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秦安县梯田建设的成效与做法

秦安县梯田建设的成效与做法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1期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No.I 2010年3月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hanxi Mar.2010 口生态建设 秦安县梯田建设的成效与做法 宋正太 (秦安县水土保持局) 摘 要:秦安县是甘肃中东部的干旱贫困县,人多地少,山多川少,不断增长的人口环境和贫乏土地资 源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近年来,该县坚持修梯田、治流域、调结构,以梯田工程为基础,积极开展农业产业 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介绍了梯田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关键词:水土保持梯田建设秦安县 中图分类号:S157.3 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120(2010)01-0028-02 秦安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北部,地理座 kg,可提供21.23万人一年的口粮。以梯田建设为 标为东经105。20 ~106。20 ,北纬34。44 ~35。11 , 基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由粗放型经营向 是甘肃中部干旱县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 集约化经营发展,形成了“梯田+马铃薯”、“梯田+ 地貌类型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第三副 经济林果”、“梯田+中药材”、“梯田+日光温室”等 区。全县总面积1 601.6 km ,耕地面积7.03万 多种产业模式,梯田工程已成为老百姓的“饭碗 hm ,其中粮田面积5.39万hm ,人均0.1 hm 。县 田”、“救命田”,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辖5乡12镇,总人口6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57.09万人,人口密度380.k/km 。2007年,全县国 2 主要做法 内生产总值19.7亿元,其中工农业产值l0.69亿 2.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元,农业总产值6.31亿元,粮食总产量11.13万t, 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狠抓梯田建设的决心不变、 人均产粮202 kg,农民人均纯收入1 795元。 力度不减,始终将梯田建设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 l梯田建设成效 作的重中之重,纳入了政府目标管理,县、乡实行 “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的工作机制。主 近年来,历届秦安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借助 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指挥,现场督察,主动参与和 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提出了“潜力在山区,希望在林 研究每年的梯田建设实施方案、规划设计、资金筹措 果,关键靠科技,根本抓水保”和“农业稳县,林果富 和整合项目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县委、县政府每年 县,商贸活县,水保立县”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土 要主持召开2~3次全县梯田建设现场会议,强化措 地资源优势,面向市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稳定 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行政推动,把各项指标落实 发展粮食生产为目标,做土的文章,发树的财,兴修 到基层,落实到人头,形成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 梯田,种草种树,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推 层层有人抓的领导机制。通过全面推行行政技术双 动了全县经济的全面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县累 轨承包责任制,强化领导,深化认识,精心组织,狠抓 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070.96 km ,其中,造林 落实,真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 51 379 hm ,种草11 017 hm ,建成梯田44 700 hm , 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梯田建 占25。以下宜修坡耕地面积的62.5%,人均梯田面 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有力地促进了梯田建 积0.73 hm。。这些梯田工程,每年可拦蓄径流2 000 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多万1TI ,减少土壤有机质损失2.89万t,有效改善 2.2调整思路,创新机制 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粮食产 秦安县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根据农村税费改 量。据测产分析,梯田比坡耕地1 hm 增产粮食 革取消义务工的新形势,及时调整思路,在“四个机 1 425 kg,增产率47.5%。按此推算,全县已建成的 制”创新上狠下功夫,保证了全县梯田建设健康有 44 700.81 hm 梯田,每年可增产粮食6 369.86万 序开展。 一是创新梯田建设施工机制。近年来,针对农 收稿日期:2009—11—19 村“两工”的取消,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劳力投 ・28・ 2010年3月 宋正太秦安县梯田建设的成效与做法 入严重不足,人工梯田块小质量差等问题,立足实 际,果断决策,将机修梯田作为加快全县梯田建设步 伐的突破口来抓,实现了由人修为主、人机结合向机 做到科学规划,综合开发,配套服务,合理建设。组 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梯田建设第一线,从规划落实、 施工放线、验收考核、质量把关等多方面全方位跟踪 服务,促使梯田建设向规模化治理、规范化实施、优 修为主、人工培埂的转变。同时,对机修梯田按照基 本建设“三项制度”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工 程招标制、项目法人制、监督管理制和建设公示制, 质化建设的方向发展。同时,广泛推广节水灌溉、地 膜覆盖、深松蓄水、秸秆还田等实用技术,调整种植 对搞好机修梯田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创新梯田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坚持以国家 补助资金为引导,以“一事一议”农民自愿集资为主 体,通过整合各类项目、财政以奖代补、发动受益农 户自筹等多种形式,多方筹措资金。按照“统筹安 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的原则,通过政 府协调,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服务,把梯田建设同水保 生态建设、国债项目、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 综合整治、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等项目建设有机结 合起来,集中资金开展梯田建设。2008年共整合资 金374万元,为开展机修梯田提供了资金保证。 三是创建梯田建设竞争激励机制。2007年,借 鉴周边县区梯田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制定了梯田建 设竞争激励机制,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了 验收考核和奖罚制度,适时召开先进现场会、后进促 进会等,对保质保量完成全年梯田建设任务的乡镇 给予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的乡镇进行处罚,对相关 领导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和诫勉谈话,有效地调动 了乡镇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乡镇之 间争先创优,大搞梯田建设的良好局面。 四是创新群众积极参与建设机制。充分发挥农 民在梯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逐步建立了群众参与 梯田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运用“一事一议”办法, 在保证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基础上,动员 群众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形成了“要我修”为“我要 修”的新态势。 2.3科学规划。加强指导 为了充分利用春季降雨偏少、气候适宜、机修效 率高的优势,从每年的秋季开始就及早安排部署来 年的梯田规划,并及时向农户发放《梯田建设通知 书》,让农民做好作物倒茬安排,为春季开展大规模 机修留足地块,保证有地可修。在时间安排上,逐步 实现了由原来的夏秋冬三季兴修向春夏秋三季以夏 修为主转变。在梯田规划中坚持“五个结合”,即梯 田建设与流域治理相结合、与项目建设相结合、与农 业产业开发相结合、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相结合、与 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充分考虑当地产业优势和地形 地貌特点,突出发展主题,以效益为先,跨乡跨村界 规划,整山整流域治理,统筹配置山、水、田、林、路, 结构,推广优良品种,不断提高梯田的综合效益。 2.4强化措施。严把质量 秦安县始终把抓好工程质量贯穿于梯田建设的 全过程,把提高梯田质量和效益摆在首要位置,落实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和严要求的“四高 一严”建设程序,坚持“实事求是、扎实细致、认真负 责”的原则,从梯田数量、质量、工程量、连片规模、 措施配套、规划落实、组织领导、创新机制等方面进 行全方位监管,绝不修建不达标的梯田,对不符合质 量标准的梯田一律不予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梯田, 工程款一律不予支付。 依据《秦安县梯田建设验收考核及奖励办法》, 按照“统一标准、严格程序、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拧 于水分”的原则,深入梯田建设现场,对全年梯田建 设进行全面验收和量化考核。依据验收考核结果, 严格兑现奖惩。对全面完成任务,数量实、质量好的 乡镇由县政府各重奖2~5万元;对没有完成任务的 乡镇除不兑现省市的梯田建设补助费外,还要通报 批评,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各乡镇狠抓梯田建设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 2.5加大宣传。加强引导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大宣 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 与梯田建设。大干期间,在天水日报、天水晚报、秦 安电视台上宣传报道梯田建设工作进展和成效,每 5天印发一期《梯田建设简报》,及时向各级党委、政 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反映梯田建设动态,为领导 决策提供参考。同时,深入基层,深入现场,贴近实 际,贴近群众,向全社会宣传梯田建设在农业生产中 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 位,增强广大群众大搞梯田建设的主动性。通过多 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形成了多修地、修好地 的强大合力,进一步提高了又好又快兴修梯田的紧 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简介 宋正太(1969--):男,工程师;通讯地址:甘肃省 秦安县,7416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