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学生工作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文化判断力的构建 殷春燕,王中教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摘 要:文化判断力的构建旨在引导大学生培养自己的文化创新潜力和信息筛选能力,同时也是 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高校人文精神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文化判断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28(2015)03—101—03 随着新媒体在信息、数字、移动通讯等方面的快 速发展,它开始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近年来,新媒体 以博客、微博、社交网络、数字电影等应用方式不断涌 现。它虽然为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训练思维、 化判断力是在一定文化积淀下,人们认知、辨别、取合 并整合社会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及其价值的能力。显 而易见,文化判断力是四种能力汇合而成的。文化的 认知能力能够使我们对信息有高度的敏锐感,文化的 判别能力能够使我们分清文化现象中的良莠好坏,文 化的取舍能力能够让我们在繁杂的信息中作出正确 陶冶情操、培养才干、营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空 间,但同时也让大学生的文化判断力受到许多负面影 响的冲击与挑战。加拿大著名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 的选择,文化的整合能力则能够培养我们对信息的概 括和总结能力。 随着“大学生文化判断力的构建”这个话题逐渐 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到:“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 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裹挟其 中。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之中,我们 必须‘学会生存’。”新媒体以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的 成为焦点,文化判断力的内涵也在逐渐扩展,它既是 一种高级的认知能力,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文化 方式出现,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在 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判断能力,进而 理念。它也进一步在人们对情感、是非的判断力上起 着调节作用。 二、新媒体“双刃剑”的作用 对塑造现代文化和确立价值观念起到了不可估量的 作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也深入到各个高校, 渗透到每个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时作为一种有 效的潜移默化的形式,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人生 新媒体具备的自由性、匿名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使各种观念、思潮以及文化在其中相互激荡、相互影 响和相互融合。所以,新媒体的发展是大学生文化判 断力构建时的机遇和挑战,既能成为我们的垫脚石, 也能成为我们的绊脚石。一方面,大学生作为新媒体 观、价值观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分析新媒体发展 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探究如何趋利避害、顺应潮流,让 大学生能够自觉养成正确的文化判断力的工作显得 非常重要。 一的主要参与者,由于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自身的分 析力、判断力较弱,其思想、信仰及价值观在确立时, 均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互联网上的个人 炒作、网络暴力、网络水军层出不穷地涌现,导致一系 列的社会问题。大学生作为网民中的“中坚力量”,却 、文化判断力的内涵 正如一千片树叶有一千种不同的脉络,我们对文 化的认识和把握也总是千差万别的。我们总是主观的 来解读、阐述和判别我们所看到的事物,而这种主观 的认知恰恰就是文化判断力中的一部分。 那到底什么是“文化判断力”呢?在笔者看来,文 收稿日期:2015—01—16 往往因为社会阅历的缺少、知识结构的不完善、个人 情感的偏差以及心理的不成熟等诸多因素,导致其辨 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较低,无法准确地解读网上信 作者简介:殷春燕(1995一),女,江苏江阴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王中教(1985一),男,山东枣庄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德育。 101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息,甚至会把失真的信息误认为是正确的。如:“贾君 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艾滋女闫德利”这些网络 上出现的很多吸引我们眼球的人和事,甚至是一些颠 覆我们思想的人与事都是出自人们的炒作。这一浪高 过一浪的炒作向依赖网络认识社会的青少年传递着 这样一种假象:只要能在网络或者纸媒上“出名”,很 快就能成为公众人物,不见得有真才实学,一切都没 了后顾之忧,甚至会受到众人拥戴,金钱、名誉双收。 这种愈演愈烈的现象,使身临其中的青少年个个想成 为网络红人、一夜爆红。它不仅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 人坐实“垮掉的一代”这个称号,更会让整个社会愈加 的浮躁动荡。这时候,正确的文化判断力显得尤为重 要。另一方面,根据我国的权威机构对29所高校的 3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影响大学生 接受进步文化和先进思想的几种认知渠道中,书刊和 网络是排在第一、第二位的。这从一个侧面,足以来证 明新媒体对构建大学生的文化判断力是有一定的积 极作用的。由于新媒体有快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大 学生多会偏向于浏览电子书籍或者是观看网络电视, 许多名人事迹便可以通过这个渠道来大规模地传播, 无须受制度、体制和其他繁琐程序的制约。事件便以 正能量的形式影响到他们,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 观和文化判断力。 三、构建大学生文化判断力的必要性 人类教育学家博尔诺夫曾说过:“发展人的独立 判断能力是头等重要的事,这项工作始终是艰巨的, 而今天尤为艰巨。”构建大学生的文化判断力这件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给予人们知识更为重要。就像教 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一样,构建大学生 的文化判断力最终是为了使他们能够有责任心,有担 当,为了使他们能够做个有“眼力”的人。 时代发展的需要使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生产 的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信息,这时候人们如果没有 一定的文化判断力的话,做事时往往要会被纷杂的信 息干扰,从而事倍功半。除此之外,网络还具有商业功 能和娱乐功能。通过网络进行商业活动既省时又省 力。只需要坐在家中,便可以利用鼠标来解决买东西 和用信用卡付账的一切程序。但只要逛过淘宝网的人 都知道,如果没有一定的“眼力”,往往是买不到好东 西的。这时候,再怎么抱怨都是没用的,唯一能改善的 只有自己的判断力。 文化判断力的构建也可以防止我们成为“炒作” 的推手。最近几年,网络上总是会出现许多“慈善炒 作”和“爱心炒作”。人们往往会转发、评论这些事件。 那时候大多数人不知道它们是炒作,往往是好心却干 102 了坏事。就拿2013年12月2日那天来说,社会舆论 一天之内两边倒,起因是北京街头一名骑摩托车的外 籍男子和一位过马路的中年妇女的交通事故。一开 始,众多网民都凭借自己的主观看法,造成“老外街头 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的消息甚嚣尘上。不多久, 事实真相浮出水面,是外国小伙撞到了中国大妈并且 还破口大骂。这时,舆论风向瞬间反转,网民纷纷骂老 #t-素质低下。这件事情充分展现了网民缺少文化判断 力时的盲目性。所以,当不能判别事件的真伪性、人物 的对错性时,不要盲目随众、随意评论。应该静下心 来,依据证据,作出自己的判断。 四、构建大学生文化判断力的途径 1.完善培养大学生文化判断力的手段 以现实思想引领为基础判断,以新媒体作为补 充,实现两者在思想引领目的上的统一,内容上的融 合,方式上的互补,并使用新媒体途径进行实现。 2.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依托新闻学院或传播学院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开 设专门课程,充分开发利用学生社团,全面开展媒介 素养教育。针对大学生易受媒介影响而盲目从众的特 点,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引导他们通过主动思考,用批 判的目光对信息进行恰当地解构,全面理性地评估各 种信息资源,真实了解信息的价值和意义,积极抵制 负面信息的影响,成为的理智的传媒消费者;同时也 可以启发大学生合理地使用媒介发出声音,对媒介信 息提出自己合理的看法,对媒体发布的失真信息进行 批判与纠正,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 3.加强对大学生文化判断力的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开展向先进文化学 习的课程,进一步让学生领悟到思想层面上的精神实 质。伴随4G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爱不 释手的东西。它因为快捷、方便等优势,在众多传播媒 体中脱颖而出,受人喜爱。所以,教育212作者可以充分 依托手机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建立高校手机 短信平台,更加全面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同时,还可以 通过“微信”、“微博”、“QQ”、“论坛”等多样化的形式 将各类信息以群聊或点对点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与学 生“打成一片”。这样,既能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融 合,又能够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打造大学生思想引领平台,加强校园网络监管, 培养青年意见领袖,搭建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由于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上的信息无穷无尽,这让我们 感到头昏眼花、无所适从。尼葛洛庞帝提出:“人们不 可能也没有必要掌握所有的信息,而应该掌握的是 德育与学生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实践育人为导向 李柯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450044) 摘 要:文章阐述了实践育人的内涵,分析以实践育人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实践育人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28(2015)03—103—03 一、实践育人的内涵 对客观和主观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引起其变化。【 ]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社会实践是人类按照某 人类进行实践的过程之中,会相应产生思想政治教 种目的对客观世界加以改造,并且这个改造的过程会 育,其同社会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践育人的教育 收稿日期:2015一O1—04 作者简介:李柯(1982一),女,河南临颍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英才校区)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 ‘关于信息的信息’。”所谓“信息的信息”就是对事物 体活动,创造有力的条件予大学生来进行交流。 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人们无法阻止网上的信息无 止境的增加,无法阻止炒作等现象的继续出现,无法 参考文献: 阻止所看到的一切东西,因此唯一能做的就是培养自 [1】罗艳艳.筒论培养大学 生的网络文化判断力 己正确的文4 ̄ ̄-JJ断力,用睿智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同 [J].中国成人教育,2004(11):37—38. 时,环境能够影响人,学校的网络监管便能有效地帮 [2]俞瑞康.教育创新视点:文化判断力教育[J].教 助大学生养成文化判断力。 育导刊,2003(Z1):6—8. 5.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际关系传播中的非言语线索 【3】吴日岗,覃翠柏.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文化判 不断减O-"。在冰冷的机器面前,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断力教育[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27(05): 已经消失不见了。空间概念的改变使遥远的陌生人而 155-159. 变得熟悉,却使身边熟悉的人变得陌生。通过机器的 [4]钱文彬.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 交流会让人们的关系变得紧密,但人的内心却会更加 对策[J].新闻界,2010(03):83—84. 迷失。因此,“宅男”、“宅女”不断涌现。长时间面对电 [5]杨子仪.试论新媒体舆论导向对大学生价值 脑等一些新媒体会让大学生的思想逐渐懒惰,使他们 观的影响[J].中国报业,2Ol1(22):135—136. 懒于思考和行动。长此以往,他们往往会因接受不了 [6】蒲彦羽.新媒体技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 网络和现实的差距而无所适从,产生判断的偏颇。所 教育的影"NJ1.大家,2Ol1(20):44. 以,丰富多彩的新媒体活动在这时便显得尤为重要, 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乐观的心态、过硬的 [7】郝云峰.文化判断力——当代大学生能力培 心理素质和良好自制能力,更加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 养的应然诉求[J].高等农业教育,2o13(o5):91—93.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校可以多开展团 编辑魏琦卉 l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