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股权激励问题与出路 口文/陈桂生张蕾 提要我国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试点和 多种激励制度。一个虚设的机构。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派 实行正在审慎推进的过程中,但仍然存在误 事实上,为防止在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实 出的监事会,其实质还是管制,没有超出行政 区,面临很多困境和难题,仍然需要从企业内 施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资委为实施这 监督范围。2、经理人市场不成熟.不成熟的经理人市 部治理、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与法规等 项制度附加了许多条件,不仅削弱了股票期权 方面逐步推进. 的激励功能,而且使得许多上市公司根本无法 场对股权激励的阻碍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 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由此可见,国企经营 一关键词: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治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一,加大了企业制定考核标准的难度。一方面 者激励方式改革仍然存在着诸多障碍和困难。 不成熟的经理人市场难以及时、准确地满足企 二、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运行中的问题 业对高管人员数量或质量方面的需要,这意味 、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现状 1、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有待优化.首先,由 着企业可能无法依靠现有的高管人员实现公 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 于“产权所有者虚置”问题所导致的激励机制 司预期的发展目标。这种高目标与低实现能力 已经开始尝试股权激励的实践。2006年国有 效果不佳 由于作为所有者与初始委托人的国 之间的落差,会使激励效应下降;另~方面高 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办法陆续出台。《国 家不直接签约和控制决策,初始委托人对最终 管人员能够达到的业绩指标上限又无法保障 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 代理人的企业家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手段, 企业按预期的速度、质量发展。这使股权激励 法》于3月1日起施行。同年lO月,《国有控股 因而实际上形成了产权所有者虚位。国家作为 方案的设计陷入一种两难境地。第二,降低了 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i去:》也已 出资者和所有者,实行委托代理经营时,国家 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弱竞争性的经理人市场 经陆续下发到各国企和各级国资委,并开始施 这一初始委托人要面对众多的代理人,委托代 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特有的“行政任命制”,使 行。从此次股权激励的来看,国资委试图 理层次多、代理链条长。在这种公司结构中,激 得国企高管化现象严重。在国企中,企业 通过“胡萝 加大棒”的提高国有公司特 励的主、客体为同一对象,自己设定目标,自己 高管代表控制和管理企业,他们的行为体 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此后,股权 考核,难以形成客观公正的激励;其次,行政色 现着各级的意志。企业高管本身的职业生 激励受到了公司及市场的高度关注,据“wind 彩较浓,“大股东控制”问题依旧存在。现有国 涯,也比照公务员的规则进行升迁、奖惩和调 资讯”数据统计,2007年8月已经公告实施或 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往往采用了国家绝对控 动,这种现象就是“国企高管化”。这一现 将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55家之 股或相对控股的股权模式,这种国有控股股东 象的关键特点在于他们出任高管的途径仍旧 多,而截至2008年4月,已有l7家境外上市 的特殊性使得国有上市企业的治理,表现为政 没有摆脱行政任命的传统,使很多高管可以 公司和6家境内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批 府行政管理之下的大股东主导模式:再次,国 “高枕无忧”:即使业绩不够出色,也很少面临 准试行股权激励。 有企业治理结构“控制权行政配置”和“控制权 被解职的风险。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与股权激 大致说来,我国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先后经 回报”的特点,使得委托一代理难题下的监督约 励强调的高付出、高回报的理念相冲突,使被 历了计划经济下的“工资+奖金”阶段、实 束力度和效率逐次降低,给国有企业的最终代 激励对象对于这种长效激励方式的兴趣下降, 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的“年薪制”阶段和 理者——经理人留下了谋求个人目标多元化 从而导致股权激励的效果下降。 20o6年以后尝试股权激励阶段。随着市场经 的空间,从而形成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下 要解决经理人市场不成熟的问题,一方面 济的逐步深入以及与股权激励相关的政 的低效益;最后,缺乏有效的内部制衡与监督 应该加大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力度与速度。目 策和法律的修改与制定,都不断地着企业 机制。企业中的董事会、监事会不能很好地发 前,职业经理人市场的构建与发展进程十分缓 思想、持续地推动了国企股权激励的试点和实 挥其监督、权利制衡的作用。我国国有企业董 慢,我国很多省市直到2005年后才有了第一 施。在我国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薪酬制度的创新 事会一般都由企业高中层领导和工会组 批职业经理人:另一方面应该建立更为合理的 方式上,除了股票期权和期股外,还先后出现 成,职能董事非常少见,也基本没有执行董事。 经理人流通机制,对行政任命制进行改革。行 过如“上海贝岭”的虚拟股票、“武汉国资”的年 工会是作为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的,但他 政任命制无论是对人才素质的提升、人员的选 薪转股份、“兰州三毛派神”的股票增值权,以 们实际上是公司的管理人员,在董事会上很少 聘,还是豁免机制的完善都会产生负面效果, 及股票奖励、经营者认股权和岗位激励等其他 代表职工利益。因此,在许多企业,董事会只是 这不利于经理人市场的完善。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8月号上(总第374期) 霹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 术的巨大进步,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模式 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总结和研究这 些变化,对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为社会、为 人力资源管理定位与反思 企业更好的服务很有必要。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及新定位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将组织内的所 口文/尚新山 有人力资源作适当的获取、维护、激励以 及应用与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与活动。换 言之,即以科学的方法使企业的人与事作 在订单及价格上,进而转变为企业的利润 户服务的目标,并对企业财务指标具有附 适当的配合,发挥最有效的人力运用,促 及投资回报,这一流程仍属企业的运营循 加价值。 进企业的发展,简单地说,即为“人与事配 环。人力资源的定位应在“促进最好的组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要从传统 合,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织能力及企业环境”。根据企业的经营模 “守门人”的角色,转变为企业主管的策略 传统人力资源往往扮演被动的人事 式及当时组织状况的需求,订立人力资源 伙伴,了解企业的策略并提供人力资源管 行政角色,并没有很清楚地与企业整体运 的指标,其中人力资源团队核心能力的确 理方面的策略性价值,在人力资源服务中 作绩效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在新经济时 定、各种人事制度的设计及执行、人事系 建立客户服务的观念,提供客户全方位的 代,企业以策略、文化、愿景为根基,通过 统整合等,最终一定要能加强企业营运循 服务系统:在组织变革管理方面,要扮演 人才和流程的有效管理,达到服务客户的 环中的“组织能力”,尤其是在员工忠诚度 变革推动的角色,甚至在员工关系方面, 目标。客户的满意度最终必须具体地呈现 及生产力上,以确保其执行结果能满足客 由被动的福利行政,转变为主动的员工关 3、资本市场缺乏价值发现功能。股权激励 励的效用自然难以发挥。此外,在实际运行过 股增量问题;其次,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实施 要以结构合理、运作有效的资本市场为依托, 程中,我国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业绩评价体 股票期权计划的公司和个人,往往能够享受到 否则股票的价值无法合理评价和兑现。如果缺 系。对股权激励的业绩指标设置过于单一,主 税收优惠,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对股 乏对专用性投资事后剩余的索取权,那么管理 要采用会计利润指标或资产增值指标来评价 票交易行为的个人股息、红利所得征收个人所 层事前专用性投资激励会下降,股权的激励作 企业的价值,导致了诸如通过会计数据或其他 得税;再次,股票期权的会计制度是股票期权 用也会很有限。而事实上,我国股票市场的二 方式人为操纵股价,通过在会计科目上的压低 计划进入规范实施的一个核心内容。我国在会 级市场规模狭小、股票结构扭曲、机构投资者 基数、调整收益率,以及经营者内部操纵股价, 计制度建设方面还比较滞后,加上股票期权的 所占比例偏低、投机多于投资、股价存在严重 使实际的“存量”变成名义上的“增量”,从而获 推行刚刚起步,还没有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 泡沫,这些都直接导致了股价与公司盈利的相 得股权收益等短期行为。 定,企业难以对此类业务进行较为恰当的会计 关度低,股价与公司业绩好坏缺乏必要的联 5、法律法规不健全。除内部治理结构和市 处理,实际上也必然影响到企业的实际损益和 系。在弱有效性市场中,公司业绩只是影响公 场机制不完善之外,还存在法规对国企股 股票期权计划的有效实施。 司股价的因素之一,即使公司的业绩提升了, 权激励效果有效发挥的掣肘。简单地说:首先, 三、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进路 公司股价也未必上涨或达到应有的上涨幅度。 现行法律法规的障碍主要表现为股票期权激 毋庸讳言,股权激励是一项与发达国家通 这样,激励对象的努力就得不到回报,股权激 励与现有部分法律的冲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接轨的中长期激励方式。但 励效果自然就会降低。 的空白上。这方面具体涉及到《公司法》、《证券 是,我们也不能期望这一激励制度能够完全解 4、企业评价机制不健全。理论上,股权激 法》、《税法》和《会计法》等法规的修改和完善 决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在目前阶段,由 励并不能使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完全一致,因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运作股权激励计划上,还 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企业治理结构、运 为公司股价与公期价值并不一定完全一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如《证券法》第六十七条 行机制、管理以及相应的配套改革部还没 致,两者的相关性取决于市场的有效程度。而 规定的“禁止内幕交易”和第六十界定的 有跟上,因而完善董事会结构,加强监管的力 在不完备市场的股权激励中,经理人关心的是 “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表明:董事长、经理等 度和深度、强化由外部董事构成的薪酬委 其股票出售的价格而不是公期价值 市场 高管不得买入或卖出所持有的本公司股票。而 员会对职业经理人的薪酬管理、切实加强构成 对企业评价机制的不健全使股东与经理人对 股票期权激励作用的发挥必然通过二级市场, 多元化监事会的职能,同时建立起所有者和经 企业治理的认识发生了扭曲,一些企业热衷于 在行权时,信息会存在严重的不对称,这样就 营者之间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经理 通过操纵非经常性损益来影响企业财务报表, 缺乏一个合理的操作空间。同时,我国现行法 人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完善,应该是问题 造成企业虚假繁荣的表象。显然,这种短期行 律法规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做了严格,而 解决的可行性路径选择之一。 为不可能指向企业的中长期利益目标,股权激 在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过程中存在一个潜在新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8月号上(总第374期) 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