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特色产业簇群的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基于特色产业簇群的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0年第5期总第115期 文章编号:1003—2398(2010)05—0047—06 基于特色产业簇群的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郭荣朝 。苗长虹 (1.河南财经学院城市与乡村发展研究所,郑州450002; 2.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开封475001) A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SPATIAL STRUC’IURE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LUSTER GUO Rong—chao ,MIAO Chang—hong2 《i.t ̄ese31"ch Institute ofUrban andRuralDevelopment,Henan Universitv ofFinance andEconolm>S, Zhengzhou 450002,China,"2.Key1 ̄cscaTch Institute ofYellowRiver Civib'zation and SustMnable Development,Henan Universitv,Kaifeng 475OOL China) Abstract:The rol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vital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Firstl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s of spat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like industry cluster theory,layer domain theory,spatial interaction theory and ecological theory;and analyses intensively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from the aspect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luster,involving the phase of de— velopment of a single company rom the corporation level,the phase of f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luster from the small towns level,the phase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luster in urban areas from the urban level and the phase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luster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from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level,evolv- ing from splattering spatial pattern to the mode of corridor group network which has fully utilized compara— tive advantages of urban areas and has the principal part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luster in urban agglomer— ations.Secondly,the authors construct optimized pattems of spatial structure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which have the corridor group network mode on a regional,a national and a global scale.Due to distinctions of time and space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luster in urban agglomerations,patterns of the optimiza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on regional scal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zon— al,radial and concentric corridor group network modes.Finally,the paths of spat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s put forward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region,including innovative ideas and concepts,market integration,ur- ban and rural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 industry cluster nurture.Therefore,the timely linkage collabor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region need to be built up to eliminate administrative economic con— straint,speed lane construction between different cities in urban agglomeration region,and accelerate free low ofproductifon factors like human resource,material,fmancial,energy and ecological flow. Key words: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luster;urban agglomeration;spatial structure;optimization 提要:城市群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阐述了产业簇群理论、层域理论、空间相互 了思想观念创新、市场一体化建设、城乡统筹协调发 展、特色产业簇群培育等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路径等。 作用理论和生态学理论等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依据。 深入分析了特色产业簇群视角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 关键词:特色产业簇群;城市群;空间结构; 优化 过程。构建了全球、国家和区域等不同尺度的廊道组 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模式。最后。作者提出 中图分类号:F119.9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JL0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49);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B081) 作者简介:郭荣朝(1963一),男,河南镇平人,教授,博士(后),所长,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E—mail:rongchao2003@163,com。 收稿日期:2009—12—14:修订日期:2010—03—3l jM G£0G 鹿 V VOi 25.NO 5 2O ,{《l; 2010年第5期总第115期 城市群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乃至我国经济社 scale不仅仅是简单的自然分类,认为scale除开包括尺度 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lI_31。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有利于降 (size) (如county,province,continent)、层次(1eve1) 低发展成本,实现共赢;有利于特色产业簇群的形成与发展 壮大,产生“1+l>2”的效果;有利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实现城乡良性互动。特色产业簇群是城市群区域比较优势资 间结构优化的基础。根据生产关系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原理,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协调发展,而经济 的协调发展首先表现为产业协调发展,即城市群区域协调发 展是以城市群区域内各城市的产业协调发展为基础。产业协 调发展不仅要求产业结构合理,而且要求城市群区域内各城 (如local,regional,nationa1)这两个一般意义之外,尤其 重要的是关系(relation)[51。正是不同尺度和不同层次的要 素相互混合纠葛,才形成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以及本文要探讨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城市不是孤立的空间实体,要维持 源(特色资源)得以合理利用的集中体现,是城市群区域空 的特色产业簇群、城市群空间结构等问题。 城市正常运转,城市内部、城市与城市、城市和区域之间总 在不断地进行着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生态流的交 换。空间相互作用把空间上彼此分离的城市整合为具有一定 结构和功能的有机体,并形成空间尺度不一的城市群区域。 市就同一产业或相近的几个产业能够分工合作,合理布局, 形成密切的产业联系。因此,基于特色产业簇群视角的城市 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依据 产业簇群理论。产业簇群又叫产业集群,它是指相关产 业形成地理上的集中性,包括上下游产业的制造商,互补性 产品的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的供应商,以及相关机构 (政府、大学、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 图1某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示意 Fig.1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Cluster in One Urban Agglomeration 由图1可以看出,某城市群的四个主导产业簇群为:金 融商务服务(银行、基金、债券、保险);权力部门(政府 机构、贸易协会、经济组织):旅游业(宾馆饭店、旅游景 点、娱乐场所):创造性制造业(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产业、 传统产业的改造)。除此之外,还分布着一系列相关产业簇 群,对四个主导产业簇群起着加固作用。其中,四个产业簇 群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其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并通过 创造性制造业、金融商务、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簇群与全球产 业链链接,从而对区域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 层域理论。地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地理空间的认识过程 为:场所(place)一空问(space)一层域(scale o Howitt (1998)认为scale和环境、空间、区位等一样,是地理整体 (geographical totaliites)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地理整 体的~个动力因素,而不简单是地理关系的产物。他强调 圈 …G…E…O G… 城市群区域的城市内部、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产业分工合理 有序,城市群空间结构才能处于优化状态,经济社会环境可 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学理论。生态学认为,互利共生是两物种相互有利 的共居关系,彼此间有着直接的营养物质的交流,相互依 赖,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协同进化是指在物种进化过程 中,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 后一物种性状的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 象悯。城市群空间结构与特色产业簇群之间就是一种互利共 生、协同进化的关系。城市群空间结构合理有序,有利于不 同尺度、不同层域的特色产业簇群的形成和发展,继而促进 城市群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群区域人口容量 逐步提高,城市群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不同尺度、不同层域 特色产业簇群的形成发展,使城市群区域人尽其才、物尽其 用,各种比较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业布局科学合理, 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其空间响应——城市 群空间结构更加优化;同时,还可以使“三废”排放减少 (或实现零排放)、 “三废”处理率提高,污染在源头得以治 理,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反之,将形成城市群区域经 济社会人口环境与空间结构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要 通过不同尺度、不同层域的特色产业簇群的培育发展推进城 市群空间结构不断优化;促进城市群区域产业布局科学合 理,使城市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不断适应自然生态环境 演变规律,最终实现特色产业簇群与城市群空间结构之间的 互利共生、协同进化目标(图2 o 城市群人口增长 一 城市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 备獒强源鹌 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上地退化 污染,生物多样性丧 城市群经济发展 失…… 图2特色产业簇群与城市群空间结构之间的互利共赢机制 Fig.2 Symbiosis Mechanism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Indus- trial Cluster and hte Spatial Structure ofUrban Agglomeration 郭荣朝,苗长虹基于特色产业簇群的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2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过程 根据上述理论,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形成大致经历以下 四个阶段:①单个企业发展阶段(企业层面)。工业化初级 阶段,工业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形成主要依据各个地点的资 源情况和交通状况等,企业空间分布呈比较均匀的散点状。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村办企业的快速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 证。②产业簇群发展阶段(小城镇层面)。随着工业化的不 断推进,工业产品供应不断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 发展规模由小变大,以规模效益取胜于市场。与此同时,上 下游产品衔接、相关企业合作加强,产业发展进入簇群阶 段。即,企业不断向城镇工业园区集聚。由于园区基础设施 配套,中介服务完善,上下游以及旁侧产业有机整合,簇群 效益大为提高。③城市特色产业簇群阶段(城市层面)。特 色产业簇群形成于城市比较优势资源(特色资源)基础之 上,各城市资源环境条件、原有经济基础、社会历史文化背 景有着很大差异。不同城市的同一产业簇群效益存在很大差 异。因此,根据城市比较优势资源,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簇 群将使城市产生比较竞争优势,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环境效益。城市特色产业簇群是城市地域范围内包括小城镇 层面产业簇群整合的结果。城市地域范围内分工合理促使城 市特色产业簇群形成,城市特色产业簇群的形成发展是城市 空间结构优化的象征。④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阶段(城市群 图3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与空间结构优化关系 Fig.3 Rela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Cluster and Spat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Urban Agglomeration 层面)。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是城市群区域比较优势资源 (特色资源)得以合理利用的集中体现。特色产业簇群具有 很强的地域性,不同的城市群区域其资源条件、经济基础、 科技水平、社会文化习俗等资源要素有着很大差异,适宜于 发展不同产业,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簇群。城市群区域 比较优势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存在或者作为消费者偏好可以为 过市场对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逐渐形成特色产业,特色产业的 上下游产业和旁侧产业相互衔接,便形成同类产业的不断集 3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重组模式 根据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影响范围的不同,可以将其划 分为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区域尺度等3种‘廊道组团网络 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 (1)全球尺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纽约、 色产业簇群随之形成,并通过信息、交通等快速通道与世界 各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 优化模式逐步形成(图4)l1l。 (2)国家尺度。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接轨的不 企业提供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和较稳定的广阔市场,通 伦敦、东京等为金融中心、创新中心的全球尺度的城市群特 聚。簇群效应将引导研发、中介服务等机构的不断加入,将 持续发展,全球尺度的‘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 进一步提高簇群效益,特色产业簇群逐步形成。 因此,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是城市群区域各城市分工合 作、协同发展的结果,也是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集中体 现[71(表1,图3)。上述四个阶段既是产业发展的影响,相互促进。 个升华 过程,也是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二者相互 断深入,以北京一天津、上海一杭州一南京、香港一澳门一 广州等为金融中心、研发中心、创造性制造业中心的国家尺 度的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逐步形成。其间通过交通信息等快 速通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 表l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过程 Tab.1 The Progress of the Spatial Stmcture in Urban Agglomeration 2010年第5期总第115期 可持续发展,国家尺度的‘俯道组团网络化模式”已经显现 合模式。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成长阶段的平原地区(或多条 (图5)嘲。 谷地相互交叉的山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 (3)区域尺度。因时空条件差异,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 强,由带状复合通道逐步演化为放射状复合通道,城市群生 发展水平差异,使区域尺度范围内的‘廊道组团网络化”城 产要素整合范围进一步扩大,整合深度进一步增强,城市群 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模式形成三个变种。①‘带状廊道组团网 发展初期阶段的平原地区(或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复合 通道地带(交通走廊、信息通道等组合而成)生产要素流动 特色产业簇群进一步发展,放射状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 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城市群特色产业 簇群成熟阶段的平原地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 善,城市群区域范围内的生产要素完全整合为一个有机整 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 间优化组合模式逐步形成(图6.B o③“同心圆状廊道组 集聚增强,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首先在复合通道地带形成, 并呈现出带状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优化组合模式(图 体,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也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其空间响应 6.A)。②‘放射状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组 为“同心圆状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 删 香 商 曼谷 杉 墨西 新l胤坡 /加尔哥达 l。 世界城市群 孟买 约翰内斯 固 世界城市 悉尼 旭B约热内卢 - ●国家中心城市 澳洲 南美洲 布宜诺斯艾利斯 非洲 =交通信息通道 图4”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模式(全球尺度) Fig.4 Mode ofCorridor Group Network ofUrban Agglomeration(World Scale) 图5“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模式示意图(国家尺度) Fig.5 Mode ofCorridor Group Network ofChinese Urban Agglomeration(National Scale) 臣坐 …G…E(…,)…G…RA…P…HY~ 墅 .5…20…l i一 ̄/ 郭荣朝,苗长虹基于特色产业簇群的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式(图6一C)【引。 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充 分了解城市群区域内部各类资源要素状况和外部环境条件的 基础上,科学分析预测产品的市场需求趋势,才能明确城市 4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路径 4.1思想观念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 群区域比较优势资源,继而通过特色产业簇群培育推动城市 本动力,是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群空间结构优化,通过城市群空间结构不断优化来促进特色 思想观念、企业或企业集团组织及其行为{ 、行政因素[11 等 产业簇群发展壮大,最终使特色产业簇群与城市群空间结构 社会文化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只有 优化进入良性互动状态,使特色产业簇群发展达到最佳效 通过创新思想观念、创新社会文化,才能克服社会历史文化 果,使人为主动的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更加符合经济社会环 制约。创新思想观念需要破除一切地方利益、地方保护等旧 境演进规律,更接近‘理想状态”。 B放射状廊道组团网络化模式 图6“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 优化模式(区域尺度) Fig.6 Mode ofCorridor Group Network ofChinese Urban Agglomeration(Regional Scale) 的思维方式和做法的束缚,形成与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要求 相吻合的新思维、新观念。思想观念开放,人才云集,城 市,尤其是核心城市成为创新源地,城市群区域各城市之间 分工协作,促进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形成并发展壮大,推动 城市群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同时,还可以通过思想观念创 新,带动管理方法、政策制度、发展机制等一系列创新,协 调解决好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有 利于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有利于城市群区域经济社会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城市群不仅无法形成,而且由于城市 处于衰落阶段,人才流失,思想观念受到束缚,人们的行为 禁锢于某种思维范式,形成僵化教条,使产业发展失去诸多 机遇,严重制约着空间结构优化的有序推进。 4.2市场体化建设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城市群区域计划经济体制烙印 很深,逐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各种隐含或变相、甚至是政府 明文规定的地方保护,对企业发展危害极大。实现城市群空 间结构优化,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市场机制为基 础,按照要素流动和利益相关的客观要求,不断形成特色产 业簇群,实现城市群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优化整合,并产生 要素集聚规模效应。在这一过程中,市场将发挥主要作用, 地方政府应侧重于规划引导、优化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加 强公共物品的建设管理与保护。市场一体化建设就是要通过 市场竞争机制优化城市群区域资源配置、优化城市群空间结 构,实现多赢局面.①淡化行政区经济,突出各自产业特 色,实现优势互补。根据城市群区域各城市的资源优势和发 展潜力,通过产业横向联合和纵向优化重组,实现互通有 无,重点是通过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产业簇群,产生规 模效应,通过产业升级形成品牌效应。②克服体制障碍,按 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原则通过具体的协议和条约,实现城 市群区域各城市之间的紧密合作。③突破“囚徒困境”。城 市群区域各城市人民政府应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 相应细则,惩罚地方保护,激励相互协作,屏弃地方保护主 义。通过协作改变现有的以行政版图为主导的“中心一次中 心……次中心一中心”的经济格局,建立以经济为主导的 “中心一次中心…・-次中心一中心”的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 发展新格局[ 。 4.3城乡统筹发展 ‘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 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 (芒福德)ll3】。城市与乡村在思想理 念、产业发展、建筑景观、生态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区别, 璺譬 …FiA… t: …Yo …i 2. 5… N :I_ 屋_ 2010年第5期总第115期 互补性很强。乡村是城市原材料的供应地、二三产业产品销 展,有利于特色产业簇群的形成与发展。特色产业簇群形成 售市场、人力资源的输送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屏障,城市是 发展与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互利共赢。 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火【车头”、产品深加工的集聚 ③根据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影响空间范围和发展阶段的差 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场所、农业现代化技术设备的支 异,可形成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和区域尺度三种廊道组团网 撑点。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内涵就是强化城乡互动,实现城 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模式,其中区域尺度包括带状、放 乡双赢。城乡互动,在微观层面上就是要加强城乡工业、农 射状和同心圆状三种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模 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对接和交流,以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 式。④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路径包括:思想观念创新,市场 化为关键;在宏观层面上就是通过城乡政策调整,构建和完 体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特色产业簇群培育等。为此, 善城乡统一的户籍、财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城 我们必须及时构建城市群区域联动协作机制,消除行政区经 乡统筹发展,使城乡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城乡信息共享、城 济束缚,加快城市群区域各城市问快速通道网络建设,加速 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城乡统筹发展使城市群区域基础 人流、物流、资金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生态流等生产要素 设施、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实现有 的自由流动,才能不断形成发展壮大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 效对接,城乡间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生 促进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增强城市群综合竞争能力,提高 态流等生产要素流动畅通无阻,城市群比较优势得以凸现, 城市群在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事务中的地位,推动城市群 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形成发展壮大,城市群空间结构得到不 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断优化。 4.4特色产业簇群培育 参考文献 特色产业簇群形成发展是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重 [I】顾朝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要方式。①根据城市群区域比较优势资源(特色资源)培育 9—27. 特色产业簇群。要围绕城市群区域的比较优势资源(特色资 [2】苗长虹.城市群作为国家战略:效率与公平的双赢[J】.人文地理, 源)发展壮大相关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围绕特色产业 2005,20(5):13—19. 链条使城市群区域各城市之间形成合理分工,形成有相关配 [3】Linda Canina,Cathy A Enz,Jeffrey S Harrison.Agglomeration El- 套产业支撑的特色产业簇群。即城市群区域内各城市就同一 fects and Strategic Orientations:Evidence from the U.S.Lodging In- 产业或相近的几个产业能够分工合作,形成密切的产业联 dustry[J].Academy ofManagement Journal,2005,48(4):565—581. 系。②改善影响特色产业簇群发展的要素条件。城市群区域 【4]尹继佐.世界城市与创新城市【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核心城市与一般城市、城市与乡村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空 2003.28—29. 【5]Howitt.Endogeneous Growth Theory[M】.Cambridge:M.I.T.Press, 间集聚能力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各城市应从改善要素 1998.56.57. 条件入手,通过市场机制打造城市群区域特色产业簇群。③ 【6】6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8・llO. 加强城市群区域各城市之间的协作与联动发展。城市群区域 [7】夏维力,李博.群效应一从产业集群到城市群【M】.西安:西北工业大 各城市政府应对本区域的比较优势资源进行梳理,通过城市 学出版社,2007.53—61. 群区域各城市之间的规划与协调,实现城市之间的错位发展 [8】GUO Rongchao,MIAO Changhong,U Xuexin,etc。Eco-spatial 和互补发展,避免盲目发展与重复投资,并从构建城市群特 Structure ofUrban Agglomeration[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色产业簇群的高度出发,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利用,达到 2007,17(1):28—33. 城市群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合作发展的共赢目标。 [9]薛东前,王传胜.城市群演化的空间过程及土地利用优化配置【J】_地 理科学进展,2002,21(2):95—102. 5结语与讨论 [10】朱英明,于念文.沪宁杭城市密集区城市流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三点结论①层域理论、空间 2002,(1):3卜33. [Il】陈德宁,沈玉芳.广东城市化的动力特征与发展方向探讨[J].经济 相互作用理论、生态学理论,尤其是产业簇群理论为城市群 地理,2004,24(1):76—80. 空间结构优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②特色产业簇群的形 02]陆大道,姚±谋,刘慧,等.2006中国区域发展报告一城镇化进程及 成发展使城市群区域比较优势资源(特色资源)得以充分合 空间扩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0—186. 理利用,是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城市群空问结构优 [13]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化有年lJ于降低发展成本,有利于区域内资金、人才、科技、 社,1992.转Bl自:刘捷.城市形态的整合【M1.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信息、生态等产业要素统一配置,有利于城乡统筹协调发 2004 66 (上接第15页) [16]M.Gottdiener.Space as a force ofproduction:contribution to the de一 [18]汤学兵.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演进与实证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 bate on realism,capitalism spa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urban 2009,(2):142—146. and regional research 1987,1 1(3):405—416. [19】刘曙光,杨明.国际新经济地理学领域的实证研究进展[J】.世界地 [17侏华友.新经济地理学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机制过程及其意Y-[J]. 理研究,2008,17(4):1—8. 经济地理,2005,25(6):753—760. 国…H…O…MA…N G 蟹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