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策略

浅谈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策略

来源:尚车旅游网
浅谈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策略

佛山市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 李佳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呈现多元化,社会在变,学生也在变,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以往一些贯用的德育工作方法与途径,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式发展的要求。为此,我对许多中职学生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与同行们一起分析其成因,研究其对策,希望这些能为我们当前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借鉴、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生 德育 现状 分析 策略 一、中职学生的德育现状

大多数中职生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他们普遍共同的特点就是自卑心理重,自信心不足。又因用人制度的改革尚未完善,才起步,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用人机制尚未建立;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对接尚不吻合,学不为所用,市场不能有效消化人才,部分专业就业难以对口;社会对职业教育、职校学生存在偏见等,致使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呈现出异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理想信念方面 思想上不求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上职中没有出息;学习上得过且过,目的不明,缺乏动力;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目标不明,认为现在学的不一定将来有用,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想混个文凭;有的是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就行,等等。突出表现为:意志消沉、无所事事、生活懒散、贪图安逸、今朝有酒今朝醉等。 2.纪律卫生方面

厌学、懒散、纪律性差。由于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扩招和高职学校的快速发展,加之社会对中职的偏见,以及自身定位的偏差,导致中职学生的就业难度更大,同时自身年龄的增长使其逐步产生了生存意识的思考,所有这些都使学生对未来很茫然,危机感大大加大。但是,中考的失败和对未来的茫然使得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加上很多学生在初中就不好好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厌学情绪。人生追求的缺乏使其陷入了散漫性与惰性之中。 纪律约束和卫生意识追求低层次。 3.心理障碍方面

自卑心理严重。中职学生绝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在中学,他们就是“差生”,是失落的群体,是被社会、老师、同学甚至家长定义为没有“成材”希望的一族。加之现在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评价,中职学生就业的形势,使得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害怕失败,有意回避可能会给他带来心理压力的实践活动。 二、导致中职学生的德育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综合上述种种原因,主要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社会环境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化,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言行充斥其中,如聚赌、斗殴、黄色书刊、音像制品、吸毒贩毒、封建迷信等等,很容易使青年学生受到污染和毒害。又因青年学生喜欢交友,且容易结成小群体,而某些落后的小群体的不健康甚至不法活动,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不良影响。

2、学校教育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虽然当下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可又有几所学校去执行呢?一方面,中职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升学无望,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这是德育教育问题产生的一因素。另一方面,有些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呈现单一化和公式化的

趋势,思想教育上报告多,大道理讲得多。教育方法不当,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家庭环境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中占有重要比重,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生活习惯、教育经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往往与家庭的不良影响相关。如,有的家庭家风不正;有的家庭成员行为不检点,作风不端正;有的父母离异导致家庭结构破坏,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等,但影响更大的还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如,有的实行家长独裁,要求孩子唯家长命是从,不允许孩子有自主权和主见,否则就训斥、体罚或打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有的家庭家长缺乏对孩子内心的了解,缺少与孩子的对话、沟通与交流等,致使学生缺少健康成长的环境、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形成不良品德。

三、解决中职学生德育问题的策略

1、多一点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本能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赞赏可以使学生走出自卑,获得自信。教师要多给后进生以掌声,让掌声成为他们生命的起点,从此用微笑面对人生。老师要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长处,正视自己的弱点,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勤能补拙,教学生学会扬长避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我,克服行为退缩,想方设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放弃任何一个争取好成绩的机会。只要有了成功,成就感就增强了。通过在各项活动中不断表现自己,还会发展意志力,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3、教学管理要注意方式、方法。中职学生,由于有着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也就有着更为强烈的自尊心。他们需要人们的理解和同情,更需要得到人们的尊重。所以我们在教学管理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我们要区分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气质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3、家校联盟。以家长学校为平台,提高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认识。要求父母在生活中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时,指导家长在教育孩子要注意方法。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都会发生变化。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再者,教育方式要生动、灵活。家庭是孩子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家庭教育若过于呆板,会使家庭失去吸引力。让孩子在亲切、温暖的气氛中收到教育。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人,人才培养目标应从原来的注重技能培养转变为技能和思想品德双重培养,不断地加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管理和投入力度,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实践中感悟和体会,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张晓莲,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3(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