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杨骚和他的乡曲

杨骚和他的乡曲

来源:尚车旅游网


杨骚和他的《乡曲》

卓如

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杨骚,原名杨维铨,福建漳州人。1900年1月19日生于漳州城南市街,不满周岁,就过继给一个比较富裕的堂叔做养子。养父是个读书人,爱好诗文,有名士之风。杨骚从小就受到影响,喜欢游览山水,寻访古迹;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也很有兴趣。小学毕业后,进入福建第二师范预科,后转入福建省立第八中学。

青年时代的杨骚,受到了爱国思想的陶冶,在家乡常常听人讲到被割后的惨史,看到从跑回来的可怜同胞,他一心想当个救国英雄,收复。1918年中学毕业后,赴日本东京留学,初入华亚预备学校,学习日语,补习英语、数学及理化等。那时他的志愿是学海军,预备学成归国,率领舰队打击侵略者。当时日本的海军学校进不去,他便改学矿业,想以“开矿救国”。可是准备了两年,仍然考不上理想的学校,加上身体不好,经济桔据,心情十分忧郁。这时,他认识了在日本留学的李初梨,两人情趣相投。他们常常在一起谈论文学,认为世间只有文学家的生命才长久、永存。在李初梨的影响下,他开始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1921年,杨骚考入公费的东京高等师范,但是他对功课全无兴趣,就是喜欢看小说、诗歌.有时还非常热心看歌剧本。与此同时,他读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受到新思潮的启发,开始习作诗歌,曾寄给上海《日报》副刊《觉悟》。发表几首诗后,他非常兴奋,这可以说是杨骚创作的最初起点。1923年国东京大地震,学校停学回国,次年初返回东京继续求学。同年10月写出诗剧《心曲》,表现一个青年在黑暗社会中的苦闷和对光明的追求,以及对纯洁爱情的天真渴慕。诗句优美,抒情气氛浓郁,但写得很朦胧。这部处

女作,直到1929年才由北新书局出版。

由于经济原因和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不久杨骚就辍学回国。1925年夏赴新加坡,在道南小学教书,课余时常写作新诗,大多是表现不顾风浪险恶,飘洋过海,追求光明的主题。然而,“天上黑云多,地面阴影多,山里顽石多,人间苦痛多”,追求的结果只是失败、幻灭,诗人心中充满着愤慨和不平。还有一些以爱情为题材的诗篇.调子是凄苦的,思想内容较浅淡,受古典文学影响的痕迹也较明显。这个时期的诗作,后来大多收在《受难者的短曲》(1928年11月开明书店出版)中。

1927年冬,杨骚从南洋回国,专门从事创作。曾为《北新》、《奔流》、《语丝》等刊物撰稿。先后出版了剧本《迷雏》、《他的天使》等。这时期写的短诗,收在《春的感伤》(1933年9月开明书店出版)里。其中《把梦拂开》一诗,明显表现出愿意丢掉幻想,扫除一切陈旧的东西,赤着膊,挺着胸,光着腿,加入的集体,跟上呐喊击杀的兄弟,泅过血腥的大海,把彼岸的炮垒毁坏。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诗人用坚定的态度表示愿为人类美好的未来而斗争,要摧毁旧世界,换个新的、美的世界,呼出了人民的心声,充满着的激情。尽管诗中对的斗争描写不具体,对未来新世界的思想也较抽象,但就坚持信仰,同旧世界决裂这一点来说,也是很可贵的。

在中国党领导下,以鲁迅为伟大旗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杨骚加入左联后,积极参加左联组织的各种活动。1932年9月,他和左联诗歌组的蒲风、穆木天等发起成立中国诗歌会。在《缘起》中说:“在次殖民地的中国,一切都浴在急雨狂风里,许许多多的诗歌材料,正赖我们去摄取,去表现。但是,中国的诗坛还是这样的沉寂;一般人在闹着洋化,一般人又还只是沉醉在风花雪月里。……把诗歌写的和大众距离十万八千里,是不能适应这伟大的时代的。”因而他们的任务是“研究诗歌理论,制作诗歌作品,介绍和努力于诗歌的大众化。”这鲜明地表示中国诗歌会成立的

目的是要扫清当时笼罩诗坛的迷雾,提倡、开展现实主义新诗歌运动,把诗歌大众化体现到创作实践中、利用民歌、时调、儿歌等形式进行诗歌创作。杨骚在这方面也作了新的尝试。

我们不凭吊历史的残骸,

因为那已成为过去。

我们要捉住现实,

歌唱新世纪的意识。

这是中国诗歌会的机关刊物《新诗歌》的发刊诗,表明了诗人共同的创作主张。杨骚积极实践这一主张,紧紧抓住现实生活中的迫切主题,努力反映时代的风貌,使他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扫去了往昔诗作中的朦胧气氛和感伤情调。1934年创作、1936年修改完成的长篇叙事诗《乡曲),堪称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他全部创作中最值得称赞的篇章。它以朴素的形式,坚实的诗句,生动地表现了在三座大山的重压下,旧中国农村的破产,农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觉醒、斗争。诗篇通过农村妇女阿梅给城里的哥哥写信,展现了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干旱使得整个故乡田废地荒,全村的人吃草根、树叶,走投无路,而繁重的苛捐杂税吸尽了农民的心血和骨髓。阿梅实在活不下去,要和丈夫老三一起到城里来找哥哥。而觉醒了的农民老三,当村里的领头人、忠厚刚毅的阿福被官兵提去活活打死后,更激发了他的斗志,他毫不畏惧,东奔西走,揭露土豪劣绅勾结官兵,作威作福,压榨农民的罪恶:“他们指上闪耀的钻石是我们的汗滴;她们脸上鲜红的胭脂是我们的血液。他们吃的是我们的肉;她们穿的是我们的皮。我们终年在做活,但始终在饿……我们非捣烂吃人的他们这一窝。”点明了造成贫困

的根源在于阶级剥削,表达了摧毁这吃人制度的坚强决心。

黎明时,阿福的父亲林伯伯被迫走上死路,村里的人都异常悲痛、激愤,老三号召群众起来斗争。材子骚动起来了,人群举起了锄头和铁锹:

成百整千的人头象山泉奔涌,

在那蜕蜒从村里走入镇上的路当中,

哦,这奔涌的洪水将冲破一切堤防,

哦,这巨大的流火将烧毁一切野原!

的群众冲到镇上,用锄头砸开了土豪的谷仓,农民的米袋里装满了粮食:“这是饿鬼们第一次吐出的恶气,是奴隶们第一次勇敢的叛逆,哦,是饿鬼们奴隶们第一次的胜利。”作者以雄伟的气势,展现出农民反抗斗争的怒潮,粗犷的诗行中,奔腾着的热情,坚强的意志,反抗的力量。

诗的末章,作者以沉痛的笔触,揭露了敌人的狡猾和凶残。土豪伪装投降,却暗中找来保安队,包围了的队伍,顿时声砰砰,的带头人老三了,反抗失败了。然而诗篇却形象地说明:农民的反抗斗争是武装的反不了的,血的洗礼,唤起了千百万群众的觉醒。通过,阿梅的觉悟提高了,变得坚强了,她不再离开苦难的故乡,而要跟乡亲们一起,“打碎这乌黑的天地。”这钢铁般的誓言,反映了人民的潮流势不可挡。在派严酷统治的岁月里,在乌云压顶的恶劣环境中,写出这样铿锵有力的诗句,表明了作者鲜明的立场和大无畏的斗争勇气。

全诗结构完整,以事件的发展为序,分“写信”、“黎明”、“骚动”、“锄声”、“短简”五章,又以阿梅的信贯串全诗,开头和结尾两封信,清晰地反映出一个农村妇女觉醒的过程,“骚动”和“锄声”,淋漓酣畅地表现了农村的现实。诗的格调高亢,刚健有力。尽管诗句的提炼不够,诗的意境、诗的韵味较差;但同他早期的那些低吟爱情,悲叹失恋的诗作相比,确是一个新的飞跃。

杨骚是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战士,他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一二八”事变时,他曾参加上海各界慰问团,到宝山路一带前线慰问英勇抗日的十九路军。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热心于救亡工作,在报纸上发表抗日救国的文章和诗篇。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成立时。他是宣言起草人之一,被选为常务理事,积极组织吓展救亡活动。不久,组织遭到派的破坏。他辗转到达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家协会。他主张在抗战中,“文要成阵,诗要成营”。这诗营

“只有统一的目标——抗战的大旗,只有统一的行动——拿笔杆当做杆用”。他热情地号召:

唱吧,昂然的诗人!

用你高音的喉咙,

多来一首“边区自卫军”,

唱破屈辱的和平梦!

吹吧,勇敢的喇叭手!

用你雄壮的宫商角微羽,

多来一条“义勇军进行曲”,

吹散妥协投降的空气!

扫吧,健康的小说家!

用你无情的铁笔,

多来一篇“华北烽火”,

扫荡敌人的兽迹!

演吧,团结的剧人!

用你钢般的阵容,

多来一出“战斗”,

演出我们的“民族光荣!”

他认为“文学是武器”,要让每个字都变成手榴弹,每杆笔都成为重机、高射炮。作家的心血应流在后方前方,诗人的呐喊要震动东洋西洋。1939年,他参加了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奔赴战地,到中条山、太行山一带访问,经历了六个月的战地生活,跋涉万里,不仅为以后的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素材,而且在途中和战地随时进

行创作,为宣传抗日发出了战斗的呐喊。

“皖南事变”后,大批进步文化人分散到东南亚去,揭露阴谋,宣传中国人民团结抗战。杨骚先疏散到,后到新加坡,主编闽侨总会的机关刊物《民潮》半月刊。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参加了新加坡文化界组织的抗日保卫新马运动。1924年2月,新加坡沦陷前夕,他随抗日文化界撒退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岁月里,尽管他精通日语,但他不说一句日本话,没有在侵略者面前露出一丝一毫的媚骨,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1946年6月他重返新加坡,到东岭中学教书,协助编辑《大战与南侨》一书。后来担任《生活报》的代总编辑兼副社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对祖国的新生,时时表现出抑制不住的兴奋。1952年9月,他挈妻携子返回祖国,掸去身上的异乡尘土,就扑在渴望已久的祖国怀抱里,开始新的创造性的劳动。1953年杨骚到广州,参加华南的文学领导工作,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常务理事。曾回到福建的泉州、漳州一带农村体验生活,准备创作反映侨乡生活的作品,后因病未能如愿。他虽在病中,仍与洗东合作,写出了童话故事《苹果姑娘》,儿童独幕话剧《弟弟的“百宝箱”》。另外还在《作品》等刊物上发表短诗。1957年1月15日病逝于广州。作协广州分会的同志,举行了一个朴素庄严的仪式,把这位忠诚的爱国主义战

广

墓。 1980年于北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