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1期 2013年2月 福建体育科技 Fujia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2 No.1 February 2013 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铅球 运动员作用的探析 谢建国 (福建永春县少体校,福建永春362600) 摘要:通过青少年的身体特点以及核心力量训练分析, 结合铅球运动中对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对核 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作用进行探析, 总结出对青少年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应注意的问 题。 关键词:核心力量;铅球运动;青少年 文章编号:1004—8790(2013)01—0040—03 中图分类号:G808.14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Core Strength Training Effect for Juvenile Shot Putters (Yongchun Young Sports School of Fujian Province。Yongchun 362600。Fujian China) Abstract:It analyzes the function of the core strength training on young athletes’performance through analyzing Juvenile body features and C:ore strength training。and combining with the anatomic analysis of the technical action. It sums up the question which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on when do core strength training on the juvenile. Keywords:Core strength;Shot put movement;Juvenile 1核心力量概述 手训练方法、瑞士球训练方法和实心球训练方法等。 2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所谓核心力量,国内普遍将其界定为包括脊柱和盆骨 及其周围的肌群。核心是腰、盆骨和髋关节所形成的一个 2.1加强力量的传导 核心肌群在机体的发力和力量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 用,核心肌群不仅可以自己产生力量,还可以将力量有效 的传导至肢体末端,使运动环节末梢得到更大的叠加力量 整体,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盆骨在内的区 域。即附着在脊柱、髋、盆骨周围的深层肌肉和背部、腹 部的所有肌群。核心肌群承担着提高机体稳定、加强上下 肢力量传导的作用,在身体发力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对 于上下肢之间的力量传导起着纽带作用。加强核心力量训 和速度。当力量传导时,如果核心区域所动员的肌肉数量 较少,不能协调用力,不利于动力链的形成,影响力量的 传导,并且增加了能量消耗。 练,不仅可以提高运动技能,对于维持身体姿势和改善专 项技术动作也起着重要作用。核心力量训练始于20世纪90 年代的欧美,早期的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用于健身和康复 的力量训练,之后逐渐扩展到竞技体育的训练中,较之传 统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更注重于加强力量的传导,训 2.2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核心区域是连接四肢的枢纽,且处于几乎所有的体育 活动动力链的中心,对核心区域力量和平衡的有效控制, 从而保证上下肢肌肉加强身体的每个环节,使身体的力量 在近端和远端有效地传递。核心区域是盆骨和脊柱周围的 肌肉群,人体的重心同样位于核心力量区域,通过核心力 练容易被忽视的小肌肉群,提高运动中身体的稳定性。在 训练过程中,核心力量训练更加注重于训练的质量而不是 训练的强度和训练次数,核心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法包括徒 作者简介:谢建国(1971一),男,福建永春人,田径中级教练。 量训练,身体能够更好地稳定,为发挥自身力量、抵抗外 第1期 来阻力提供了坚实稳固的动力基础。 2.3预防运动损伤 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铅球运动员作用的探析 41 无论是原地推铅球还是背向滑步,准备动作对于铅球运 行距离和身体的平衡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为后来的转体出手 创造良好的条件。青少年身体的肌群发育不均衡,维持这个 通过核心力量训练训练核心区域深层的小肌肉群,而 核心区域则通过协调和调动原动肌和拮抗肌,使得身体在 肌肉群的协调下完成动作,这不仅为身体运动提供了坚实 姿势的原动肌和拮抗肌不能很好的稳定机体的特定姿势,身 体稳定性不好则不能很好地完成超越器械,并且影响铅球的 的基础,而且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尤其是保持下背部的 健康和膝关节的运动损伤。 3青少年力量特点 3.1青少年肌肉发育的生理特点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青少年肌肉水分较多,蛋白质和 无机盐较少,因而肌肉松弛,与成人的肌肉比较,相对收 缩得短,拉得长,伸展性好。在青少年的力量训练中,应 以动力性练习为主。 3.2青少年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发育并不均衡 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的肌肉虽然也增长,但青少年 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发育并不均衡,身体浅层的大肌肉发育 早且生长速度较快,如背阔肌、胸大肌、肱二头肌等,相 反身体深层的小肌肉发育晚且生长速度慢,如旋前圆肌等, 而且青少年机体中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尚不 完善,致使他们的动作还不够协调、精确,他们控制身体 平衡能力、肌肉运动及肌肉运动的分析能力比成人要差。 3.3青少年肌肉发育晚、神经调节不完善 由于青少年的肌肉发育晚于骨骼,肌肉细长,其力量 与耐力较差,同时由于青少年肌肉中能源物质的储备如肌 糖原较少,肌肉的神经调节尚不完善,容易产生疲劳,所 以青少年不易从事时间长、负荷量大的体育活动。 4铅球的力学分析 4.1铅球的最后用力前的准备姿势 最后用力前的准备姿势是预先加速结束,最后用力开 始的衔接动作,在预先加速之前,要做出超越器械的动作, 形成下肢在前、上体和器械在后的上体略向后倾或者旋转 结束后躯干扭转的姿势,使髋轴与肩轴成交叉状态,为最 后的用力的工作距离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合理的用 力和发挥全身的最大力量做好准备。 4.2铅球的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决定投掷远度的主要技术阶段,在本阶段 应做到两腿积极快速落地,尽快形成双腿支撑条件下的最 后用力,最后用力的顺序要从下到上,从腿到髋、腰、胸, 最后到手臂的协调用力。此过程重要的是力量从下肢到上 肢的有效传递,以及在传递过程中力量的不断累加。只有 身体各部分协调用力,才能产生对铅球最大的作用力。 5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铅球运动的推进作用 5.1 提高投掷铅球前预备动作的稳定性 出手角度和最后发力。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后,发展机体深处 的小肌肉群,在准备阶段,腹肌和背阔肌协调用力以维持身 体的平衡,为后期的动作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5.2加强力的传导,降低能量消耗 在对铅球的发力过程中,核心肌群不仅产生力量,还 有着传导力量的作用。从下肢到腰部到躯干再到肩部,之 后经过上肢发力,形成一个动力链条,此间不是靠单一的 臂力将铅球掷出。开始发力时,运动员以脚蹬地,获得地 面对于脚的反作用力,然后力被传导至腿部,然后传导至 腰部,此时身体做出超越器械动作,身体的下肢要以更快 的速度向前,赶超到器械的前面,并更加扭紧(或伸展), 使器械落在身体的后面,形成身体下肢在前,上肢在后的 倾斜姿势,加大手臂对铅球的工作力距,然后力量经肩部 传导至手臂,经铅球掷出。在此过程中,核心区域的肌肉 群起到了连接和核心的作用,核心区域不仅传导来自下肢 的力量,而且核心区域产生力量使之得以叠加,从下肢到 核心区再到上肢形成闭合的传导链,如果核心区域的力量 不强,肌肉群不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力量经过核心区域时 会流失更多,会受到不协调肌肉力量的抵抗,增加了能量 消耗,对于青少年来说,神经系统对于运动肌肉的调节与 支配并不完善,且位于身体深部的小肌肉群发育较晚,不 足以准确做出正确的动作,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 肌肉的募集能力,锻炼深层的小肌肉群,增强躯体的稳定 性。进而发挥核心肌群在这个动力链中的核心和连接作用。 5.3在最后发力阶段,加强对身体的控制 最后发力时,身体几乎处于腾空状态,此时肩部与手 臂前移,增加工作距离,为避免身体随之过度前移,腰部 相关肌肉群协调用力,加强对身体的控制,保证整个技术 动作的流畅性与完整性,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发展髋部周 围的小肌肉群,加强其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6对青少年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6.1应注意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相结合 由于青少牛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发育不均衡,在训练时, 不仅要全面的进行青少年的各方面身体素质训练,还要注 重训练小肌肉群以及耐力的训练。虽然核心力量训练可以 较好地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但毕竟核心力量有它的局 限性,不能取代传统的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重在强调 核心区域的传导和枢纽作用,对传统力量训练忽略的小肌 肉群加以补充,所以在训练中应采用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 42 福建体育科技 第32卷 力量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使青少年身体素质得到均衡发展。 6.2适度调节青少年训练中的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 在进行负重训练时,运动负荷过大、练习次数过多或 练习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影响下肢正常的发育,引起腿的变 形、足弓下降,甚至导致下肢骨化过早完成,影响身高的 [3]王卫星,郭树涛,姚旭霞,齐光涛.核心稳定性—— 释义及形成机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 (8):120—124 【4]李明强,姚天白,王进军.青少年体育卫生[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32—34 [5]熊西北.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9:335 增长,在投掷运动中,当外力作用超过肌肉本身的负荷用 力时,由于青少年的肌肉生长落后于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 更容易出现肌肉拉伤。所以在力量训练中,应根据青少年 的身体特点适度调节运动负荷与运动强度。 7结束语 [6]杜新兵.核心力量训练: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新突破 [J].南京体育学报,2011,10(4):88—90 [7]白涛.青少年投掷项目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探析[J]. 榆林学院学报,2009,19(4):108—112 [8]王传仕.略谈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训练[J].工会论 坛,2009,15(6):159 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可以训练身体深层未被发展的小 肌肉群,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身体发育不全面,技术 动作不连贯,通过有针对性的核心力量训练,加强核心区 [9]张鑫,郑志磊.影响投掷器械出手速度的因素与对策 [J].科技信息,2009,(35):1013 域的连接和枢纽作用,提高运动成绩,但在核心训练的同 时,应与传统力量相结合,使青少年的力量素质全面发展。 8参考文献 [10]祝涛,杜听.青少年进行合理力量训练的研究[J]. 科技信息,2010,(25):581 [11]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3:721—722 [1]赵晓虎,张勇.核心肌肉群剖析及核心力量练习方法 综述[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06:25 [2]付婷婷.核心力量训练提高排球扣球能力的理论研究 [J].科技信息,2010,07:15 [12]黄汉升.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5:318—319 (上接第39页)主要是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加强用力部 位周边的肌群力量训练,使之运动更加协调,能减少运动 损伤的发展。 4.2建议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组.举重[M].北京:人民 体育出版社,1990,5:88 [4]黄明强,李志敢.举重运动员损伤及预防[J].广州 体育学院学报,2005,(4):117—118 [5]何世杰.运动员损伤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对策[J]. 陕西师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1):133,135 [6]张铭,郭春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腰背部损伤探究 [J].哈尔滨体育学报,2002,(4):56—58 [7]胡贤豪,鹿道叶.女子举重运动员肘关节急性损伤机 制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8):143, 165 4.2.1对易伤部位的预防,主要是要做充分的准备运动; 加强用力部位周边的肌群力量训练,使之运动更加协调, 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4.2.2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膝、腰腕关节使用保护支持 带,可以有效抑制大关节损伤的发生。 4.2.3预防损伤要比最好的治疗和恢复更为重要,要坚持 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杜 绝或最大限度地避免损伤事故的发生,为创造优异的运动 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5参考文献 [8]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5:88 [9]李岳生.优秀举重运动员伸膝装置慢性损伤的研究 [J].中国体育科学,2003,(4):111—118 [10]丰宝成.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得调查与分析[J], 四川体育科学,2001,(1):l8—22 [1]张为,肖复元.运动与创伤[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975:9—15 [2]曲绵域,高云秋,浦均宗等.实验运动医学[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56 f 11]罗小平.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举重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1,9(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