起了! 我信心百倍,更加努力,半年后竟在班上进入前几名。后来才知道,那85 分是 您暗中做了“手 ”。为了保护我的那点可怜的自尊,您用了善意的“谎言”, 并促成了我的学业成功„„(摘自 名博士写给自己初中化学老师的信),请你 谈谈对它的理解?
答案: 考试决不是排定名次和奖罚学生的手段,而是与学生沟通、了解教与学质 量、期待学生成功的手段。千万不要把考试当做一种投机行为,让学生挖空心思 去预测考试中可能可涉及的问题。最明智的做法是:给出考试范围——提供模拟 样题——训练与评阅——充分准备——让绝大多数学生成功,把考试变成一种 励与期待,并且帮助学生继续学习,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接连的失败经验将会导 致消沉情绪,稀贵的成功能让学生看到 线希望。考试不能成为对学生造成自信 心伤害的侩子手。这样,“差生”也能享受成功,所有学生会回归到你的课堂。 这种美好的期待与成功的自信相结合会创造出教学的神话
8.在化学教学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 些上课不认真,作业不按时完成等情况的 学生,实行批评教育是应该的,当然批评教育也应该讲究艺术,结合你的教学实践, 谈谈你任何实施批评教育?
答案: 赏识和表扬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缺乏管理和控制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高效 率的,没有批评和惩罚教育会导致学生人格上的异化。批评与惩罚有效性的唯 原则:应博大的爱为基础,在尊重、赏识的基础上运用,用智慧施爱。 旦造成 对学生心灵的伤害,带来的只是一种排斥与攻击的后果。
9.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某教师进行了如下改进: 取 个具支试管,侧管口套橡皮管,用有色刻度将具支 试管的容积分为五等份,另取烧杯配制硫酸铜溶液备用。实验时取足量的白磷, 放入试管底部,,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塞紧橡皮塞,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白磷即可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试管底部有过量的白磷。反应结束后,将具支 试管倒置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里,松开止水夹,就能够看到液体很快就上升, 最终上升到具支试管容积的1/5 刻度处。实验后处理:由于实验中白磷要过量, 所以要处理,实验完成后,只需将具支试管倒过来,硫酸铜溶液就能够反应白磷, 方便处理且无污染。
请你谈谈该实验体现了那些创新与改进之处?
答案:1. 白磷不需要在容器外点燃,而是采用水浴加热,使白磷自始至终处在密
5
闭容器中,操作更简单,又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
2.利用蓝色硫酸铜溶液代替无色水 (或者红墨水,石蕊试液),现象明显直观, 可以将具支试管提出让学生单独观察,便于学生观察,而且可以用硫酸铜溶液吸 收多余的白磷,保护环境。
3.本装置所使用的白磷的量较少,可节约药品。 4.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节约环保.
10. 化学是 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充分运用实验,可以全面发挥 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因此,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就成为其职业特殊能力的 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你认为初中化学教师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力包括那些部分? 答案:课堂演示实验能力,是指操作熟练与讲演协调能力。演示实验时,首先要 明确实验目的,弄清楚通过这个实验引导学生获得什么知识,示范哪些操作,要 引导学生观察哪些现象,要重点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其次,要做到安全可靠, 要保证演示实验的成功率,实验操作要规范,实验现象要明显。同时,在实验过 程中要加强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将实验、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通过对实验过 程和实验现象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装置和操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 对各个实验的全面理解。
设计和改进实验的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 教学的需要和教学内容的 特点设计有关的新实验,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者是改进已有的实验,使 装置和操作更简单,现象更明显。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改进必须符合实验教学的目 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
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和 实验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1.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师生共同提高。 般而言,作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自我反思的内容应该从那些方面来考虑? 答案: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 哪些教学设计实现了预期效果。 哪些学生的表现有了进步。 是否你所希望的,发生了什么?
上课时改变了计划的是哪些内容?为什么? 思考是否能从教学过程中找到新的研究课题。
12. 科学探究是一种开放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是能够 同时教给学生教学内容和调查的程序,探究过程可以向学生提供批判性学习的机 会,并实践探究的技能,从而实现教育工作者们 直追求的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 技能。你认为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有那些? 答案: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 、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6
13. 有效性教学是特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佳学 习效果的教学过程,因此它的研究切入点是教师教学行为,即教师的哪些活动和 行为与预期教育结果有密切联系,但其落 点却是学生,以学生的表现作为评判 的依 .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请你谈 谈制约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教师教学法的技能,包括使用有效教学策略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与自我批评能力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品质 教师的移情能力与尊重他人的品德 教师教学管理的能力 14. 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案: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等。 发现法、程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设计教学法等,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等就是 15. 新课程教学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几种能力? 答案:1.、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2.、根据课程目标体系和教材内容选择教法的能力 3.、增强探究意识,强化探究实验教学的能力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 5、懂得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6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各校都在提倡在学生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 法。你认为在学生中开展此项活动可以对我们的教学和教育起到哪些作用? 答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上如何进行对学生的培养; 对学生以后发展有什么意义。
17. 探究性活动能够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技 能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具体的实现途径。例如在学习 有关溶液的内容时,对在撒盐能使路面积冰融化的原理的教学中。请你设计 个 探究性活动? 答案:问题情景:“在气候寒冷的地区,街道上的冰会影响车辆行驶。小明看见有 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为什么?”
探究活动:将 些碎冰放在 100 mL 的烧杯内,测量温度;再将少量食盐
加入烧杯,用玻璃棒搅匀,测量温度。记录并分析现象。
通过比较2 次测量所得的温度,学生即可了解加入少量盐能使水的冰点 降低的事实,所以撒盐能阻止路面结冰。
18.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事实证明, 好的导入能在几分钟之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燃烧和缓慢氧化》 中,请你设计如何导入?
答案一: 实验导入法:教师问同学们是否喜欢魔术表演,大家齐声说“喜欢”。那 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边表演 个魔术,名叫“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把棉手帕 放入酒精与水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个镊子夹住手帕两角,在酒精灯上 点燃,火焰很大,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而手帕依旧完好如 初。同学感到很惊讶,有的小声议论,很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候因势利导, 提出问题:“手帕为什么没有烧坏呢?”,从而引出新课“燃烧是有条件的”,为
7
后面讲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着火点的概念做了很好的铺垫.
答案二:化学故事导入法.:讲欧罗巴号战舰因为马吃的草料堆积缓慢氧化起火而沉船的,
也可以讲二战期间把白磷溶解在CS 里,再把溶液滴加在小白鼠身上,由于CS 的挥发,白
2 2 磷自燃而烧毁敌人兵工厂的故事.
19. 案例2:NaOH 溶液变质的再探究 【情景引入】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烧杯,分别盛有NaOH 溶液和Ca(OH)2 溶液。 【问题铺垫】
(1)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Ca(OH)2 溶液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由此说明实验室在贮存NaOH、Ca(OH)2 溶液时应注意什么? 【问题辐射、递进】
(4)对于上述现象,我还有几个要探究的问题: 问题① ; 问题② ; 问题③ ; „„
学生很快就对(1)(2)(3)问作出了回答,并写 出了化学反应方程
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 ↓ +H2O。请你谈谈这样的教学设计意图是什么?
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景的呈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可以很快地对 第一、二两个问题作出解答。这两个简单问题是铺垫性问题,设计这两个问题的 目的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睁开慧眼,从这两个对比实验 中发现问题: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怎么知道NaOH 和CO2确实发生 了化学反应呢?这样的教学设计实现了由教师引导提问到自主开放提问再到自 主开放探究的过程。
20. 学生的“理论层次”是提高了,而生活经验却很贫乏,思维的发展受到局限,怎 能“不憨”?设计些具有实用价值和挑战性的题目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有用,在保持学 生学习热情的同时知识也得到了内化。在学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请你设计3 个与生
活密切相关的习题?
答案:1.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可用燃着的木条来区别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稀硫酸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 C.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D.加入铁粉除去硫酸锌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
2.长跑后人往往会觉得双腿发酸,是因为在运动中产生了乳酸(CH O ),休息一段时 3 6 3
间后,便会恢复原状,原因是乳酸和人体内的O 反应生成了CO 和水。试写出反应方程式。 2 2
8
3.松花蛋是我国的特产,在制作时所需要的配料有纯碱、食盐、生石灰、草木灰(内 含碳酸钾)、开水,此外还需要米糠、稻壳等。
(1)根 所学知识推断配料中发生了哪几个反应。
(2)制作成功的松花蛋在食用时为什么有涩味?为减轻涩味,你认为最好添加哪种调味 品?说明理由。
21. 请设计《二氧化碳》说课稿,只需写教学过程设计即可? 说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2分钟)新课教学(27 分钟)课后小结(5分钟)巩固练习(8 分钟) 课后探究 (3分钟) 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 半。为了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 中,从而形成较好的课堂气氛,我引用了意大利“死狗洞”这则具有神秘色彩的新闻来导入 新课,并创设问题情境,意大利“死狗洞”为什么人进去没事,小狗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呢? 让学生做 回小侦探,查查小狗的死因,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第二个环节,新课教学。 第二个环节:新课教学
首先,让学生回顾上 节课所学习CO 的制取方法,主要引导学生从发生装置、收集 2
装置、注意事项以及反应原理等几方面进行复习提问。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等方 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为了节省时间,我将采用flash来播放 CO 的制取过程,帮助学生回顾、复习所学知识,也为接下来学习CO 的物理性质打好基础。 2 2
接下来是对CO 物理性质的探究,我将展示 瓶事先收集好的CO 气体,让学生分别从 2 2
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进行学习。然后通过实验一,了解CO 的密度,培养学生观察现象2 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考虑到这一部分实验原理简单易懂,再加上实际操作可能不是很理想, 所以我将采用视频来演示实验过程。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来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二,鼓励学生对CO 的溶解性进行探究,由于这个实验相对比较简单, 2
所以我将请 些动手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上台动手实验,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建立 自信。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平时打开汽水盖时,会有大量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什么?又体现其什么性质呢,从而加深学生对CO 溶解性的理解。由于CO 是一种常见的气
2 2
体,在学习物理性质时,我主要是采用“以问题为先导,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为了使学生的知识更加整体化、系统化,我将通过下表加深学生对CO 物理性质的认 2
识,并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实验一的现象,了解CO 是否支持燃烧,从而得出CO 的第 个化 2 2
学性质,就是CO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学到这里,学生已经知道CO 的密度大于空气,并
2 2
且不能供给呼吸,那么这时候再引导学生回顾课前有关意大利“死狗洞”的问题,让学生通
9
过结合所学的知识来解开小狗死亡的谜团。
接下来是CO 与水的反应,通过实验三,组织学生观察这个具有魔术色彩的实验,让 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将邀请 位学生上台和我 起完成这个实验,然后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分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并总结出CO 与水反应 的原理,最后再通过加热滴有石蕊试剂的碳酸溶液变色这个实验,让学生掌握碳酸不稳定性
这个知识点。
最后,是CO 与Ca(OH) 的反应,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 主体”的教学理念,我将通过这个有趣的吹水变“牛奶”实验,再 次让学生动手操作,指 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并归纳出其反应原理。这里我将会跟学生强调这个实验是检验CO 的 常用方法,要学生理解并牢记这个知识点。
【学习到这里,CO 的性质基本上已经 习完毕。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二
氧化碳的这些性质决定它有哪些用途呢?】
这一部分我将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用途。总结不完 整的,再由多媒体系统展示。之后让学生思考这样 个问题,CO 有这么多的用途,那么CO 2 2 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个热点话题。 第三个环节课后小结
【 习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及时地进行课后小结,有利于 生理清思路,巩固所 知识,于是进入第三个环节,课后小结。我采用引导的方式,让 生自己来总结出本节课的 主要内容。加深 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
【而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设定了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验收,于 是进入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习题,力图 达到 “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 第五个环节课后探究
【 完本节课,我希望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后的实验探究,比如通过合作探究“证明汽 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或者通过对 “温室效应”的了解,制作 “保护环境”的宣传小卡片, 呼吁大家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或者还可以通过身边的化 或网上查找资料,扩充自己的知 识面,真正做到 有所得、 以致用。】
1单元检测题
命题人:谭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30 小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1. 右图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计的1999 年全 国降水污染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区的降水酸性最强 B.乙区的降水为中性 C.丙区的降水酸性最强 D.丁区的降水显碱性
2. 氧化银钮扣电池常用于手表和计算机,电 池内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Zn+Ag O=ZnO
10
2
+2A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锌发生了氧化反应
C.氧化银发生了还原反应 D.锌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3. 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这样做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改良碱性土壤 B.改良酸性土壤 C.促进植物的 合作用 D.提高农作物产量 4. 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A.水煤气 B.生铁 C.冰、水混合物 D.生理盐水 5. 常温、常压下不适宜用物理性质区别的 组物质是
A.汞和铝 B.二氧化锰和氧化铜粉末 C.酒精和醋酸 D.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铜
6. 某学生做完实验后,采用以下方法清洗所用仪器,达不到目的的是
A.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实验的试管 B.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盛过植物油的试管
C.用稀盐酸清洗管壁上附着碳酸钙的试管 D.用稀硫酸清洗管壁上附着铜的试管
7. 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 的应急措施是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汽 B.打开所有的车窗,严禁 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8. 下表为 些食物的近似pH,对于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食物是 选项 A B C D
食物 苹 果 葡 萄 玉米粥 牛 奶 pH 2.9~3.3 3.5~4.5 6.8~8.0 6.3~6.6 9. 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鼓励农民将秋后农作物的秸秆焚烧 B.提倡使用农家肥,使用化学肥料
C.燃放烟花爆竹 D.燃油汽车数量的增加 10. 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后,生成物中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 A.镁 B.硫 C.碳 D.磷 11.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于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可以再分 B.单个SO 分子有刺 性气味
C.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由同一种粒子构成的 D.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生成的粒子
12. 下列各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两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A. B. C. D.
13. 下列物质的变化,必须是通过加入盐的溶液能 步实现的是
11
.. A.CuO CuCl B.K CO KCL 2 2 3
C.CaCO CaCl D.Mg (OH) MgCl 3 2 2 2
14. 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环境保护,我国也相应地采取了 些 施,你认为下列做法与措施相符合的是 ①净化工业“三废”
②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③减少使用煤、石油等燃料,更好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④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倡农民大量施用化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 组是
A.汽油挥发,木材制成桌椅 B.气球爆炸,煤气中毒
C. 自行车生锈,绿色植物 合作用 D.面碱风化,活性炭吸附毒气 16. 农业生产中有一种氮肥,若运输过程中受到猛烈撞击,会发生爆炸性分解,其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2X 2N ↑+O ↑+4H O,则X 的化学式是 A.NH B.NH HCO C.NH ·H O D.NH NO
17. 些食物的近似pH 如下:苹果2.9—3.3、葡萄3.5—4.5、牛奶6.3—6.6、鸡蛋清7.6— 8.0,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鸡蛋清 B.牛奶 C.苹果 D.葡萄 18. 下列各组图示中,均表示氢气用途的是
A B C D 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核电荷数决定
C.在20℃时,100g 钾饱和溶液里含钾24g,则20℃时钾的溶解度为24g D.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 定同时有沉淀、气体和水生成
20. 正阳河米醋和月夕米醋是哈尔滨人喜爱的调味品„„,其中都含有醋酸 (CH COOH), 3 下列关于醋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由多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B.该物质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C.该分子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
D.该分子是由2 个C 原子、2 个H O 分子构成的 2
21. 有一种氯化物,经分析测得其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7.65%,则这种物质是 A.氯化铜 B.氯化钡 C.氯化钠 D.氯化钾 22.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浓盐酸 B.水和冰的混合物、澄清的石灰水 C.汽水、氯化钾 D.纯碱、液态氧
23. 些食物的近似PH 如下:番茄4.0~4.4;苹果2.9~3.3;牛奶6.3~6.6;鸡蛋清7.6 ~8.0。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B.番茄汁属酸性食品
12
C.牛奶和鸡蛋清均为碱性食品 D.苹果汁酸性比牛奶强 24. 下列各组气体中,均能用固体NaOH 干燥的 组是
A.H 、O 、CO B.H 、O 、CO C.H 、SO 、CO D.O 、CO 、CO
2 2 2 2 2 2 2 2 2 2 2 25. 加热a g 氯酸钾和b g 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c g 氯 化钾。根 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 (a+b )g B. (a+b -c)g C. (a-c)g D. (b -c)g
26. 下列实验操作,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点燃氢气前, 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可让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 C.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 2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打开盛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雾出现
C.用H 和CO 两种气体分别吹制的肥皂泡,在空气中均能上升 2 2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28. 下列四种物质中能将AgNO 、Na CO 、MgCl 三种无色溶液 次区别开的是 3 2 3 2
A.NaNO 溶液 B.NaCl 溶液 C.Na SO 溶液 D.稀盐酸 3 2 4
29. 在CaCO →Ca (OH) →NaOH 的各步转化中,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不包括 3 2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0. 下列物质中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但反应若不加指示剂则无明显现象的是
A.氯化铁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稀盐酸 D.钠溶液 请将卷Ⅰ中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下面答题栏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简答题(每空1 分,共3 小题。)
31. 在做化学实验时,不小心皮肤上沾上了银溶液,过一段时间会出现黑色痕迹,很难
洗去。这是因为银见 分解生成一种金属、 种对空气有污染的 棕色气体和一种能供 给呼吸的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有______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价。
32. 请设计 个实验,区别H 和CO 两种无色气体,要求用文字或图示表示该实
13
验的方法、
现象、结论(物理或化学方法均可)。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33. 下图表示的是几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假设每 步均恰好完全反应),已知无色溶液 M 含有两种正盐,C 加入足量稀HNO3 后溶解,并产生气体。 试推断:(1)C、E 的化学式为C:__________、E:__________;
(2)溶液D、M 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D:__________、M:__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共2 小题。)
34.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饮料瓶(质软)和注射器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你根 生活经验及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分析推测振荡后塑料瓶将发生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该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塑料瓶中的CO 气体用__________气体代替,注射器中的NaOH 溶液用__________
溶液代替,也可观察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35. 用废铜屑制取硫酸铜,有人拟定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铜屑 硫酸铜[Cu+2H SO (浓) CuSO +SO +2H O] 乙方案:铜屑 氧化铜 硫酸铜
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方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计算题(共2 小题。)
36. 在30℃时,将19.53 克CuSO ·5H O 晶体溶于42.97 克水中正好形成饱和溶液,求30℃时
CuSO4 的溶解度。
37. 20 ℃时,将饱和硫酸铜溶液 100 克蒸发掉 25 克水后,再冷却到 20 ℃, 问有多少克
CuSO ·5H O 晶体析出(已知20℃时CuSO 溶解度为20 克)? 4 2 4
4
----------------------- Page 16-----------------------
第1 单元检测题参考答 (仅供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AD D B C B D B C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B B C D C B A B
14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C A C D B D A C
31. 2AgNO3 2Ag+2NO2 ↑+O2 ↑
32. (每空1 分,共3 分),写对一种方法即可。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将两种气体分别 一种使石灰水变浑浊 是CO CO +Ca (OH) CaCO ↓+H O
2 2 2 3 2
通入澄清石灰水 另一种无明显现象 是H2
将两种气体分别 一种有白色沉淀生成 是CO CO +Ba (OH) BaCO ↓+H O
2 2 2 3 2
通入Ba (OH) 另一种无明显现象 是H 2 2
溶液
将两种气体分别 一种使石蕊试液变 是CO CO +H O H CO
2 2 2 2 3
通入紫色石蕊试
另一种无明显现象 是H2 液
将两种气体分别 一种无明显现象 是CO2
通过灼热氧化铜 另一种使氧化铜变为 是H H +CuO H CO
2 2 2 3 亮 色
分别将燃着的木 一种使燃着木条熄灭 是CO2
条放在集气瓶口 另一种气体被点燃 是H 2H +O 2H O 2 2 2 2 处
将两种气体分别 气球 (肥皂泡)下沉 是CO2 充入气球 (或肥 气球 (肥皂泡)上升 是H2 皂泡)
其他合理方法均给分。
33. (1)BaCO (1 分) Fe (OH) (1 分)
15
3 3
(2)FeCl (1 分) NaCl 和Na CO (共2 分,每答对 个给1 分) 3 2 3
34. (1)塑料瓶变扁(或变瘪、内凹等)(1 分)
(2)因为CO 与NaOH 反应(或CO +2NaOH=Na CO +H O)(1 分) 2 2 2 3 2
塑料瓶内气体减少 (或压强减小),塑料瓶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变扁。(1 分) (3)SO (或SO 、HCl、NH )(1 分);KOH[或Ca (OH)、Ba (OH)、盐酸等]
2 3 3 2 2
35. 乙 方 消耗硫酸较多;生成SO 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2
36. 22% 设该金属含有结晶水的盐的质量100 克,其中“金属”占25 克, “水”占35
克;在加热过程中, “失水”的质量为x 克,由题意可列出: 25 50 0.3 解得:x= 100 x 3 50 35
3
H O%= =22% 2
50 100 3 37. 8.8 克
5
----------------------- Page 17-----------------------
2 单元检测题
命题人:liu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30 小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1. 氧气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氧气可用于炼钢 B.氧气不足时,燃料无法充分燃烧
16
C.氧气会引起许多食物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铁
2. 蜡烛是由石磺和棉线烛芯组成的。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
刚熄灭时的白烟(如图所示),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 起来。
由此.他大胆地做了 个推测,此白烟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3. 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 夹住乳
胶管。点燃 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 磷熄灭并冷却后, 打开弹
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 同学的广口 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 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 解释合理的是
① 同学可能使用 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 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 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 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没有水珠出现的是
5.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主要步骤如下:
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排水法收集气体;④固定试管; ⑤加热;⑥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⑦停止加热。 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③①②⑤④⑥⑦ C.②①④⑤③⑥⑦ D.①④②③⑤⑦⑥
6. 《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关于资源环境发展的目标, 其中有利于控制我市空气污染的是
A. 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在2005 年的基础上减少5%以上 B.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
C. 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在2005 年的基础上减少8%以上 D. 通过资源空间配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7. 1777 年舍勒在《火与空气》 书中指出:空气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火空气”和“浊空气” 组成,其中“火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维持生命。下列物质不能与“火空气”发生反应的是 ..
A.木炭 B.石蜡 C.烧碱 D.乙醇
8. 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个污染时期。以下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 物的是
A.烹饪时产生的油烟 B.水果散发出的香味
C.石材释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气体氡 D.劣质粘合剂释放出的 醛等有毒物质
1
17
----------------------- Page 18-----------------------
9. 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A.通电使水分解:2H O 2H2 ↑+O2 ↑ 2
B.过氧化氢催化分解:2H O 2H O+O ↑ 2 2 2 2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2KMnO K MnO +MnO +O 4 2 4 2 2
D.氯酸钾加热分解:2KClO3 2KCl+3O2
10. 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氧气会转化成臭氧(O ),即3O 2O 。下列有关说法
3 2 3
不正确的是
A.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O 和O 都是单质 2 3
C.O 和O 是不同的物质 2 3
D.相同质量的O 和O,所含分子的数目不相同 2
1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合成氨 (NH ) B.炼钢 C.气 D.医疗 3
12. 下列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 定条件下,氧气能跟很多金属发生反应 B.在 定条件下,氧气能跟 些非金属发生反应 C.在 定条件下,氧气能跟 些有机物发生反应 D.在 定条件下,氧气能跟很多盐发生反应
13. 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污染物不包括 A.可吸入颗粒物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14. 5 31 日是“世界无烟日”。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血液中的血 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18
A.CO B.CO2 C.CH4 D.N2 15.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或者结论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在钢铁制品表面涂油漆——可防止钢铁锈蚀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瓶中气体 定是CO2 D.绿色植物的 合作用吸收CO ——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 环 2
16. 下列关于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B.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 ,生成黑色固体 D.含氧的化合物可能不是氧化物 17. 下列含氧化合物,不需要加热就能够直接产生O2 的是 A.H O B.MnO C.Fe O D.KClO 2 2 2 2 3 3
18.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④②①③⑤ D.④①②⑤③
19. 下图 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2
----------------------- Page 19-----------------------
20. 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人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 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 体积。这个实验说明
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 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 D.土壤易溶于水 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它气体和杂质1% B.鱼类能 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被污染的空气是混台物 D.实验室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22. 2008 年5 8 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困难,应携
带的物质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23. 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自气”
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深井使人感到气闷、头昏
19
24.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 B.H O C.KClO D.NaOH 2 2 3
25.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实验中白磷能够燃烧的是
26. 以下反应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通电 高温
A.2H O 2H ↑+ O ↑ B.2NH NO 2N2 ↑+ O ↑+ H O 2 2 2 4 3 2 2
C.HgO Hg + O ↑ D.2KMnO K MnO + MnO + O ↑ 2 4 2 4 2 2
27. 2006 年是20 世纪以来我国的第七个暖冬年。专家分析,全球气候反常是由温室效应所 引起的.下列气体无节制排放会产生沮室效应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8.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 /5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29.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 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 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汽多的证 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 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30.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现 象 解 释
A 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3
----------------------- Page 20-----------------------
B 走近花园,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把50mL 水和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温度计中的水银 (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20
请将卷Ⅰ中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下面答题栏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简答题(每空1 分,共3 小题。)
31. 冬天有许多地方发生了CO 中毒事故。由此引发了同学间的争论 (见图)。 请说出你的看法及理由。
32. 如图所示试剂瓶中分别盛有四种常见的化学药品。
(1)C 瓶中药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D 瓶中药品的名称是__________,它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如图所示的药品.按下列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实验室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选用一种药品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 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中发挥着越来越大 的作用。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探究 活动:
[查阅资料] 白磷的着火点是40 , 磷的着火点是240 ,两种物质的
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 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的水 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 )。 3
[设计实验] 设计了如右图的装置进行探究活动。 [步骤与现象]
①测量试管的容积为50mL;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③装药品,将注射器活塞调整到合适位置,连接好仪器; ④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加热粗铜丝,观察现象;
⑤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情况。 [反思与交流]
4
----------------------- Page 21-----------------------
(1)实验中利用了铜丝的__________性。
(2)兴趣小组同学测量试管容积的方法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
21
(3)步骤③中注射器活塞至少应调到____________mL 处 (填整数)。 (4 )步骤④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小华同学认为步骤⑤在保证活塞自由移动的前提下,观察活塞位置时,最好将试管和 注射器整体横放,小华同学的理由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3 小题。)
34. 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H O)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H O ),都是由氢、氧
2 2 2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某课外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 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
入 A 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A、B 两个试管中。 A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②分别向A、B 两试管中同时加入等 B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B 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质量(少量)的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1)B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何验证B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35. 图I 是实验室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 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当 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 磷熄灭并没有完全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实验测定结果会偏低。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上述实验提供了一种粗略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体积含量的方法。如果要测定氮气、 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可将 定体积的混合气体样品通入图Ⅱ所示的装 置。其中A 瓶中装有足量的____________溶液,实验结束后,量筒中水的体积约等于
____________ 的体积。
36. Ⅰ.如右图所示,用脱脂棉包住含少量钠元素的固体A,放在石棉网上。在脱脂棉上滴 加几滴水,发现脱脂棉燃烧起来。①A 可以是单质钠,钠与水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H O=2NaOH+H ↑;②A 也可能是钠的化合 2 2
物过氧化钠 (化学式为Na O ),Na O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2 2
22
2Na O +2H O=4NaOH+O ↑; 2 2 2 2
(1)通过实验现象判断,上述两个化学反应都是 反应(填 “吸热”或“放热”)。
(20 找出上述两个化学反应的其他相似之处 (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5
----------------------- Page 22-----------------------
;
Ⅱ.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器, 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⑴ A 是制取CO2 的装置。写出实验室制取CO2 的化学方程式: 。⑵ 写表中空格: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饱和NaHCO 溶液除去CO 气体中混入的HCl 3 2
C 过氧化钠 与CO 、水蒸气反应,产生O 2Na O +2CO =2Na CO +O
2 2 2 2 2 2 3 2
D NaOH 溶液 ⑶试管F 中收集满气体后,下 步实验操作是: 。 四、计算题(共3 小题。)
37. 实验室现需1.12L 纯净的氧气(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 /L)。某同学用质量比
为3 :1 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回收二氧化锰和氯化钾。下表为该同学实验的有 关数 :
实际收集1.12L 氧气后试管内固体残余物的质量 充分加热后试管内固体残余物的质量 7.98g 6.92g
问该同学最多能回收到多少克二氧化锰?(结果精确到0.01g) 38. 在潜水艇中常用过氧化钠 (Na O )来吸收官兵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产生氧气,供
2 2
给人的呼吸,其反应方程式为2Na O +2CO =2Na CO +O 。现有质量分数为80%的过氧
23
化
2 2 2 2 3 2
钠样品975g 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氧气?
39. 初中化学课上,同学们已经学了 些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 准备制取下表所示的三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均已略去,收集装置也未画出, A、B、C、D 表示相应仪器加入的试剂。
气体 A B C D
二氧化 苛性钠 O2 双氧水 水
锰 固体 NaOH 溶
H2 稀硫酸 铜 浓硫酸 液
NaOH 溶
CO2 稀盐酸 大理石 浓硫酸 液
(1)写出仪器A 的名称: ;
(2)上述方法中,有的能制得干燥、纯净的气体,有的不能制得干燥纯净的气体。能制得 干燥、纯净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制得干燥、纯净的气体的理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已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mL。现要配制10%的稀硫酸1960g 用作学生分组实验,则需要浓硫酸多少毫升?同时需要水多时毫升?(水的密度约为
3 1g/cm )。
6
----------------------- Page 23-----------------------
第2 单元检测题参考答 (仅供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D A C A C B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B A C D A C C B
24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D B C D C C B D
27. 大量使用矿物燃烧产生的CO2 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故选C。
28. 本题考查空气的组成、污染方面的知识.B 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l /5,而非质量
分数.D 中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受污染程度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29. 本题是 道实验探究题。人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不能使木条燃烧更旺,而使木条熄 灭。
30. 本题考查对身边的化学现象的解释,其中D 的解释是错误的,应为原子之间的间隔发生
了变化。
31. 都不完全正确,CO 虽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合理利用可以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其 他合理答 也可)
32. (1)CaCO3 氯化钠 作调味品(合理答 均可)
△
(2)①2KMnO4 K MnO +HMnO +O ↑ 2 4 2 2
②CaCO +2HCl===CaCl +H O 十CO ↑(合理答 均可) 3 2 2 2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化学用语的书写,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化学用语的写法。
33. (1)导热 (2)将试管注满水,用量筒量出这些水的体积 (3)10 (4 )白磷燃烧,
产生大量白烟 (5)减少活塞自重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34. (3 分)H O H O (写化学式或名称都给分,每空0.5 分,共1 分) 2 2 2
催化剂
(1) 2H O 2H O + O ↑ (1 分) 2 2 2 2
(2)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1 分)
点燃 35. (1)4P+5O2 2P O 2 5
(2)烧杯中的水沿导管流进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剩余空间的1 /5
25
(3)与室温相比,剩余气体温度较高,压强偏大,因此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会偏少 (4)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氨水等) 氮气(或N ) 2
本题主要考查了“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测定”这 实验的相关知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但通过对混合气体中某气体体积含量的测定适当地考查了考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 能力。
36. Ⅰ(1)放热 (2)(合理答 均可) Ⅱ(1)CaCO +2HCl=CaCl +CO +H O 3 2 2 2
(2)NaHCO +HCl=NaCl+CO +H O 吸收未反应的CO 气体 3 2 2 2
(3)把E 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将带火
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37. 在实际操作中,会损失少量氧气。
设原混合物中Mn0 质量为x,则KCIO 质量为3x。
2 3
7
----------------------- Page 24-----------------------
3x=7.35g x=2.45g
答:最多可回收2.45g 的二氧化锰。 38. 设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过氧化钠的质量=975g×80%=780g 2Na O +2CO =2Na CO 十O 2 2 2 2 3 2
156 32 975g×80% x 156 32
x=160g 975g 80% x
答:可生成160g 氧气
39. (1)长颈漏斗 (2)2H O MnO2 2H O+ O ↑ 铜不与酸反应、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
26
2 2 2 2
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3)需要浓硫酸108.7mL,水1760mL
8
----------------------- Page 25-----------------------
第3 单元检测题
命题人:liu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30 小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 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这 现象说明
A. 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3 3
3. 25m 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 的钢瓶中,这是由于
A.石油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石油气分子的体积变大 C.石油气分子间有 定的间隔 D.石油气分子的性质相同 4.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C.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5. 现有 杯有臭味的水。能除去臭味的方法是
A.搅拌 B.吸附 C.静置 D.过滤 6. 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蒸馏水 C. 水 D. 自来水 7.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固态物质的分子间无间隔 B.液态物质的分子不运动 C.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了变化 D.物质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发生变化
8.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
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
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27
A.水是氧化物 B.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水由水分子构成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 个氧原子构成
9. 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研制和利用太阳能产生 ,再用 使水分解得到氢气
的新技术。利用此技术使海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H O 2H ↑+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 2 2
A.TiO 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B.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2
C 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D. TiO 在反应中质量会减少 2
10. 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这是 个化合反应
B.水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
11. 2007 年10 24 日19 时10 分,我国“嫦娥 号”探 卫星发射成功。其运载火箭是长征三
号,使用的燃料中有液氢和液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液氢作燃料能减轻发射质量 B.液氢和液氧都是化合物
1
----------------------- Page 26-----------------------
C.液氧的作用是支持液氢燃烧 D.液氢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12. “科技奥运”是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特征。下列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A.“水立方”使用了组成上含有碳单质和氢气的膜材料[组成为(C H F ) ] 2 2 2 n
B.把奥运圣火传递到珠峰,并使圣火在低温、低氧和大风中熊熊燃烧 C.使用太阳能 伏发电 ,可以供地下车库照明和广场照明
D.采用水再生和循环利用水的技术,提高奥运场馆的 水利用率 13. 下列说法缺乏科学依 的是
A.淡水可变油 B.海水可淡化 C.废水可利用 D.金属可防腐蚀
28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
B. 电解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使水分解 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D.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滥用化肥和农药都会导致水体污染
15. 下列对 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花香溢满园——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分子发生了改变
C.水结成冰——分子变大 D.氯化钠溶液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16. 乐山是 座亲水城市,水是乐山的灵魂,我们应象珍惜自己的血液 样珍惜每 滴水。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城市污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
C.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 D.水资源是宝贵的, 定要节约用水
17. 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中,纯度最高的是
A.河水 B.海水 C. 自来水 D.蒸馏水 18. 在WO +3H W+3H O 的反应中,还原剂是 3 2 2
A.WO B.H C.W D.H O 3 2 2
19. 右图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若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 触而又无酸液可加,要得到氢气可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试剂 的 组是①食盐水 ②硫酸钠溶液 ③氯化钡溶液 ④碳酸 钠溶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 有关硬水和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硬水洗涤衣物不容易洗净 B.硬水通过蒸馏可以得到软水 C.硬水烧开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D.硬水通过过滤就可以得到软水 21. 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在 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2. 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氢元素
29
23. 有 、乙两位同学,当他们共同做完了水的电解实验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后,有 下列对话,其中正确的是
A. 指着氢气燃烧实验的装置说:“一种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如果有水生成,则这种物 质 定是氢气”。 B.乙回答说:“可能如此,但我不能肯定”。 C.乙指着实验桌的 瓶气体说:“这瓶无色气体,如果能够点燃,我认为这是 瓶氢气”。 D. 回答说:“可能是这样,但我也不能肯定”。 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过滤可以使硬水变软水 C.可用适量杀虫剂消毒自来水 D.长期饮用硬水可以补钙 25. 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自来水是一种纯净物
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D、节约用水是一种好习惯 26. 为了全力打造“生态无锡”、“和谐无锡”,下列 施符合该理念的是
①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②将居民生活用煤逐渐改用液化石油气或天然 气;③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④坚决取缔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⑤ 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A.只有①②⑤ B.只有②③⑤ C.只有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7. 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自然界的水经过滤后就得到软水
C.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D.水蒸发时水分子不断运动,水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28. 河水分别通过下列净化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过滤 B. 蒸馏水 C. 静置沉淀 D. 吸附沉淀 29.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人适量的明矾
B. 自来水厂常用ClO2 消毒,ClO2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 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
D.5mL 水和5mL 酒精混合,溶液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30.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设计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中的原子100%转移到产物中 B.将垃圾分类回收后用于发电,并将尾气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C.将污染较大的企业全部迁到无人海岛,以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D.提高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请将卷Ⅰ中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下面答题栏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0
二、简答题(每空1 分,共3 小题。) 31.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花香四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在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要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模拟图如下:
根 以上反应,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其中D 物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价。
33. 水是人及 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 些知识。请你回答:
(1)右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 产生的气体
是 ,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 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3)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4)地球表面约有7l%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爱护水资源是每个 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填序号)
A.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 B.不间断放水刷牙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D.用洗衣水冲厕所 三、实验探究题(共2 小题。)
34. 下图Ⅰ是实验室“制取氢气并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简易装置,其中铜制燃烧匙可以在试管
M 中上下移动,虚线框中的装置需从图Ⅱ中选取。图Ⅱ中的细铜丝 端绕成螺旋状,先在 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再迅速地伸到制得的氢气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Ⅰ中,试管M 内的液体应选用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图Ⅰ的虚线框中,应选用图Ⅱ中的______________(填“A”或“B”)装置。
(3)上述制氢气的方法还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_____________气体(答出 种即可),若用这种 方法制取该气体,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上述制氢气的方法与锌粒直接加入试管中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⑴ 当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将液体A 滴入试管①时,观察到 试管②有气泡产生。
① 若固体B 来源于饮料罐,写出 合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
31
。 ② 若固体B 来源于废电池,且发生分解反应,写出 合理的 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若液体A 遇固体B 发生化合反应,写出 合理的化学反应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若液体A、固体B 来源于厨房用品,则A 为 , ⑵ 当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将液体A 滴入试管①时,观察到 试管②中的水慢慢被倒吸于导气管内 段,固体B 可做化肥, 固体B 是 。 四、计算题(共3 小题。)
-26 -26
36. 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 千克, 个氢原子的质量是1.674×10 千克, 个碳原
-26
子的质量是1.993×10 千克,计算铁、氢、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37. 最后结果保留 位小数。
某实验室中需要1.6g 氧气进行实验。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需消耗水多少克?同
时可得到氢气多少克?
38. 食醋中含有3%~5 %的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CH COOH。试计算: 3
(1) 个醋酸分子含有______个原子。 (2)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3)醋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化成最简整数比)为______ 。 第3 单元检测题参考答 (仅供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B B B D D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A A C C D B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BD A B D A B B C 31. (l)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2.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 (2)H O+C1 ===HCl+HClO 2 2
(凡合理答 均可得分) (3)+1 价
33. (1)H (或氢气) 2H O 2H ↑+ O ↑ (无条件或不配平,均不给分)
2 2 2 2
32
(2)蒸馏 (3)肥皂水 (或洗涤剂) (4)D 34. (1)稀盐酸(或稀硫酸)
(2)B
(3)C0 (或0 ) 2 2
(4)便于控制反应的进程(即随开随停)
35. (1)①2Al+6HCl===2AlCl +3H ↑(或Fe、H SO ) ②2H O ===2H O+O ↑
3 2
③CaO+H O===Ca(OH) ④ 食醋 2 2
(2)NH NO 4 3
36. 56; 1; 12
37. 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得到氢气的质量为y
5
----------------------- Page 30-----------------------
2H O 2H ↑+O ↑ 2 2 2
36 4 32 x y 1.6g 36 32
= x =1.8g x 1.6g 4 32
= y=0.2g y 1.6g
答:电解消耗1.8g 水;同时得到0.2g 氢气。 38. (1)8(或八) (2)60 (3)6:1:8
6
2 4 2 2 2 2 33
----------------------- Page 31-----------------------
第4 单元检测题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30 小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1. 下列变化不能通过 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A.BaCl2 BaSO B.CuO Cu (OH) 4 2
C.NaOH Na CO D.MgSO Mg (OH) 2 3 4 2
2. 在CuCl 和MgCl 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
2 2 是
A.Cu B.Cu 和Zn C.Cu 和Mg D.Zn、Mg 和Cu 3. 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 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一段时间后可见小气球a 膨胀鼓起。下 表中的各组物质不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X Y
A. CO Ca (OH) 2
B. CO2 NaOH
C. HCl Ba (OH) 2
D. SO2 NaOH
4. 下列各组稀溶液中,仅用同组稀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其区别开的是 A.Na CO 、HCl、HNO 、Na SO B.K CO 、H SO 、HNO 、BaCl 2 3 3 2 4 2 3 2 4 3 2
C.HCl、AgNO 、HNO 、NaCl D.Na SO 、NaOH、CuSO 、NaCl 3 3 2 4 4
5. 只含碳、氢或碳、氢、氧的物质充分燃烧后的产物均为CO 和H O。相同分子数目的① 2 2
34
C H OH ②CH OH ③CH ④C H 分别充分燃烧,所消耗O 的质量相等的是
2 5 3 4 2 4 2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7.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液态氧 B.食盐水 C.高锰酸钾 D.银 8. 下列气体中,有剧毒的是
A.H2 B.O2 C.CO D.CO2 9. 下列物质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A.水 B.木炭 C.氮气 D.铜 10. 下列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Na SO B.AlO C.ZnCl D.K O 2 4 2 2
11. 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灯焰的外焰部分 B.直接将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 C.用手拿着试管 D.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2/3 12.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发出蓝紫色火焰 B.生成有刺 性气味的气体 C.放出热量 D.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13.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将盛有稀盐酸
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盛有稀硫酸的烧杯放在天平右盘,调节天平达到平衡后,向左盘烧杯 中加入m 克锌,向右盘烧杯中加入m 克铁。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铁有剩余。则天平 指针:
A. 向左偏 B. 向右偏 C.不动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4.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的是
----------------------- Page 32-----------------------
A.镁粉 干冰 B.空气 水 C.氯化钠 纯碱 D.液氧 硫酸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 定发生改变 B.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 定是复分解反应 C.某溶液能使铁屑溶解,该溶液 定是酸溶液
D.在化学反应2AB2+B2=2C 中,C 的化学式 定是AB3
16. 对下列物质: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烧碱⑤液态氧⑤氯酸钾,分类全部正确的 是
35
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 C.混合物——②⑤ D.盐——①⑥
17. 对于化学反应:CO2+C=2CO,2KMnO4=K2MnO4+MnO2+O2 ↑,2H2+O2=
2H2O,其反应发生的条件依次是
A.加热、点燃、高温 B.高温、加热、点燃 C.点燃、高温、加热 D.加热、高温、点燃
18. 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的是:氯化铁、稀硫酸、稀盐酸、无色酚酞试液。 若只用一种试剂将它们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A.Ba(OH)2 溶液 B.Na2CO3 溶液 C.BaCl2 溶液 D.KOH 溶液
19.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依次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无反应现象发生的是 A.CuSO Na CO 稀 H SO B.NaOH Ba(NO ) 稀HCl 4 2 3 2 4 3 2
C.MgSO4 NaCl Ca(OH)2 D.BaCl2 KNO3 AgNO3
20. 由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制烧碱,所发生反应的类型不包含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1.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过滤,形成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增 加的是
A.MgCl 溶液和Ba(OH) 溶液 B.K CO 固体和稀 H SO 2 2 2 3 2 4
C.Cu 和AgNO3 溶液 D.BaCl2 溶液和CuSO4 溶液
22. 将CO2分别通入Ca(OH)2溶液、浓H2SO4、NaOH溶液中,将CaO分别加入稀盐酸、 NaCl溶液、K CO 溶液中。能与CO 、CaO发生反应的溶液共有 2 3 2 A.3 种 B.4 种 C.5 种 D.6 种 23. 下列气体可用于灭火的是
A.氧气 B.氢气 C.二氧化碳 D. 氧化碳 24.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干冰 B.纯碱 C.消石灰 D.空气
25. 某物质在空气里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这种物质的成分里 A.只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
B. 定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 C.氢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 D.硫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26.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去吹 B.称量药品时,用镊子夹取砝码
C.反应中没有用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36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控制在试管容积的
----------------------- Page 33-----------------------
27. 固体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氢氧化钠
A.易挥发和易潮解 B.易潮解和有腐蚀性
C.易潮解和易与二氧化碳反应 D.有腐蚀性和易与二氧化碳反应 28. 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Al+3H 2 SO 4 =Al 2 (SO 4 ) 3 +3H 2 ↑ B.BaCl 2 +Na 2 SO 4 ↓+2NaCl
高温
C.CO+CuO Cu+CO 2 D.Cu+Hg(NO 3 ) 2 =Cu(NO 3 ) 2 +Hg
29. 在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的实验中,作反应容器的试管管口必须向上的是 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B.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用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D.用石灰水和稀盐酸制二气化碳气体
30. 向100 克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5 克无水硫酸铜,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B.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溶液的质量减少 D.溶液的质量不变
请将卷Ⅰ中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下面答题栏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简答题(每空1 分,共3 小题。) 31. “南极的冰化了”,这是电视台2002 年5 22 日“”中的 个节目的标
题,说的是南极 块叫“拉伸B”的冰架发生坍 ,其断裂的面积比上海市还大。这是大自 然又 次发出的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 双面使用纸张和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再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 。 ......
32. 在铜、氧化铜、氢氧化铜、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属于混合物的
是____ 。
33. 可用铁制成烧菜用的锅,这是因为铁具有____性质;在铁制品表面常喷刷油漆等,这是 因为铁容易____ 。
37
三、实验探究题(共1 小题。)
34. 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并使氢气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有以下主要实验步骤。请按正确顺序 排列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检查氢气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D.停止加热 B. 向氢气发生装置里加药品 G.检查氢气纯度
C.给试管中的氧化铜加热F.停止通入氢气 E.向装有氧化铜的试管通入氢气
第( )单元检测题参考答 (仅供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 Page 34-----------------------
B B A B D C B C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D C D D B A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C A B B C AD CD BC 31. (1)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造成。(1 分) (2)节约纸张,就可以节约造纸所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节约纸张, 就可以减少造纸所需木材用量,从而保护森林,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2 分 答出 点即 可得2 分)
(3)植树造林、不使用 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2 分 只要答出 个
合理答 即可得2 分) 32. 铜 氯化铜溶液 33. 良好的导热性 生锈 34. ABGECDF
----------------------- Page 35-----------------------
第5 单元检测题
命题人:liu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30 小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1. 已知反应3A 2B 2C D, A、B 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 ∶4,若生成C 和D 共140 克,则反应消耗B 的质量是
A.60 克 B.80 克 C.90 克 D.120 克
2. 由C、H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烃,碳原子数在4 及以下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通常为气
38
体,常温常压时烃C H 和另一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7%,则混入的
2 4
烃可能是
A.CH B.C H C.C H D.C H 4 2 2 2 6 8 8
3. 3 克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CO )的质量是(原子量:C 为12,O 2
为16)
A.14 克 B.11 克 C.7 克 D.6 克 4.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点燃
A.Mg+O MgO B.Ca(OH) +Na CO =CaCO ↓+2NaOH 2 2 2 3 3
C.2Fe+6HCl=2FeCl +3H ↑ D.C+O =CO 3 2 2 2
5.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H SO (稀)=FeSO +H ↑ B.KNO +NaCl=KCl+NaNO 2 4 4 2 3 3
C.Cu+2AgCl=2Ag+CuCl D.Ba (OH)+CuSO =BaSO ↓+Cu (OH) ↓
2 2 4 4 2
6.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O CO B.CuSO +2NaOH Cu (OH) ↓+Na SO 2 2 4 2 2 4
C.Fe+O Fe O D.2H O 2H ↓+O ↓ 2 2 3 2 2 2
7. 将下列物质放在敞口的容器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轻的是
A.氯化钠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浓盐酸 D.碳粉 8. 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质量为120g,将其高温煅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剩余 固体的质量为8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70% B.20% C.40% D.50%
9.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39
A.2Fe+6HCl 2FeCl +3H ↑ B.Fe+2O Fe O 3 2 2 3 4
C.2H O 2H ↑+O ↑ D.2NaOH+SO Na SO +H O
2 2 2 2 2 3 2
催化剂
10. 在WO +3H W+3H O 的反应中,还原剂是 3 2 2 △
A. WO B. H C.W D. H O 3 2 2
11. 下列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剂 高温
A. 2KMnO K MnO +MnO +O ↑ B. C+CuO Cu+CO 4 2 4 2 2 2 △
点燃
C. Fe (OH)+HCl==FeCl +H O D. H +O H O 3 3 2 2 2 2
12.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
高温 △
A.CaCO CaO+CO ↑ B.2KMnO K MnO +MnO +O 3 2 4 2 4 2 2
----------------------- Page 36-----------------------
点燃
C.Al+O Al O D.CO +Ca(OH) =CaCO ↓+H O 2 2 3 2 2 3 2
13. 下列反应中,有单质出现,但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u+2AgNO =Cu(NO ) +2Ag B.2Al+3H SO =A1 (SO ) +3H ↑ 3 3 2 2 4 2 4 3 2
↑ 40
点燃
C.2Mg+CO 2MgO+C D.2Na O +2CO =2Na CO +O 2 2 2 2 2 3 2
14. 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请你利用这个定律判断:向
Na CO 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所发生的化学反应:Na CO +HCl=== +NaCl 中“ ”
2 3 2 3
内的物质是
A.H O B.CO C.H CO D.NaHCO 2 2 2 3 3
15. A、B、C 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 新物质D 。若增加10 g A,则反应
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 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 次反应停止后,B 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 的质量为50 g
C.反应中A 和B 的质量比是3 ∶2 D.反应中A 和C 的质量比是5 ∶2
16. 现将10 gA 和足量的B 混合加热,A 和B 发生化学反应。10 gA 完全反应后生成8 gC 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 与B 的质量比是 A.1:l B.2:1 C.5:l D.4:l
17. 发射“嫦娥 号”的长三 火箭燃料是偏二 肼(X),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N O ),反应的 2 4
化学方程式为:X+2N O =3N +2CO +4H O,X 的化学式为 2 4 2 2 2
A.H B.CH C.C H N D.C H N 2 4 2 8 2 8 2
18. 我国最近已研究出新型水处理剂C1O 的新制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
2
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价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NaClO ==2ClO +2NaCl
2 2
41
19. 硅材料是太阳能电池及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随着 批多晶硅生产企业在乐山建成
投产,乐山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硅材料产业基地。下面是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 个重要反应:
高温
SiO +2C Si +2CO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0. “催化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
示意图,其中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和丙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不同 B. 和丁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相等
----------------------- Page 37-----------------------
C.该反应有三种元素 D.乙和丁都是化合物
21. 高铁酸钾(K FeO )是一种具有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
2 4
它与水反就的化学方程式为:4K FeO 10H O 4Fe(OH) 8X 3O ,则X 的
2 4 2 3 2
化学式为
A.K O B.KOH C.K D.KH 2
22.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B.镁条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C.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大 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
23. 、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 +丁→H O ②乙+丁→CO ③丙+丁→H O+CO 。则丙可能为 2 2 2 2
A.H B.CH C.C H OH D.CO
42
2 4 2 5
24.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 +3Y ====2Z”的叙述错误的是 2 2
A.Z 的化学式为XY3
B.若mgX 和ngY 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gZ 2 2
C.若X2 和Y2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 和N ,则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gX 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a-b)gY 2 2
25. 乙烯(C H )是石油炼制的重要产物之 。常温常压时,乙烯是一种气体,它与另一种气 2 4
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7%,则另一种气体可能是 A.H B.CH C.C H O D.CO 2 4 2 2
26. 近日,国外某研究小组发现,超声波作用于特制分子溶液能诱发分子破裂从而再重组成 新分子的反应。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这个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这个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重组后的分子可能具有特殊的性质 D.超声波可能起催化作用
27. 在托盘天平两边的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 左边烧杯中加入10.2 g 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右边烧杯中加入8g 铜,充分反应后,天 平重新平衡,则所加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为 A. 1.8 g B.2.2g C.6g D.8g
28. 工业上用氨气(NHl)除去大气污染物之 — 二氧化氮,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定条件
6NO +8NH 7X+12H O,则X 的化学式为 2 3 2
A.N B.NO C.N O D.HNO 2 2 3
29. 葡萄糖、乙酸 (CH COOH)和尿素[CO(NH ) ]组成的混合物240g,在 定条件下完全 3 2 2
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
A.48g B.72g C.144g D.无法计算
30. 定条件下,在 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4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第 次测得的质量/g 50 4 4.6 1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待测 20 23 4.2
A.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应C 与D 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4
C.第二次测得A 的质量为12.4g D.该反应生成D 的质量为4.2g
请将卷Ⅰ中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下面答题栏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 Page 38-----------------------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简答题(每空1 分,共3 小题。)
31. 在我市的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有个实验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定铵.氢氧化钠.氯化钠
溶于水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实验完毕某班的同学们将废液都倒入 个废液缸中,结果产生了
大量的刺 性气体,让同学们个个眼泪汪汪,尝到了不按规定操作的苦头。请你写出发生的
有关化学方程式 。
32. 2005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研究烯烃(类有机物)复分解反应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 的三位化学家。科学家将复分解反应形象地比喻为“交换舞伴的舞蹈”,而目前我们中学阶 段所学的复分解反应 般都是发生在无机物之间。 请写出 个有硫酸参加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3. 某同学按右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结果观 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由此得出这个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 恒定律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三、实验探究题(共3 小题。)
3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与收集实验。
(1) 上述装置有 处设计明显错误,请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2)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李军同学想利用该装置制取和收集干燥纯净的氧 气,写出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乙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检验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芳和小明想利用上述装置制取干燥的CO ,请对他们的方 给予评价。 2
中盛放的 评价(回答是否可行,若不可行
学生 制取的气体 乙中盛放的试剂
试剂 说明理由) 大理石和稀硫
小芳 CO 浓H SO 2 酸 2 4
大理石和稀盐
小明 CO2 浓NaOH 溶液 酸
35.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 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 小刘、小李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 究: .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 总质量不变。
----------------------- Page 39-----------------------
(2)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A 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 用药品如B 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①这 两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刘的实验: 小李的实验: ②实验结论:
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质量与反应物总质量不相等。
③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导致另 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④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
⑤使用上述实验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是
45
和 (填化学式)[注:以上四种药品均不能再用]
36.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
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下图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均为教材图示,现分别以A、B、C、D 表示如下:
A、B、C、D 四个实验分别由 、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 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 实验:白磷喇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 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丙组同学认为C 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实验B、D 均说明质量不守 恒”。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了B、D 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认为B 实验天平
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 ;D 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果A 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锌和稀硫酸,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参加反应的锌和硫酸的质量总和 定_________(填“等于” 或“不等于”)生成的硅酸锌和氢气的质量总和。 四、计算题(共3 小题。)
37. 取22.2g 碱式碳酸铜[Cu (OH)CO ]固体,加热(温度在100℃以上)一段时间后,冷
2 2 3
却至室温,测得固体剩余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0%。求:固体剩余物中未分解的碱式 碳酸铜的质量。
38. 某钢铁厂为了测定赤铁矿中Fe O 的含量,将10g赤铁矿(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2 3
加到109.5g10%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 (1)赤铁矿中Fe O 的含量。 2 3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9. 消化药片所含的物质能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某种消化药品的标签如图4 所示。医生给 某胃酸过多的患者开出服用此药的处方为:每日3 次,每次2 片。试计算,患者按此处方服
----------------------- Page 40-----------------------
46
用该药 天,理论上可中和HCl 多少毫克?(计算结果取整数)
Stomachease 帮助消化 减缓胃痛
每片含250mg 氢氧化镁
图4
第( )单元检测题参考答 (仅供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B B AD B C D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D D BD C D C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BC CD C A C A C BC
25. 本题是 道极值计算题.重点考查考生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及灵活运用.乙烯(C H )中C% 2 4
=85.7%<87%,故另一种气体中C%>87%,C H 中C%=92.3%,符合题意。
2 2
26.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实质。从所给信息可以看出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重组后的分 子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超声波起了 个催化作用,所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A 错.BCD 正确 27. 依题意可知,反应后天平平衡,由于铜不与酸反应,所以左侧烧杯也增重8 克,加入物 质10.2g,这8 克的差:10.2 g 8 g=2.2 g,即为产生的CO2 的质量,由此可依方程式导出
原MgC(入的质量为4g,故混合物中,MgO 的质量为6g,计算过程如下: 解:设氧化镁的质量为x
MgCO +2HCl=MgCl 十H O+CO 3 2 2 2
84 44 (10.2g x ) 10.2g 8g 8.4 44
47
10.2g x 2.2g 10.2 g—x=4.2 x =6g 故选C。
28.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确定出x 的化学式为N 。 2
31. NH NO + NaOH = NaNO + NH ↑+ H O 4 3 3 3 2
32. 2NaOH+H SO ===Na SO +2H O 2 4 2 4 2
33. 不正确。(1 分) 因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和盐酸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
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总和,因此这个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或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 气体逸出,使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等。)(1 分)
34. (1)乙中应将进气导管插人溶液中,瓶内的出气导管刚好露出橡皮塞
MnO2
(2)①H O 2H O+O ↑ 浓硫酸将 带火星木条伸近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②小 2 2 2 2 △
芳:不可行 反应生成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 小明:不可行 氢 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
35. ①BaCl +Na S0 =BaS0 ↓+2NaCl Na C0 +2HCl=2NaCl+H 0+C0 ↑ 2 2 4 4 2 3 2 2
----------------------- Page 41-----------------------
③小刘 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意思正确也给分) ④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意 思正确也给分)
⑤NaCI AgNO (与顺序无关;写名称不给分;含有BaCl 、Na SO 、Na C0 、HCl 中的任
3 2 2 4 2 3
一种不给分;其他合理答 给分)
36. (1)后一种;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气体受热膨胀,小气球胀大产生浮力,使得天平不平 衡
(2)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B 实验是 因为反应后生成的CO2 向空气中逸出.使得天平不平衡;D 实验是因为镁条燃烧消耗空气
48
中
的氧气,使得天平不平衡
(3)锌和稀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氢气使小气球胀大,产生 定的浮力,使得天平不平衡 等于
37. 设已分解的碱式碳酸铜的质量为x
Cu (OH) CO 2CuO+H O+CO ↑ 2 2 3 2 2
222 160
160x „„„„„„„„„„„„„„„„„„„1 分 x 222
128 160x
22.2g 222 22.g x 222 67.0% „„„„„„„„„„„„1 分 x 11.1g
未分解的碱式碳酸铜质量为:22.2g-11.1g=11.1g„„„„„„„„„„„1 分答:固体剩余物中未分解的碱式碳酸铜的质量为11.1g。
38. 设赤铁矿中Fe O 的质量为x,生成FeCl 的质量为y。 2 3 3
Fe O +6HCl===2FeCl +3H O 2 3 3 2
160 6 ×36.5 2 ×162.5 x 109.5×10%g y 160 6 36.5 2 162.5
x 109.5 10%g y 解得:x=8g y=16.25g 8g
赤铁矿中Fe O 的含量为: ×10%=80% 2 3
10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8g+109.5g=117.5g 16.25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散为: ×l00%=13.8% 117.5g
答:赤铁矿中Fe O 的含量为80%,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8%。
49
2 3
39. 设理论上可中和HCl 的质量为X
Mg(OH) + 2HCl == MgCl + 2H O (1 分) 2 2 2
58 73
2 ×3 ×250mg X (3 分) 58:73=2 ×3×250mg:X (1 分) X=1880mg (1 分) 答:理论上可中和1880mg 的HCl
----------------------- Page 42-----------------------
第6 单元检测题
命题人:liu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30 小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1. 下列四种物质都能作为燃料,从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 一种燃烧是
A. 烷 B.汽油 C.煤 D.氢气 2. 2003 年10 16 日,“神舟五号”安全返航,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 火箭所用的燃料为偏二 肼[(CH )N H ],其主要反应为(CH )N H +N O →X+CO +H O,
3 2 2 2 3 2 2 2 2 4 2 2
由此可知X 中 定含有的元素是
A.碳 B.氢 C.氧 D.氮
3. 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 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 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A.二氧化硫 B. 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可吸入颗粒物
4.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 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 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 在密闭容器( 内含空气)中点燃少量 磷,燃烧过程中,容器内有关量(用纵坐标表示)的变
化正确的是
6. 现有H 、O 、CH 、CO 和空气五瓶气体,要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除了
2 2 4 2
50
盒火柴外,你认为还需要
A.蒸馏水 B.干燥的小烧杯 C.酚酞试液 D.蘸有石灰水的小烧杯
7.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关能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B.使用天然气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C.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开发新能源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B.氨水(NH ·H O)涂在蚊虫叮咬后的皮肤上,可减轻痛痒 3 2
C.通过大量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以提高产量,符合可持续发展 D.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污染 9. 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
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和撞击 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
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10. 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 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
----------------------- Page 43-----------------------
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 不正确的是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 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11. 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不科学的是
A.发现火势较大的火情,立即拨打“119” B.误食重金属盐时,立即服用蛋清解毒
C.通电的电线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D.当煤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2.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将于8 3 日传递到乐山。团结、互助、友爱、勇敢、
坚强!大灾之后,“祥云”火炬的传递增添了新的意义。“祥云”火炬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
点燃
5O +X 3CO +4H O。由此可知,“祥云”火炬燃料X 的化学式为
51
2 2 2
A.C H OH B.CH C.C H D.C H 3 7 4 2 6 3 8
13. 从防止空气污染的角度考虑,下列实验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
14. 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 组是 ①煤 ②核燃料 ③生物质能 ④石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①酸 ②土壤中含汞等重金属③空气中CO 含量增加 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中由 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16. 许多同学喜欢吃烧烤食物,烧烤常用木炭作燃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室内烧烤时要注意通风 B.烧烤有时看到的黄色火焰是木炭燃烧产生的 C.烧烤时扇炭火是为了降温 D.用含硫的焦炭代替木炭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17. 某位同学对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洁净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 ,生成氧化镁 C.点燃 氧化碳,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D.将稀盐酸滴加到ph 试纸上,试纸显蓝色
18. 关于开发利用风能的意义,理解正确的 组是 ①节约大量的化石燃料 ②风能是可再生能源
③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防止形成酸 ④风能是二次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 车用乙醇汽油是将燃料乙醇和汽油以 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汽车燃料,那么乙醇汽 油属于
A.氧化物 B.纯净物 C.混合物 D.化合物
20. 为治理我市环境污染,有人建议采取下列环境保护措施: ①禁止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气以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 Page 44-----------------------
②用天然气取代城市居民的生活用煤 ③大量植树造林
④禁止机动车使用含铅汽油 ⑤就地焚烧处理城市垃圾
以上措施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1. 下列常见图标中与燃烧爆炸无关的是
22. 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考虑,未来理想的燃料是
52
A.氢气 B.天然气 C.煤 D.石油
23. 随着经济的快建发展,能源的使用量在不断增大.人们的节能意识也日 增强。下 图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24.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 睫。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太阳能 D.天然气
25. 场大火往往由 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6. “抓好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社会和经济长期发晨的重要保证。你认为
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逐步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B.将废弃的秸秆就地焚烧
C.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能源 D.减少使用 次性木筷
27. 下列关于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B.通常石油直接用作燃料 C.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组成相同 D.汽油既是燃料,又是良好的溶剂
28. 保护环境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②将霉变花生、大 米等用水清洗后食用 ③推广使用 次性木质筷子 ④兰州市城区冬季燃煤供暖 ⑤ 尽量串地使用化肥、农药 ⑥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收集并露天焚烧废弃塑料袋.以上做 法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⑤⑥ 29. 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燃放烟花 C.海水晒盐 D.轮胎爆炸 30.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现代化学技术可在只有水的条件下生产汽油
C.CO 会使全球变暖,所以大气中CO 越少越好 2 2
D.在使用乙醇等新型燃料时,也要注意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请将卷Ⅰ中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下面答题栏中)
----------------------- Page 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3
二、简答题(每空1 分,共3 小题。)
31. 最近两则新闻报道引起全国人民广泛关注:
①2003 年12 26 日,四川省重庆市开县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瓦斯的主要成分是 烷),
造成43 人死亡重大事故。
②2003 年5 26 日,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西气东输”工程进展迅速,明年多
个省市将用到质优价廉的天然气。
(1)请用化学知识分析瓦斯爆炸的原因:
。 (2)上面两个例子说明,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于人类,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你再举 出生活中的一种物质说明这个问题
。 32.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们燃烧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等物质会
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确定我国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和标识(如图 )
(1)下列措施符合我国“世界环境日”主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A.发展高耗能的产业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C.为了减少废气对本地区空气的污染,化工厂加高烟囱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3)图乙中的信息告诫人类:二氧化碳等气体过多的排放,使____________加剧,___________ 导致全球变暖.为减少二氧化碳过多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你能做的 件事:____________ ; 科学家采取“组分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 定比例混和,在 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 H )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2 4
(4)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目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 (写 种)。
33. 生活离不开水,水既普通又宝贵。 (1)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可用 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2)高铁酸钾 (K FeO )是一种常用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
2 4
价是 。
(3)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以水为原料大量生产氢能是 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
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右图)。图中①和②可用来表
示“生产”或“应用”氢能的某一种途径,其中“应用”氢能的 是 (填“①”或“②”)。写出体系中任意 个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条件可忽略)。 三、实验探究题(共3 小题。)
----------------------- Page 46-----------------------
34. 根 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反应,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分别是______,铜片下方 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其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5. 小蓉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 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由此她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于 是引发了思考: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她做出两种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 究。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她提出的两种猜想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猜想,设计实验加以探究 (你所选择的猜想序号是___________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为了使燃料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节约能源,请你结合燃料使用的实际,提出 条具体建 议:
36. 关注变化过程
A 探究燃烧的条件 B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实验A 是探究磷的燃烧条件,它是通过控制是否与氧接触和控制____________来探究可燃 物燃烧的条件。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B 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中间试管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__。综合分析以上两个实验, 它们都采用了__________ 的实验手段。 四、计算题(共3 小题。)
37. 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做燃料,不仅是极大浪费,而且因烟煤中含有硫的化合物(如 FeS ),燃烧时生成SO 气体造成环境污染。设某具有30 万户人口的中等城市,每户每天烧煤
2 2
5Kg,这种煤中含FeS 5%,燃烧时,设有90%的硫转化为二氧化硫,被排放到大气中。硫 2
铁矿燃烧时的反应方程式如下:4FeS +11O =2Fe O +8SO ,问: 2 2 2 3 2
55
(1)燃烧1t 煤,可产生多少千克的二氧化硫?
(2)该中等城市,如果全部以上述的煤做燃料,每年将有多少吨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 38. 008 北京奥运会火炬外形制作材料的上半部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下半部喷涂高触感 塑胶漆,手感舒适。
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 H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 8
点燃
C H +5O CO +4H O。请回答: 3 8 2 2 2
(1)理论上燃烧88g 丙烷需要消耗多少克氧气?
(2)火炬外形材料使用铝合金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9. 葡萄糖 (C H O )是生物体内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的
6 12 6
热量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
----------------------- Page 47-----------------------
(1)1 mol 葡萄糖中含有 个氧原子。
(2 )呼吸作用吸入的氧气与体内的葡萄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96g 氧气能够消耗掉 mol 葡萄糖。(写出计算过程) 第6 单元检测题参考答 (仅供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D D C D B C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B B B A A A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B C B B D C B D
26. 本题是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题,重点在考查考生对所给信息的迁移能力.所给信息为 “抓好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指既要节约资源,又要保护环境,将废弃的秸杆就
地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27.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化石憾料的了解,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 能源.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石油通常经过分馏得到汽油、
56
煤油、
航空煤油等再作为燃料或综合利用;而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石油的成分复杂,除了含C, H、O 三种元素之外,可能还含有其他元素。因此煤气与石油的组成不 样,而通过石油分 馏得到的汽油不仅可作燃料,还可作为溶剂来溶解有机物。综合,本题正确答 应选D 。 28. 使用无磷洗涤剂有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变霉的粮食用水清洗后,其毒素仍不能清除, 不能食用。 次木筷浪费大量木材,不利于环境保护。燃煤产生大量污染气体SO 。化肥、 2
农药用量不当造成水体污染。焚烧塑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
29. 燃放烟花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是化学变化。其余的变化都是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都是 物理变化.
30.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的应用。A 是错误的,原因是人类利用的能量并不都是通过 化学反应得到的,例如太阳能。B 也是错误的,因为根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 变,水不可能变成汽油。C 也是错误的,虽然CO2 会使全球变暖,但是并不是越少越好,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正常应该是0.03%。DE 确。
31. (1)瓦斯的主要成分 烷是可燃性气体,瓦斯气体与空气大量混合在明火条件下会发生爆 炸。(2 分) (2)家庭用的煤气给人们提供热能煮食物,但若煤气泄漏会引起火灾或爆炸。(2
分,答 合理都给分) 32. (1)A、B (2) 烷(CH ) 4
点燃
CH +2O CO +2H O 4 2 2 2
(3)温室效应 植树造林(合理答 均可)
定条件
2CO +6H C H +4H O 2 2 2 4 2 (4)氢能(合理答 均可)
本题围绕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源问题做文章,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3. (1)肥皂水
(2)+6
(3)①2H O 2H ↑+O ↑或2H +O =2H O (写任意 个化学方程式均可,反应
2 2 2 2 2 2
条件可不写)
34.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 磷没有燃烧。
57
... ..
----------------------- Page 48-----------------------
点燃
4P+5O 2P O 化合 O、-2 烧杯 盛装热水(或盛装药品或作反应容器) 2 2 5
35. ⑴①氧气的浓度 ②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⑵若选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 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 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
发出白
集气瓶中 燃物的燃烧 若选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质量相等的两块镁,其中 镁粉的燃烧程度比镁块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
块磨成粉末,都在空气中点燃 的剧烈 面积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合理均可)
⑶将煤或其他燃料加工成粉末状 (或燃料燃烧时不断鼓入空气)
36. 温度(或达到着火点)4P+5O P O 隔绝氧气 对比 22 2 5
37. (1)设1t 煤可生成SO2 的质量为X 4FeS +11O =2Fe O +8SO 2 2 2 3 2
480 512
1000kg×5%×90% X X=48Kg (2)该城市每年烧煤的质量:
5 5
3×10 户×5 Kg/天·户×365 天=5.475×10 t 5
则每年放出二氧化硫的质量:5.475×10 t×0.048t/t=26280 t 38. 解:设理论上燃烧88 g 丙烷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
点燃
C H +5O 3CO +4H O 3 8 2 2 2
44 160 88g x
58
44 88g
x 320g 160 x
答:理论上燃烧88g 丙烷需要消耗320 g 氧气. (2)质轻 耐高温 (合理答 均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解题步骤.计算要细心。 24 39. (1)3.612×10
(2)C H O + 6O 6CO + 6H O 6 12 6 2 2 2
1mol 6mol
xmol 96 mol (或比例式) 32
x =0.5mol
----------------------- Page 49-----------------------
7单元检测题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30 小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1. 为了发挥宁夏的煤炭资源优势,在宁东化工基地开始建设“煤变油’的二 醚(化学式为 C H O)生产线。下列关于二 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 6
A.是一种氧化物 B.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相对分子质量为45 D.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2. 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 电灯通电发出的 B.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C.电褥子通电放出的热量 D.水电 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3. 报道,由于大量焚烧秸秆,今年5 31 日我市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一度达到中度污染,
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秸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形成酸
B.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会使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增加 C.秸秆可以通过发酵制取沼气 D.秸秆腐烂可转化为有机肥料
4. 随着近期全球石油价格的不断飙升,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问题,越来越得到世界 各国的重视。乙醇汽油就是新能源中的一种,它属于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氧化物
5. 下列场所中,不必张贴“严禁烟火”标志的是
59
A.面粉加工厂 B.加油 C 石灰厂 D.煤矿矿井 6. 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A.氢气、煤、石油 B.煤、石油、天然气 C.煤、石油、 氧化碳 D.氢气、 氧化碳、碳
7. 由多种饱和链烃组成的不同批号的石油液化气,已知每千克液化气在同温同压下气化得 到相同体积的可燃性气体,下列叙述中可以肯定的是 A.它们有相同的碳氢元素质量百分组成 B.它们有相同的气体物质的量分数
C.它们每千克燃烧所需的空气体积不相同
D.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它们有相同的气体密度和液体密度 8. 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立即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B.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 切火星及明火
D. 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点燃 点燃
9.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反应是:CH +20 2CO +H O 、C H +50 3CO
4 2 2 2 3 8 2 2
+4H O 。现有 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应采用的措施是 2
A.减少空气的进入量,增大液化气的进入量 B.增大两者的进入量 C.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液化气的进入量 D.减少两者的进入量 10. 目前很多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原因之一是
A.人的呼吸 B.植物的 合作用 C.矿物燃料的燃烧 D.氢气的燃烧
11. 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漏油,车箱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 的应急措施是
A.洒水降温并溶解汽油蒸气 B.开灯查找漏油部位,及时修理
C.打开所有车窗,严禁 切烟火,疏散乘客离开车箱 D.让车内人员坐好,不要随意走动
----------------------- Page 50-----------------------
12. 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 电灯通电发出的 B.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C.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 D.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 1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 B.石油 C.酒精 D.天然气 14. 两同学围绕蜂窝煤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依 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60
A.当煤燃烧正旺时将炉门关上,煤层上方发现蓝色火焰。解释:此时氧气不足而产生的CO 在燃烧
B.煤燃烧完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解释: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 C.在煤炉上方放 壶水不能防止CO 中毒。解释:CO 难溶于水
D.将煤做成蜂窝状就更易燃烧。解释:蜂窝状的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
15. 工业上常用乙炔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来切割金属。若用R 表示乙炔,其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 ,则乙炔的化学式是 A.C H B.C H C.CH COOH D.C H 2 4 2 2 3 2 6
16.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湿衣服晾干 17. 下列对酒精灯和酒精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B.用酒精灯加热物质——酒精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使灯芯的酒精与空气隔绝 D.存放酒精时远离火源——主要是防止酒精挥发 18. 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图书档 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19. 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20. 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 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A.隔离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开辟运输水的道路
21. 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下列 能源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西气东输”工程为12 万户芜湖市居民提供的天热气 B.将在繁昌县建厂的芜湖核电项目提供的核能 C.芜湖新兴铸管厂(原芜钢厂)炼铁所使用的煤 D.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
22. 2008 年奥运圣火将从三亚开始在我省传递。作为奥运接力火炬的燃料要求在常温下既易 液化又易汽化.下列物质最适合作火炬燃料的是
选项 A B C D 化学式 C H C H C H C H 2 6 3 8 4 10 5 12
61
沸点/℃ -88.6 -42.1 -0.5 36.1 熔点/℃ -183.3 -1.7 -138.4 -129.7
23. 图示是世界能源结构示意图,其中化石燃料所占百分比为 A.39.6% B.78.2% C.80.1% D.92.4%
24. 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 Page 51-----------------------
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
B.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会接近水面游动,原因是温度高压强小,氧气的溶解度小 C.夏天,铜制眼镜架表面出现的绿色物质[主要成分:Cu (OH) CO ],可用稀盐酸除去 2 2 3
D.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25. 判断右侧化学式与左侧的要求,完全相符合的是 A.不可再生的气态化石燃料— C H OH 2 5
B.可用于制肥皂、造纸等工业的碱—Na CO 2 3
C.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单质— H O 2
D.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的固体— S
26. 化学实验课上,老师演示了 个速冻小魔术。他在 个小木板上撒了 些水,然后放上 个小烧杯,杯中加入半杯蒸馏水。随后他向杯中加入另一种物质,片刻以后,他提起烧杯, 杯子和木板紧紧粘在 起。老师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固体 C.食盐 D.铵 27.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完全正确的 组是
性质与用途 生活常识
A 乙醇有可燃性——用作燃料 B 防煤气中毒——室内放 盆水
活性炭有吸附性——用作净水 人体缺乏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
化学反应类型 化学中常见的“三”
C CO 还原氧化铁——置换反应 D 三种可燃性气体——H 、CO、CH
62
2 4
盐酸和石灰水混合——中和反应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量筒、蒸发皿
28. 为加快建成“资源节约型城市”,苏州市推出多项措施,其中不属于“节能减排”的是 ... A.禁止生产、设计和使用粘土实心砖,以节约土壤资源 B. “龙芯”绿色节能电脑引入苏州常熟百所学校
C.加拿大太阳能有限公司将在苏州新区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 D.优先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以减少小轿车尾气排放 29.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30. 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 、CO、CH 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
2 4
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被称为21 世纪的“绿色”发电 ,这三种气体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C.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D.燃烧产物均为CO 和H O 2 2
请将卷Ⅰ中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下面答题栏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简答题(每空1 分,共3 小题。)
----------------------- Page 52-----------------------
31. 随着“西气东输”的全线贯通,今年8 底我省将有10 万户用上天然气。作为家庭成
员,我愿将下列有关天然气的化学知识告知父母:
⑴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 天然气在第 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我知道填充氮气的 目的是 。
63
⑶ 天然气本身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使用时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 硫醇。加入乙硫醇的作用是 。
32. 有些地方人们常用煤炉来烧水、取暖等,其燃料有的是制作成型的“蜂窝煤”。
(1)“蜂窝煤”加工成多孔形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2)制作“蜂窝煤”时常加入生石灰,由此在煤炉中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
SO +CaO CaSO 2CaSO 十O ===2CaSO 2 3 3 2 4
上述反应属于_________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制作“蜂窝煤”时加入生石灰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用焚烧法处理假冒 劣商品时,浓烟滚滚,火 冲天,刺 性气味弥漫四周。 (1)从环保的角度看,这种处理方式是否科学? (2)请提出一条处理 劣商品的合理建议。 三、实验探究题(共3 小题。)
34. 某学生为了证明 烷中含有碳、氢元素,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方 。请你帮他完成下 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 烷中含有碳、氢元素
实验用品:火柴、盛有 烷的贮气瓶、 个 洁干燥的小烧杯、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 论 (1)点燃 烷 (2)将 洁干燥的小烧杯罩在 烷燃烧 现象______________ 证明含有_____元素 的火焰上方
(3)将蘸有__________ 的小烧杯罩在 烷
燃烧的火焰上方 现象_________________ 证明含有_____元素
35. 下图是课堂中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过程中,先要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Ⅰ或Ⅱ) Ⅰ.加热 Ⅱ.通 氧化碳
(3)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 中观 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Page 53-----------------------
(4)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
36.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磷的着火点为240 ℃,五氧化二磷会刺 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 磷 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 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试管中的 磷不燃烧; ⑧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3)请举 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
四、计算题(共3 小题。)
37. 酒精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现用酒精灯来加热水,若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有50%被水吸 收,试计算:
(1)把0.5 千克20℃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酒精? (2)同时耗掉空气中的氧气多少千克?
7 3 [酒精的燃烧值为3.0 ×10 焦/千克,水的比热为4.2 ×10 焦/ (千克·℃)] 38. 将24 克碳放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39. 葡萄糖 (C H O )是生物体内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的
6 12 6
热量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
(1)1 mol 葡萄糖中含有 个氧原子。
(2 )呼吸作用吸入的氧气与体内的葡萄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96g 氧气能够消耗掉 mol 葡萄糖。(写出计算过程) 第7 单元检测题参考答 (仅供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A C C B A C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C B B D D D B B
65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B A D D A A D C
21. 核能不属于化学能,是由核裂变,或核聚变产生的,而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粒子,所 以选B.其余三项都是物质燃烧提供能量。
22. 按照题. 目要求在常温下既易液化又易汽化的气体,应该是熔点和沸点都低于常温,但又
不能太低,因为如果太低,就不符合”常温下”的要求了。
23. 考查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所以答 选B。
点燃
31. (1)CH (或 烷) CH +2O CO +2H O (2 分) 4 4 2 2 2
(2)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 烷与空气混合点火时发生爆炸。 (3)提醒人们及早发现天然气泄漏,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 Page -----------------------
32. (1)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2)化合 除去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SO ,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2
33. 不科学
假冒 劣商品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一种资源,应该加以合理的回收利用, 烧了之会造成可 再生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等
(以“减少资源浪费,避免环境污染”为原则,合理即可) 34.
结 论
现象出现无色小液滴 氢
澄清石灰水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
35. (1)铁架台 试管 (2)Ⅱ
(3)Fe O +3CO 高温2Fe+3CO Ca(OH) +CO ===CaCO ↓+H O 澄清的石灰水
2 3 2 2 2 3 2
变浑浊 (4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或没有用燃着的酒精灯处理尾气等)。
66
36. (1)4P+5O 点燃2P O 2 2 5
(2)温度达到着火点 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关闭燃气灶阀门,火焰熄灭(或打火机没燃料后打不着火:或森林起火打隔离带,火势不 再蔓延;或木柴燃烧而石块不燃烧„„)
(4) 白磷燃烧没有在密闭装置中进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 37. (1)水吸热Q 吸=cm (t-t ) 0
3 5
=4.2 ×10 焦/ (千克·℃)×0.5 千克×(100℃-20℃)=1.68×10 焦 Q 5
吸 1.6810 焦 5
酒精放热Q 放= =3.36 ×10 焦„„„„„„„„(1 分)
50% 50%
5
3.36 10 焦 -2
根 燃烧值定义,可知酒精质量m= =1.12×10 千克
7
3.0 10 焦/ 千克
„„„„„„„„„(1 分)
(2)C H OH + 3O 3H O+2CO „„„„„„„„„„(1 分)
2 5 2 2 2
46 96 -2
1.12×10 千克 x
46 1.12 102 千克 -2 x=2.34 ×10 千克 96 x
-2 -2
答:需要完全燃烧1.12×10 千克酒精,同时耗掉空气中的氧气2.34×10 千克。
„„„„„„„„„„(1 分)
38. 设:生成 CO2 的质量为x
67
点燃
C+O2 CO .........................................................(1 分) 2
12 44
24 克 x................................................................(1 分)
....................(1 分) ..................................(1 分)
答:略.........................................................................(设,答共1 分)
----------------------- Page 55-----------------------
24 39. (1)3.612×10
(2)C H O + 6O 6CO + 6H O
6 12 6 2 2 2
1mol 6mol
xmol 96 mol (或比例式) 32
x =0.5mol
----------------------- Page 56-----------------------
第8 单元检测题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40 小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1. 一种新兴的金属由于其密度小.延展性好.耐腐蚀性强,它和它的合金在航空.航海和化学工
业中正逐步取代铝和铝合金而被广泛应用,该金属是 A.锌 B.钛 C.镁 D.锰
2. 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 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停止后,过滤,除去不溶物。 向滤液中加 铁片,未看到铁片有任何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滤出的不溶物中 定含有Cu 和Fe B.滤出的不溶物中 定含有Cu
C.滤液中 定不含有CuSO D.滤液中 定不含有FeSO 和H SO
4 4 2 4
3. 今年5 24 日,三峡大坝最后 仓混凝土(成分中含有氧化钙)开始浇筑,为了防止浇
筑过程中混凝土水化放出的热量使坝体温度升高,技术人员在仓内埋设了许多管道, 旦温
68
度升高,则通水冷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混凝土的水化过程包含化学变化 B.混凝土是混合物
C.混凝土的水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D.钢筋混凝土是复合材料
4.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下列有 组物质的分类角度 与其它各组不同,该组物质是
A.铜与铜绿 B. 磷与白磷
C.氧气与臭氧 (O ) D.石墨与金刚石 3
5. 分别用以下三组物质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①Zn、Cu、稀硫酸;②Zn、Cu、 MgSO 溶液;③Zn、Cu、AgNO 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的是 4 3
A.仅有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是
A.活性炭可做冰箱除臭剂 B.熟石灰可用来粉墙 C.庆典活动可使用大量氢气球 D.钛合金可做轮船外壳 7. 两包粉末,一是铁粉,二是氧化铜粉,快速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方法是 A.观察颜色,加以鉴别 B.分别加水溶解,加以鉴别
C.用磁铁吸引,加以鉴别 D.装入试管中分别加热,再分别通入H2 观察现象,加以鉴别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必须是由两种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
B.(因为生铁是含碳质量分数在2%~4.3%之间的铁合金,所以生铁中含铁和碳两种金属 C.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于第三
D.碳素钢中含碳量越高,钢的硬度越大
9. 将Mg、Al、Zn 分别放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反应完成后,放出的氢气质量相 同,其可能原因是
A.放入的三种金属质量相同,盐酸足量
B.放入的Mg、Al、Zn 的质量比为12 ∶9 ∶32.5,盐酸足量 C.盐酸的质量相同,放入足量的三种金属
D.放入的盐酸质量比为3: 2: 1,反应后无盐酸剩余 10. 下列材料具有磁性的是
A.磁铁 B.塑料 C.木材 D.铜 11. 印刷电路板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 +Cu==2FeCl +CuCl ,
3 2 2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的烧杯中不可能 A.有铜无铁 B.铁.铜都有 C.有铁无铜 D.铁.铜都无 12. 家庭生活中下列做法不能防止菜刀生锈的是
A.菜刀使用完后,用水洗净,并擦干 B.久置不用时在菜刀表面涂 层食用油 C.把菜刀存放在潮湿的地方 D.用不锈菜刀取代普通菜刀
13. 在CuCl 和AlCl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
69
物
2 3
----------------------- Page 57-----------------------
质是
A.Cu B.Cu 和Al C.Zn 和Cu D.Cu、Al 和Zn
14. 在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 质是
A.Fe B.Cu C.Fe 和Cu D.Mg 和Cu 15. 下列情况下,常常使铁制品锈迹斑斑的是
A.表面涂油 B.任其风吹 淋 C.表面镀锌 D.保持表面干燥 16. 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时,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黑,说明水中溶有 A.钾盐 B.纳盐 C.钙盐 D.铁盐 17. 不法分子常用金 闪闪的“假金元宝”(铜锌合金)蒙骗人们,下列鉴别办法中错误的 是
A.加盐酸 B.测密度 C.用火烧 D.看颜色 18. 下列关于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桶不能用来盛放农药波尔多液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 D.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9. 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氯化铁中铁的化合价是+2 价 B.氢氧化铁是可溶于水的蓝色晶体
C.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20. 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 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插 入薄铁片,有气泡产生。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不溶物中 定含有铜 B.滤液中 定含有硫酸铜
C.不溶物中可能含有氧化铜 D.滤液中 定含有硫酸亚铁 21. 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38.8 10 1083 1535 -3410 -259 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22. 铁是 种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铁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用铁锅炒菜可使食物中增加微量铁元素
23. 下列关于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容器中不能配制“波尔多液”农药 B.钢是铁单质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Fe O D.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70
2 3
24. 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黄铜片 酚
浓 酞 水 氨 溶 水
液
二氧化碳 澄清的 石灰水 铜片
乙 丙 丁 A. 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 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 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25. 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Page 58-----------------------
A.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
B.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生锈 C.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 步被氧化
26. 日常生活中的 些铁制品经常会被锈蚀。下列做法中不能起防锈作用的是 ①在铁制品表面镀锌 ②在铁制品表面涂油脂 ③保留铁件表面的铁锈作保护层 ④在铁器表面刷油漆
⑤自行车脏了用清水冲洗 ⑥用废酸液冲洗铁制污水管道 ⑦切完咸菜后,尽快将菜刀洗净擦干
A.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⑦ D.②⑥⑦
27. 小莹同学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 定质量的镁条后,绘制了如下表示其变化过程的坐标 曲线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28. 几年前,我国某集团花巨资购回在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失海外的国宝:铜铸的牛首、 猴首和虎首,它们都是由含 定比例金、银、锡、锌的铜合金铸造的。铜合金属于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29.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 的《石灰吟》蕴含着 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3 CaO+CO2 ↑,该反应的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0. 金属Ni、Zn 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盐X、Y、Z 的溶液中,置换反应的结果,有无金
71
属
析出的情况如下:
X 盐 Y 盐 Z 盐 Ni 无 无 有 Zn 无 有 有 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递减的顺序是
A. X、Zn、Ni、Y、Z B. X、Y、Ni、Zn、Z C. Z、Zn、Y、Ni、X D. X、Zn、Y、Ni、Z 31.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只用水就能鉴别的是
A.固体:氯化钾、硫酸钠、硫酸钡 B.固体: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C.固体:碳酸钙、氯化钠、氢氧化钠 D.液体:汽油、水、酒精
32. 要将待提纯的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下表中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 组是
选项 待提纯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uCl MgCl ) 镁片 过滤 2( 2
B CaO(CaCo ) 盐酸 蒸发 3
C Cu(Fe) 稀硫酸 过滤
D FeCl 溶液(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 3
33. 若金属锰 (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A.Mn + H SO = MnSO + H ↑ B.Mg + MnSO = MgSO + Mn 2 4 4 2 4 4
C.Fe + MnSO4 = FeSO4 + Mn D.Mn + CuSO4 = MnSO4 + Cu 34. 下列各种物质间的转换通过 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Fe→Fe O B.CO→CO C.CaCO →CO D.CO →H O 3 4 2 3 2 2
----------------------- Page 59-----------------------
35. 下列对相应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较大 两者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的运动
72
C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用于冰进行人工降 ;用铜制作导线 都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
36. “黄金有价、玉无价”,某一种玉石的主要成份是NaAlSi 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6
A.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 B.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 C.这种玉含有10 个原子 D.这种玉含有四种金属元素
37. “轻轨列车”是近年来又 新兴的交通工具,具有无污染的优点。当轻轨列车开动时, 在轻轨列车跟架空电线的接触点上,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具有 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选用该接触点上的材料,较为合适的物质是 A.金刚石 B.石墨 C.铝 D.铁
38. 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湖水经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即可得到纯净水
B、农业上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C、可用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包装食品
D、校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 棚应定期喷涂油漆防锈 39. 菜刀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放置,锈蚀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①切湿咸菜后②切酸菜后③切青菜后擦干④切猪肉后干布擦干再涂上 层豆油 A. ④③②① B. ②①③④ C. ④③①② D. ③②①④
40. 《都市晨报》报道,2009 年3 11 日,沪宁铁路丹阳段施工工地由于残留的铝粉爆
炸造成严重伤亡事故。下列关于铝粉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铝粉和铝块的组成元素和化学性质都不同 B.上述资料说明铝粉是 种具有可燃性的物质 C.铝粉在空气中爆炸的产物是氧化铝
D.生活中,常用铝粉漆对铁制品进行防护
请将卷Ⅰ中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下面答题栏中) 二、简答题(每空1 分,共5 小题。)
41. 氯化铁能腐蚀铜,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以下是印刷线路板的生 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2FeCl +Fe=3FeCl 和 3 2
(2)滤渣的成份有 ,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73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回收利用的物质是: 。
----------------------- Page 60-----------------------
42. 有X、Y、Z 三种金属,如果把X 和Y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氢气,Y 不反
应;把Y 和Z 分别放入银溶液中,过 会儿,在Z 表面有银析出,而Y 没有变化。根
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X、Y 和Z 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举出符合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三种常见金属(写化学式) ;并写 出在Z 表面有银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3. 经过课外学习,小明发现镍(Ni)也能排人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K、______、Na 、Mg、Al、Zn、Fe、Ni 、Sn、Pb、(H)、Cu、Hg、Ag、Pt、Au (1)用元素符号将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补充完整。
(2) 已知镍盐中镍元素显+2 价。写出 个有金属镍参加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
44. 婧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她在空气中点燃 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婧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 MgO MgCl Mg N Mg(NO ) MgCO Mg(OH)
2 3 2 3 2 3 2
颜 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川、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她的方 可能 ;
[实验结论]根据小婧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
45. 我国外交部郑重声明,今年2 25 日在法国佳士德拍卖行拍卖的两件文物鼠首和兔首, 其所属权为中国。这两件文物均属于我国圆明园流失在国外的精美铜饰品。铜在常温下几乎 不和氧气反应,在潮湿的环境中锈蚀速度也比较慢,其主要是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 水蒸气共同作用而生成铜锈。试回答:
铜制饰品为什么能长久的保存仍然精美如初?
74
如果你是收藏者,为防止铜制文物锈蚀应当注意什么? (答两点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共3 小题。)
46. 现有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 (杂质不参加反应),为了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某同学称取该样品10g,并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下两组数 : 反应前 氧化铁安全反应后
A 组 玻璃管和氧化铁样品的质量43.7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41.3g
B 组 烧杯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180g 烧杯和烧杯中物质的质量186.2%
试回答:
(1)你认为,应当选择__________组的实验数 来计算 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计算的结果为__________。 (2)这位同学所用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 。 47. 把 小包铁粉放入 定量的铜溶液中,使 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请你对 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1)猜想:固体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Page 61-----------------------
(2)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说明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 镁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其成分镁是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享有“国 防金属”的美誉。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镁合金是 (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
(2) 右图是镁元素的某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图表示 (填粒子符号)。
+12 2 8 (3) 化学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③⑤的反应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其化学方程式为 ;属
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其化学方程式为 。 四、计算题(共3 小题。)
49. 某同学为探究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 三次实验,实验数 如下表: 实验次数
第 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项目
75
所取合金的质量/g 20 20 40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8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4 0.4 0.4
根 该同学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
(1)上表三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铁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2)该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第三次实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结果保留至0.1%)。
50. 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1000 t 含氧化铁(Fe O )80%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以炼出含
2 3
高温
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Fe O +3CO 2Fe+3CO ) 2 3 2
51.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某含菱铁矿的矿石样品中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铁元素
且在实验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变化),实验数 记录在下表中。 提示:FeCO3 高温FeO+CO2 ↑
----------------------- Page 62-----------------------
实验前 实验后
硬质玻璃管(含样品) 165.6g 159.6g
①空硬质玻璃管质量为l45.6g
说 明
②含铁各物质反应完全
⑴该含菱铁矿的矿石样品中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⑵实验结束后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的总质量比反应前的总质量增加____________克。
第8 单元检测题参考答 (仅供参考)
41. (1) Fe+CuCl ==FeCl +Cu
76
2 2
(2) Fe、Cu(或铁、铜) 2HCI+Fe==FeCl +H ↑ 2 2
(3) FeCI 、Cu 或FeCl 、Cu 3 2
42. (1) X Z Y
(2)Fe Cu Pt(其它合理答 也可) Cu + 2gNO ==Cu(NO ) + 2Ag 3 3 2
43. (1)Ca (2)
44. [查阅资料]空气的成分中不含氯元素 [提出猜想]氮气(或N ) 2
[实验探究]将点燃的镁条伸人充满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点燃 点燃 [实验结论]2Mg 十O ===2MgO;3Mg+N ====Mg N 2 2 3 2
[反思与评价]燃烧不 定要有氧气参加(其他合理答 均可)
45. 常温下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或答铜在常温下几乎不和氧气反应、铜 直保存在干 燥的环境中均给分)(1 分)
保持表面干燥、放在装有保护气的密闭容器中、涂油、隔绝氧气、隔绝二氧化碳等(以上各 项答对任何两项即给2 分,其他答 合理也给分。答喷漆、电镀等不给分) 46. (1)A 80% (2)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47. (1)铜(或铁和铜的混合物)
(2) 向固体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固体不溶解,原来的固体是铜。(或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 盐酸,固体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则原来的固体是铁和铜的混合物。) 48. (1) 混合物 (2) Mg2+
(3) ⑤ ; MgCl 通电 Mg+Cl ↑;③ ;Mg(OH) +2HCl=MgCl +2H O 2 2 2 2 2
49. (1)80g (2)56% (3)33.5%
50. 解:参加反应的Fe O 的质量=1000t×80%=800t„„„„„„1 分 2 3
设生成生铁的质量为x,(说明:设、答齐全共1 分,缺一项不得分。)
----------------------- Page 63-----------------------
77
高温
Fe O + 3CO 2Fe + 3CO
2 3 2
160 84 112 132 800t 96%x 160:800t =112:96%x
X =800t×112÷(160×96%)=583.3t 答:能生成生铁的质量为583.3t。 51. (1) 58%
(2) 8.8 (或8.8g) (表达式正确即给分)
----------------------- Page -----------------------
第9 单元检测题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30 小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1. 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
2. .常温分别将10 克下列固体与90 克水充分反应混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A.CuSO ·5H O B.Na O C.KNO D.CaO 4 2 2 3
3. 下列适量物质溶于水后,可以造成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A.铵 B.蔗糖 C.氯化钠 D.浓硫酸
4. 常温下,取下列固体各10g,分别与90g 水充分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A.Na O B.CaO C.SO D.CuSO ·5H O 2 3 4 2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湿度升高时,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B.凡是均一、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浓溶液不 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 定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36g 氯化钠溶于100g 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6% 6. 小明测得某食盐溶液中含有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9%,如果以计算,则该盐水中所含 的质量分数为
A.0.71% B.1.42% C.2.18% D.3.61% 7. 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78
A.葡萄糖注射液 B.生理盐水 C.消毒酒精 D.碘酒 8. 在a 克水中加入b 克某物质,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b B. 大于 b C. 小于 b ab ab ab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 右图为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 物质的溶解度 B.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t℃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与b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将a 物质和b 物质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时采用结晶法
10. 在 定温度下,向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晶体后,则 A.晶体质量减少 B.晶体质量不变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氯化钠溶解度增大
11. 在 定温度下,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的晶体,则 A.晶体质量减少 B.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晶体质量不变 D.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12. 要使 杯接近饱和的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A.倒出部分溶液 B.升高温度 C.降低温度 D.加入少量水
13. 将7.2 克NaCl 加水完全溶解后,继续加水稀释。若以横坐标表示加水质量W(克),以纵
坐标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m(克),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Page 65-----------------------
14. 向100 克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5 克无水硫酸铜,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B.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溶液的质量减少 D.溶液的质量不变
15. 高铁酸钾 (K FeO )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它与水反应不可能生成 2 4
A.氧气 B.碳酸钾 C.氢氧化钾 D.氢氧化铁
16. 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方法能配制出该选种溶液的是 A.4g 氯化钠和16g 水 B.16g20%的氯化钠溶液和5g 水
C.10g8%的氯化钠溶液蒸发4g 水 D.14g10%的氯化钠溶液和1g 氯化钠 17. 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 D.用沐浴露洗澡
18.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 ,分别用金属A.B 跟质量相同.质量分数 相同的稀硫酸反应,经实验发现: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有下图所示关系。 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
79
A.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相等
B.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A >B C.两种金属的活动顺序A >B
D.稀硫酸已完全反应,两种金属可能有剩余
19. 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干冰、石油 B.水、啤酒 C.氢气、氯化钠 D. 水银、石灰水
20. 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蒸馏水 B.汽油柴油 C.明矾干冰 D.洁净的空气 纯牛奶
21. 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中的是
A.BaCl 、Na SO 、Ca (OH) B.MgCl 、CuSO 、NaNO 2 2 4 2 2 4 3
C.AgNO 、BaCl 、K SO D.CaCl 、K CO 、NaNO 3 2 2 4 2 2 3 3
22.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23. 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后不可能形成溶液的是
A.乙醇 B 食盐. C.蔗糖 D.冰块
----------------------- Page 66-----------------------
2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火柴熄灭
A.熄灭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气体验满 D .液体过滤
25. 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 定相等 B.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C.在化合物里,元素正价总数和负价总数的绝对值相等 D.参加中和反应的氢离子个数与氢氧根离子个数相等
26. t℃将 定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均分为三份,分别加热蒸发溶剂,然后把温度降至t ℃ 。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的溶剂分别为10g、20g、30 g,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其质 量分别为ag、bg、cg,则 a、b .c 三者的关系正确的为
80
A. c=2b-a B .c=2a+b C .c=a+b D .c= a +2b
27. 将足量CO 通入KOH 和Ca(OH) 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质量 (m)和通
2 2
入CO 体积 (y)的关系正确的是 2
A B C D 28. 工厂排放的废水的 H=3,且含有有毒的Cu2+ ,为治理此废水,回收金属Cu,并将其 H P P
调节至7.5-8。其经济可行的方 ,是向此废水中加入
A.Fe B.Ca(OH) 和Fe C.NaOH 和Fe D.H O 和Fe 2 2
29. 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中拿出 杯内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m. 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时 m 溶液 定是饱和溶被 B.室温下,n 溶液 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m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n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30. 对下列实验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过滤与筛选的原理是类似的,都是把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 B.蒸发就是使溶液中的溶剂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
C.蒸馏就是使液体中的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再重新凝结为液体 D.结晶就是把溶液中的溶质转化为难溶的沉淀析出
请将卷Ⅰ中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下面答题栏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Page 67-----------------------
二、简答题(每空1 分,共3 小题。)
3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铵样品的纯度,将10g 样品溶于30g 水后,再加入13.7g
氢氧化钠浓溶液共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铵中的杂质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不溶于水,
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为:NH NO +NaOH 加热NaNO +H O+NH ↑)。
81
把产生
4 3 3 2 3
的所有NH3 用足量的硫酸溶液吸收,同时测量2 分钟内硫酸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 所示:
时间/s 0 20 30 40 60 80 100 120
增加的质量/g 0 0.7 m 1.2 1.5 1.6 1.7 1.7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下面的坐标纸上,以反应时间为横坐标,以产生的NH3 质量为纵坐标,画出能够
表明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2)表中m 约为 ;
(3)铵样品的纯度为 ;
(4 )试计算反应后所得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水损失的质量)。
32. 现有60℃的饱和NaCl 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NaCl 的质
量;③NaCl 的质量分数;④60℃时NaCl 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 (1)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有: ;
(2)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 定变化的量有 。 33. (1)汽油与酒精分别加入蒸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2)白糖固体放入口中有清凉感觉。请从溶解现象推测其可能原因是 ▲ 。 (3)右图是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 当温度低于20℃时,溶解度:a ▲ b (选填 “>”“<”或“=”);
② t℃时,将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加热至40℃ (a、b 不分解,水分未蒸发),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 ▲ b (选填“>”“<”或“=”)。 三、实验探究题(共3 小题。)
34. 下图是某同学配制 定质量的0.9%生理盐水的全过程:
----------------------- Page 68-----------------------
(1)请找出上图中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 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
举出三点):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82
____________________ 。
35. 震后灾区预防某类病毒的方法是消毒, 常见的碱类物质、 醛等都有较好的杀死病 毒的作用。其中NaOH 溶液因消毒效果好且 廉价易得被广泛使用,从而使工业烧碱用量 增加。但工业烧碱中含有杂质碳酸钠,为了 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某工厂 、乙两 实验员分别设计了实验方案:
Ⅰ 的方 是:准确称量 定质量的烧碱样品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过量氯化钡 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⑴ 实验员洗涤沉淀的具体操作是: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然后过滤,重复2~3 次 。确 认沉淀已洗涤干净的依 是 。
⑵ 氯化钡溶液和氯化钙溶液都能与该样品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但使用氯化钡溶液比氯化钙 溶液所得的结果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原因是 。 Ⅱ乙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⑴根据乙的实验装置图分析, 浓硫酸的作用是 ,碱石灰的作用是 。小
明认为按照乙的方 进行测定,会导致不可避免的误差,例如:装置内空气中的CO2 没有 排出;反应产生的CO2 未被完全吸收等。该设计中还有 个因素也会导致不可避免的误差, 你认为是下列因素中的(填序号) 。
①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②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③ 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⑵ 经测定知,该工业烧碱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0%,某养殖户需配制2000g 2%的氢氧 化钠溶液对禽舍进行杀菌消毒,需要这种工业烧碱 g。
----------------------- Page 69-----------------------
----------------------- Page 70-----------------------
----------------------- Page 71-----------------------
36. 右图是 、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向题: (1)A 点的含义是 。 (2)t ℃时, 的溶解度 乙的榕解度 (选填“>”、“=”或 2
“<”)。
(3)t ℃时,若要将 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1
是 。(写一种即可)
(4 )若 的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欲提纯 可采用的方法 是 。
83
四、计算题(共10 小题。)
37. 向某温度下的22%钠溶液中加入100 克水,稀释后的浓度为14%,求原溶液的质量。 38. 东方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测定由氯化钠和硫酸钠形成混合物的组成时,进行了以下实 验:取20g 混合物全部溶于水,将得到的溶液等分为4 份,然后分别加入 定量未知质量分 数的氯化钡溶液,实验数 见下表:
第 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 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
15 20 25 30 (g)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
1.40 1.86 2.33 2.33 (g)
若有关的化学反应为:Na SO +BaCl =BaSO +2NaCl,请计算: 2 4 2 4
⑴未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⑵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确到0.01)
39. 已知Na CO 的水溶液呈碱性,在 烧杯中盛有20.4g Na CO 和NaCI 组成的固体混合
2 3 2 3
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
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 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 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 7 (填>、=、<)。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 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 位小数)
40. 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期间,为了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每天需要喷洒大量的消毒液。
⑴800Kg 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为 kg。
⑵要配制800Kg 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 的质量是多少?
----------------------- Page 72-----------------------
41. 医药商店销售的某种葡萄糖 (化学式C H O )注射液部分说明如下图,测得该葡萄糖
6 12 6
84
注射液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该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某病人每天需要注射2 支该注射液来补充能量,则他每天补充葡萄糖的质量 3 为_____克。(假设该葡萄糖注射液的密度为1g/m ) 葡萄糖注射液说明书 [成分]葡萄糖、水 [功能]补充热能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用量根 所需热能计算 [规格]每支20mL,每盒5 支
42. 为测定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向烧杯中加入10g 该氯化钠溶液, 然后向其中滴加银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滴加银溶液质量与产生 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根 实验计算,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3. 我国某地区有一种“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说法。这里的“碱”是指Na CO ,“盐”是指
2 3
NaCI。这样捞得的“碱”中含有少量NaCl。
某化学课外恬动小组为了解释捞碱、晒盐的原理和测定“碱”样品中Na CO 的含量进行了以
2 3
下探究。 [查阅资料]
Na CO 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 3
(1)根 下图回答:
①t ℃时Na CO 的溶解度为_______g; t ℃时Na CO 的溶解 1 2 3 2 2 3
度______________(填“<”>”或“=”)NaCl 的溶解度。
②“冬天捞碱”的原因是由于Na CO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2 3
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夏天晒盐”是利用_______(填序号)的方法,使NaCl 晶体 析出。
85
A.利用风吹日晒,使溶剂蒸发 B.升高温度,使NaCl 溶解度增大 [实验步骤]
第 步:称取34.6g“碱”样品
第二步:将该样品放入130g 稀盐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Na CO +2HCl====2NaCl+CO ↑+H O 2 3 2 2
第三步:完全反应后,称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51.4g,经计算可知释放出的CO2 的质量为13.2g。 [数据分析] (2)试计算:(结果保留 位小数) ①Na CO 的相对分子质量。 2 3
②34.6g“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③“碱”样品中Na CO 的纯度(质量分数)。 2 3
----------------------- Page 73-----------------------
[继续探究]
(3)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 的质量分数。
44. 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 瓶久置 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 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 氧化锰,生成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5. 海洋是人类最大的资源宝库,人类在逐步的 开发和利用。某校化学实验室有 包从海水中获
得、并经初步提纯的粗盐,现对其成分进行探究,并将粗盐进 步提纯。 【实验 】这包粗盐中还含有哪些杂质?
根 海水成分和初步提纯的实验操作,估计该粗盐可能含有的杂质是CaCl 和MgCl ,现用
2 2
实验验证这种推测:
第 步:取样,加入适量水使样品完全溶解,得溶液A;
第二步:取少量溶液A,并滴加足量NaOH 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 (填“有”或“无”) 明显实验现象;
第三步:另取少量溶液A,并滴加足量Na CO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86
2 3
式为 。 实验证明,这包粗盐中含有的杂质只有CaCl 。 2
【实验二】这包粗盐中NaCl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第①步:称取粗盐样品mg;
第②步:将样品加水溶解,制成无色澄清溶液B;
第③步:向溶液B 中加入过量的Na CO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2 3
第④步:滤渣洗涤后小心烘干,得到纯净固体D,并称得质量为ng;
第⑤步:滤液在进行某 操作后,移入蒸发皿蒸发,得到纯净氯化钠固体,并称得质量为 ag;
(1)在②③⑤的步骤中,都使用到玻璃棒;其中在步骤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 (2)步骤⑤进行的“某 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这包粗盐中NaCl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Page 74-----------------------
46. 小华同学为研究胆矾晶体加热后所得物质的组 固 成,做了以下实验:取2.50g 胆矾晶体(CuSO ·xH O) 体 4 2
加热使其分解,绘制出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 质2.50 系图。如图到t ℃时该固体完全失去结晶水,化学 量 1
△ /g 1.60 方程式为:CuSO ·xH O CuSO +xH O ↑。 4 2 4 2 (1)计算胆矾晶体中x 的值。(注:CuSO ·xH O 0.80 4 2
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表示为:160+18x) (2)升温到t ℃,残留固体是黑色物质,通过计算 0 t1 t2 温度/℃ 2
预测其化学式。
第( )单元检测题参考答 (仅供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A B C D D D CD
87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C BC B D A B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D D A A B B A D
31. (1)曲线图要求:曲线平滑、 势正确、给出平台 (2)1.0g (3)80%
(4 )解:设纯净铵的质量为x
NH NO +NaOH== NaNO +H O+NH ↑ 4 3 3 2 3
85 17 x 1.7g 85/17=== y/1.7g y=8.5g
32. (1)②④ (2) ②③⑤
33. (1)酒精 (2)白糖溶解吸热 (3)①< ② = 每空1 分 34. (1)①广口瓶塞放反了(或瓶塞放反了)②砝码和药物放反了③温度计用来搅拌 (每 空1 分)
(2)计算错误:①水算多了;②氯化钠算少了。称量氯化钠时操作错误如:③天平读数有 误;④氯化钠和砝码放反了;⑤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未放纸片;⑥天平未调零等。用量筒量取 水时错误如:⑦水量多了(或取水读数时仰视)。⑧氯化钠中混有杂质。⑨烧杯中有水。其 它答 只要正确都给分。(每答出 个合理答 给1 分,共3 分)
35. Ⅰ(1)取适量洗涤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 CO 溶液(或稀硫酸溶液、硫酸钠溶液
2 3
等)无沉淀产生。(也可用同样的操作,滴加相应的试剂检验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等) (2)
①Ca(OH) 微溶于水,使沉淀的量偏多 ②等量的Na CO 分别与CaCl 、BaCl 反应生成的
2 2 3 2 2
BaCO 沉淀质量大,称量时误差小(答出一项得1 分) 3
Ⅱ(1)吸收水分 吸收反应中生成的CO2 ③ (2)50
88
36. (1) t ℃时,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1 分) 1
(2) > (1 分)
(3)升高温度(或添加溶剂)(1 分)
----------------------- Page 75-----------------------
(4)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1 分)
37. 设原溶液的质量为X 克,C =22%,水的质量为100 克,C =0% 1 2
原溶液 22 14 14
水 0 8 X 14
解得X=175 克。 100 8
38. 分析数 可知,第三份混合物的溶液跟25g 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成反应, 且得到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g。
设:25g 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中所含氯化钡的质量为x,且 份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混 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y
Na SO + BaCl = BaSO + 2NaCl 2 4 2 4
142 208 233 y x 2.33g 208 233
x=2.08g„„„„„„„„„„„„„„„„„„„„(1 分) x 2.33g 142 233
y=1.42g„„„„„„„„„„„„„„„„„„„„(1 分) y 2.33g
2.08g
(1)氯化钡溶液中所含氯化钡的质量分数为: 100% =8.32%„„„„(1 分)
25g 1.42g ? 4
(2) 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 =28.4%„„„„„„(1 分)
20g 答:⑴未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8.32%。 ⑵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28.4% 。
说 明:第8 题中其他合理解法均可参照标准给分 39. (1)<
(2)73g10%的稀盐酸中含HCl 的质量是:73g×10%=7.3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为z 。
Na CO +2HCl=2NaCl +CO ↑+H O 2 3 2 2
106 73 117 44
x 7.3g y z
烧杯里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20.4g+73g-4.4g=g
烧杯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 ⑴4
⑵设需要质量分数为16%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X X ·16% = 4 Kg X = 25 Kg
41. (1)6:1:8 (2)50% (3)20
----------------------- Page 76-----------------------
42. 设与银反应的氧化钠的质量为x 。 NaCI+AgNO ===NatNO +AgCl ↓ 3 3
58.5 143.5 x 2.87g
58.5 x 58.5 2.87g
x 1.17g 143.5 2.87g 143.5
1.17g
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g
答: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 43. (1) ①a = ②减小 ③A
l00%=11.7%90
×
(2)①23×2+12+3×16=106
②设:Na CO 的质量为x,NaCl 的质量为y 2 3
Na CO +2HCl===2NaCl + CO ↑+H O 2 3 2 2
106 2×58.5 44 x y 13.2 g 106:x=44:13.2g x=31.8g
答:34.6g“碱”中碳酸钠的质量为31.8 g。 31.8g
③Na CO %= ×100%=91.9% 2 3
34.6g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纯度为91.9%。 (3)2×58.5:y=44:13.2g y=35.1g NaCl 的总质量35.1g+34.6g-31.8g=37.9g 37.9g
NaCl%= ×100%=25.0 % 151.4g
答: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0 %。 44. (1)0.48g
(2)设5 1g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 O MnO 2H O + O ↑ 2 2 2 2 2
68 32 x 0.48g
68 x 0.48g 68
x 1.02g 32 0.48g 32
1.02g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 2% 51g
100m 106n
45. 无Na CO + CaCl =CaCO ↓+2NaCl 加速溶解滴加适量稀盐酸 2 3 2 3
91
100m 46. (1)5 (2)黑色物质是CuO
----------------------- Page 77-----------------------
第10 单元检测题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30 小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1. 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滴加酚酞试液 ②滴加Na CO 溶液 ③滴加稀盐酸 ④通入CO 气体 2 3 2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2. 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反应,需借助于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A.铁锈和稀盐酸 B.氢氧化镁和稀硫酸 C 石灰 和稀盐酸 D.烧碱溶液和稀硅酸
3. 闻名遐迩的崂山茶花适宜在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长。某处茶花长势不好,经测定是由于该 处土壤的pH 为7.8 造成的。在选择施用某种农家肥浇灌后,茶花长势良好。这说明该种农 家肥的pH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4. 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进行情况的是
A.稀硫酸和氧化铁 B.稀盐酸和氢氧化铜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5. 下列物质中,不能跟稀硫酸反应的是
A.氢氧化钠 B.氧化铜 C.镁 D. 氧化碳 6. 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另一种酸的是
A.氢氧化钠 B.银 C.氯化钡 D.锌粒
7. 被蚊虫叮咬的皮肤痛痒 肿,这是被蚊虫注入了一种叫做蚁酸的物质。为减轻痛痒,可 涂抹的物质是
A.食盐水 B.米醋 C.碳酸饮料 D.碳酸钠溶液 8. 将铁屑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再滴加少量下列溶液时, 定会有沉淀生成的是 A.AgNO B. BaCl C. NaOH D. Na CO 3 2 2 3
9.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在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0
B.20 C 时,向饱和钾溶液中加入钾晶体 C. 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D.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10. 完全中和 定量的某盐酸溶液,需要100 克8%的KOH 溶液,若改用100 克8%的NaOH 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 为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 无法确定
11. m 克a%的烧碱溶液与n 克a%的稀硫酸溶液混合后滴入石蕊试液仍为紫色,则m 和n
92
的
数值关系正确的是
A.m=n B.m>n C.m C.BaCl →Ba (NO ) D.CuO→Cu(OH) 2 3 2 2 13. 学习化学时会遇到很多“相等”,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定相等 B.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 定相等 ----------------------- Page 78-----------------------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 定相等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 定相等 14. 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气用于冶炼金属 B.稀硫酸用于除铁锈 C.干冰用于人工降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5. 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u+Hg (NO ) Hg+Cu (NO ) B.Fe O +3CO 2Fe+3CO 3 2 3 2 2 3 2 C.2Na +2H O 2NaOH+H ↑ D.Fe+2HCl FeCl +H 2 2 2 2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纯碱”不是碱 B. “干冰”不是冰 C. “醋酸”不是酸 D. “生铁”不是钢 17. 当土壤的pH 值为4 时,农作物不能生长。要改良这种土壤,应撒施的物质是: A.食盐 B.石灰石 C.胆矾 D.熟石灰 18. 下列各组物质溶于水后,产生 褐色沉淀的是 A.NaCl 和AgCl B. FeCl 和NaOH C.NaCl 和KNO D.HCl 和NaOH 3 3 19. 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就能直接鉴别的是 A.NaCl、CaCl 、BaCl B.AgCl、BaSO 、CuSO 2 2 4 4 C.CuSO 、Na CO 、CaCO D.KNO 、BaSO 、Na CO 4 2 3 3 3 4 2 3 93 2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①图A 表示 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②图B 表示t℃时,向饱和钾溶液中加入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量的关系 ③图C 表示 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④图D 表示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沉淀质量与加入量的关系 剩 溶 溶 沉 余 质 液 淀 固 质 质 质 体 量 量 量 质 分 g g 量 数 g ℅ 0 反应时间 S 0加入钾晶体质量 g 0 反应时间 S 0 加氢氧化钠质量 g A B C D 21. 小丽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如下归纳,其中有错误的 组是 A.性质与用途 B.生活常识 天然最硬的物质——镶玻璃刀头 防菜刀生锈——用湿布包起来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士壤 取暖防中毒——煤炉上放 壶水 C.元素与人体健康 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人体缺碘—— 状腺肿大 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 人体缺氟——易生龋牙 减少水质污染——禁止生产含磷洗衣粉 2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水 纸和氢氧化钠 浓硫酸 A B C D ----------------------- Page 79----------------------- 23. 家庭常用的几种洗涤剂的PH 如下图所示,其中最接近中性的是 94 24. 造成酸 的元凶是 A.大量使用塑料购物袋 B.工业和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大量使用煤作燃料 D.农业生产任意使用农药和化肥 25. 在下列各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镁带与盐酸反应 B.生石灰与水反应 C.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D.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26. 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B.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物质质量 C.量筒可以用作稀释浓硫酸的容器 D.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27. 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Na CO +2HCl== 2NaCl+H O+CO ↑ B.2NaOH+H SO == Na SO +2H O 2 3 2 2 2 4 2 4 2 C.SO +2NaOH== Na SO +H O D.Zn+CuSO ===ZnSO +Cu 2 2 3 2 4 4 28. 将 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右图所示。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 述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Ⅰ处试液变蓝 B. Ⅱ处溶液变浑浊 C.Ⅲ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D.Ⅳ处试纸变 29. 下列有关物质的区分方法不 正确的是 A.品尝味道可以区分厨房中的蔗糖和食盐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蒸馏水 C.用水可以区分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D.观察颜色可以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 30.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NaOH 溶液 Na CO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2 3 D Cu(NO ) 溶液 AgNO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3 2 3 请将卷Ⅰ中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下面答题栏中) 9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Page 8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简答题(每空1 分,共3 小题。) 31. A和B是两种相同类别的化合物,A和B的溶液混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白色沉 淀C和无色溶液的混合物。若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盐酸,发现白色沉淀逐渐溶解并消失, 且有气泡冒出,待反应停止后,继续滴入银溶液,有不溶于稀的白色沉淀D生成; 若向所得混合物加入适量稀硫酸,发现也有气泡生成,但仍有白色沉淀E,且该沉淀也不溶 于稀 。以上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已知B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261。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D E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②生成沉淀E 的反应 。 32. 、乙、丙是三种单质,A、B、C 是三种化合物,它们之间有下列转化关系: (1)用化学式表示下列物质:乙 ;丙 ;B ; A 可能是 (一种即可) (2)C 溶液+ →Cu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单质 应满足的条件是 。 33. 某同学在分析实验室有些药品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时,归纳出了以下两种原因: ①药品易挥发;②药品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l)请选择一种药品,写出 个符合原因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还很多,请你分析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 小题。) 34. 某实验小组只用酚酞试液就可以鉴别稀盐酸、碳酸钠溶液和水三种试剂。他们填写的部 分实验报告如下,请你帮助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三种试剂于三 支试管中酚酞试液变 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3 滴 色,另两支试管中无明显 96 酚酞试液 现象 2. 35. 欲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请将除去杂质所加试剂的化学式填 ... 在横线上: (1)氯化钾(碳酸钾) ________ (2)氯化锌(氯化铜) ________ ----------------------- Page 81----------------------- 36. 如下图所示,先在锥形瓶中放入几小片已用稀盐酸除去锈斑的铁丝网,然后向其中加入 3~4mL 浓食盐水润湿铁丝网,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另 端伸入水中。若干分钟后, 请你观察并回答: [实验现象及相应解释] 请写出你观察到的现象并作出相应解释: (1) ;其原因是 。 (2) ;其原因是 。 [得出结论] 由此实验你得出结论: 。 四、计算题(共5 小题。) 37. 已知石灰石所含的杂质不溶于水和盐酸。为测定石灰石的纯度,取4 g 样品于烧杯,将 50 g 稀盐酸分为5 次依次加入烧杯,每次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再将剩余物放回烧杯,继续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假设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固体 质量没有损耗): 实验次数 第1 次 第2 次 第3 次 第4 次 第5 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10 g 10 g 10 g 10 g 10 g 剩余固体的质量 3.0 g 2.0 g 1.0 g 0.4 g 0.4 g 请列式计算:(1)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是多少?(2)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8. 某化工厂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工厂的化验员对每批产品进行检测,标 出各种成份后才能投放市场。某厂化验员取取样品44g 于烧杯中加水将其溶解,然后分几次 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称量,将得到的有关数 记录如下 (注:加盐酸时首先发生反应是:Na CO + HCl = NaHCO + NaCl ,然后是NaHCO + HCl 2 3 3 3 97 = NaCl + CO ↑+ H O) 2 2 加入稀盐酸质量/g 0 73 74 146 147 烧杯中溶液质量/g 200 273 273.76 328.4 329.4 请你根 题给信息和表中数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 g 稀盐酸开始产生二氧化碳,最多产生二氧化碳 g。 (2)在下列图中标出产生二氧化碳质量随滴加盐酸质量的变化曲线。(要在图上注明二氧化 碳.盐酸的相关质量) ----------------------- Page 82----------------------- (3)计算出44g 样品中各成份的质量。 39. 、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与某稀硫酸反应,所得数 如下: 乙 丙 取用金属混合物的质量 (g) 10 10 20 取用稀硫酸的质量 (g) 100 120 100 反应后过滤得到干燥固体的质量(g)2 2 12 计算:⑴ 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⑵ 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问题拓展] 若将 、乙、丙三位同学所取的物质放入到 只大烧杯中,反应完全后过 滤得到干燥固体的质量 g。(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40. 綦江的矿产资源中,石灰石含量非常丰富。取某地石灰石样品6g,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 反应后 (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收集到2.2g 二氧化碳。 (1)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盆分数。 (2)如果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6%,至少需要多少克稀盐酸? 41. 常温下,把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18.9g 放人烧杯中,然后加入50g 水,不 98 断搅拌至全部溶解,制成溶液。往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当用去73g 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请你根 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 。 (2)如何用反应后所得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请你通过计算来说明。 第( )单元检测题参考答 (仅供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B C D B D A A A ----------------------- Page 83-----------------------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D B C B C D B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B C D C B A D C 31.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每空1 分共4 分) A:Na CO 或K CO B:Ba (NO ) D :AgCl E :BaSO 2 3 2 3 3 2 4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每式2分共4分) CO +Ca (OH)==CaCO +H O BaCO +H SO == BaSO + H O+CO ↑ 2 2 3 2 3 2 4 4 2 2 32. (1) (每空1 分)H ;C; CuO (1 分)稀H SO 或稀HCl (稀硫酸或稀盐酸) 2 2 4 (2) (2 分)化学方程式略(化学方程式2 分,未注明反应条件、未配平,上升或下降 符号扣1 分,化学式错误不给分,下同) (3) (2 分)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于氢的前面 33. (l)2NaOH+CO =Na CO +H O 或CaO+H O=Ca(OH) (其它合理答 亦可) 2 2 3 2 2 2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34.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使酚酞变 色的原 溶液为碳酸钠溶液(1 分) 99 2.将变 色的溶液 支试管中有气泡 有褪色(气泡冒出) 分成两份,分别加入少量 冒出、 色变浅或褪去 现象的,加入的试剂为稀 另两种试剂(1 分) 另 支试管中无明 盐酸;无明显现象的,加 显现象(1 分) 入的试剂为水(1 分) 35. (1)HCl;(2)Zn 说明:①每空1 分,共2 分.②写名称的每空扣0.5 分,③其他合理答 也得分. 36. (1)铁丝网生锈;铁与氧气水相互作用生成铁锈 (2)导管内的液面上升;锥形瓶中的氧气与铁反应后,瓶内气压减小 铁在有水 (或其他盐溶液)存在下,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被锈蚀 37. 解: 4g 0.4g (1)石灰石样品的纯度= 100% =90% 4g (2)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CaCO +2HCl=CaCl +H O+CO ↑ 3 2 2 2 100 73 (4-3)g x×10g 100 73 = (4 3)g x 10g x=7.3% 答:(略) 38. (1)73; 19. 6 (2)图示: (3)碳酸钠:42.4g 氯化钠:1.6g ----------------------- Page 84----------------------- 39. (1)80% (2)14% (3)14.4g 40. 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HCI 质量为y, CaCO +2HCl == CaCl 十H O 十CO ↑ ... ( 1 分) 3 2 2 2 100 73 44 x y 2.2g (1 分) 100 44 100 2.2g x= =5g x 2.2g 44 100 5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100% =83.3% (1 分) 6g 73 44 73 2.2g y= =3.65g (1 分) y 2.2g 44 至少需要稀盐酸的质量是 3.65g =25g (1 分) 14.6%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3.3%,至少需要25g 稀盐酸。 41. (1)7„„„„„„„„„„„„„„„„„„„„„„„„„„„„„„„(2 分) (2)设18.9g 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它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 化碳的质量为z 。则 Na CO + 2HCl === 2NaCl + CO ↑+ H O„„„„„„„„„(1 分) 2 3 2 2 106 73 117 44 x 73g×10% y z 73 106 = x=10.6g„„„„„„„„„„„„„„„„„„„(1 分) 73g 10% x 73 117 = y=11.7g„„„„„„„„„„„„„„„„„„„(1 分) 73g 10% y 73 44 = x=4.4g„„„„„„„„„„„„„„„„„„„(1 分) 73g 10% z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18.9g-10.6g+11.7g=20 g 所得溶液的质量=18.9g+73g+50g-4.4g=137.5g 20g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14.% 137.5g ----------------------- Page 85----------------------- 101 因为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4.%,大于所要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所 以要加水稀释。 „„„„„„„„„„„„„„„„„„„„„„„„„„.(1 分) 设加水的质量为W 。则 (137.5g+W) ×10%=20g W=62.5g„„„„„„„„„„„„„„„„„„„„„„„„„„„„(1 分) 答:应往所得溶液加入62.5g 水,搅拌均匀后可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 ----------------------- Page 86----------------------- 第11 单元检测题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30 小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1. 现有H S、S、M、SO 四种物质,是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其中M 这种物 2 3 质的化学式可以是 A.H SO B.H SO C.Na S D.Na SO 2 3 2 4 2 2 4 2. 下列四种变化中,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 种是„ A.钾受热熔化 B.浓盐酸敞口放置空气中形成白雾 C.海水晒盐 D.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3. 仅用组内物质间相互反应,即可鉴别的是 A.NaCl Na SO NaOH MgCl B.CuSO NaNO MgCl Ba(OH) 2 4 2 4 3 2 2 C.Na CO HNO BaCl Na SO D.MgCl NaOH NaNO KNO 2 3 3 2 2 4 2 3 3 4. 某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水中含有较多的CuSO ,这种废水对农作物和人畜有害。为了降低 4 废水的酸性并且回收铜,通常需在此废水中加入适量的 A.熟石灰 B.铁和生石灰 C.银和石灰石 D.氢氧化钠 5. 玻璃钢是一种 A.硅酸盐材料 B.塑料 C.合金 D.复合材料 6. 在水溶液中, 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种物质是下列中的 A.KCl B.NaNO3 C.HNO3 D.Mg(OH)2 7. 某铵样品经测定含氮量为37%,且只含一种杂质,则这种杂质可能是 A.(NH ) SO B.NH NO C.NH Cl D.CO(NH ) 4 2 4 4 3 4 2 2 8. 根 化学常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2 A.用完后的干电池应该回收集中处理 B.加碘食盐中的“碘”通常是指碘单质 C.农药波尔多液可盛放在铁制容器中 D.某雪饼包装中有 小袋干燥剂,其主要成份是CaCO3 9. 可以作为复合肥料使用的是 A.KH PO B.(NH ) SO C.KCl D.CO(NH ) 2 4 4 2 4 2 2 10.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NaOH、HCl B.BaCl 、Na CO C.NaCl、Na SO D.CuSO 、KOH 2 2 3 2 4 4 11. 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FeCl 、KOH、NaCl B.K SO 、BaCl 、HCl 3 2 4 2 C.CuSO 、HCl、KCl D.Na CO 、KCl、Na SO 4 2 3 2 4 12. 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生成物C 和D 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 定是酸和碱 B.若A 和C 是单质,B 和D 是化合物,则该反应 定是置换反应 C.若A 是可溶性碱,B 是可溶性盐,则C 和D 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 各取10g 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 质量的总和 定等于20g 13. 筹建中的“江西省宜春市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不仅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基地, 也将是 个观 休闲的生态农业园区。在 些生产思路上你认为不妥当的是 ... A.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增产效益 B.对大棚中的植物施加适量的CO ,以促进其 合作用 2 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改善环境又可提高农畜牧业的产量 D.将铵和熟石灰混合使用,在给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的同时,又能降低土壤的酸性 14.NO 对大气有污染,可它在生物学方面所起的独特功能,引起生物学界和医学界的极大 关注,曾被誉为“明星分子”。NO 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15. 下列物质中,为白色固体的是 ----------------------- Page 87----------------------- A.AgCl B.CuO C.Fe (OH) D.Cu (OH) 3 2 16. 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lO )来杀菌消毒,它能转化为可溶性氯化物。市场上有些不 103 法 2 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为辨别真 ,你想选用的化学试剂 是 A.氯化钡溶液 B.石蕊试液 C.银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17. 下列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NH Cl B. (NH )SO C.NH NO D.CO (NH ) 4 2 4 4 3 2 2 18. 下列变化不能通过 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A.BaCl BaSO B.CuO Cu (OH) 2 4 2 C.NaOH Na CO D.MgSO Mg (OH) 2 3 4 2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胆矾不是盐 B.纯碱不是碱 C.烧碱不是碱 D.醋酸不是酸 20. 下列物质中,常温下为黑色固体的是 A. CaCO B. MnO C.NaOH D. CuSO ·5H O 3 2 4 2 21. 农作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钾肥的是 A.(NH ) SO B.NH HCO C.NH NO D.K CO 4 2 4 4 3 4 3 2 3 2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生铁制铁锅 B.氧气供给呼吸 C.用木炭除去鞋柜、冰箱内的异味 D.用16%的食盐水来选种 23. 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后的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表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24. 海南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称, 年四季向全国各地提供大量的新鲜水果、蔬菜。种植 水果、蔬菜少不了肥料。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104 A.KCl B.CaSO C.CO (NH ) D.Ca (H PO ) 4 2 2 2 4 2 25. 下列物质中属于钾肥的是 A.NH NO B.K SO C.CO(NH ) D.Ca (PO ) 4 3 2 4 2 2 3 4 2 26. 氮肥能使柑桔枝繁叶茂、果实硕大。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A.K PO B.K SO C.CO(NH ) D.Ca(H PO ) 3 4 2 4 2 2 2 4 2 27. 下列各组物质的区分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硬水、软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泡沫的多少 B.羊毛纤维、涤纶——灼烧,闻气味 C.氮气、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燃烧的现象 D.氯化钾、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28. 根 质量守恒定律,电解NaCl 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A. KNO B. H2 C. Cl2 D. NaOH 29. 某同学从化学实验室放盐的药品柜上发现 标签残缺的试剂瓶,如 . 右图所示,请你猜测,该试剂瓶中盛放的药品可能是 A.氧化钠 B.氢氧化钠 C.碳酸钠 D.碳酸氢钠 30. 下列物质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 A.H SO +BaCl2 HCl B.CO +NaOH Na CO 2 4 2 3 +NaCl +BaCO3 ----------------------- Page 88----------------------- C.Cu(OH) NaOH D.NaNO Ba(NO ) 2 3 3 2 请将卷Ⅰ中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下面答题栏中) 1 2 3 4 5 6 7 8 9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0 20 30 105 二、简答题(每空1 分,共3 小题。) 31. 请根 下表回答有关问题(除第(2)小题外,其余均用序号填写) 序号 ① ② ③ ④ 物质 醋酸 高锰酸钾 熟石灰 纯碱 化学式 CH COOH KMnO Ca(OH) Na CO 3 4 2 2 3 (1)上表中的物质属于碱的是_________ 。 (2)用表中的物质作为反应物,写出制_________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若要测定纯碱溶液的酸碱度,可选用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_ 。 .. ①无色酚酞试液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pH 试纸 (4)槟榔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以选用 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来涂抹止痒。 ①食醋(含醋酸) ②熟石灰 ③纯碱 32.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 (2)用盐酸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含CaCO 和Mg(OH) ] : 3 2 ; (3)氯化钠溶液中滴加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33. 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为产品。工业上常用电解纯净的饱和食盐水的方 法来制得烧碱溶液,再经过浓缩、蒸发等步骤,最后得到固体烧碱。请推测在空气中放置 段时间的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3 小题。) 34. 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 要是:生石灰、纯碱、草木灰(含K CO )等。同学们对料泥进行了如下探究: 2 3 【猜想】猜想I:料泥的主要成份是Ca(OH) 、NaOH、KOH、Ca CO 、灰份; 2 3 猜想Ⅱ:料泥的主要成份是NaOH、KOH、Na CO 、CaCO 、灰份。 2 3 3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问题与讨论】 106 (1)步骤②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玻璃棒在步骤②中的一种 作用 。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含有: (写化学式)。 ----------------------- Page ----------------------- (3)请写出步骤①发生的任意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 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猜想 是正确的,其理由是 。 35. 实验室 般用块状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而不用粉末状石灰石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小杨、小柳、小梅三位同学对此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为什么不用粉末状石灰石(大理石)与稀盐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作出猜想]①粉末状石灰石(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过慢 ②粉末状石灰石(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 [实验设计]装置如图所示。广口瓶大小相同,胶头滴管大小相同,内装等体积、等质量、等 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设该盐酸能将石灰石反应完全)。实验时同时将两胶头滴管内的盐酸全部 挤入装有石灰石的小试管内。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与解释]小杨认为________________故不 诜用轮束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 碳。小柳通过思考提出:当其他条件 定时,反 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 (2)[拓展与应用] ①实验室能否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大理石) 反 应 来 制 取 二 氧 化 碳 ?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 已有知识,请你归纳出另外2 个可能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 ③小梅通过探究,联想到自己家的液化石油气灶 燃烧时常冒黑烟。回家后她把灶的进风口 ________(选填“词小”、“调大·、“不调”)。 4 36. 1909 年哈伯在实验室将氮气和氢气在600℃、2.02 ×10 kPa 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首次 合成了氨(NH )。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 性气味的气体,能经过下列反应制得生产炸 3 药的原料——。 A.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 定温度下反应生成 氧化氮 和水; 107 B. 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和 氧化氮。 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这是一种经济的固 氮方法。 这一成果生产的化肥给农业带来了丰收,也获得了代替智 利硝石生 产炸药的原料。1914 年第 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由于德国 垄断了合 成氨技术,能快速生产氨和,使粮食和炸药的供应有 了保障, 这也促成了德国威廉二世开战的决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 灾难。 (1)请从以上信息中总结有关氨的知识: ①氨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氨的制法(写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氨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 氨生产的三个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①B 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对于 C 反应中产生的 氧化氮(一种大气污染物)尾气,你认为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合成氨中氢元素主要来自原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合成氨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与灾难,有同学提出如下看法:“化学新技术给人类进步 带来了贡献,也带来了灾难。可见发明化学新技术对人类并没有实际意义·。你是否同意此 ----------------------- Page 90----------------------- 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 答: 四、计算题(共3 小题。) 37. 追踪科学家的足迹 材料1:纯碱的产量是衡量 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是实验室摸拟侯氏 制碱法生产原理的主要过程: (1)20℃时,向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得到NH HCO 饱和溶液; 4 3 ②向NH HCO 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粒,并不断搅拌,直到NaHCO 结晶析出完毕; 4 3 3 ③将析出的晶体过滤,得到晶体和滤液,洗涤晶体,然后将晶体放在试管中充分加热,得到 Na CO ; 2 3 108 ④向③的滤液中加入食盐细粒,析出NH CI 晶体,过滤,得到NH CI。 4 4 材料2: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盐 溶解度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NH HCO 15.8 21.0 27.0 ------ ------ 4 3 NaHCO3 8.1 9.6 11.1 12.7 ---- NH CI 33.3 37.2 41.4 45.8 50.4 4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你选择的制备C0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工业生产中,要获得生产纯碱的原料CO2 你认为最经济实用的方法是以 为原料,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有以下优点,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A.生产过程中部分反应产物可作为原料循环使用 B.副产品是一种氮肥 C.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可节约能源 (3)检验③中的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的方法是 。 (4 )在②中,随着食盐的逐渐加入,溶液变成了NH HCO 和NaCl 的混合溶液,析出晶体 4 3 之前,混合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用离子符号表示,下同。) 。在③中, 将析出的晶体过滤后,溶液中数量减少的离子有 ;滤液中仍然存在的 离子有 。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在20 ℃时,向含NH HC0 21 g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食盆。试通过计算说明,随着 4 3 食盐的逐渐加入,为什么会有NaHC03 晶体析出,而没有NH4CI 晶休析出?理论上能析出 多少克NaHCO ?(友情提示:本小题没有计算过程不得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 109 3 NH HC0 : 79; NaCl: 58.5; NaHC0 : 84-, NH CI: 53.5 )。 4 3 3 4 38. 肥田粉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铵。现有 包标有含氟量为20.0 %的肥田粉样品,小庆和小鸿 为了计算该肥田粉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他们称取7.5g 样品,分别采用下列方法: ----------------------- Page 91----------------------- 小庆根 化学式计算: 计算: 解: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与足量的熟石灰 N 的相对原子质量 2 止,得 100% (NH ) SO 的相对分子质量 应的化 4 2 4 14 2 100% 132 =21.2% 设7.5g 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为x 。 2 x 21.2% 7.5g 20.0% x 7.08g 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7.08g 100% 94.4% 7.5g 答: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为94.4% 。 小鸿通过实验并根 化学方程式 用称取的7.5g 样品 混合加热,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 到纯净、干燥的氨气 1.7g,该反学方程式为: △ (NH 4 )2 SO4 Ca(OH)2 CaSO 2NH 2H O 4 3 (小鸿的计算过程由你来完成) 110 (1)请你根据小鸿的实验结果,计算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你的计算结果和小庆的计算结果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小鸿实验的反应原理分析:施用肥田粉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9. 肥田粉是常用的氮肥,右图为某品牌肥田粉的部分标签,为了计算该品牌肥田粉的纯度 (硫酸铵的质量分数),小玉和小昊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 牌肥田粉 法。 有效成分:硫酸铵[(NH ) SO ] 4 2 4 含氮量:20.0% 生产日期:2009 年3 月12 日 ----------------------- Page 92----------------------- 小玉根据标签所示的含氮量直 小昊通过实验,测得有关数据然后进行计 接进行理论计算,过程如下: 算,过程如下: 解: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称取7.5g样品与足量的 氧化钙固体混合 加热,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得到纯净、干 2 ×N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00% 燥的氨气1.7g。该反应的化 方程式为: (NH ) SO 的相对分子质量 4 2 4 △ C a ( O H ) +(NH ) SO C a SO +2NH ↑+2H O 2 4 2 4 4 3 2 14×2 = 132 ×100% (请你在下面帮助小昊完成计算) =21.2% 设样品中硫酸铵的纯度为x 100% ︰21.2% = x ︰20.0% 100%×20.0% x= =94.3% 21.2% 111 答: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为94.3% (1)小昊依 实验数 得出的计算结果和小玉的理论计算结果__________ (填“相同”或 “不相同”),原因是 ; (2)根据小昊实验的反应原理分析,施用肥田粉时应注意 。 第11 单元检测题参考答 (仅供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A D BC B D B D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 B 、C D A A C D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D B D C B C C A C 31. .(1) ③ (2) Ca(OH)2 + NaCO3 =CaCO3 ↓+ 2NaOH (3) ③ (4) ① 32. (1)2H +O 2H O 2 2 2 ----------------------- Page 93----------------------- (2)CaCO +2HCl=CaCl +H O+CO ↑ 2HCl 十Mg(OH) =MgCl +2H O 3 2 2 2 2 2 2 (3)NaCl+AgNO =AgCl ↓+NaNO 3 3 点燃 33. NaCl Na CO 只答一种杂质不给分. 2 3 34. (1) 玻璃棒 搅拌,加速溶解(或引流,防止溶液外溅) (2) CaCO3 (3 ) CaO+H O==Ca(OH) ,Na CO +Ca(OH) =Ca CO ↓+2NaOH 2 2 2 3 2 3 10 C 20 B 30 A 112 或K CO + Ca(OH) =Ca CO ↓+2KOH(任意两个均给分) 2 3 2 3 (4) I 步骤⑤无明显现象,说明料泥中无Na CO 2 3 步骤⑥白色浑浊,说明料泥中有Ca(OH)2 35. (1) (乙)玻璃管中红墨水(液面) 比乙( )玻璃内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快(慢) 结论与解释:粉末状的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太快难以控制。 (2)①不能。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②温度 反应物的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催化剂等③调大 36. (1)①常温下,无色有刺 性气味的气体;②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 定温度下反应生成 催化剂 氧化氮和水;③N +3H 2NH ;④制取化肥、炸药 (2)①化合反应(或氧化反应); 2 2 高温高压 3 ②将尾气返回第n 步继续反应 (3)水 (4)不同意;只要人类正确使用新技术,就能给人类 的发展带来贡献,如炸药可用于开山造路。 37. (1) CaCO +2HCl=CaCl + CO ↑+H O 石灰石 CaCO CaO+CO ↑ 3 2 2 2 3 高温 2 (2)AB (3)取③中色粉末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化,再滴入银溶液,若不产生生白色沉淀证 明不含氯化钠,反之则含氯化钠. + - + - - + + - + - (4)NH 、HCO3 Na 、C1 ;HCO3 、Na ;NH4 、HCO3 、Na 、Cl NH HCO +NaCl=NH Cl+NaHCO 4 3 4 3 (5)解:设21g NH HCO 完全转化能生成NaHCO 的质量为x,能生成NH Cl 的质量为y 4 3 3 4 NH HCO + NaCl == NH Cl + NaHCO 4 3 4 3 79 53.5 84 21g y x X=22.3g (1 分) Y=14.2g (1 分) 113 根 四种物质的溶解度,20℃时,1OOg 水最多能溶解9.6 g NaHCO , 37.2 g NH Cl。因为 3 4 22.3>9.6 g,所以有NaHC0 析出。(1 分) 3 理论上可析出NaHC0 的质量:22.3 g-9.6 g =12.7 g , 因为14.2 g<37.2 g, NH Cl 没有达到 3 4 饱和状态,所以不可能有NH Cl 析出。(1 分) 4 38. 1)解:设7.5 g 样品中含有硫酸铵的质量为x。 (NH ) SO +Ca(OH) ==CaSO +2NH ↑+2H O 4 2 4 2 4 3 2 132 34 x 1.7 g 132 x 34 1.7g 1321.7g x 34 6.6g 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 6.6g 100% 88.0% 7.5g 答:样品中含有硫酸铵的质量分数为88.0%。 ----------------------- Page 94----------------------- (2)不相同 小鸿在收集过程中氨气逸散(或样品中含氮量小于20.0%)(合理答 均可) (3)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39. 解:设生成1.7g 氨气需要硫酸铵的质量为x △ C a ( O H ) +(NH ) SO C a SO +2NH ↑+2H O 2 4 2 4 4 3 2 132 2×17 114 x 1.7g „„„„„„„ 1 分 132 2×17 = x 1.7g 132×1.7g x= 2×17 =6.6g „„„„„„„ 1 分 该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6.6g ×100%=88% „„„„„„„ 1 分 7.5g 答: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为88% (1)(2 分) 不相同 实验中氨气有损耗(或实际样品的含氮量比标签所示的要低) (其它合理答 均得分) (2)(1 分)不能与碱性肥料 (或物质)混合使用 ----------------------- Page 95----------------------- 第12 单元检测题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30 小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1. 橡胶在炼制过程中常要加入炭黑,其作用是 A.增加橡胶的美观性 B.增加橡胶的可塑性 C.增加橡胶的弹性 D.增加橡胶的耐磨性 2. 2004 年9 ,美国天文学家透露在银河系中心附近发现 片冰冻的“糖云”,这个发现增 加了早期生物物种起源于星际空间的可能性。这片“糖云”包含着一种单糖分子——代谢成乙 二醇醛,化学式为C H O ,这种结构的分子可以经过反应,生成一种核糖分子 是DNA 2 4 2 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代谢成乙二醇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B.代谢成乙二醇醛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 ︰4 C.代谢成乙二醇醛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 ︰2 D.1 个代谢成乙二醇醛分子中含有4 个氢原子.2 个氧原子和2 个碳原子 3. 下列做法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用大量亚钠 (NaNO )腌渍食品 B.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 2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用胆矾对饮用杀菌消毒 4. 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115 B.发现实里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5. 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 B.用生铁制铁锅 C.用16%的食盐溶液选种 D.用氦气填充气球 6. 下列物质的使用,能减轻污染的是 ①无铅汽油 ②无氟制冷剂 ③无磷洗衣粉 ④脱硫煤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取5ml 左右,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B.用托盘天平称量15.5gNaCl 固体时,左盘放15g 砝码,游码调至0.5g 处 C.酒精灯用完后,可用嘴吹灭 D.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洗涤干净 8.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是 A.活性炭可做冰箱除臭剂 B.熟石灰可用来粉墙 C.庆典活动可使用大量氢气球 D.钛合金可做轮船外壳 9. 下列物质的特征:①液体是无色、无气味的;②液体具有酒香气味;③液体具有鲜艳的 颜色;④盐呈白色粉末状。其中不能作为食用依 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 烷 B.碳酸 C.糖类 D.乙醇 11. 安徽“劣质奶粉”事件已查处,经检测“劣质奶粉”中蛋白质.钙.磷.铁等的含量严重不 足,这里的“钙”指的是 A.钙原子 B.钙离子 C.钙元素 D.钙单质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中重要的供能营养素有:蛋白质、油脂、微量元素 B. 日常生活中用得较多的合成材料有: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C.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化学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 ----------------------- Page 96----------------------- D.工业上去除油污的方法有:汽油擦洗、洗涤剂清洗、烧碱溶液洗涤 13. 根 右图福娃的自述,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福娃的制作材料会引起白色污染 B.两种材料可用燃烧法区别 C.福娃的外衣材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D.福娃的内充物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好 14. 卟啉铁(C H ClFeN O )对人体缺铁性 34 32 4 4 贫血有显著疗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16 A.卟啉铁中含有5 种元素 B.1 个卟啉铁分子中含有34 个碳原子 C.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 D.“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单质铁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汽车轮胎是有机合成材料中的塑料制品 C.向NaOH 溶液中滴加盐酸,所得溶液pH 定降低 D.混合物可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 16. 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对某 主题知识归纳错误的 组是 A.生活常识 B.健康问题 用洗洁精去除油污 缺钙会导致 状腺疾病 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用亚钠做调味品 C.安全问题 D.农业生产 煤气泄露时要严禁火种 用波尔多液杀菌 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17. 些食物的近似PH 如下表: 食物 苹果 葡萄 牛奶 玉米粥 pH 2.9~3.3 3.5~4.5 6.3~6.6 7.2~8.0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使用上述食物中的 A.苹果 B.葡萄 C.牛奶 D.玉米粥 18.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质量总和不到人体质量的千分之~,但这些元素对人体的正常发育 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各元素全部属于人体中微量元素的是 A.Na 、C1、O B.H、O、N C.N、Ca、C D.I、Fe、Zn 19. 在人们常食用的食物中添加强化营养素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海堤 牌’酱油添加了铁成分。这里的“铁”是指 A. 分子 B.原子 C. 单质 D.元素 20. 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是指 A. 单质 B. 分子 C. 原子 D. 元素 21. 根 你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糖、蛋白质等都是对人类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的营养素 B.使用无铅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C.人体缺乏维生素A 会引起夜盲症 D.蒸馏水、软水、矿泉水都是纯净物 22. 小 为妈妈设计了 份食谱:米饭、清炖牛肉、麻婆豆腐。这个食谱 营养不够全面,加上下列选项中的一项后能使之合理。这一项是 A.素炒青菜 B.牛奶 C.鸡蛋羹 D.小米粥 23. 在进 步的学习中,我们还知道了很多健康常识。比如,下面四种做法中有益于人体健 117 ----------------------- Page 97----------------------- 康的是 A.健康人应多吸纯氧 B.长期饮用硬水被钙 C.食用加碘盐 D.吸烟提神 24. 下列说法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人体如缺钙可能患佝 病 B. 胃酸过多可喝烧碱液中和 C.燃烧鉴别羊毛和化纤织品 D.天然气泄漏不能点火检查 25. 蔬菜、水果对人体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主要是 因为蔬菜、水果中富含人体需要的 A.油脂 B.维生素 C.蛋白质 D.淀粉 26. 及时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是 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洁同学以连线方式对相关 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健康 B.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C.安全常识 D.化学与能源 27. 下列食物中,不能转化为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是 A.淀粉 B.葡萄糖 C.食盐 D.油脂 28. 缺钙能导致儿童发育不良或佝 病。小明从食物中摄入钙元素不足,每天还需要服用2 片某种钙片。该钙片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右图(钙片中只有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小明每天从 钙片中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执行标准:GB1412-99 A.0.30g B.0.60g C.0.75g D.1.50g 主要成份:碳酸钙 含量:每片含碳酸钙0.75g 29.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高钙牛奶、加碘食盐、铁强化酱油等产品。这里的钙、碘、 铁是指 公司出品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30. 氮肥能促进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A.KCl B.K CO C.CO(NH ) D.Ca (PO ) 2 3 2 2 3 4 2 请将卷Ⅰ中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下面答题栏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简答题(每空1 分,共3 小题。) 118 31.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该燃烧产物溶于水所得溶液的 pH__________7 (填<、=或> );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硫的燃烧产物,发生反应的化学 式为__________ 。 ----------------------- Page 98----------------------- 32. 许多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有很重要的性质和用途。请按下列要求 填空。(1)生活中常用于调味和腌制食品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你熟悉的一种含碳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列举其一种用途_____,决定该用 途的性质是_______ 。 33. 碳.氢.氧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 与人类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1) 写出化学式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 (2) 写出C 在人体内缓慢氧化为A 和B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A 和B 在 合作用下可以生成C 和氧气,直接反应则生成_________ 。以上两个反应的反应 物相同但产物却不同,说明化学反应的产物不仅决定于反应物,还决定于______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共3 小题。) 34. 维生素C俗称抗坏血酸,常用于防治坏血病造成的血管破裂出血。为了解维生素C的化 学性质,我们将6片维生素C压碎,溶于10毫升水,然后过滤,取几毫升滤液,做了以下几 个实验: (1)将滤液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呈 色;再用pH试纸测的维生素C溶液的PH在1-2之间。 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具有 性。 (2)把滤液加热煮沸5 秒-——10 秒,再重复做上述实验,发现维生素C 性质与未加热的性质 样。即在100℃以下不会发生分解。这说明维生素C 的性能比较 。 35. 自2008 年6 1 日起,我国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 袋有偿使用制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新规定实行后 预计塑料袋的使用量将减少2 /3,但是其危害作用并没有根本解决,为尽量减少其危害, 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 议 、 。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两种, 种是用聚乙烯((CH CH ) ]制成的,可用于盛装食品; 2 2 n 另一种是用聚氯乙烯[(CH CHCl) ]制成的。聚氯乙稀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119 2 n (1)通过点燃的方法可以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如果塑料点燃时有强烈的刺 性气味,这 种塑料可能是由 制成的。 (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来验证塑料燃烧的产物。 若A 瓶燃烧的是聚氯乙烯塑料,在B 瓶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C、D 两瓶中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A 瓶中用的是聚乙烯塑料,则在C 瓶中 (“能”或“不能’’)观察到沉淀。 36. 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就得到乙醇汽油。 ----------------------- Page 99----------------------- 点燃 (1)乙醇(C H 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 H OH+3O 2CO 2 5 2 5 2 2 +3H O 。 2 (2)关于乙醇汽油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填序号)。 A.乙醇属于可再生性能源 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3)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 ,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二者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常见的无毒 催化剂 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 N +2CO 。 2 2 四、计算题(共5 小题。) 37. 有关诚信食品的调查: 某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常在味精中掺入大量食盐, 天厨味精 以次充好,欺骗顾客。我们综合 成分: 实践活动小组进行“诚信食品”研究,借助大学化学实验 谷氨酸钠(C H NO Na )≥80% 5 7 4 2 室,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标签所列 氯化钠(NaCl)≤20 % 成分含量与实际是否相符。 净重:500g 我随机取出某种“天厨味精”(成分说明见下图),准确称取 120 3 g 溶于水,加入足量AgNO3 溶液,再加入稀HNO3 少许( 目的是防止杂质干扰)。经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沉淀AgCl l.435 g,试通过计算回答,该商标是否与实际相符。 38.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 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g,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则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 _____g。现用5700g 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方法(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 服仍残留100g 溶液)。 方法一、用5700g 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g; 方法二、用5700g 清水均匀分成质量相等的三份 (每份1900g),分三次漂洗。 第 次,用1900g 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g; 第二次,用1900g 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g; 第三次,用1900g 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g; 由以上计算,用相同质量的水漂洗衣服,是 次漂洗好,还是将水分成三份,分三次漂洗效 果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右图为某种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该口服液中的锌属于 (填:“常量”或“微量”) 元素;葡萄糖酸锌分子中的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牌口服液 为 。 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 (2)每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1g=1000mg )。 化 学式:C12H22O14Zn (3)若儿童1kg 体重每日需要0.5mg 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 含 锌:5.0mg/支 所需锌的 半;体重为20kg 的儿童每天还须服该口服液 支, 质 量:10.0g/支 生产日期:······ 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40. 目前流行的 型H1N1 流感病毒,使得抗病毒药物达菲(Tamiflu)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达菲可由中药八角中提取的莽 酸( shikimicacid)为原料合成,莽 酸的化学式为C H O 。 7 10 5 请回答下列问题: ----------------------- Page 100----------------------- (])莽 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 (2)莽 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3)莽 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保留 位小数)。 41.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右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1 (1)食用“碘盐”可预防 ; (2)碘酸钾 (KIO )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 3 比是 ; (3)碘酸钾(KIO )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3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 )若成人每天摄入5g 这样的“碘盐”,至少补充碘元 .. 素 mg 第( )单元检测题参考答 (仅供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C C A C D C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B B B B D D D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C B B AD C B A C 31. S+O SO SO +2NaOH Na SO +H O 2 2 2 2 3 2 32. NACL CO 冶炼钢铁 CO 具有还原性 33. (1)H O CO 2 2 ( 2 ) C H O 酶 6 CO +6 H O 6 12 6 2 2 (3)碳酸 (或H CO ) 反应条件 2 3 34. 酸性 稳定 35. 防止环境污染用布袋等替代塑料袋、回收利用废旧塑料袋、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等 (1)聚氯乙烯 (2)紫色石蕊试纸变 ,瓶内壁有水雾(或瓶内有白雾)产生 HCl+AgNO =AgCl++HNO Ca(OH) +CO = CaCO ↓+H O 不能 3 3 2 2 3 2 122 点燃 36. (1)C H OH+3O 2CO +3H O (2分) 2 5 2 2 2 (2)B (1分) 催化剂 (3)2CO+2NO N +2CO (2 分) 2 2 37. 食盐含量为19.5%,与实际相符。 ----------------------- Page 101----------------------- 38. 1。1/58。1/20;1/400;1/8000。分三次漂洗效果好。 39. (1)(2 分)微量(1 分) 72 : 11 (1 分) (2)(1 分)0.05% (3)(2 分)1 40. (1)7:10:5 (2)174 (3)48.3% 41. 状腺肿大(或粗脖根病)(1 分)39:127:48 (1 分)59.3% (1 分)0.1mg (1 分) ----------------------- Page 102----------------------- 中考化学模拟题 0`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50 小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1. 质量相同的镁、铁、锌,分别放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的质量都相等 B.铁与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大 C.与镁反应所需稀硫酸的质量最大 D.锌与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3. 自然界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A.C H OH B.CH COOH C.CH D.CO 2 5 3 4 4. 下列物质中难溶于水的是 A.Mg (OH) B.KCl C.H SO D.NaNO 2 2 4 3 123 5. 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核内质子数 B.核内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核外电子层数 6. 下列反应 般不生成氢气的是 A.锌和稀 B.铁和稀硫酸 C.铝和盐酸 D.铁和盐酸 7.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O B.O2 C.O3 D.CO2 8. 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A.Na B.Mg C.Zn D.Cu 9.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合成氨 (NH ) B.炼钢 C.气 D.医疗 3 10. 用稀硫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是利用了稀硫酸 A.与金属的反应 B.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C.与碱的反应 D.与某些盐的反应 11.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非常密切的是 A.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的核内中子数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2. 下列物质燃烧后 定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A.煤 B.含铅汽油 C.氢气 D.硫磺 13.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3 ∶8 B.8 ∶3 C.1 ∶2 D.3 ∶4 14.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 CO B.CH OH C.KCl D.H O 2 3 3 2 15. 家用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下列说法不属于CO 性质的是 A.有气味 B.有毒 C.有可燃性 D.有还原性 16.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6 价元素的是 A.SO B.KClO C.KClO D.H PO 3 4 3 3 4 17. 在我们身边,下列各类物质存在最多的是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单质 D.化合物 18. 下列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A. B. C. D. ----------------------- Page 103----------------------- 19. 注射用链霉素试验针的药液配制方法如下: (1)把1.0g 链霉素溶于水制成4.0mL 溶液① (2)取0.1mL 溶液①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② 124 (3)取0.1mL 溶液②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③ (4 )取0.2mL 溶液③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④ 最终得到的试验针药液中,链霉素的质量分数是(由于整个过程中药液很稀,密度近似看做 1g/mL) A.25% B.0.05% C.0.25% D.2.5% 20. 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反应的是 A.氢氧化钠和氯化钾 B.硫酸锌溶液和铁 C.碳和稀硫酸 D.盐酸和石灰石 21. 在实验室用下列方法制取两瓶气体,其中可行又快捷的是 A.燃烧天然气制取CO2 B.加热氯酸钾与少量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制取O2 C.用电解水法制取H 、O D.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CO 2 2 2 22. “可吸入颗粒物”是北京地区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下列关于其污染说法中符合科学原 理的是 A.颗粒物直接与人体内组织作用形成病变 B.颗粒物吸附有害物质使人患病 C.颗粒物作为催化剂促使人体内发生破坏性的化学反应 D. 以上三种作用都有可能,但需实验验证 23. 右图中三条直线近似表示:Zn、Al、Fe 分别投入足量 CuSO 溶液中,金属溶解的质量分析出铜质量的关系。其中 4 代表Zn 的是 A. B.乙 C.丙 D.无法确定 24. 苯丙胺类药物有强烈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属于体育运 动员的违禁药物。对于其中化学式为C H N 的化合物,下 9 13 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由C、H、N 三种元素组成 B.燃烧产物只有CO 和H O 2 2 C.属于有机物 D.分子中C、H、N 原子个数比是9 ∶13 ∶1 25.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合作用 B.高炉炼铁 C.煤气中毒 D.工业制氧 26. 下列各组的两个概念中,后者包括前者的是 A.中和反应 复分解反应 B.酸 含氧酸 C.无机物 有机物 D.单质 化合物 27. 下列粒子示意图中,表示+2 价阳离子的是 A. B. C. D. 125 28. 下列关于氢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氢气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B.工业上常用天然气或水煤气制备氢气 C.加热时,氢气能使CuO 还原成Cu D.实验室可用锌和反应制取氢气 29. 盐酸的下列性质,与它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无关的是 A.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B.可以和锌反应生成氢气 C.可以和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D.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30. 下列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热玻璃容器前都要拭干外擘的水 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称量药品前都应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 张相同质量的纸 D.实验室制取的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检验其纯度 31. 在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这四种化学反应中,可能有元素化合价 ----------------------- Page 104----------------------- 发生变化的反应类型有 A.1 种 B.2 种 C.3 种 D.4 种 32. 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加入少量氧化钙,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33. 下列各元素的符号,写法正确的是 A.钙Ca B.硅Si C.铝Al D.铁Fe 34. 下述情况,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化工厂任意排放废水 B.在池塘里养鱼 C.任意使用农药、化肥 D.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35.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氢气用于潜水 C.氧气用于充灌太空气球 D.石灰石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6. 下列物质,在空气里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A.浓盐酸 B.蔗糖溶液 C.浓硫酸 D.浓 37. 硫酸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H SO =H +SO2 B.H SO =2H+ +SO 2 2 4 2 4 2 4 4 C.H SO =2H++S6++4O2- D.H SO =2H+ +SO 2 2 4 2 4 4 38. 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是 126 催化剂 A.制氧气:2KClO3 2KCl+3O2 ↑ △ B.制氧气:2KMnO =K MnO +MnO +O ↑ 4 2 4 2 2 C.制氢气:Zn+2HCl=ZnCl +H ↑ 2 2 D.制二氧化碳:Na CO +2HCl=2NaCl+H O+CO ↑ 2 3 2 2 39. 报道,广西曾多次发生不法分子卖假酒造成中毒事件,中毒的原因是假酒中含有 A. 醇 B.乙醇 C.醋酸 D.蒸馏水 40.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句话是指氧气的 A.物理性质 B.物理变化 C.化学性质 D.化学变化 41. 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H B.H C.H2 D.2H 42. 含有+7 价元素的化合物是 A.KClO B.K MnO C.KClO D.H PO 4 2 4 3 3 4 43. 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B.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C.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D.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44. 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倒出溶剂 45. 用扇子 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空气增加 C.使蜡烛着火点降低 D.温度低于蜡烛着火点 4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Page 105----------------------- 47. 由石灰石和纯碱制烧碱,要经历下列几步反应:CaCO =CaO+CO ↑CaO+H O= 3 2 2 Ca(OH)2 Ca(OH) +Na CO =CaCO ↓+2NaOH 在这些反应所属类型里,不包含 2 2 3 3 127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8. 自1974 年以来,已发现在饮水中加氯会促使 系列致癌物产生。因此,世界各国正积 极开发高效安全的二氧化氯杀菌消毒剂。二氧化氯的式量是 A.51.5 B.67.5 C.87 D.103 49. 有①氯化钠、②氢氧化钠、③硫酸铜三种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先 后顺序为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50. 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 个氧原子组成的 请将卷Ⅰ中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下面答题栏中) 二、简答题(每空1 分,共5 小题。) 51. 白磷的着火点是40℃。切 小块白磷,在25℃的室温下放在 块石棉网上,一段时间 后,白磷发生自燃。 ①引起白磷自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约占78%的是____。 53.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 现有干燥氯气钠固体,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酒精 等物质,欲使右图装置的灯泡发亮,应在容器中加入 ________ 。 55. 有反应:3C+2Fe O =4Fe+3CO ↑,在反应中发生还 2 3 2 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共5 小题。) 56. 右图为 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 (1)图中A、B 两处的实验现象是: A 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B 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2) 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说明 氧化碳具有 _______________性。 (3)该装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改进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 ----------------------- Page 106----------------------- 57. 如下图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 128 碳。根 实验回答: (1)观察两支蜡烛的变化,写出实验现象。 (2)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58. 某学生设计了将铜转化为氢氧化铜的几种实验方 (方用 序号表示): (1)Cu CuSO4 Cu (OH) 2 (2)Cu CuO Cu (OH) 2 (3)Cu CuCl Cu (OH) 2 2 (4 )Cu CuO CuCl Cu (OH) 2 2 其中可行的方 是_______________,不可行的方 之一是_______________,该方 不可行 的原因是: 59. 根 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装置A 装置B 装置C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填装置序号,下面)__________,制取氢气应选用 的装置是__________,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时,应将__________放在集气瓶口。 (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氢气最适宜的 组药品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60.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锥形 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待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 指针指向__________ (填“a 方向”、“b 方向”或“0”), 其原因是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5 小题。) 61. 某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2.5g 该样品与0.5g 二氧化锰混合。加 热该混合物t1 时间后 (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 依次称得加热t 、t 、t 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 如下表: 2 3 4 129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 (g) 2.12 2.08 2.04 2.04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加热t3 时间后氯酸钾是否已经完全反应? __________ (填是或否)。 (3)求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 (4 )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 62. 将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30g 加入227g 水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53g20%的碳酸钠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试求:(1)原混合物中含氯化钙多少克? (2)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63. 酒精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现用酒精灯来加热水,若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有50%被水吸 收,试计算: (1)把0.5 千克20℃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酒精? (2)同时耗掉空气中的氧气多少千克? 7 3 [酒精的燃烧值为3.0 ×10 焦/千克,水的比热为4.2 ×10 焦/ (千克·℃)] . 取15g 含有杂质氯化钠的硫酸钠样品,投入到108.3g 氯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洗涤、干燥得白色沉淀23.3g。求: (1)样品中所含硫酸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5. 完全中和20g 氢氧化钠溶液,用去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4.9g。求氢化钠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 中考化学模拟题参考答 (仅供参考) 51. (1)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于是发生自然。(2 分) (2)4P+5O 2P O (2 分) 2 2 5 52. 氮气 53. 原子核 . 氢氧化钠溶液 55. Fe O 56. (1)黑色固体逐渐变为 亮的 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CuO Cu+CO2 还原 (3)从导管中排出的尾气含有CO 会污染空气 将尾气点燃 (合理答 均可) 57. (1)下面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面的蜡烛火焰后熄灭。(1 分)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 分) 58. (4 )(1 分) (1)(1 分) 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之后,铜与稀硫酸 不反应,所以方 (1)不可行。(1 分) (合理答 均可) 130 59. (1)试管 酒精灯 长颈漏斗 (2)A C B 燃着的木条 (3)2KClO3 2KCl+3O2 ↑ 锌和稀硫酸 60. b 方向 气球胀大,所受空气浮力增大 61. (1)2KClO3 2KCl+3O2 ↑ (1 分) (2)是 (1 分) (3)m(O )=2.5+0.5-2.04=0.96% (1 分) 2 (4 )解:设样品中含有氯酸钾xg。 2KClO3 2KCl+3O2 ↑ 245 96 = x =2.45g (1 分) x 096 2.45 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为 ×100%=98% (1 分) 2.5 答:(略)。 62. 设原混合物中含氯化钙的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碳酸钙质量为y,氯化钠质量为z CaCl +Na2CO =CaCO ↓+2NaCl„„„„„„„„„„„„„„(1 分) 2 3 3 111 106 100 117 x 53g×20%y z 111 x x=11.1g„„„„„„„„„„„„„„„„„1 分) 106 53g 20% ----------------------- Page 108----------------------- 100 y y=10g„„„„„„„„„„„„„„„„„„(1 分) 106 53g 20% 117 z z =11.7g„„„„„„„„„„„„„„„„„(1 分) 106 53g 20%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容质质量为30g-11.1g+1.7g=30.6g„„„„„„„„(1 分)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0g+227g+53g-10g=300g„„„„„„„„(1 分) 30.6g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0.2%„„„„„„„„„„„(1 分) 300g 答:原混合物氧化钙的质量是11.1g;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2%。(单位用“克” 131 表示不扣分) 63. (1)水吸热Q 吸=cm (t-t ) 0 3 5 =4.2 ×10 焦/ (千克·℃)×0.5 千克×(100℃-20℃)=1.68×10 焦 Q 5 吸 1.6810 焦 5 酒精放热Q 放= =3.36 ×10 焦„„„„„„„„(1 分) 50% 50% 5 3.36 10 焦 -2 根 燃烧值定义,可知酒精质量m= =1.12×10 千克 7 3.0 10 焦/ 千克 „„„„„„„„„(1 分) (2)C H OH + 3O 3H O+2CO „„„„„„„„„„(1 分) 2 5 2 2 2 46 96 -2 1.12×10 千克 x 46 1.12 102 千克 -2 x=2.34 ×10 千克 96 x -2 -2 答:需要完全燃烧1.12×10 千克酒精,同时耗掉空气中的氧气2.34×10 千克。 „„„„„„„„„„(1 分) . 设样品中含硫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的NaCl 的质量为y。„„„„0.5 分 Na SO +BaCl BaSO ↓+2NaCl„„„„„„„„„„„„„„„„1 分 2 4 2 4 142 233 117 x 23.3g y 142 x (1) x=14.2g„„„„„„„„„„„„„„„„1 分 233 23.3g 233 23.3g (2) y=11.7g„„„„„„„„„„„„„„„„1 分 177 y 132 11.7g 15g 14.2g ×100%=12.5%„„„„„„„„„„„„„„„„1 分 15g 108.3g 23.3g 答:样品中含硫酸钠14.2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5%。 „„„„„„„„„„0.5 分 65. 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2NaOH+H SO =Na SO +2H O 2 4 2 4 2 80 98 x 4.9 ×25% 80 x x=1g 98 4.9x 25% 1g ×100%=5% 20g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其他合理解法参照给分) ----------------------- Page 109----------------------- ----------------------- Page 110----------------------- 中考模拟题集 2010-6-13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100 小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1. 在二氧化氮 (NO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2 A.O B.+2 C.+3 D.+4 2.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A.最外层电子数 B.核外电子层数 C.核内质子数 D.核内中子数 3. 下列物质可以做电极的是 A.金刚石 B.石墨 C.木炭 D.焦炭 4. 实验室制氢气时,应选用的药品是 A.铁和浓硫酸 B.锌和稀硫酸 C.镁和稀 D.铜和稀盐酸 5. 下列气体中,通常不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是 A.二氧化碳 B. 氧化碳 C.氧气 D.氢气 6.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溶液 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 定是无色的 C.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D.只有水可以做溶剂 133 7.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硅 B.铁 C.氧 D.铝 8. 下列物质中,不具有还原性的是 A.O2 B.CO C.C D.H2 9.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 A.都发 、放热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是化合反应 D.都是分解反应 10. 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A.KCl B.Ca (H PO ) C.K CO D. (NH )SO 2 4 2 2 3 4 2 4 11. 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NaCl B.NaOH C.H SO D.KNO 2 4 3 12. 氢气不同于其它气体的最显著特点是 A.密度最小 B.无色无味 C.难溶于水 D.可以燃烧 13. 下列物质中,能溶于水的是 A.CaCO B.AgCl C.NaNO D.Fe (OH) 3 3 3 14. 市场上出售的紫葡萄,表皮上常附着 些浅蓝色的斑点,它是为防治霉菌而喷洒的农药 波尔多液。波尔多液中含有一种有毒的盐,因此在吃葡萄之前,应将葡萄浸泡在水中一段时 间。这种有毒的盐是 A.BaCl B.CuSO C.AgNO D.Na CO 2 4 3 2 3 15. 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试剂是 A.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16.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一种物质的是 A. 烷 B.乙醇 C.木炭 D. 氧化碳 17. 下列金属的活动性按由强到弱顺序排列的是 A.镁锌铁 B.银汞铜 C.镁钠铁 D.铝镁锌 18. 下列各组为同 种物质的是 A.大理石、生石灰 B.火碱、纯碱 C.冰、干冰 D.蓝矾、硫酸铜晶体 19.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是因为酸溶液中含有 A.氢离子 B.氢分子 C.酸根离子 D.酸分子 20.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分子的数目 B.物质的种类 C.分子的种类 D.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21. 要使 杯接近饱和的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Page 111----------------------- 134 A.倒出部分溶液 B.升高温度 C.降低温度 D.加入少量水 22.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盐酸和氢氧化钠 B.碳酸钠和稀硫酸 C.氯化钠和氢氧化钾 D.银和氯化钡 23.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未分解的石灰石,可选用的试剂是 A.稀盐酸 B.氯化钡溶液 银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24. 某混合气体,经分析只含碳、氧两种元素,且氧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大于8 ∶3。则混 合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A.CO 和O B.CO 和O C.CO 和CO D.CO、CO 和O 2 2 2 2 2 2 25. 现有盐酸、银、钙、碳酸钠四瓶无色溶液。为鉴别它们,先把四瓶溶液分别标 上 、乙、丙、丁,再进行如下实验:① 与乙混合有气体生成;②乙与丁混合有白色沉淀 生成;③丙与丁混合无明显的反应现象;④ 与丙反应所生成的白色沉淀能溶于乙与丁反应 后的溶液中。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是盐酸 B.乙是钙溶液 C.丙是碳酸钠溶液 D.丁是银溶液 26. 下列各组物质中,颜色相同的是 A.氧化铜、四氧化三铁 B.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C.二氧化锰、氯酸钾 D. 磷、木炭 27. 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的农药、化肥随 水流入河中 B.将废旧塑料袋回收处理后再利用 C.禁止尾气超标的汽车上路 D.做完实验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28. 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盐酸反应,但能与银溶液反应的是 A. Al B.Cu C.Fe O D.CuCl 2 3 2 29. X、Y、Z、W 各代表 种物质,若X+Y Z+W ↓。则X 和Y 之间不可能是 A.盐和盐反应 B.酸性氧化物和水反应 C.酸和碱反应 D.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 30. 质量相同的镁、铁、锌,分别放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的质量都相等 B.铁与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大 C.与镁反应所需稀硫酸的质量最大 D.锌与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3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32. 自然界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135 A.C H OH B.CH COOH C.CH D.CO 2 5 3 4 33. 下列物质中难溶于水的是 A.Mg (OH) B.KCl C.H SO D.NaNO 2 2 4 3 34. 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核内质子数 B.核内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核外电子层数 35. 下列反应 般不生成氢气的是 A.锌和稀 B.铁和稀硫酸 C.铝和盐酸 36.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O B.O2 C.O3 D.CO2 37. 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A.Na B.Mg C.Zn D.Cu ----------------------- Page 112----------------------- 38. 用稀硫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是利用了稀硫酸 A.与金属的反应 B.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C.与碱的反应 D.与某些盐的反应 39.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非常密切的是 A.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的核内中子数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0. 下列物质燃烧后 定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A.煤 B.含铅汽油 C.氢气 D.硫磺 41.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3 ∶8 B.8 ∶3 C.1 ∶2 D.3 ∶4 42.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 CO B.CH OH C.KCl D.H O 2 3 3 2 43. 家用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下列说法不属于CO 性质的是 A.有气味 B.有毒 C.有可燃性 D.有还原性44.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6 价元素的是 A.SO B.KClO C.KClO D.H PO 3 4 3 3 4 45. 在我们身边,下列各类物质存在最多的是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单质 D.化合物 46. 下列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A. B. C. D. D.铁和盐酸 136 47. 下列物质中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固体是 A.C B.CO2 C.O2 D.CO 48. 下列有关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无色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 定是溶液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饱和溶液 定是浓溶液 49. 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的是 A.硫酸 B.盐酸 C.食盐 D.氢氧化钠 50.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O 2H O B.2Fe+6HCl 2FeCl +3H ↑ 2 2 2 3 2 C.KClO KCl+O ↑ D.2NaOH+H SO Na SO +2H O 3 2 2 4 2 4 2 5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燃加热分解成焦炭 B.石油蒸馏分离出汽油 C.碳酸钠晶体风化失去结晶水 D.食物的 52. 植物进行 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 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矿物燃料的燃烧 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 ④某些矿物如CaCO 等的加热分解 3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53. 某物质在空气里燃烧后的产物只有CO 和H O,则该物质中 2 2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 定含碳、氢元素,还可能含氧元素 C.氢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1 ∶8 D.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3 ∶1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纯碱”不是碱 B. “干冰”不是冰 C. “醋酸”不是酸 D. “生铁”不是钢 55. 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 (浓)+MnO2 MnCl +Cl +2H O。其反应物中有还 2 2 2 原性的是 A.Cl2 B.HCI C.MnCl2 D.MnO2 ----------------------- Page 113----------------------- 56. 将a gKClO3 与2g MnO2 混合加热,待反应完全后残留固体质量为b g,则生成氧气 137 的质 量为 A. (a-b )g B. (2+a-b)g C. (b -2)g D. (a-b -2)g 57. 向 瓶无色透明的溶液中滴两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使石蕊变 ,说明该溶液是 A.酸的水溶液 B.碱的水溶液 C.碱性溶液 D.酸性溶液 58. 注射用链霉素试验针的药液配制方法如下: (1)把1.0g 链霉素溶于水制成4.0mL 溶液① (2)取0.1mL 溶液①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② (3)取0.1mL 溶液②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③ (4 )取0.2mL 溶液③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④ 最终得到的试验针药液中,链霉素的质量分数是(由于整个过程中药液很稀,密度近似看做 1g/mL) A.25% B.0.05% C.0.25% D.2.5% 59. 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反应的是 A.氢氧化钠和氯化钾 B.硫酸锌溶液和铁 C.碳和稀硫酸 D.盐酸和石灰石 60. 下列关于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容器中不能配制“波尔多液”农药 B.钢是铁单质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Fe O D.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 3 61. 在实验室用下列方法制取两瓶气体,其中可行又快捷的是 A.燃烧天然气制取CO2 B.加热氯酸钾与少量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制取O2 C.用电解水法制取H 、O D.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CO 2 2 2 62. “可吸入颗粒物”是北京地区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下列关于其污染说法中符合科学原 理的是 A.颗粒物直接与人体内组织作用形成病变 B.颗粒物吸附有害物质使人患病 C.颗粒物作为催化剂促使人体内发生破坏性的化学反应 D. 以上三种作用都有可能,但需实验验证 63. 右图中三条直线近似表示:Zn、Al、Fe 分别投入足量 CuSO 溶液中,金属溶解的质量分析出铜质量的关系。其中 4 代表Zn 的是 A. B.乙 C.丙 D.无法确定 . 苯丙胺类药物有强烈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属于体育运 动员的违禁药物。对于其中化学式为C H N 的化合物,下 9 13 138 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由C、H、N 三种元素组成 B.燃烧产物只有CO 和H O 2 2 C.属于有机物 D.分子中C、H、N 原子个数比是9 ∶13 ∶1 65.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合作用 B.高炉炼铁 C.煤气中毒 D.工业制氧 66. 下列各组的两个概念中,后者包括前者的是 A.中和反应 复分解反应 B.酸 含氧酸 C.无机物 有机物 D.单质 化合物 67. 下列粒子示意图中,表示+2 价阳离子的是 A. B. C. D. 68. 下列关于氢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氢气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B.工业上常用天然气或水煤气制备氢气 C.加热时,氢气能使CuO 还原成Cu D.实验室可用锌和反应制取氢气 69. 盐酸的下列性质,与它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无关的是 ----------------------- Page 114----------------------- A.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B.可以和锌反应生成氢气 C.可以和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D.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70. 下列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热玻璃容器前都要拭干外擘的水 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称量药品前都应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 张相同质量的纸 D.实验室制取的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检验其纯度 71. 在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这四种化学反应中,可能有元素化合价 发生变化的反应类型有 A.1 种 B.2 种 C.3 种 D.4 种 72. 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加入少量氧化钙,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73. 下列各元素的符号,写法正确的是 A.钙Ca B.硅Si C.铝Al D.铁Fe 74. 下述情况,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化工厂任意排放废水 B.在池塘里养鱼 C.任意使用农药、化肥 D.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139 75.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氢气用于潜水 C.氧气用于充灌太空气球 D.石灰石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76. 下列物质,在空气里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A.浓盐酸 B.蔗糖溶液 C.浓硫酸 D.浓 77. 硫酸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H SO =H +SO2 B.H SO =2H+ +SO 2 2 4 2 4 2 4 4 C.H SO =2H++S6++4O2- D.H SO =2H+ +SO 2 2 4 2 4 4 78. 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是 催化剂 A.制氧气:2KClO3 2KCl+3O2 ↑ △ B.制氧气:2KMnO =K MnO +MnO +O ↑ 4 2 4 2 2 C.制氢气:Zn+2HCl=ZnCl +H ↑ 2 2 D.制二氧化碳:Na CO +2HCl=2NaCl+H O+CO ↑ 2 3 2 2 79. 报道,广西曾多次发生不法分子卖假酒造成中毒事件,中毒的原因是假酒中含有A. 醇 B.乙醇 C.醋酸 D.蒸馏水 80.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句话是指氧气的 A.物理性质 B.物理变化 C.化学性质 D.化学变化 81. 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H B.H C.H2 D.2H 82. 含有+7 价元素的化合物是 A.KClO B.K MnO C.KClO D.H PO 4 2 4 3 3 4 83. 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B.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C.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D.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84. 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倒出溶剂 140 85. 用扇子 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空气增加 ----------------------- Page 115----------------------- C.使蜡烛着火点降低 D.温度低于蜡烛着火点 8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87. 由石灰石和纯碱制烧碱,要经历下列几步反应:CaCO =CaO+CO ↑CaO+H O= 3 2 2 Ca(OH)2 Ca(OH) +Na CO =CaCO ↓+2NaOH 在这些反应所属类型里,不包含 2 2 3 3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88. 自1974 年以来,已发现在饮水中加氯会促使 系列致癌物产生。因此,世界各国正积 极开发高效安全的二氧化氯杀菌消毒剂。二氧化氯的式量是 A.51.5 B.67.5 C.87 D.103 . 有①氯化钠、②氢氧化钠、③硫酸铜三种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先 后顺序为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90. 将7.2 克NaCl 加水完全溶解后,继续加水稀释。若以横坐标表示加水质量W(克),以纵 坐标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m(克),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9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胆矾不是盐 B.纯碱不是碱 C.烧碱不是碱 D.醋酸不是酸 92. 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常温下将 烷与氧气混合 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 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 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 93. 下列各组括号内的试剂能将该组物质区分开的是 A. 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B.氢气和 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酚酞试液) D.稀盐酸和稀硫酸(氯化钡溶液) 94. 质量相等的A、B 两块锌片,A 片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B 片先煅烧成氧化锌,再与足 量稀硫酸反应,则A、B 两块锌片反应制得的硫酸锌的质量 A.相等 B.A 片制得的多 C.B 片制得的多 D.无法比较 ----------------------- Page 116----------------------- 141 95. 能用于证明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 组试剂是 A.铜、银、锌溶液 B.锌、银、铜溶液 C.锌、铜、稀硫酸、银溶液 D.锌、铜、银、稀硫酸 96.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态空气 B.海水 C.干冰 D.石油 97. 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 毫克、镁65 毫克、锌1.5 毫克。这里的碘、镁、 锌是指: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离子 98. 当土壤的pH 值为4 时,农作物不能生长。要改良这种土壤,应撒施的物质是: A.食盐 B.石灰石 C.胆矾 D.熟石灰 9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B.1 个氧原子的质量就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C.根 质量守恒定律,8 克氧气跟5 克碳起反应能生成13 克二氧化碳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100. 60℃时,钾的溶解度为110 克。该温度下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0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0:21 C.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10 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1:10 请将卷Ⅰ中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下面答题栏中) 二、简答题(每空1 分,共10 小题。) 101. 白磷的着火点是40℃。切 小块白磷,在25℃的室温下放在 块石棉网上,一段时间 后,白磷发生自燃。 ①引起白磷自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3+ - 102. 某河流两旁有 、乙两个化工厂。它们待排放的工业废水含K 、Cu 、Fe 、Cl 、 - -3 OH 、NO 六种离子,测知 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则 厂废水中可能含的离子是 __________ 。乙厂利用废铁屑从废水中回收一种金属,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 103. 本题包括 (1)、(2)两小题,请任选一题回答。 (1)某学生家乡出现水稻倒伏现象,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肥 (填元素名称),建议农民适量施用草木灰或者__________ (填化学式)。但是过多施用 木灰会使土壤的pH 大于7,显__________性,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2)家庭饮用的纯净水,经检验其pH 略小于7,说明略显__________性。这是因为溶有 142 __________的原因。该纯净水是__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04. 图中的横座标表示金属氧化物的质量,纵座标表示金属氧化物 中金属元素的质量。某同学绘制三条表示某些金属氧化物与其所含 金属元素质量的关系曲线。 (1)三条曲线中,表示CuO 和其中所含Cu 元素质量关系的曲线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绘制错误的一条曲线是(不能正确表示金属氧化物与它所 含金属元素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金属氧化物质量/g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5.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约占78%的是____ 。 106.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107. 现有干燥氯气钠固体,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酒 精等物质,欲使右图装置的灯泡发亮,应在容器中加入 ________ 。 ----------------------- Page 117----------------------- 108. 有反应:3C+2Fe O =4Fe+3CO ↑,在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 。 2 3 2 109. 用pH 试纸测得某无色苹果汁的pH =3,再向汁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汁液显______ 色,该苹果汁液显_______性。 110. 有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含____种元素,属于离子的是____(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共10 小题。) 111. 某学生设计了将铜转化为氢氧化铜的几种实验方 (方用序号表示): (1)Cu CuSO4 Cu (OH) 2 (2)Cu CuO Cu (OH) 2 (3)Cu CuCl Cu (OH) 2 2 (4 )Cu CuO CuCl Cu (OH) 2 2 其中可行的方 是_______________,不可行的方 之一是_______________,该方 不可行 143 的原因是: 112. 某混合溶液中含有NaNO 、Ba (NO ) 和Cu (NO )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将Ba 3 3 2 3 2 (NO ) 和Cu (NO ) 分别除去,得到NaNO 溶液(呈中性)。请将实验步骤、现象 3 2 3 2 3 和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填入表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1)在混合溶液中加入 过量的________溶液, 过滤。 (2)在滤液中加入过量 的________溶液,过滤。 (3)在滤液中逐渐加入 ________,同时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使 溶液的pH 最终为7。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13. 根 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装置A 装置B 装置C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填装置序号,下面)__________,制取氢气应选用 的装置是__________,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时,应将__________放在集气瓶口。 (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氢气最适宜的 组药品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114.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锥形 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待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 指针指向__________ (填“a 方向”、“b 方向”或“0”), ----------------------- Page 118----------------------- 其原因是__________。 115. 现有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 (杂质不参加反应),为了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某同学称取该样品10g,并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下两组数 : 反应前 氧化铁安全反应后 A 组 玻璃管和氧化铁样品的质量43.7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 144 41.3g B 组 烧杯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180g 烧杯和烧杯中物质的质量186.2% 试回答: (1)你认为,应当选择__________组的实验数 来计算 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计算的结果为__________。 (2)这位同学所用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 。 116. 根 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装置用序号表示): A B C D E (1)写出编号为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O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CO 应选用的发生 2 2 装置是_______________ 。 (3)硫化氢是 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叫氢硫酸。 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 (FeS)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制取气体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气体由 _______________ (填导管口代号)导入集气瓶。 (4 )收集气体后,对H S 尾气要进行特别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现有如下装置: 2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水 F G H I 处理H S 尾气的效果最好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 2 117. 某气体中可能含有CO 、CO、H 和H O (气)中的一种或几种,请选用以下各种装置, 2 2 2 设计 组实验,确定该气体的组成。 气体通过各装置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用装置序号表示)。 无水硫酸铜 浓硫酸 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A B C D E 说明:①每种装置均可以重复使用,也可以不用。 ②假设每个装置发挥的作用都是充分的。 ③连接每个装置的导管部分不需表示。 118. 有 瓶混有硫酸钠的碳酸钠样品。为测定其中所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乙两同学 145 ----------------------- Page 119----------------------- 各称量样品10g,分别溶解在足量的水中,用所得溶液和相同的试剂 (A 和B)做实验。 根 上述实验回答: (1)在乙同学的实验方 中: ①最终所得滤液里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 ②检验加入的A 是否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 119. 根 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B 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量取 定体积的液体,应选用的仪器是(填写字母序号)_______________。 A B C C E F G B (3)实验室制备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需用到的仪器有(填写字母序号): _______________ ;装置连接好后,应先检查_______________ ;气体收集完毕,应进行的操 作是_______________。 (4 )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 120. 化学小组的同学为验证蜡烛 (主要成分是石蜡)的燃烧产物,并测定蜡烛中碳、氢两 种元素的质量比,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注:反应前全套装置中残留的空气及反应后A 瓶 内残留的燃烧产物均忽略不计,且各装置均能吸收完全)。 A B C D E (1)实验步骤有:①称量②再称量③点燃蜡烛,并通入氧气 (控制氧气流量)④停止通氧 气,使蜡烛熄灭⑤按图示连接仪器⑥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则实验步骤的顺序是(填数字序号) _______________ 。 (2)可供选择的试剂有:稀硫酸、浓硫酸、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等。则装 置C、D 中所盛放的试剂依次为_______________;装置E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为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反应前、后必须称量装置 (填装置序号) _______________ 的质量。 四、计算题(共10 小题。) 121. (相对分子质量:NaHCO 84 H SO —98 Na SO —142 H O 18 CO 44) 3 2 4 2 4 2 2 ----------------------- Page 120----------------------- 向盛有12.60g 碳酸氢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5g 硫酸溶液 恰好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质量(m) 146 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质量为 200.0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 +H SO =Na SO +2H O+2CO ↑ 3 2 4 2 4 2 2 回答下列问题: (1)当碳酸氢钠与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所需的时间约 为 。 (2)当碳酸氢钠与硫酸溶液完全反应时,所产生二氧化碳的质 量为 。 (3)反应后,所得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122. 某同学利用废铁屑与硫酸起反应制取硫酸亚铁。现有溶 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98g,与足量的废铁屑充分反应,可生成硫酸亚铁多少克?同时生 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多少升? (计算结果保留 位小数) 123. 将26g 不纯的氯化钡粉未(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加入到 定量的硫酸钠溶 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3.3g 沉淀和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溶液。请计算: (1)不纯的氯化钡粉末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 (2)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24. 为了消除人体碘缺乏病,我国规定食用盐必须是加碘食盐,简称碘盐。所谓碘盐 就是在食盐中加入 定量的碘酸钾 (KIO )。计算(精确到0.1): 3 (1)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 (2)若成人每天食用7g 碘盐,从中摄取0.15mg 碘,那么1kg 碘盐中含碘多少毫克? 125. 某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2.5g 该样品与0.5g 二氧化锰混合。加 热该混合物t1 时间后 (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 依次称得加热t 、t 、t 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 如下表: 2 3 4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 (g) 2.12 2.08 2.04 2.04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加热t3 时间后氯酸钾是否已经完全反应? __________ (填是或否)。 (3)求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 (4 )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 126. 将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30g 加入227g 水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53g20%的碳酸 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试求:(1)原混合物中含氯化钙多少克? (2)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27. 取15g 含有杂质氯化钠的硫酸钠样品,投入到108.3g 氯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过 147 滤、洗涤、干燥得白色沉淀23.3g。求: (1)样品中所含硫酸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28. 完全中和20g 氢氧化钠溶液,用去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4.9g。求氢化钠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 129. CaCO 和CaCl 的混合物27.8g,加入131g 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 3 2 8.8g 气体,则: (1)此题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原混合物中CaCO 质量 (x )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3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30. 将 定质量的碳酸钾粉末溶于23lg 水中配制成溶液。取出 半该溶液,向其中加入 定质量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为11 g。求碳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中考模拟题集参考答 (仅供参考) ----------------------- Page 121----------------------- 101. (1)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于是发生自然。(2 分) (2)4P+5O 2P O (2 分) 2 2 5 102. OH-、Cl-、K+、NO-3 (3 分,少1 种扣1 分,多1 种不得分) Fe+CuCl =Cu+FeCl (2 分 写出Fe 与Cu (NO )反应同样得分) 2 3 2 103. (1)钾 K SO (或KCl 等钾盐) 碱 (每空1 分) 2 4 (2)酸 二氧化碳 (或CO ) 混合物(每空1 分) 2 104. (1)B (2 分) (2)A (1 分)曲线上的每 点对应的横坐标数值必须大于纵坐标数值,或答金属氧化物的 质量 定大于金属质量。(1 分) 105. 氮气 106. 原子核 107. 氢氧化钠溶液 108. Fe O 2 3 148 109. 酸 110. 两B 111. (4 )(1 分)(1)(1 分) 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之后,铜与稀硫酸 不反应,所以方 (1)不可行。(1 分) (合理答 均可) 11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1)NaOH 有蓝色沉淀生成 Cu(NO ) +2NaOH=Cu(OH) ↓+2NaNO 3 2 2 3 NaCO Ba(NO ) +Na CO =BaCO ↓+2NaNO (2) 3 有白色沉淀生成 3 2 2 3 3 3 Na CO +2HNO =2NaNO +H O+CO ↑ (3)稀HNO3 有无色气泡生成 2 3 3 3 2 2 NaOH+HNO =NaNO +H O 3 3 2 (每 步1 分,合理答 均可) 113. (1)试管 酒精灯 长颈漏斗 (2)A C B 燃着的木条 (3)2KClO3 2KCl+3O2 ↑ 锌和稀硫酸 114. b 方向 气球胀大,所受空气浮力增大 115. (1)A 80% (2)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116. (1)铁架台酒精灯 (2) A B (3)B D b (4 )H 117. B D C A B D 118. (1)①NaCl、BaCl2 、HCl (写出物质名称同样得分) ②取少量滤液滴加稀硫酸(或硫酸钠溶液等),如有白色沉淀 生成,则说明加入的A 过量。 (2)71.6% 119. (1)烧杯 (2)D (3)A、C、E、F、G、H 装置的气密性 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4 )CaCO +2HCl CaCl +H O+CO ↑ 3 2 2 2 120. (1)①⑤③④⑥② (2)浓硫酸 澄清石灰水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 (3)B 和C、D 和E (或B、C、D、E ) 149 121. (1)4g (2 分) (2)6.6g (2 分) (3)设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2NaHCO +H SO =Na SO +2H O+2CO ↑ 3 2 4 2 4 2 2 142 2×44 X 6.6g ----------------------- Page 122----------------------- 142 X 2 44 6.6g X =10.65g 分) m(Na SO 溶液)=12.60g+100.5g-6.6g=106.5g 分) 2 4 10.65g w(Na SO )= 100% =10% 分) 2 4 106.5g 答:所得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122. 设生成FeSO4 的质量为x,同时生成H2 Fe+H SO =FeSO +H ↑ 2 4 4 2 98 152 2 98g×20%=152 ∶x 98 ∶98g×20%=152 ∶x x=30.4g 98 ∶98g×20%=2 ∶y y=0.4g 0.4g V(H ) = =4.4L 2 0.09g L1 y。 (1 分) (1 (1 (1 1 分 分 1 分 150 的质量为 1 答:略。 123. 设不纯的氯化钡粉末中含氯化钡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硫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 钠的质量为z 。 BaCl +Na SO =BaSO ↓+2NaCl 2 2 4 4 208 142 233 2 ×58.5 x y 23.3g z 208 ∶x=233 ∶23.3g x =20.8g 142 ∶y=233 ∶23.3g y=14.2g 233 ∶23.3g=2 ×58.5 ∶z z =11.7g 20.8g (1)不纯的氯化钡粉末中含氯化钡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1 分 26g (2)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1.7g÷1 分 14.2g 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2% 1 分 97.5g 23.3g 20.8g 答:略。 124. (1)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 I 的相对原子质量 127 ×100%= ×100%=59.3% KIO 的相对分子质量 214 3 (2)1kg 碘盐中含碘的质量: 0.15mg 1 106 mg 3 =21.4mg (2 分) 7 10 mg 答:(略)(共他合理解法可参照给分) 125. (1)2KClO3 2KCl+3O2 ↑ 分) (2)是 (3)m(O )=2.5+0.5-2.04=0.96% 1 分 1 分 分 ×12%=97.5g ×100%= (3 分) (1 1 分) (1 分) 151 1 ( 2 (4 )解:设样品中含有氯酸钾xg。 ----------------------- Page 123----------------------- 2KClO3 2KCl+3O2 ↑ 245 96 = x =2.45g (1 分) x 096 2.45 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为 ×100%=98% (1 分) 2.5 答:(略)。 126. 设原混合物中含氯化钙的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碳酸钙质量为y,氯化钠质量为z CaCl +Na2CO =CaCO ↓+2NaCl„„„„„„„„„„„„„„(1 分) 2 3 3 111 106 100 117 x 53g×20%y z 111 x x=11.1g„„„„„„„„„„„„„„„„„1 分) 106 53g 20% 100 y y=10g„„„„„„„„„„„„„„„„„„(1 分) 106 53g 20% 117 z z =11.7g„„„„„„„„„„„„„„„„„(1 分) 106 53g 20%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容质质量为30g-11.1g+1.7g=30.6g„„„„„„„„(1 分)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0g+227g+53g-10g=300g„„„„„„„„(1 分) 30.6g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0.2%„„„„„„„„„„„(1 分) 300g 答:原混合物氧化钙的质量是11.1g;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2%。(单位用“克” 表示不扣分) 127. 设样品中含硫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的NaCl 的质量为y。„„„„0.5 分 Na SO +BaCl BaSO ↓+2NaCl„„„„„„„„„„„„„„„„1 分 2 4 2 4 152 142 233 117 x 23.3g y 142 x (1) x=14.2g„„„„„„„„„„„„„„„„1 分 233 23.3g 233 23.3g (2) y=11.7g„„„„„„„„„„„„„„„„1 分 177 y 11.7g 15g 14.2g ×100%=12.5%„„„„„„„„„„„„„„„„1 分 15g 108.3g 23.3g 答:样品中含硫酸钠14.2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5%。 „„„„„„„„„„0.5 分 128. 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2NaOH+H SO =Na SO +2H O 2 4 2 4 2 80 98 x 4.9 ×25% 80 x x=1g 98 4.9x 25% 1g ×100%=5% 20g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其他合理解法参照给分) 129. (1)CaCO +2HCl=CaCl +H O+CO ↑(2 分) 3 2 2 2 ----------------------- Page 124----------------------- 100 x 44 8.8g (2) 或 (1 分)(不写单位不给分) 44 8.8g 100 x (3)20% (2 分) 130.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钾的质量为x„„„„„„„„„„„„„„„„(0.5 分) K CO +2HCl 2KCl+H O+CO ↑„„„„„„„„„„„„(1 分) 2 3 2 2 138 44 x 11g 138 x 153 x=34.5g„„„„„„„„„„„„„„„„(1 分) 44 11g 碳酸钾粉末的总质量为34.5g×2=69g„„„„„„„„„„„„„(0.5 分) 原碳酸钾溶液的质量为69+231g=300g„„„„„„„„„„„„„(0.5 分) 69g 碳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3%„„„„„„(1 分) 300g 答:碳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0.5 分)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