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选题
1.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士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C )%。 A 1.5 B 2.5 C 5 D 10
2. 长期处于潮湿和严寒环境中的混凝土,应掺用(D )。 A 防水剂 B 加气剂 C 防冻剂 D 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3. 在引气混凝土中,影响含气量最主要的因素是( A)。 A 引气剂的引气量和掺量 B 混凝土配合比和集料级配 C 拌合成型方法 D 气温
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常用的外加剂是(D )。 A 防冻剂 B 早强剂 C 引气剂 D 缓凝剂
5. (B )主要用于具有较高抗渗和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或贫混凝土工程,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A 早强剂 B 引气剂 C 缓凝剂 D 减水剂
6. 下列( C)外加剂可同时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与耐久性能。 A 早强剂 B 缓凝剂 C 引气剂 D 阻锈剂
7. 在水运工程混凝土中所掺加的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占水泥重量百分比)不宜大于(B )。 A 0% B 0% C 0% D 0%
8. 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的减水剂对减水率的要求是不小于(D )。 A 10% B 15% C 20% D 25%
9. 掺阻锈剂与未掺阻锈剂的优质或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比应大
于(C ) 。 A 80% B 85% C 90% D 100%
10. 掺阻锈剂与未掺阻锈剂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和终凝时间差均在(D )。 A ±30min B ±40min C ±45min D ±60min 11. 当掺量小于1%时,减水剂应以(C )为一批。 A 10t B 20t C 50t D 100t
12. 掺量大于1%的混凝土减水剂,以同一厂家的同品种、同一批号,每( )为一批;掺量小于1%的,每(D )为一批。 A 50吨、20吨 B 60吨、30吨 C 80吨、40吨 D 100吨、50吨 13. 外加剂留样的保存时间规定是(B )。 A 3个月 B 6个月 C 12个月 D 没有规定
14. 根据《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每一批号取样量不少于(B )t水泥所需用的外加剂量。 A 0.1 B 0.2 C 0.3 D 0.4 15. 固体外加剂测定其pH值时,须配制成溶液再进行测试,其测试浓度规定是(A ),溶液的温度是(20±3)℃。 A l0g/L B 20g/L C 50g/L D 100 g/L
16. 检验高性能减水剂的减水率时,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为(C )kg/m3。 A 300 B 330 C 360 D 400
17. 抗压强度比是评定外加剂质量及等级的主要指标,抗压强度比与( A)有密切关系。其值越大,抗压强度比值越高。 A 减水率 B 含气量 C 泌水率比 D 凝结时间差
18. 为了评定和控制外加剂产品的质量,对于减水剂、引气剂、早强剂、缓凝剂等常做的检测项目是(B )。 A 水泥水化热 B 泌
水率比 C 混凝土极限拉伸 D 混凝土精力抗压弹性模数 19. 混凝土收缩率试验恒温恒湿室应使室温保持在(B )℃,相对湿度保持在(60±5)% 。 A (23±2) B (23±3) C (20±2) D (20±3) 二、 是非题
20. 高效减水剂是指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21. 掺加高效减水剂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2. 在混凝土中掺适量减水剂,在不影响流动性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
23. 高效减水剂宜用于日最低温度0℃以上施工的混凝土。✔ 24. 早强剂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但对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有显著影响。✖
25. 掺入阻锈剂可以防止氯离子对钢筋钝化膜的破坏,因此能够有效地保护钢筋。✔
26. 阻锈剂的掺入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破坏时钢筋-混凝土表面允许的临界浓度。✖
27. 掺用引气剂能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
28. 掺加引气剂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渗性的机理是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大量细小的、封闭的气泡,改变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
29. 引气剂和减水剂都是表面活性剂,因此他们的活性作用机理是一致的。✖
30. 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应无不利影响,其氯离子含量不宜大于水泥质量的0.02%。✔
31. 外加剂的掺量应以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表示,不应仅以水泥用量的百分比表示。✔
32. 外加剂检后应留样3个月,以备有疑问时,提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关进行复验或仲裁。✖
33. 外加剂均质性指标每次检验2次,取2次结果的平均值。✔ 34. 混凝土外加剂检验所用石子既可用碎石,也可用卵石,但有争议时,以碎石试验结果为准。✖
35. 外加剂性能检测用基准水泥必须由经中国建材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与有关单位共同确认具备生产条件的工厂供给。✔ 36. 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时应采用对比水泥。✖ 37.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用砂细度模数2.3-2.9。✖
38. 为了比较不同外加剂的性能指标,外加剂检测时应采用统一的掺量。✖
39. 收缩率比是指龄期28d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干缩率的比值。✔
40. 相对耐久性指标是以掺外加剂混凝土冻融200次后的动弹性模量是否不小于90%来评定外加剂的质量。✖ 三、 多选题
41.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BCE )。 A 减水剂 B 引气剂 C 防水剂 D 缓凝剂 E 阻锈剂 F 膨胀剂
42. 早强剂对混凝土的作用是(AC )。 A 提高早期强度 B 降低后期强度 C 加速混凝土硬化速度 D 提高耐久性
43. 减水剂通过以下哪些作用达到减水效果或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作用(BC )。 A 化学作用 B 吸附—分散作用 C 润滑作用 D 湿润作用
44. 下列项目中,(BCD )为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强制性指标。 A 减水率 B 相对耐久性 C 抗压强度比 D 收缩率比
45. 外加剂的匀质性指标有(ACD )。 A 密度 B 减水率 C 含固量 D 氯离子含量 E 泌水率比
46. 根据《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以下( ABCD)是混凝土用泵送剂的必检指标。 A pH B 坍落度损失 C 氯离含量 D 钢筋锈蚀试验
47. ( ABCD)是减水剂的必检指标。 A 减水率 B 碱含量 C 密度或细度 D 钢筋锈蚀试验
48. 检测外加剂性能所用的基准水泥和粗细骨料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D )。 A 基准水泥的比表面积要求是(350±10 ) m2/kg B 砂子要采用符合《建设用砂》(GBfT 14684)中2区要求的中砂,但细度模数为2.6-2.9,含泥量小于1% C 粗集料采用有级配要求的碎石或卵石,如有争议,以卵石结果为准 D 试验方法对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空隙率及含泥量提出了具体要
求
49. 外加剂检验用基准水泥应满足多项品质指标要求,其中包括(AD )。 A C3A含量为6%~8% B 比表面积为(400±10)m2/kg C R≥42.5MPa D 碱含量≤1.0% E 细度≤10%
50. 关于坍落度1小时经时变化量的检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 )。 A 以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表示,三次试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有一个超过10mm时,将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0mm时,则应重做试验 B 坍落度检测一般分三层装料,每层捣25次,但对坍落度为(210±10 )mm的混凝土,分两层装料,每层用插捣棒插捣15次 C 根据《混凝土外加剂》,高性能减水剂要检测坍落度1小时经时变化量 D 试验室的温度要求是(23±5 )℃
51. 混凝土泌水率减小的外加剂是(AB )。 A 引气剂 B 减水剂 C 缓凝剂 D 防水剂
52. 以下是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测定步骤,描述正确的是(ABCE )。 A 将混凝土拌合物用5mm(圆孔筛)振动筛筛出砂浆,拌匀后装入规定尺寸的刚性不渗水的金属圆筒内。 B 人工捣实或用振动台振实,置于(20±2)℃的环境中,容器加盖 C 掺缓凝剂的混凝土试样在成型后4h-6h开始测定,以后每0.5h或1h测定一次,但在临近初、终凝时,可以缩短测定间隔时间。 D 每次测点应避开前一次测孔,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3倍,但
至少不小于15 mm,试针与容器边缘之距离不小于25mm E 测定初凝时间用截面积为100mm2的试针,测定终凝时间用20mm2的试针 F 测试时,将砂浆试样筒置于贯入阻力仪上,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然后在(10±2)s内均匀地使测针贯入砂浆(25±3 ) mm深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