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摘要 ……………………………………………………………………………1
1、前言 …………………………………………………………………………3
2研究对象与方法…………………………………………………………………4
研究对象…………………………………………………………………………………4
2.1.1健身运动的定义………………………………………………………………………4
2.2.2心理健康的定义………………………………………………………………………4
研究方法…………………………………………………………………………………4
2.2.1定量分析法……………………………………………………………………………4
2.2.2功能分析法……………………………………………………………………………5
3.研究结果………………………………………………………………………6
4.结论与建议……………………………………………………………………7
结论 ………………………………………………………………………………………7
- 0 -
-
建议 ………………………………………………………………………………………7
致 谢 …………………………………………………………………………9
参考文献………………………………………………………………………10
健身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分析
运动与休闲系 刘新勇 指导老师 蔡林
摘要: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能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同样起到了良好的调与促进作用,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又会使锻炼者更加自觉的投入到运动之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的效益。心理健康是指人能从容地负担起繁重复杂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要求情稳定,有较好的自我控制情绪和排除各种干扰的能力。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生理健康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能促进生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日益引起人的重视,本文通过阐述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旨在引导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更要注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健身运动;心理健康 ;互动关系
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 relation analysis
运动与休闲系:liu xin yong 指导老师:cai lin
Abstract: the physical exercise as 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health means, on people's
- 1 -
-
mental health also played a good attune and promote the role, but the good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and will make the much more consciously into the campaign, this positive emotional body has direct mental health benefits. Mental health is to point to one can calmly bear heavy complex daily work and life, requirement feeling stability, and have a good self control mood and eliminate all sorts of interference ability.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is interdependence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physiological health can promote mental health, mental health and can promote physical healt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creasingly drawn people's atten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physical 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 interaction, its purpose is to guide people in sports training at the same time, more to note the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ody and mind.
Keywords: Exercise; Mental health;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1.前言:
心理健康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根据身——心交互作用理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的全民健身也成为热门研究领域,健身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才刚刚起步,由于缺乏对国外理论实践的了解,认识和评价,研究普遍带有盲目性和重复性。引用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曾论述关于体育的功效:“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情感,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情感、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具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可见,健身运动在我国很早以前已经受到人们相当的关注。随着和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健身运动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当前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健身运动对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 2 -
-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理解健身运动,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健身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将有助于大众积极主动的进行健身运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2.1.1健身运动的定义
健身运动是指通过徒手或利用各种器械,运用专门科学的动作方式和方法进行锻炼,以发达、增长体力、改善形体和陶冶情操为目的的运动项目。它还可以改善人体健康水平,提高心肺功,帮助术后恢复等。具体项目有很多,常见的如游泳、跑步、体操、举重等。健身运动简单易行、适用性强,能有效地增强人们的体质,增进人们的健康,发达全身肌力,增强力量,提高生产劳动效率;还能改善人们的体型、体态、陶冶人们的美好情操,所以深受大众特别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人们的欢迎。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今天,健身运动有很强的吸引力,它可以使瘦弱者变强壮,使肥胖者变结实,使少儿健康成长,使老年人健康、长寿。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和健身息息相关,不可离分,当前我们要特别注意在工人、农民和军人中开展健身运动,在少儿和老年人中开展健身运动,提高我们民族的健康水平。
2.1.2心理健康的定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无疾病并不等于健康。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所作的健康定义为:健康是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1988年,关于健康的概念又有了新的诠释: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生理健康是人体机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以及其他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是以生理健康为基础的,
- 3 -
-
高于生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包括以下四个层次:(1)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2)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 (3)道德健康层次;(4)社会适应的健康层次。
由此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的改善与自身身心的健康发展。
研究方法
2.2.1定量分析法
(1)心理疾病对人健康的影响
过去人们考虑的是温饱问题,现在人们更多考虑的是减肥美容等物质享受。心理健康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久前我国卫生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农业部联合发布的数字表明,我国中小学生三分之一、大学生四分之一有心理疾病。专家指出造成人类死亡的三种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成因,心理因素有很大关联,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情绪因素、个性特征、生活事件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刺激躯体产生应激反应,出现疾病。可见不良的心理对健康的危害不亚于病菌,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健康的作用则胜过任何保健药品。
(2)体育锻炼对个体心理机能的影响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高人体的灵敏性、协调性、肌肉的协调能力、腰腹臀部肌肉力量、大脑及动作的反应速度,并能有效延缓肌肉力量随年龄增大而出现的衰退。人是身心的统一体,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交互影响,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同样起到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长期持续身体锻炼对心理疾病患者的焦虑、
- 4 -
-
抑郁能起到缓解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焦虑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此外,个体能不断地从运动锻炼中体会到交友、释放压抑感、满足一种享乐等乐趣,从而更加自觉地投身到体育运动之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效益。
2.2.2功能分析法
有关研究和实践表明,体育锻炼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可以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1)振奋精神。
心境很差、精神不振的人常常从体育锻中获益,这是因为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各种感觉信息输入体,引起唤醒水平的提高,随即精神振奋。一般来说在一个舒适愉快的情景中散步,只能产生放松效果不能提高唤醒水平只有当体育锻炼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时才能导致唤醒水平的提高。
(2)降低焦虑反应,提高智力功能。
体育锻炼可以降低焦虑反应,这是因为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数目或敏感性。此外由于经常从事体育锻炼降低了心率和血压,从减轻了特定的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科巴沙(美国)也指出体育锻炼减轻焦虑反应的作用,因为体育锻炼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心理坚韧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人的焦反应降低,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力、记力、反映速度、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锻炼者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3)培养坚强的意志,建立良好的自我评价。
- 5 -
-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精神。意志品质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萎缩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从事者越能努力克服主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坚持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格健壮,精力充沛。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的学生比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更为积极。
(4)治疗心理疾病,增加交际能力。
科尔凯尔迪(美国)等人指出体育锻炼已经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1983年的调查,在1750名心理医生中,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有效治疗抑郁症的手段之一。生活中,由于压力而引起焦虑症的人不少,通过体育锻炼可以缓解或消除这些心理疾病,增强与人的交际能力。体育锻炼是一种增加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的好形式。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又可以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增加与社会的联系会带来心理上的益处。谢非德(美国)1986年研究指出,在社会关系中,女性比男性在心理上有更多的收益。马塞(美国)等人1971年调查发现,外向性格者比内向性格者对社会联系的需要更强烈,换言之,内向性格者需要更多地从事体育锻炼,以增加与他人联系的机会。不难看出,体育锻炼对于消除人的孤独感和人际关系障碍具有显著的作用。
3.研究结果
人格特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检测指标,内向而不稳定性格的大学生容易发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发现,运动兴趣、运动成绩以及运动知觉能力等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关系密切。运动锻炼可以改变学生的个性特征,大学生的运动成绩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联系,运动成绩好的学生有着较适宜的心理健康水平,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而重要的调节
- 6 -
-
作用。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缓解紧张情绪,消除焦虑,塑造个体性格向外向型转变。随着个体的内向性格向外向发展,个体的心理素质将出现明显的优化趋势。同时,随着运动锻炼的持续进行,个体的个性将逐步由内向外发展。不同稳定性人格特征的个体间存在极为显著的心理健康差异,随着稳定性性格的逐步形成,个体的心理健康将向更加适宜的方向发展,心理健康与情绪稳定性人格特征之间存在极强的互动关系。
运动知觉能力强的个体往往表现出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能正常面对现实,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而运动知觉能力弱的个体则往往表现出心理困扰的倾向,不安感强,具有显著的不适行为,可见,运动锻炼与个体的心理健康之间有着重要的互动关系,身体锻炼促进了身体健康的同时,转移了个体不愉快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增强了“变更意识状态”对应激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了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4.结论与建议
结论
目前,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的手段在国外已非常流行。参与体育锻炼,在发展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对心理素质的完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独到而显著的功能, 心理健康有利于健身活动早己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赫伯特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患有神经过敏性紧张,失眠中的30位老年人,分为三组:甲组服用400毫克氨基甲酸酯镇静药。乙组不服药,但愉快地参加健身活动。丙组不服药,但被迫参加一些不喜欢的健身活动。结果表明乙组的效果最好,轻松的健身活动,胜于服用药物。而丙组的效果最差,不如吃镇静药的效果好。这说明:健身活动中心理因素对健身效果和医疗效果都会产生明显影响。特别是在竞技比赛中,心理因素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的运动员反应敏捷,注意力集中,表象清晰,动作迅速准确,有利于竞技能力的高水平发挥;反之,则不利于
- 7 -
-
竞技水平的发挥。实践表明,体育锻炼是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保持或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议
因此,在全民健身活动中,人们如何在健身活动中保持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我认为:
4.2.1要有明确的健身目的和强烈的健身欲望,在健身活动前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健身情绪,要有积极参加健身活动的自觉性和热情,避免那种“身随而心违的被动状态”。
在健身活动中要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将思想集中在如何呼吸,如何掌握正确健身方法等方面上来。
要尽力使健身活动轻松。可以在健身活动前听听,也可找自己亲人和知心朋友一齐参加健身活动。在健身活动中相互鼓励,共同创造欢乐的气氛。
要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健身活动。特别是注意多参加一些钓鱼、野游、爬山、划船、滑冰、跳舞等健身活动,尽量使健身活动与娱乐相结合。
要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不断地调节心理。心理调节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心境和意志。如我们要跑步前,在屋里镜子前照一照,整理一下头发、衣领。看看自己的面容或者伸伸胳膊,摸模隆起的肌肉块。当看到自己脸色很好,肌肉强健时,马上精神振奋起来。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如果在镜子里看到自己面色苍白,眼睛有黑圈,精神不振时,这时就心里想:“一到户外,就会有良好的感觉。我不是那种精神不振,易受情绪制服的人”。于是挺起胸、毅然出门跑步去了。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
- 8 -
-
4.2.6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观人的自然属性总是受其社会属性的深刻影响,健康状态受到生活方式的极大影响,如吸烟、酗酒、饮食、起居、情绪等。个体长时间的锻炼效果,可以轻易地被几支香烟、几杯酒、熬夜打麻将的负作用所抵消。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生活方式的改善,仅靠打打球、做做操是健不了身的。
4.2.7加大宣传力度,创造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现代社会,休闲已逐渐趋向法制化,从而使休闲成为每个人的法定权利。展现自我能力又得到身心愉悦的方式,最积极的形式之一就是以身体运动为特征的游戏,即余暇运动。我们可以做的是,通过各种媒体倡导、推广余暇运动的理念,讲清道理,阐明价值,提供选择,也就是说,要激发和培养民众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
致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蔡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蔡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蔡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蔡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三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三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 9 -
-
:
【1】廖柳华.试论健身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5 (1): 89-92
【2】苏福民,朱腾旗健身体育生理心理原理之研究【J】.泰安师专学报,2002,24 (3):73-74
【3】龙佩林,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103。
【4】王建平,健康教育:世纪的呼唤———中外学校健康教育比较【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14-16。
【5】【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张志斌,译,后现代理论———批评性的质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384。
【6】季浏, 【澳】身体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J】,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3):7-11。
【7】刘光红探析健身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大学学报(版), 2002,(3):91-93
【8】陈耕春.论体育运动的心理保健功能【J】.体育学院学报,1993,(10):(增刊):67~71.
【9】谢波飞.健身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功效探讨【J】.体育世界,2008.(12): 108-109
【10】袁焰.健身运动参与动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学院学报,2006,24 (6):122-123
- 1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