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高科技服装
想过20年后穿在我们身上的会是什么样的衣服吗?也许那个时候,挂在你衣柜里的那些东西与其说是衣服,还不如说是计算机、发电机、监测仪或其他什么东西。因为,在未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元素将融入普通服装中,衣服将不再是只起保暖和美观作用的覆盖物,它还将是你生活和工作的助手甚至可以帮助你在极其复杂和恶劣的环境下维持生存。 能说会唱娱乐全能 今年8月,在美国加州圣迭戈举行的2007年计算机图形学年会上,一场关于未来服装的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其中由纽约大学的安德鲁·施奈德设计的太阳能比基尼最受瞩目。这款比基尼装有40个灵活的光伏电池,可产生5伏的输出电量,通过附带的USB接口,可以给像iPod播放器这样的小配件充电。施奈德说,只需晒两个小时的太阳,就可以把一个iPod充满电。这样在沙滩享受日光浴的时候,你就再也不用担心你的iPod会中途罢工了。 比太阳能比基尼更为神奇的是摩托罗拉推出的电子滑雪外套。这款滑雪服不仅配备了全套娱乐设备,还具有完备的通信系统。通过内置的蓝牙立体声系统,消费者可将下载的音乐从移动电话无线传输到外套上,按一下袖子上的按钮,就能够收听音乐和拨打电话,而帽子上的两个扬声器则能制造出专业的3D环绕效果。 美国的DADA公司则更让人意想不到,不久前他们推出了一款具有MP3功能的篮球鞋。这款球鞋有着完整的音频播放功能,鞋身中部内置了高性能扬声器,同时通过无线耳机也可进行收听。据介绍充满电的球鞋可以持续播放6个小时。 如果说以上介绍的这几款服装只是借助MP3才能“唱歌”的话,那么这里的另一款衣服绝对可被称为“歌唱家”。这款“能唱歌”的衣服配备有各式各样的运动传感器,可通过内置蓝牙系统将穿衣者移动的信息由传感器传递到电脑上。通过电脑的处理,这些移动信息就可以转化为动听的音乐。 还有一款T恤就比较适合那些经常漏接电话的人士穿着。该T恤面料中加入了能与手机等电子设备互通信息的传感器,它对穿着者周围的电子设备非常敏感,只要有外界信息进来,它马上会紧紧地“拥抱”你一下,这个时候你就知道该看看自己的手机了。 冬暖夏凉免洗防晒 当然,娱乐只是未来服装的诸多功能之一,利用最新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
微波技术,未来的各种超级织物更有着让你想象不到的特殊功能。 防蚊服装:野外露营的时候,你再也不用担心烦人的蚊虫了。只需穿上一件含有特殊化学成分的纤维制成的“防蚊服”,便可以“百毒不侵5公斤。
信息中枢士兵密友 与民用相比,高科技服装的到来甚至可能改变传争概念,让数字化单兵作战真正成为现实。 美国目前正在研制一种被称为“超人战斗服”的数字化单兵作战平台。该军服几乎囊括了目前在服装上所能应用的所有科技成果,具有防护、、治疗及通讯等多项功能。 超人战斗服内置个人局域网络,可接入多个装置。届时,美国士兵所戴的激光保护头盔将成为信息中枢,这种头盔由纳米粒子制成,备有微型电脑显示器、昼夜激光瞄准感应仪、化学及生物呼吸面罩等。军服材料中使用的纳米太阳能传导电池可与超微存储器相连,确保整个系统的能源供应。军服的胸前装有一个香烟盒大小能接受卫星信号的导航包,通过该装置,士兵就能轻松辨别自己和战友的位置。 此外,这种以纳米材料制成的军服中还嵌有生化感应仪和超佩感应仪,用以监视士兵的身体状况。前者可监视着装者的心率、血压、体温等多项重要指标,后者则可辨识体表流血部位,在需要的时候周边的军服可迅速收缩,起到止血带的作用。军服研究者还希望利用纳米材料最终使新军服的面料具有较高的弹性、较轻的质地以及极高的强度和韧性,并能发挥防弹服的功用。 一项被称为“增强人体机能的外骨骼”的研究项目也已在美国展开。该项目计划研制一种机器骨骼,以提高士兵的作战能力。目前样品的设计和制作已经完成。据介绍,该装备可以让人在负重几百斤的情况下一路小跑,最大载荷可达465公斤。这意味着一个士兵可穿戴100余公斤的装甲和求生保护系统,以及装备以往一个班或整个排的武器和弹药。 各种各样的未来服装让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不过以上提到的大多数服装还正处在试验阶段,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正如法国国家通信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所承认,向市场推广这些服装还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如初期成本高昂、操作按钮位置的设计以及如何清洗等。另外有科学家还指出,如此多电子元件和化学材料的应用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发展高科技服装必须制定
一个统一、完善的安全标准。如此看来,这些功能强大的衣服要想走进寻常百姓家,可能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皮肤衣服是一个奇怪的生词,他实际是对一种未来的电子纺织物的描述。这中电子纺织物能很好的包裹于皮肤之上,形成一种神奇的衣服。对这种‘电子纺织物’的解释相当的晦涩,你可以看看图,或者想象类似于夜魔侠或者跟多科幻电影里面的场面。
新型“空调”服装开发
“空调”不仅能穿在身上带来温暖,还能带来健康,这个闻所未闻看似根本没有可能的事儿却成为现实。这种能穿在身上的“空调”,原来它是一种碳纤维健康热能服装。
碳纤维健康热能服采用尖端发热材料碳素纤维和100%棉纤维编织,压膜耐热性绝缘材料而成,它融合高科技远红外纳米技术与人体工学技术,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环保、无毒、健康、节能。之所以把碳纤维健康热能服称为“空调”,是因为该服装装置了一块不到二两重的智能电池,就像一部手机放在棉服的内口袋,穿者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高中低档温度调节,使人们在寒冷的冬季,身体始终保持温暖舒适。
碳纤维健康热能服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该服装在国内首次采用碳纤维发热,发热持久,而且不像碳晶远红外发热服,由于在织物上涂了一层碳粉,走动时碳粉容易断裂,时间长了降低发热功能,碳纤维非常柔软,走路或折叠都不会受损,且防水,导热性能好。
碳纤维健康热能服还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功能。该服装通电后,碳纤维和棉纤维二者以分子形态进行结合,产生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波长为5-20微米、放射率为90%以上的远红外线热辐射。
6日至8日,首届“现代纺织科技国际论坛”在目前国内唯一一所以纺织命名的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举行。来自英、美、日、法、澳、加、捷克、新西兰、中国、中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位全球顶尖和知名的纺织专家,分享现代纺织科技研究成果、探讨纺织科技前沿问题。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校“新人奖”、“育人奖”综合积分第一,是中国“十大时装名校”之一。近年来,该校经过科学决策,确立了“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的特色办学理念。
该校在纺织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获得了国家级大奖。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纱技术“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国家863重大专项“新型高效物化组合技术与设备”等一批科研项目和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桑麻”纺织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东道主、武汉纺织大学校长韦一良教授在论坛上致欢迎词,指出“学术无国界,知识
因分享变得更有价值”,希望此次论坛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纺织行业进步,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大会由湖北省“楚天学者”、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纤维和材料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训该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徐卫林担任。
美国田纳西大学非织造材料研究实验室主任布哈特、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与纺织学院院长基斯·考利肖教授、美国佐治亚大学纤维协会伊恩·哈丁教授、日本信州大学纺织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平井利博、理工大学纺织学科首席教授陶肖明、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等世界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发表15场主题演讲,围绕功能纺织品、纺织机电、纤维技术、新型材料科学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郑红 汤怡)
观点集萃
功能纺织品的挑战和机遇
斯玛·阿斯维迪博士(荷兰飞利浦高新科技园区专家)
在纺织结构中加入电子元件和设备的功能性纺织品的研究已经有10多年了。电子产品和纺织产品加工企业一直在努力制造可以穿着的电子产品,准备应用在从纯医学到游戏的一系列使用中,从而真正地做到科技改变生活。如通过智能背心,可以测出穿衣者的心跳频率。
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创造了许多机遇,但也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如消费者或者专业人士希望使用的各种产品的样式及功能,与我们已有的知识积累、已研制出的展示品和样品
还很不匹配。研究者的知识水平与这些知识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应用之间仍存在区别,需要探索出一些填补这一缝隙的方法。
我们在教育学生、传授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从而促进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交叉运用与发展。
非织造纺织品的研究进展与机遇
布哈特教授(美国田纳西大学非织造材料研究实验室主任)
非织造布具有一定强度、伸长、弹性、吸水性、防水性、柔软、阻燃、缓冲、耐洗、过滤、抗菌等特点。它应用广泛,几乎无处不在,包括农业、建筑、军事、服饰、家居、家具、旅游休闲、保健、个人护理和家庭事务。正是凭借独特的性能,非织造材料在一些领域中取代传统织物,并开拓出许多新的应用领域。
尽管非织造布曾仅仅作为一种廉价的一次性产品,但目前已在工程应用和技术产业应用纺织品这些特殊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在过去30年中,非织造产品的消耗量以每年10%的增长率一直在稳步上升,这是基于它简单的工艺流程、高速的制造工艺以及廉价的原料要求。
现代纳米技术为非织造领域提供了新颖的产品,拓展出更宽广的应用领域。在过去10年中,静电纺丝技术成为了大多数制备纳米纤维网的研究和生产技术之一,其形成的纤维直径在5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纳米纤维可作为高效过滤介质、组织工程支架、吸附剂、人造血管,以及伤口敷料。田纳西大学非织造材料研究实验室正致力于研究用热塑性材料熔喷法纺织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纳米纤维织物生产不仅无需任何溶剂,而且生产效率非常
高,具备较大的商业化潜力。
针对一次性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制造、使用和降解这些传统材料制品成为紧迫问题。目前主要通过开发利用可回收或生物可降解成分的材料来解决。
静电纺纳米纤维的最新进展
林童副教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材料纤维创新中心)
静电纺是一种简单的生产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技术,该方法具有效率高、功能多的优点,生产的纳米纤维能够应用在纺织和非纺织领域的很多方面。
静电纺纳米纤维性能优异、应用广泛,在电子器件、生物医学领域、滤材、防护服用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传感器感知膜的应用前景十分看好,其应用领域还包括太阳帆、光帆以及在太空使用的镜面、植物杀虫剂方面、纳米导体、纳米电气应用(如场效应晶体管)及超小型天线、化学催化剂装置和燃料电池的储氢罐等,其实际应用可谓丰富多彩,其中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是研发热点,必将进一步产业化。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材料纤维创新中心在静电纺和静电纺纳米纤维领域已取得一些新的研究进展。
新型熔融纺丝纤维的发展
鞠谷雄士教授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跨学科研究对多种纤维发展,如高强度聚酯纤维、高弹性聚酯和低立构规正度的聚丙
烯纤维和光学功能性纤维等,都作出了贡献。制备高强度聚酯纤维、高弹性纤维(具备低拉伸模量和高回复弹性)和特殊光学功能性纤维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在日本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发展组织的支持下取得一些研究成果。
在熔融纺丝过程中,通过控制PET纤维的结构可以使聚酯纤维的强度达到1.72GPa。在高速纺丝速度下,高弹性纤维(具备低拉伸模量和高回复弹性)通过纤维成型机理在线测量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织物表面几何性能
萨义德·伊布拉欣姆教授(捷克利贝雷茨技术学院纺织工程学院)
捷克共和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纺织工业与科研历史的国家,在纺纱工艺、无梭织造,以及新型的非织造工艺上进行了很多创新。利贝雷茨是捷克共和国的纺织工业中心之一,是世界上纺织技术的主要发源地,如气流纺纱和无梭织机都是在那里发明的,在纳米纤维纺织机械的研制上率先取得突破。
在利贝雷茨技术学院纺织工程学院,我们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表征织物表面几何性能。该研究基于虚拟线迹图像对织物表面粗糙度的复杂度进行定量描述,描述了以线迹评估得到表面复杂度参数的步骤,其核心是通过功率谱密度、变差函数(或者自动校正函数)和品。为了及时对这些需求做出反应,企业人员试图使用一种风格仪来进行监测。在纺织领域,有关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表面测试的相关研究和仪器设备已经被广泛地研究,但对舒适度的考量,仪器测量与消费者主观评价仍然难以建立联系。因此,企业人员仍在寻找合适的风格仪来评价他们产品的风格和品质。目前面临的困难是相对于消费者的需求建立相对应的风格测量水平。
从总体上来看,就目前感官风格评价的技术发展水平,食品和化妆品行业的感官风格评价仪已经投入应用,并被广泛应用于一些大企业。
目前,我们实验室设计了一些感官评价方法,如建立感官评价体系、定义相关词汇定义、测绘感官测量图、测量产品之间的差别、评价视觉与触觉的交互作用、使感官评价描述和仪器评价建立关联等。
在做好一项研究之后,我们需要不断地尝试新方法,改革技术手段,从而促进纺织学科更快更好地发展。 服装款式设计的具体实施中有平面造型和动态变化造型的特点。服装的立体意识和款式由平面转化为立体的造型实践,是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运用立体思维活跃的造型,揭示出服装细部的形状、各部位的吻合关系、研究整体与局部的组合形态,是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服装造型结合人体形态,适应于人们的各种活动。对有软雕塑之称的高级时装、晚礼服时装、艺术表演时装而言,它们虽形态优美,裁剪却难以琢磨:仅仅采用平面展开的造型方法,往往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只用立体裁剪方法又缺乏想象力。设计制做这种服装时,运用立体裁剪与结构设计并行效果较好。服装被称为“流动的雕塑”,而雕塑又被比喻是凝固了的音乐。结构设计师应该同雕塑艺术家那样,运用立体思维进行创作,即在身形架或真人身上直进行立体造型和量裁制版,运用立裁与打版技巧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服装造型。
现代服装结构设计,多运用立体思维对效果图进行审视和对款式造型外观进行分析,深刻理解款式的立体构形关系,认真研究款式造型所赋予服装的艺术风格,深入理解服装结构与人体曲面的关系。它一般分艺术造型与技术造型两部分。前者运用服装三维空间概念和形式美的法则及造型手段对款式设计进行添加、削减、重复、省略、夸张、变形,通过立体的想象做出其透视结构,最终在造型上符合款式设计的要求。后者是通过结构展开和特技工艺流程,根据服装款式设计的需要,类似一边操作、一边修改,使在平面效果中
较难处理的服装凹凸、褶皱、曲线、浪势和复杂的线条在结构设计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在服装款式设计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服装效果图阶段完成得很好,但做出的服装却与设想相差甚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设计者缺乏立体意识及从平面转化为立体的训练经验,在结构设计中没有把思维引向服装所表现出的空间审美特征上,束缚了设计想象。人与服装属空间实体而存在,良好的空间意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应该说服装的空间美和运动美是结构设计的基础。服装的平面和立体造型都属于“空间造型”,但它们的构成要素、组合原则却有所不同,人们观察它们的构成方法和感受情感也不一样。平面形态的裁剪主要依靠服装的外形轮廓来进行。一个确定的轮廓就表现一个肯定的平面表态,而一个立体形态没有固定不变的轮廓。例如平面上的一个圆形,它的立体形可是球,可是圆柱,也可是半圆形,还可能是陀螺形,显然,立
功能复合纳米纤维的新境界
弗兰克·孔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新材料与过程工程实验室主任)
高性能纺织品具有包括高强度、耐高温、耐磨粒形式存在的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如温度、压力、电场、磁场、光线波长、吸附气体分子和pH值等。这些功能纳米材料利用自身的特性和功能,能发挥出极其优良的性能。把这些功能纳米材料制成纳米纤维,将会通过有序的结构展现出其特殊功能,包括从医疗设备到服用电子产品。
我们可以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纳米颗粒转变为纤维结构,并且具备包括机械、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吸湿以及抗菌等纳米纤维的特殊性能。
转自: 班服代理 www.dangmei.com.cn
贡献者:康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