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语文一轮复习

来源:尚车旅游网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八上、八下复习:字词、专题、名著、名句 第 1 课时 总第 个教案

主备人:龚美燕 审核人:

1.能给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汉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使用。 2.背诵专题《鸟》、《叶》中的相关诗歌,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了解“长城”在中国学习 的重大意义及相关的故事传说等;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和特点等。 3.了解《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和作品的意义;了解《钢铁是怎样炼目标 成的》的主要故事情节,保尔精神的内涵。 4.准确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重点句子。 1.汉字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 学习 2.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要故事内容及作品主题。 重点 3.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重点句子。 学习 1.汉字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 2.《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精神。 难点 教具学具 小黑板 试卷 预习作业 一、字词积累。

wēiyí( ) pángbï( ) 调虎离山( ) 皑皑( )千chuí( )百炼 ..惊惶( ) kē捐杂税( ) 酣然入梦( ) chù立( ) 咀juã( )呜咽( ) ...澎湃( ) 警戒( ) 火燎( )焦灼( ) liàng跄( ) 万lài俱寂( )....yùn怒( ) 酸sâ( )泥泞( ) 愕( )然一怔 蓦( )地 gōu火( )...急zhîu( )平平仄仄( ) 酝( )酿 qī’qiāo( ) qí( )祷呻吟( ) ....qiā( )指一算 风烛残( )年 yīn切( ) 故弄玄xū( ) 胆qiâ( ).玛nǎo( )wān yán( ) 黄绿错zōng( ) chuí炼( ) 主宰( ) 无边.无垠( ) 坦荡如dǐ( ) 倦dài( ) 倔强( )pï suō( ) qián滋暗长( )..yānyān欲睡( ) 旁yì斜出( )不折不挠( )虬( )枝 秀qí( )..争yán斗艳( ) 枯jí( ) 古味àng然( ) 忍俊不jīn( ) hào齿( ) bâng溅( ) 沉淀( ) 绽开( ) 仙露qiïng浆( ) zhù立( ) lián yī( ) ..zhì热( ) dì听( ) 缥缈( ) xùn职( )狭隘( ) 热chãn( ) ...拈( )轻怕重 纯cuì( )mî不关心( )旁wù( )xiâ dú( )和xiã( ) .

强guō不舍( )jiǒng异( ) 芥dì( ) 显赫( ) 风尘仆仆( ) ..miǎn怀( ) 海市shân楼( ) chuō穿( ) 天资yǐn慧( )宽yîu( )充pâi( ) 花卉( ) 阔绰( ) 避讳( ) 星宿( ) kuí梧( ) ....俯kàn( ) 一泓( )xǔxǔ如生( )气喘吁吁( )五彩斑lán ( )diàn记( )..yí误( )情sù( )驾yù( )shuî果( )chïu chàng( )shǐ( )志力挽狂lán( )水波línlín( ) 精zhàn( ) juàn zhì浩繁( )静mì( )无xiâ可击( ) yào( ) 匙 雄踞( )轩xiâ( ) 斟zhuï( ) 荒诞( ) ..倏然( ) 喧 xiāo ( )温xīn ( ) 汲取( )tuî宽( ) bīn临( ) 华yì( ) ..

pãng勃( ) piān piān起舞( )梦mâi以求( ) 受益fěi浅( )如火如tú( )

1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二、重点句子填空。

1、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陆定一《老山界》)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

4、烟笼寒水月笼沙,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僵卧孤村不自哀, 。6、国破山河在, 。

7、辛苦遭逢起一经, 。 ,零丁洋里叹零。 8、橘生淮南则为橘, 。

9、 ,风烟望五津。 ,儿女共沾巾。

10、浩荡离愁白日斜, 。11、 , ,参差披拂。 12、庭下如积水空明, , 。 13、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 。

14、 ,谁家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 15、飞来山上千寻塔, 。不畏浮云遮望眼, 。 16、黑云压城城欲摧, 。 半卷红旗临易水, 。 17、 ,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18、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19、斯是陋室, 。 无丝竹之乱耳, 。

20、长风万里送秋雁, 。 ,中间小谢又清发。 21、塞下秋来风景异, 。 千嶂里, 。 22、以中有足乐者, 。

23、 ,到乡翻似烂柯人。 24、蓬山此去无多路, 。 25、 , 却话巴山夜雨。

预习交流 1.难题错题交流 2.难题错题积累

展示探究 一、专题

专题一:咏鸟

1、默写古诗中字面上含有“鸟”的诗句。(不少于三句)

2、写出含“鸟”字的成语。(不少于三个)

3、鸟类是人类益友,是国家巨大的自然保护财富,你能采取哪些措施,使鸟类得到有益的保护?

2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4、学了本专题后,你对鸟与人类的关系和文化的内涵有哪些新的认识?

专题二:叶子

1、默写古诗中写落叶的名句。(不少于3句)

2、花与叶相依,写花常写叶。“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数点海棠的花蕾嵌于重重绿叶之明丽醒目。“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这一说法的美学原理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这句话,它的含义是什么?

3、叶子有哪些功能?并就某一方面稍作简述。

专题三:长城

长城是盘古在中华大地上的一条巨龙,她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就已开始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连接秦、燕、赵三国长城,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学了本专题后,相信你对长城会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请你尝试回答下面问题。

1、把你搜集到关于长城的成语、谚语或歌曲抄到下面。

2、搜集以长城为题材的古诗词,并注明作者。(不少于三句)

3、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民间传说说明了什么?

4、对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这件事,自古褒贬不一,我们应当怎样看呢? 5、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长城的价值总是多元的,如军事价值、认识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等。请你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6、古老的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你认为古老的万里长城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3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专题四:汉字

1、汉字这一专题向我们全面介绍了祖国的文字。你认为汉字有什么特点?请举一例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2、汉字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瑰宝”,你认为汉字中蕴藏着哪些文化信息。 3、有人说,汉字量大,难认难写难学;也有人说,汉字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有艺术价值,汉字“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请你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4、如何看待汉字中夹英文字母的情况。

5、学习本专题时,你所在的班级就“汉字是否是中国进入信息的瓶颈”这一话题举行了一次辩论会。现在就邀请你作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一段结束语。

二、名著推荐 《水浒传》

1、《水浒传》有关林冲的故事有的已演变成了歇后语。请你完成下列歇后语的填写。(选做两个即可)

示例: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①林冲上梁山—— ②林冲误闯白虎堂—— ③林冲到了野猪林——

2、《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3、暑假期间,希望中学开展了“我与家长共读名著”的读书活动。张家父子同读《水浒》,当他们读到“鲁提辖打死镇关西”这一情节时,引发了一段对话。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对话。

崇拜英雄的儿子说: 身为律师的爸爸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 (作者)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巨著中塑造的

4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一个 新时代的英雄形象。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有许多优点,其中你最佩服的是 ,这种品质具体体现在 (事例)。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 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4、“钢铁”到底是怎样炼成的?试结合保尔的成长经历,谈一下你自己的看法。

检测反馈 一、语境填空

1.有一种表达,无需笑语盈盈,却让我们感到心旷神yí ;有一种关怀,无需嘘寒问暖,却让我们感动的shān 然泪下;有一种支持,无需一诺千金,却让我们无怨无悔。 他没有红杏枝头春意àng 然的“闹”意,也没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标新立异,却有着让你功成名就的微笑,黯然神伤时的jiān 默。它,就是倾听。 2.现在的圆明园,失落了繁华,远离了xuān xiāo,却更亲近了自然。在福海荡舟遥望,远处mián yán的西山若隐若现,近处水光潋滟,碧绿的湖水中时而可见游鱼,又有触手可及的水草和莲叶;听不见喧闹的市声,只闻林中鸟语蝉鸣。 1 2

3.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很像人与他的生命的关系。在无知无觉的年纪,他眼里的生命是一口取之不尽用之不jiã( )的井,可以任意jí( )取和享用。当他有一天觉悟,突然感到生命的短暂和有限时,他发现,他生命中许多宝贵的东西已被挥huî( )一空。 4.宽阔的马路,拥挤的车流,闪烁的ní 虹灯,鳞次zhì 比的 高楼、如火如tú 的木棉花、城市上空灰蒙蒙的天、健步如飞的上班族„„这一切,构成了广州这幅色彩斑lán 的风景画。

二、《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按要求完成读书卡片。

读 书 卡 片(1)

所选作品:《水浒传》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评价:

读 书 卡 片

所选作品:《水浒传》 故事大概: 推荐语: 三、“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

5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上面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小说《 》,这是书中主人公 对生命的诠释。

(2)校文学社团决定举办“读名著,谈感受”的一系列活动。其活动之一就是围绕上面这一小说主人公的名言召开一个题为“生命的价值”的小型研讨会。请你为主持人拟一段研讨会的开场白。(不少于40字)

(3)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四、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

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1)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三至五个字)。 (2)根据这一主题,仿照该栏目内容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题中涉及的除外)写几句简短的话。

五、下面是某校初二(一)班同学们在开展社会用字调查活动中收集到的一些带错别字的词语,请你按要求答题。

穿流不息 自已 亍道 兴高彩烈 游戈 呜叫 传 名列前矛 年 (1)将这些带错别字的词语进行归类后填入下边表格中 序 号 1 2 3

有 错 别 字 的 词 语

(2)请根据你的归类分析出造成错别字的三条原因。

(3)请将上边带横线的词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后连同整个词语工整地填入“米字格”中。

6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六、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与《七律•长征》首联中“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千山”相呼应的一句是: , 。

2、《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 。”“ , ”,诗人文天祥写出自己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诗的尾联“ , ”,表明诗人文天祥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赤诚之心,成为千古绝唱。

3、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以梦述志的句子是: , 。 4、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诗句是: , 。

5、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战争即将爆发时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的诗句:“ , 。”通过鲜艳的颜色描写出塞外壮美的风光的诗句:“ , 。”诗中运用典故表达将士们的以死报国的忠心的诗句:“ , 。” 6、《登飞来峰》借景抒情,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诗句是“ , ”。

7、杜甫在《望岳》中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 。《望岳》中描绘出从近处观看泰山秀美雄奇的句子“ , ”,诗中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是“ , ”。

8、《春望》中“ , 。”两句诗人杜甫感时恨别,移情于物,触目伤怀,以乐景反衬哀情。抒发诗人杜忧愁万虑,抒发了苦痛无法排解之情的诗句是“ , 。”

9、《泊秦淮》中两句诗运用形象化的议论,借题发挥,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抒发了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之情的是 “ , 。” 10、《别云间》中表达诗人面对国土沦丧时的悲愤之情的诗句是“ , 。”最能表达诗人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的诗句:“ , 。”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留恋之情的诗句:“ , ?”

1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 , 。 12、《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 , 。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 ,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 , 。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 ? 。 1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 。”诗歌中作者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的诗句是: “ , 。”

14、《钱塘湖春行》中运用动态描写表明西湖美景让人观赏不够的句子是

7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 , ,写诗人被西湖美景所深深的迷恋而留连忘返的句子是“ , 。

15、《钱塘湖春行》中写禽鸟这种早春景象的句子“ , 。描写西湖花草美景的句子是“ , 。

16、《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 , 。写出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 , 。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 , 。突出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的诗句: , 。

17、《论诗》中说明文学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句子是 , 。 18、《记承天寺夜游》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

1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开怀舒畅的豪情的句子: , 。称誉李云文采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的诗句: , 。写出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诗句: , 。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极度忧愁的诗句: , 。诗人想借逃避现实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激愤之词的诗句: , 。

20、《渔家傲》中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诗句: 。写出将士们生活艰苦而又思乡心切惆怅的句子: 。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而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诗句: 。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 , !

21、《天净沙.秋思》中诗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的句子: , , 。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 , 。

22、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使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乡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 , 。

23、礁石无法阻挡江水滔滔东流的豪情,冬雪不能耽搁春天翩然而至的脚步。同样,战争、瘟疫也一样不能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正所谓“ 。”(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

24、《无题》中渲染别离伤感气氛的句子是 , 。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句子是 , 。

25、《夜雨寄北》中想象他日相逢共话巴山夜雨情景的句子是 , 。 26、《送东阳马生序》的主旨句是: 。

课堂评价 教/学后反思

8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八上、八下复习:文学常识、综合实践、诗歌赏析 第2课时 总第 个教案

主备人: 龚美燕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了解基本课文涉及的主要作家作品。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学习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1.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 学习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把握诗人思想感情;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 重点 学习 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难点 教学具 小黑板 试卷 预习作业 一、文学常识。 1、茅盾:___家,_________家,原名_________,字______,浙江桐乡人,代表作长篇小说《_________》,短篇小说《_________》。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 , 国 家。 5、《范进中举》节选自《____________》,它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安徽人,______代______家。 6、《变色龙》作者_________,______国______家,他和___国_________,___国_________,称为世界三大小说巨匠,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戏剧《_________》。 7、歌德______国诗人、______家、______家。 8、《背影》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江苏扬州人,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9、《父母的心》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国名)现当代小说家,他的成名作是_____________,获1968年________文学奖。 10、《苏州园林》选自 ,原题为 作者 名 , 人,家。其他代表是长篇小说 。文中选用《汉乐府江南》里的诗句是 。江南园林甲天下, 甲江南。 11、(1)《春望》选自 ,作者 , 代伟大诗人,这是一首五言 诗,诗歌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 的痛苦之情。 (2)《泊秦淮》选自 ,作者是晚唐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 ,抒发了作者 之情。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自 ,作者是 诗人 ,全诗表达了诗人愿为收复失地, 而献身的愿望。 (4)《过零丁洋》选自 ,作者是 朝代 诗人 ,作者在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 的坚强决心。 (5)马致远号______,大都人,___代______家、_______家。

12、诗歌是与 、 、 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就表达方式说有 、 、 ;就体裁说有 、 还有接近散文的 。 13、小说以 为中心,通过 反映社会生活。 14、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15、赠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多为____________之辞。

9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预习交流

1.难题错题交流 2.难题错题积累

展示探究 一、认真品读《夜雨寄北》一诗,完成题目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划线诗句(提示:可从诗人想象的情景、表达的感情等方面赏析)。 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 三、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为民效力,他图的是什么?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 (2)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二、综合实践活动

(一)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是我国的“红色旅游年”。节日前夕,有些旅游部门在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基础上,整合各地旅游资源推出“红色之旅”,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休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假如你是导游,为了更好地介绍景点,你打算做哪些准备工作?

2.旅游过程中,有当地媒体记者采访游客,请他谈谈本次活动的感受,该怎么说? (二)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现代社会,较强的视听能力对于一个人获取信息显得非常重要。就开展的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开展的视听活动方式有些什么?

10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2.活动结束后,老师要求每位同学在“班级日记簿”上用简洁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收获,你的留言是什么?请写下来。

(三)如果我主办校刊

经校刊编辑部研究决定,校刊第三期主题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假如让你出这一期校刊,请你完成下列工作:

1.请你围绕主题和栏目设置拟一则征稿启事。

2.有一栏准备介绍校友的先进事迹,请你给这个栏目拟一个生动的名称。

3.校刊有固定栏目“本期热点讨论”。这一期你准备围绕什么话题开展讨论?

4.前两期校刊在文字校对上都存在疏漏,就这个问题你怎样得体地向校刊提出建议?

5.在这一期“我主办校刊”的实践之后,你有了哪些收获?

检测反馈 一、诗歌赏析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1—4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3)本诗写了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红叶 唐·韩氏 行 宫 唐·元稹

流水何大急,深宫尽日闲,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韩氏诗运用了 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 与韩愈诗中“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的写法相近;元稹诗则采用 手法写宫女命运,和陆游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写法相似。

(2)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 答: (三)阅读下面古诗 , 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11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3)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答: (四)

二、综合实践活动 (一)市场新商品调查

1.假如你是“联想”电脑推销公司的职员,公司主管安排你去作市场行情的调查。现在请你完成下列工作:

(1)调查该商品主要适用于哪些群体?

(2)为了获得“联想电脑”市场销售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你打算设计一张调查表到某商场开展调查。表中可以列出这样一些调查项目:(不少于三项)

2.周末,商家就“南雁”计算器使用情况要作一次有规模的访谈活动,假如活动由你组织,请完成下列工作:

(1)你准备邀请哪些人参加?

(2)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活动的开场白。

(3)假如你邀请了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参加座谈,你希望他回答一些什么问题?

(二)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上,你们班围绕校园热点话题举行了一次班级研讨会。 1.请问研讨会之前你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请你回顾研讨会上涉及了哪些校园热点话题?

3.研讨会上,老师阅读了一则材料,要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语文班长、语文课代表、英语班长、体育班长……广州东山区某学校一个班中竟有九成学生都有大大小小的“官衔”。该班班主任表示,希望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利于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据《广州日报》2004年10月20日) 听了这则材料之后,你的看法是什么?理由又是什么?

课堂评价 教/学后反思

12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八上、八下复习:文言文(1)《晏子使楚》《人琴俱亡》《记承天寺夜游》

第 3 课时 总第 个教案

主备人: 龚美燕 审核人: 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 学习 目标 2.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关键实词的含义;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4.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学习 1.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关键实词的含义。 重点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 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难点 教具 小黑板 试卷 学具 预习作业 (一)《晏子使楚》

一、填空。

《晏子使楚》选自 , 著名的 家、 家,以有 、 、 闻名诸侯。晏子,名 ,字 。 二、解释字词。

1.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晏子将使楚 使: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谓: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 (4)王曰:“何坐?” 坐: (5)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 (6)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 (7)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 (8)所以然者何 所以: (9)齐人固善盗乎 固: 盗: (10)叶徒相似 徒: (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得无: (12)反取病焉 病: 2.解释以下虚词意义用法。

(1)楚王闻之 之: (2)何以也 以: (3)缚者曷为者也 曷: (4) 人楚则盗 则: 三、翻译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圣人非所与熙也。 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四、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者曷为者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五、本文通过 的故事,表现了 的

13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才能和 的精神与智慧。

(二)《人琴俱亡》

一、填空。

1.《人琴俱亡》选自 ,作者 , 文学家。《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 ,较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2.你搜集了哪些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或典故。

二、解释下列字词。

(1)俱病笃 笃: (2) 便径入坐灵床上 径: (3)何以都不闻消息 何以: 都: (4)便索舆来奔丧 便: 索: 舆: (5)弦既不调 既: 调: (6)月余亦卒 卒: (7)因恸绝良久 因: 恸: 绝: 良: (8)语时了不悲 语: 了: (9)子敬素好琴 素: 琴: 三、翻译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语时了不悲。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四、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便径入坐灵床上 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3、何以都不闻消息 4、此已丧矣

(三)《小石潭记》

一、填空。

《小石潭记》作者________,是_____朝著名________,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合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字词。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⑵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 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⑷斗折蛇行。斗: 蛇: ⑸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⑹凄神寒骨。凄: 寒: A、⑴水尤清冽。(清:_______) ⑵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 B、⑴心乐之。(乐:__________) ⑵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 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 ⑵明灭可见。(可:________) 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 ⑵同游者:吴武陵„„ (游:______) 三、翻译句子。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4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四、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五、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预习交流 1.难题错题交流 2.难题错题积累

展示探究 一、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晏子使楚》回答问题。

1.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又是怎样做的?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

2.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

15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3.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2分)

晏子: 楚王: 4.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

5.请你对晏子的外交语言作简要评析。

6.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检测反馈 一、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ã):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水尤清冽 冽: (2)佁然不动 佁: (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平坦如荠 尽: 2.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课堂评价 教/学后反思

16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八上、八下复习:文言文(2)《小石潭记》《治水必躬亲》《活板》

第 4 课时 总第 个教案

主备人: 龚美燕 审核人: 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 学习 目标 学习 重点 学习 难点 教具 学具 2.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关键实词的含义;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4.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1.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关键实词的含义。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小黑板 试卷 教学设计: 预习作业 (一)《记承天寺夜游》

一、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本文选自《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字词。

1.月色入户 户: 2.欣然起行 欣然:

3.念无与乐者 念: 4.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步: 5.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 6.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7、盖竹柏影也 盖: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闲人: 三、翻译句子。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划分朗读停顿: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治水必躬亲》

一、填空。

《治水必躬亲》中“躬亲”是 的意思,作者 , 代江苏人,著

17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有 等。本文选自 ,海忠介是 代的清官,原名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人称 。 二、解释下列字词。

(1) 泥于掌故 泥: (2)潴有浅深 潴: (3)非咨询不穷其致 咨询: 穷: (4)布袍缓带 缓带:

(5)必如是而后事可举 如是: (6) 不可执一 执一: (7) 非相度不得其情 相度: (8)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是以: 三、翻译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理解。

1.海瑞当年是如何治河的?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2.海瑞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下面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质?

①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②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3.为什么说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用课文原句回答。

4.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用课文原句回答。

(三)《活板》

一、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人。活板,就是活字板。板,同“_____”字,活字板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唐人尚未盛( )为之 2、此印者才毕( ) 3、有奇字素( )无备者 4、用讫再火( )令药熔

5、一板已自( )布字 6、以松脂、蜡和( )纸灰之类冒之 7、不若燔( )土 8、乃密布( )字印 9、旋( )刻之 10、薄如钱唇( ) 11、则第二板已具( ) 12、更互( )用之

18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13、则字平如砥( ) 14、若止( )三二本 15、以一铁范置( )铁板上 16、瞬息可就( )

A 每字为一印( ) B 唐人尚未盛为之( ) 此印者才毕( ) 满铁范为一板( ) 每一字皆有数印( )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乃密布字印( )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 C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 D 持就火炀之( )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 火烧令坚( )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 以草火烧( ) 不用,则以纸帖之( ) 用讫再火令药熔( ) 三、翻译句子。

1、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2、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3、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预习交流 1.难题错题交流 2.难题错题积累

展示探究 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题目。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三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照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极力主张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本文即写于此时。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活板》回答问题。

1、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1) (2) 2、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3.活板的主要特征是:“ ”,(用一个字概括) 课文是按 顺序来介绍的;用“ ”而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

19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 ”

4.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试说出其中两种并各举一例。

检测反馈 一、阅读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回答问题。

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洛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差不多,大概)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水波)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也叫油柑,食用)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其源殆可熟物: (2)循山而东: (3)折处辄为潭: (4)顾影颓然: (5)不复甚寐: (6)书以付过: 2.翻译句子:山悬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3.请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

时间: 地点: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

5.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课堂评价 教/学后反思

20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八上、八下复习:文言文(3)《马说》《核舟记》《口技》

第 4 课时 总第 个教案

主备人: 龚美燕 审核人: 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 学习 目标 2.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关键实词的含义;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4.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学习 1.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关键实词的含义。 重点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 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难点 教具 小黑板 试卷 学具 预习作业 (一)《马说》

一、填空。

本文作者是 ,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故虽有名马 ( ) (2) 虽有千里之能 ( ) (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 (4) 才美不外见 ( ) (5)安求其能千里也 ( ) (6)策之不以其道 ( ) ( ) (7) 其真无马邪 ( ) (8) 其真不知马也 ( ) (9)食之不能尽其材 ( ) ( ) 三、翻译句子。

(1)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21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五、课文理解。 1.用原文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 (2)全文的主旨句是: 。

(3)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 , , 。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 , 。 (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 。

2.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 的手法,食马者喻指 ,千里马喻指 ,伯乐喻指 , 抨击了 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 之情,作者希望统治者 。

(二)《核舟记》

一、填空。

《核舟记》选自 朝 编著的《 》一书,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 。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作者是 朝 ,字 ,著有 。 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罔不因势象形(罔: )(因: )(象形: ) 2.尝贻余核舟一(尝: )(贻: ) 3.神情与苏、黄不属( )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 5.其人视端容寂( ) 6.计其长曾不盈寸(曾: )(盈: ) 7.中峨冠而多髯者( )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 )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10.其两膝相比者(比: ) 11.为宫室(为: ) 1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 ) 13.佛印绝类弥勒(绝: )(类: ) 三、翻译句子。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嘻,技亦灵怪矣哉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四、按原文填空(10分)

22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1.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 2. 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 (三)《口技》

一、填空。

本文作者是 ,字 , (朝代)福建晋江人,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本文选自 代 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 》。 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会宾客大宴(会: ) 2.百千齐作(作: )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 )(间: ) 4.曳屋许许声(曳: ) 5.意少舒 (少: ) 6.满 坐寂然( ) 7.以为妙绝( ) 8.群响毕绝( ) 9.指其一端( ) 10.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 三、翻译句子。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四、按原文填空(10分)

1.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是: 2.请找出文中的拟声词两个:

3.哪些声音直接地表现了火势的凶猛? 4.哪些声音表现了大火中人们的行动? 5.作者称赞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句子:

预习交流 1.难题错题交流 2.难题错题积累

展示探究 一、阅读《口技》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

1.文中采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写出艺人表演的三个场面

2.品味以下两句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及作用。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赏析:① ②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奇声、泼水声

23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赏析:① ② 3.请找出第4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表达效果及作用。

4.课文结尾再次写道具简单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核舟记》内容理解(20分)

1. 第二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 ,以 为说明顺序。语言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介绍的内容有 2.第二段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3.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4.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是谁?为什么?

5. 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6结尾的“嘻,技亦灵怪矣哉!”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检测反馈 孙亮①方食生梅,使黄门②至中藏③取蜜渍④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⑤,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尝私从汝求蜜耶?”吏曰:“向⑥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⑦。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服首左右莫不惊怵。

[注]:①孙亮:孙权的儿子,很小就做了东吴的皇帝。②黄门:宦官。③中藏:宫中仓库。④渍:浸、蘸。⑤藏吏:管理仓库的官吏。⑥向:以前。⑦服:认罪。 1.请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黄门服首左右莫不惊怵。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黄门尝私从汝求蜜耶?

3.用文中原话回答孙亮是如何证明老鼠屎是黄门刚刚放进去的?

4.用自己的话概括黄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评价 教/学后反思

24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八上、八下复习:文言文(3)《送东阳马生序》《陋室铭》《山市》

第 4 课时 总第 个教案

主备人: 龚美燕 审核人: 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 学习 目标 2.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关键实词的含义;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4.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学习 1.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关键实词的含义。 重点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 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难点 教具 小黑板 试卷 学具 预习作业 (一)《陋室铭》

一、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 代 家。“陋室”意为 ,“铭”指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苔痕上阶绿( ) 4.无丝竹之乱耳( ) 5.无案牍之劳形( ) 6.谈笑有鸿儒( ) 7.往来无白丁( ) 8.调素琴( ) 9.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三、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四、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 。 五、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25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送东阳马生序》

一、填空。

本文作者 ,字 ,号 ,浙江金华人。 散文家,本文是一篇 ,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 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 (2)无从致书以观( )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4) 弗之怠( ) (5) 走送之( ) (6) 手自笔录( )( ) (7) 不敢稍逾约( ) (8) 既加冠( )( ) (9) 尝趋百里外( )( )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 (11) 未尝稍将辞色( ) (12) 援疑质理( )( ) (13) 或遇其叱咄( ) (14) 俟其欣悦( )

(15) 负箧曳屣 ( ) (16) 持汤沃灌( ) (17) 以衾拥覆 ( ) (18) 寓逆旅( )

(19) 腰白玉之环 ( ) (20) 烨然若神人 ( ) (21) 緼袍敝衣 ( ) (22)略无慕艳意( ) (23) 主人日再食( )( ) (24) 礼愈至( ) (25) 裘葛之遗( ) (26) 无冻馁之患矣( )( ) 2.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三、翻译句子。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7.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三)《山市》

一、填空。

《山市》选自《 》,作者 ,字 ,号 ,世称

26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 ”, 代文学家。 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与同人( )饮楼上 2.高插青冥( ) 3始( )悟为山市 4居然城郭( )矣 5尘气莽莽然( ) 6惟危( )楼一座 7楼五架( ) 8层层指数( ) 9裁( )如星点 10则黯然 ( ) 缥缈 A、然数年恒不一见( ) B、 始悟为山市 ( ) .. 尘气莽莽然 ( ) 可以为师矣( )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项为之强( ) ..C、见宫殿数十所( ) D、 又闻有早行者(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 ) ...三、翻译句子。

①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②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③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④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⑤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四、问题探究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3)文中山市蜃景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预习交流 1.难题错题交流 2.难题错题积累

展示探究 一、阅读《陋室铭》回答下列问题

27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1.文中的“仙”和“龙”其实都是暗喻什么人?全文紧扣那一句话来写?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4.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你觉得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情趣?

5.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目的)?

6.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

1.从第一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3.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成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4.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示例:车胤(yìn)、孙康—— 囊萤映雪

检测反馈 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

28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4、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

二、阅读《王冕憎寺夜读》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1、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①窃入学舍( ) ②辄默记( ) ③儿痴如此( ) ④曷不听其所为( ) ⑤依僧寺以居( ) 15.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王昆)窃入学舍,听诸生诵读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曷不听其所为? ②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17.从文中可看出,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他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课堂评价 教/学后反思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