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1-201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

2011-201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

来源:尚车旅游网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11--2012学年第 1学期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类型:闭卷+开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装题号 得分 评阅人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考试注意事项:

订1.本次考试分闭卷和开卷两部分。第一、二、三大题为闭卷部分,答题时间为50分钟,答案请填涂在答题卡上。第四、五大题为开卷部分,答题时间为70分钟,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考试50分钟后统一收答题卡,答题卡由监考老师收

线 齐后方可离开座位拿资料进行开卷部分的考试。

2.考生参加考试需携带2B铅笔、橡皮、圆珠笔或钢笔。闭卷部分的答案请一定用2B铅笔填涂,开卷部分的答案请一定用圆珠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 3.答题卡必须写上院系、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学号要填涂正确,特别注意“科目”栏填涂“原理”。主观题答题卷必须写上学号、姓名、年级、专业。考完试后分开交答题卷、试题卷。

4、考生在考试全过程中不得使用通讯工具,利用通讯工具查资料的视同作弊。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45分,每小题1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

装订线

C.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 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理想崇高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4、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6、近代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7、“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

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是( )

A.先验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经验论的观点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的发展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D.事物的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

9、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B.唯心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0、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1、“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句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14、“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15、“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

装订线

16、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17、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1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19、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2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

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问,它是以(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21、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22、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3、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24、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 )

A.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C.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D.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 25、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内容看(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26、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是( )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军火商 2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3

装订线

29、跨国公司是当今国际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他们控制着全球生产的40%,国际商品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科技研究与开发的80%-90%,国际投资额的90%。这表明跨国公司( ) A.是国际垄断资本的主要经济形式 B.跨越了不同社会制度的界限

C.已使发达国家难于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D.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最好形式

30、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于( ) A.老殖民主义 B.新殖民主义

C.新老帝国主义的一贯做法 D.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 31、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3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33、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 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34、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36、“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3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8、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39、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 ) A.展望的内容是否正确 B.展望的目的和动机是否正确 C.有没有预见性 D.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科学

4

4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41、社会意识从内容层次划分分为( )

A.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C. 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2、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装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4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订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44、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线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45、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 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 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 D.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得分

二、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

4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 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47、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理在事先 D.心外无物

48、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 ) A.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B.精神和理论的力量比物质的力量更重要和强大

C.对客观世界的批判和改造必须依靠物质力量来实现 D.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49、“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5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50、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装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51、“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订52、资本主义社会,获得平均利润的剥削者有( ) 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农业资本家 D.银行资本家

53、马克思认为,股份公司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这是因为( )

线A.股份公司使私人资本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 B.股份公司使私人企业取得了社会企业的形式 C.股份公司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D.股份公司促进了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5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 )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55、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得分 1.5CM 三、判断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判断下列命题,对者涂A,

错者涂B,共10分,每小题1分)

56、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 57、唯物主义都是辩证的,唯心主义都是形而上学的。( ) 5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

6

59、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 60、“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

61、“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

62、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而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63、有人认为,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已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了。( )

6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 )

65、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应该积极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

装订得分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66、阅读下面的材料: 材料1

线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页)。 材料2

我国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的钱学森同志说:“我近30年一直在学习马克

7

思主义哲学,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提出基本粒子内部结构的第一个物理模型的坂田昌一先生指出,恩格斯和列宁的哲学见解“确实鼓励了我,使我敢于把基本粒子当作物质的始原的观点相抗衡。”他同时认为,毛泽东的哲学著作《矛盾论》和《实践论》“对于科学研究也必然

装具有强有力的武器”。

英国生物学家霍尔墩在恩格斯著作的启发下,用数学的方法表达了变异和选择之间差

订不多平衡状态的规律性。他说:“几年来我对恩格斯著作的研究在我的意识中促进了一条新的原则的结晶,这些原则就是以与家牲畜选择及联系的大量零散材料连接为基础的。我不认为不研究恩格斯的著作就得不出这个结果,我只想强调我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应

线归功于恩格斯的思想。”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材料1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什么样的理论品质,并具体说明之。(5分) (2)材料1和材料2从认识论共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并具体解释之。(5分) (3)结合材料1和材料2,并运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原理,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5分)

得分

五、论述题(20分)(共2题,任选做1题,2题全部作答,第1题的

答案有效。要求论点正确,条理清晰,紧扣论题。)

67、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原理,分析我国五十年代发动的“大跃进”运动错在哪里。(相关背景: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主要口号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五年超英,十年赶美”、“一大二公” :指人民公社第一规模大,第二公有化程度高)

68、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评述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观点。(相关背景:冷战结束以后,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命运,成为东西方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即“共产主义失败论”,是由日裔美人福山提出,在他看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的结束,

8

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终结,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从此之后,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制度就不再进步了)

订线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答卷(A卷)

2011-2012学年第 1 学期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类型:闭卷+开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题号 得分 评阅人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注意:一、二、三大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四、五大题答在答卷上。 得分

9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线 得分

五、论述题(20分)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