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习文言文的几个误区

学习文言文的几个误区

来源:尚车旅游网


学习文言文的几个误区

蒋泞阳

文言文是用古代书面语——文言写成的文章。由于它远离我们的时代,许多词语的意义、语法特点,我们感到陌生,记载的历史文化,典章制度,我们又不太熟,或者从来就没有接触过,所以词句古奥难懂,学习文言文就成了语文学习中一个难点。

高一阶段的学习是高中学习的关键,语文学习亦然,文言文学习亦然。高一的文言文学习,要达到使学生阅览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文言文的能力有所提高的目的。高考文言文的考查力度,特别加大了翻译题的考查。高一打不好文言文的基础,高中的文言文学习就会很吃力

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一学生学习文言文应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 ——上课不听讲,只看参考书。部分学生上文言文课时只看参考书,不听老师讲课,认为一看就懂,结果书一合上,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题都不会。参考书可以看,但不宜在老师讲课时看。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是死的,是现成的答案,上课看课外参考书,一般不用心记,看明白就行,大多数印象不深。而老师讲这一知识点时,要经过启发、引导,经过讨论得出答案,这样学生就有了思考的过程,印象就深刻,记忆就牢固。学生既知道了“是什么”,又知道了“为什么”;而不是只知道“然”,而不知道“所以然”。

误区二——重整句翻译,轻具体字词落实。高一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习文言文只注意这一句话我会不会翻译,会翻译就行了,很少关注这一句中的某个词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通假字;有没有古今异义字;有没有词类话用;

这一句是不是特殊的文言文句式等问题。甚至有的学生上课只忙着记老师对这句话的翻译,要么写在书上、要么写在笔记本上,课堂记住了翻译,可单独把这句话写出来让他翻译,便不会了,原因就在于轻视了句中具体字、词等文言基础知识。

我认为,高一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应注意关键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一字一句的学懂,即弄懂这个词是实词还是虚词,它是什么词性,做什么句子成分,什么意义,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等。一字一句都搞明白了,翻译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搞懂了、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就可以增强阅读其它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学习只记翻译,就好比只会开车;而从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这六个方面来认真学习文言基础知识、钻研具体字词就不仅会开车而且还会拆装车、修车了。

误区三——轻视背诵。目前高一学生学习文言文还存在不重视背诵的问题。课后不要求背诵的不背、要求背诵的也不背,或者背不下。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弊病。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通过背诵,整篇文章记熟了,其中的实词意义、虚词用法等也就记住了,记得多了,就能够触类旁通了。那么如何背诵文言文呢?各人有各人的方法,我以为背诵要经过多遍朗读,边体会,边记忆,而不是单浅的死记硬背,要牢记文脉,想着去背去补充、丰富文脉骨架,定会背诵的快、准,记忆时间长。

误区四——忽视归纳。目前高一学生学习文言文,学到一个词就记这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知道联系这一词在其它课文中的其它意义和用法。这样遇到课外的文言文阅读题就傻眼了。比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学到:“浴乎沂,风乎舞雩”中“乎”用于句中相当于介词“于”,《论语十则》中学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乎”用于句末是语气词。把这两则归纳了、整理了,遇到《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用老师讲,就会判断出句中“乎”是用于句中相当于介词“于”。

再如:知道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不吾知也”是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的宾语前置句,也就能判断出课外阅读中的“不患人之不己知”也是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的宾语前置句。所以在学习文言文中教师不应就这一课教这一课,要注意指导学生对所学的文言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学生不应就这一课学这一课,而应该及时归纳、对比、整理学过的文言知识。这样才能逐渐掌握常用文言文实词的意义、文言虚词的用法、文言词句的特点,领会它的规律性和灵活性,从而触类旁通,获得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总之,高一的文言文学习是高中文言文学习的关键,我们一定要走出误区,注重于每一个字、词的学习,加强背诵,注意归纳、整理,这样就一定能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内容:

《烛之武退秦师》

正确理解课文中文言词语的意思,掌握以下16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贰、军、鄙、

陪、行李、共、济、封、肆、阙、说(悦)、微、敝、与、知(智)、易。并归纳以下5个词语的义项:若、微、夫、其、之。

弄清楚课文所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准确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理解课文张弛有致、曲折起伏、详略得当的艺术特点。背诵全文。

《勾践灭吴》

正确理解课文中文言词语的意思,掌握以下10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知、资、无乃、

吊、节、庸、亿、旅、常、劝。同时,要掌握以下10个通假字:已、句、帅、取、免、政、摩厉、铺、 有。

了解‘宾语前置句”的句式特点。

能正确阐述勾践灭吴的原因,了解课文在材料剪裁方面的特点:详写灭吴的准备工作而略写灭吴的具体战争情节。熟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两段

《邹忌讽齐王纳谏》

正确理解课文中文言词语的意思,掌握以下11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修、窥、孰、美、私、蔽、刺、谤、讥、间、期年。

掌握“孰……与……”、“此所谓……”两种句式。

懂得不偏听偏信的道理,理解古人勇于讽谏的精神和善于纳谏的胸怀,学习设喻说理的方法。

背诵全文。

《触龙说太后》

正确理解课文中文言词语的意思,掌握以下18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质、揖、徐、趋、谢、曾、窃、恃、殊、贱息、肖、没死、贤、祝、尊。恣、约、乘。并归纳以下5个词语的义项:及、甚、少、异、为。

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整篇大意,简要复述触龙说赵太后的经过,体会触龙运用策略之

巧妙、运用语言之精当,懂得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而要作长远打算的道理。

熟读全文并背诵第3段。

学习方法:

诵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是理解、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必要前提,是了解作品

的有效途径。因此,熟读课文,直到能流畅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背诵文言文要讲究方法,提高效率,不妨按以下几点试做:

(1)注意学习程序。课前,要有预习,以机械诵读为主,达到流畅;课上,要注意听讲,

理解课文的词语和内容,理解试背;课后,复习巩固,注意经常反复,以期熟记在胸。

(2)诵读理解互动。首先,只有把诵读与理解课文的内容、思路结合起来,才会有“背诵”的高水平,才能形成长久记忆;其次,文言文背诵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陌生的词语和虚词。因此背诵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再次,一则背诵材料的中间部分最容易遗忘,对此就要格外加强记忆。

(3)口头书面结合。文言的诵读要注意手、口并用,一是要在背诵的过程中用笔或手指写写陌生字词、名言警句二是要结合练字抄抄课文或重要语段;三是要做一些书面翻译的练习,通过笔头练习,达到巩固背诵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