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75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
的。)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支特殊的政治力量。据此回答1~4题。 1.北洋军阀代表的是 ( )
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B.封建地主和封建军阀的利益
C.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D.民族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军阀的利益 2.北洋军阀政权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
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B.袁世凯1915年复辟帝制
C.袁世凯控制内阁加强北洋军 D.袁世凯将南京临时政府迁到北京 3.北洋军阀政权的客观进步性表现在 ( )
①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②民国初年,南洋公司的销售图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被推翻,是在
A.五卅运动当中 B.省港大罢工中 C.国民大革命当中 D.国共对峙十年
- 1 -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据此回答5~7题。
5.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有利的是 ( )
①辛亥革命 ②清华大学学生焚烧日货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 ④大办实业
D.①②③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6.下表是英美日三国对华贸易所占比重变化,表说明 国家 英国 美国 日本 1913年 11.4% 7.6% 19.7% 1918年 8.5% 12.5% 38% 1921年 11.8% 17.3% 25% ①日美英都是侵华的主要国家 ②中国对外贸易显著增长 ③美日在华争夺十分激烈 ④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③④ 7.《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提供的下列数据主要说明 时间 1913年 1920年 华资工厂 1698家 1759家 华资资本 330824000元 500620000元 工人 270717名 557622名 ( )
A.华资民族工业有发迅速发展 B.华资资本数量明显增加
C.华资企业中工人数量明显增加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前期,中国工人阶级掀起了更大规模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据此回答8~10题。
8.1919年6月,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的主要目的是 ( )
A.支持当时学生的爱国斗争 B.为提高工资和改善待遇
C.公开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配合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9.五卅运动 ( )
A.是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运动高潮 B.是当时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工人罢工 C.是为反对英国制造南京惨案而发动的 D.收回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
10.1926年底到1927年初,上海工人先后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其目的主要是 ( )
A.直接参加北伐战争 B.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 C.切断北洋军阀的财源 D.实现“工农武装割据”
中国近代史上,许多仁人志士为了挽救苦难的祖国进行了抗争,为祖国的独立写了光辉篇章。据此回答11~15题。
11.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志士宋教仁的主要事迹有
( )
①1912年担任国民党理事长 ②1912年实际主持国民党主要工作
- 2 -
③他主张通过议会斗争建立民主政治 ④他于1915年被袁世凯杀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
12.下列斗争中,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自参与领导的是 ..
A.领导镇南关起义 B.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C.领导武昌起义,发动辛亥革命 D.参与领导反袁独裁的护国运动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李烈钧发动了“湖口起义”
B.唐继尧、李烈钧等发动了云南起义反对袁世凯 C.鲁迅创作《狂人日记》揭露批判封建礼教
D.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段祺瑞复辟帝制 14.下列人物中,在中国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
( )
A. B. C. D.
15.毛泽东同志说:“陈独秀前期有功,中期有过,后期有罪”。“前期有功”表现在 ( )
①首倡新文化运动 ②第一个宣传俄国十月革命 ③参加中共一大,是中共的缔造者之一 ④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据此回答16~19题。
16.下列事件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 )
B.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
C.1919年在苏俄成立的共产国际 D.护国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17.中共一大确定的近期目标是
①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③实现共产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C.工、农、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 3 -
②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④打倒封建军阀
C.②③
D.①③④
( )
18.中共二大提出革命的动力是“人民大众”,当时的“人民大众”完整包括
D.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和官僚、民族资产阶级 19.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大革命的贡献主要在于
①参与冯玉祥北京政变 ③参与北伐战争 A.①②③ 答20~25题。
20.中华民国成立后,帝国主义策动了“南北和谈”,其主要目的在于
A.支持袁世凯在中国的统治 C.维护自身在华利益 A.开始反对,后来支持 C.开始支持,后来反对 A.高压政策和经济手段 C.经济扼制和外交孤立 ①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③陈炯明进攻广州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妄图招降南方革命政府 D.企图控制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
( )
B.自始自终支持袁世凯复辟 D.自始自终反对袁世凯复辟
( )
B.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 D.军事包围和政治孤立
( )
②直皖战争和两次直奉战争 ④“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
B.②④
( )
②发动国民会议运动 ④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居领导地位 C.①③④
D.②③
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是敌视并力图扼杀的,大革命时期也不例外。据此回
21.袁世凯称帝时,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态度表现为
22.帝国主义对五卅运动采取的手段表现在
23.下列行动或事件,得到帝国主义势力支持的是
24.右图是《国民革命军开入汉口英租界维持秩序》
的照片,造成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影响 B.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军民 C.各地人民的坚决主张和要求 D.广州革命政府的决定
25.在北伐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其主要原因是北伐战争
( )
A.威胁到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基础 B.北伐战争公开提出推翻帝国主义 C.国民政府对帝国主义发出最后通牒 D.帝国主义国家的侨民利益受到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75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37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3分,第28小题13分。
要求:分析材料,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 4 -
材料一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孙中山先生在《章程》中说:“乃以庸奴误国,荼毒苍生……,暴过虎狼。”他在《军政府宣言》中也明确指出:“驱除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光复民族的国家……申民志而扶国宗。”
——引自《孙中山选集·兴中会章程》
材料二 1906年,孙中山对纲领进行解释时说:“革命宗旨,不专在对满,其最终目的在废除专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翻满政府,从驱除满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是不能不革命。”
——引自《孙中山选集》
材料三 1912年孙中山说:“失去一个满洲专制,转生出无数强暴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转前尤甚……一切不平等条约……皆当取消。”1924年,孙中山又说:“北伐之目 的,不仅要推翻军阀,尤在打倒军阀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
——引自《孙中山选集》和《北上宣言》
材料四 江泽民同志在评价孙中山先生时指出:“(他)一生追求真理,不断进步,坚持从实践中学习,从失败中学习,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提出了怎样的民族主义观?(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这种民族主义观形成的原因。(2分)
(2)从材料二看,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有怎样的新变化?(1分)结合20世纪初的国
际国内形势,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1分)有何局限性?(1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又有怎样的发展?(2分)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4)材料四分析了孙中山先生民族主义思想不断进步的主观原因。其原因的核心是什
么?(2分)
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近代前期民族企业发展状况表 创建企业(家) 投资总额(万元) 时间 厂数 年均增长率 数额 年均增长 1872~1894年 1895~1900年 1901~1911年 1912~1919年 53 104 326 470 2% 17% 30% 470.4 2300 8620 21.4 383.3 783.7 60% 9500 1187.5 ——根据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编制
材料二 1914年,农商部发给华胜有限公司的采矿执照图
- 5 -
材料三 一战期间,我国创办的主要民族企业图
图3 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图4 1914年创办的塘沽久大精盐公司
图5 1918年创办的上海厚生纱厂 图6 1914年创办的上海华丰面粉公司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图7)
材料五 1922~1925年,中国纺织业发展状况表 年代 纱锭数(枚) 占全国纱锭数百分比(华商+外商=100%) 63.1 1922年 1,506,634 59.7 1924年 1,750,498 55.9 1925年 1,866,232 ……1921年至1922年两年内,日本在上海新设纺织公司六个,在青岛新设三个……。1919年,日本在华纱厂的纱锭数为332922枚,1922年增至621828枚,1925年更增至1268176枚。……在商品倾销方面,帝国主义对华贸易总值,如果以1913年为100,大战期间最低的1915年为79.7。但大战一结束,1919年立即增加到113.6,1922年激增到165.8。
——引自胡华主编《中国革命史讲义》
- 6 -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前期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状况。(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
些?(2分)
(4)根据所学的知识和一战期间的国际形势,分析材料四中中国面粉业由战前的进口
为主变为出口为主的主要原因。(2分)
(5)材料五反映了哪些现象?(2分)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四运动时期,宣传新文化运动
的刊物(1915年出版的《青年杂志》) 材料二 巴黎和会上的英美法意四国首脑
材料三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
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
——引自1919年5月,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学生的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
阅读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2分)
- 7 -
(2)材料三中的“过激派”是哪个派别?(2分)“伪说”是指什么学说?(2分)
“此次罢学”风潮指什么事件?(1分)联系材料二,指出“近因”是什么事件?“远因”又是什么事件?“俄国过激派”又指什么?(3分)
(3)综合四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的爆发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三、问答题(共3小题38分。第29小题12分,第30小题13分,第31小题13分。要
求:条理清楚,紧扣题意。)
29.(12分)概括并用史实说明1920~1927年,中国社会在政治(3分)、经济(3
分)、思想文化(6分)等三个方面的特点。
30.(13分)中国近代,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和激进思想形成三次解放潮流。据此回答:
(1)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何
共同点?(1分)有什么差异?(7分)
(2)与二者相比较,新文化运动有哪些进步?(2分)
(3)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指出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在反封建方面的不足之处。(3分)
31.(13分)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重大革命。请回答:
(1)这两次大革命爆发的共同主要原因各是什么?(3分)
(2)从革命指导思想、革命力量、斗争方式等方面来看,后者比前者有哪些重大进
步?(6分)
(3)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都失败了,其失败的含义是什么?两者共同的经验教训有
哪些?
参考答案(4)
- 8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75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
的)
1.B(A项是国民党反动派所代表的阶级性质,C项是同盟会和国民党创建初期的阶级性
质,D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2.D(A项是袁世凯上台的表象,D项才是其掌握实权、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标志,B是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标志,C项是其破坏共和、实施专制的表现。)
3.A(冯玉祥北京政变受到南方国民革命的影响,其也推动了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
动。南洋公司的发展说明北洋政权客观上比较重要工业的发展。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也有利于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发展。故选A。)
4.C(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的统治被基本推翻。北洋军阀被完全推翻是以1912年
张学良发动“东北易帜”之后。)
5.A(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的推动,客观上是一战使帝国主义暂
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群众性的反帝斗争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救国的思想激发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的热情。故选A。)
6.B(②和④在材料中都不能够体现出来,故排除掉这些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即可。) 7.D(其它选项只说明了其中一个内容,只有D项叙述全面。) 8.A(B项和C项与题意不符,D项的叙述是错误的。故选A。)
9.A(B项是省港大罢工的内容,五卅运动是反对英国制造“五卅惨案”而发生的,九
江、汉口人民收回英租界是在北伐战争当中。)
10.B(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其主要目的是支援北伐战争,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 11.B(本题的选项说明有两个叙述是不正确的。而当时国民党的理事长是孙中山,宋教仁
被杀害是在1913年。故选②③,正确答案是B。)
12.C(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还在美洲。直接发动武昌起义的是熊秉坤、金光龙。) 13.D(《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主要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4.A(A是李大钊照片,B是胡适照片,C是陈独秀照片,D是鲁迅照片。中国第一个举
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李大钊。)
15.B(中国第一个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人是李大钊,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一大,所以选
B。)
16.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壮大,为中共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
和五四运动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干部和组织上的条件。共产国际为中共的诞生起了帮助作用。)
17.B(实现共产主义是最高目标,打倒封建军阀在中共一大中没有直接提出。故选B。) 18.C(中共二大对中国国情进行分析后,认清了国情,认识到必须联合工人、农民阶级,
并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官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19.D(中共没有参与北京政变,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中共居从属地位,这是国民大革命失
败的主要教训。)
20.C(A项是帝国主义的表面目的,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自身利益。帝国主义对外政策
一切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 9 -
21.C(袁世凯复辟得到法国、俄国和日本的支持,当袁世凯众叛亲离时,帝国主义又反对
袁世凯称帝,这是袁世凯复辟最终覆亡的客观原因之一。)
22.A(在五卅运动中,帝国主义采用高压政策,并停止供电和贷款,这实际上是经济手
段。故选A。)
23.C(冯玉祥北京政变,没有帝国主义势力直接参与。其它事件都涉及到帝国主义支
持。)
24.B(由于帝国主义公开干涉北伐和中国革命,制造一系列屠杀惨案,中国人民和革命政
府才要求收回英租界的。)
25.A(A项是根本原因,B项客观原因,C项是错误的表述,D项是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
命的主要借口。)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37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3分,第28小题13
分。)
26.(12分)【解题指导】材料一主要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当时的单纯的“排满”情
绪,显然与历史和现实有关。材料二由单纯“排满”到“反满族贵族和清政府”,认识提高。材料三由反清到彻底地反帝。这反映了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仅认清了清政府的本质,也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材料四要结合孙中山自身的经历和革命精神以及当时中国的国情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排满兴汉,存在明显的大民族主义观。(答:“带有民族复仇主义和种族主义倾向”,或者答“排满兴汉,带有民族歧视主义。”也给分。)(1分) 原因:历史上大民族主义(或:大汉族主义)观的影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阶级局限性;当时的民族矛盾比较尖锐。(2分,答出2点即可。) (2)变化:将矛头指向清政府。(1分)
原因:《辛丑条约》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认清了清政府的本质。(1分) 局限性:没有把民族主义(反封建)与明确的反帝结合起来。(1分)
(3)变化:认清了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主义观(或答:中国要实现民族平等、民族独立、民族自强,必须彻底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2分)
原因:经过多次革命的失败,认清的列强和封建军阀的本质;一战后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民族危机仍然严重;中共及共产国际对他的帮助。(2分)
(4)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精神,不断的追求真理,坚持不停止探索的精神。(2分。若答:“结合中国国情的变化,坚持实事求是的主张”,也酌情给分。)
27.(13分)【解题指导】在回答第(1)小题时,既要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前期
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分段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工厂、资本数额的变化,然后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第(2)小题也要分1894年前和一战期间两个时间段分别进行论证,答题时既要根据材料,也要根据教材上的分析。第(3)小题在分析特点时,要根据图片所反映的企业类别入手,分析出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发展畸形。第(4)小题要结合国内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和欧洲国家国民经济的军事化两个方面组织答案。第(5)小题要从日本在华纺织业的迅猛发展的数据和中国纺织业的比重下降数据,得出:帝国主义在一战后重新加紧经济侵略,日本成为侵略的主要国家之一,本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这些结论来。
- 10 -
【参考答案】(1)①投资厂、资本投资额均持续增长。②1895年前各项增长值较低。③1912~1919年各项数据达到最高。(3分)
(2)1894年前: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挤压;外商企业的竞争;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民族工业自身力量薄弱。一战期间:辛亥革命的推动、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群众性斗争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4分)
(3)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相对落后;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等发达地区,分布不平衡;发展时间很短。(2分)
(4)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一战期间,英法等欧洲国家卷入战争,国民经济军事化,对面粉的需求增加。(2分)
(5)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重新加紧经济侵略;日本在华经济势力迅速增强,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中国民族工业每况愈下。(2分)
28.(13分)【解题指导】第(1)小题说明,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第
(2)小题要读懂材料,然后分别分析说明。第(3)小题要联系材料一中的新文化运动、材料二中的巴黎和会和材料三中的俄国十月革命,然后归纳概括出来。 【参考答案】(1)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思想基础。(2分)
(2)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等。(2分)马克思主义学说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说。(2分)五四运动中学生罢课。(1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传入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3分) (3)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巴黎和会起了导火线的作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3分) 三、问答题(共3小题38分。第29小题12分,第30小题13分,第31小题13分。) 29.(12分)【解题指导】本题时间范围明确,指向清楚。其答题模式是:先分析某一方
面的特点,然后用史实说明;逐一回答。从政治方面看,要从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局面变化,中国北洋军阀统治状况,中国政治力量的分化与重组,中国革命的局面等方面进行概括和说明。从经济方面来看,要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状况等几个方面去归纳。从思想文化方面来看,主要要看到当时在中国传播的各种学说及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去归纳总结。史实说明要根据特点的概括一一举例。
【参考答案】(1)政治方面:①由日本暂时独霸中国转变为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如:华盛顿会议召开。(1分)②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军阀混战加剧,政府更替频繁。如:直奉、直皖战争;直系和奉系控制北京政权等。(1分)③中共诞生,中国革命高涨并出现新局面,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重新组合。如:国共第一次合作,工农运动发展,北伐战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等等。(1分)
(2)经济方面:①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1分)②美国和日本成为经济上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1分)③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如: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等。(1分)
(3)思想文化:①新学说纷纷传入并粉墨登场,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等。(2分)②中国思想界各种学说得到发展并斗争激烈。如:问题与主义之争;新三
- 11 -
民主义学说的提出等。(2分)③研究新学说的团体、组织纷纷成立。如:中共诞生;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纷纷成立等。(2分)
30.(13分)【解题指导】第(1)小题要从反封建这一角度比较共同点,从思想主张、经
济主张和斗争方式上比较其不同点。第(2)小题要从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主义的彻底性和新发展两个方面说明其进步性。第(3)小题要结合每个运动的缺陷进行归纳。 【参考答案】(1)共同点: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1分)不同点:①在思想武器上,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还用生物进化论批判封建旧制度;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3分)②在具体主张上,维新思想中有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变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的内容,但没有触及封建政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民主革命思想照搬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并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2分)③在斗争方式上,维新思想并不主张用暴力变革现实,幻想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民主革命思想主张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2分)
(2)进步:①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思想儒家学说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矛头指向孔子旧礼教。②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2分) (3)不足:①维新思想没有把对封建制度的改革同封建经济基础的变革结合起来。②民主革命思想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③新文化运动虽然补上这一课,但又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指明革命的真正出路。(3分)
31.(13分)【解题指导】第(1)小题,在回答共同原因时,应从内因反动政府的统治和
外因帝国主义侵略去归纳和概括。第(2)小题,从指导思想上看,主要要比较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从革命力量上看,主要要比较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与国民大革命中的革命联盟的不同;从斗争方式来看,主要要比较武装斗争与斗争方式多样化的区别。第(3)小题的含义要结合斗争结果和社会性质去理解;共同经验教训,要结合史实,从群众基础、斗争方式、依靠力量、领导阶级等方面归纳。
【参考答案】(1)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反动黑暗统治。资产阶级革命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3分)
(2)前者是旧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后者用新三民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中共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前者依靠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单一,脱离人民群众;后者依靠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前者运用单一的武装起义、武装斗争的方式;后者形式多样,有武装斗争、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商人罢市等多种形式。(6分)
(3)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分)教训:必须广泛地发动群众;必须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必须有最先进的阶级的领导;必须与反动势力作彻底的斗争。(3分)
- 12 -
【评分说明:本小题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概括和拓展认识问题的能力。考生在回答教训时,只要答出3点即给满分3分。考生有其他言之成理的叙述,均酌情给分。但本题的总得分不能够超过4分。】
- 1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