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园小梅
林 逋
名篇导引
林逋(967—1028),字君复,北宋钱塘人。卒后赐谥“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诗集》传世。少孤贫,力学苦吟,一生不仕亦未娶。隐居于西湖孤山,以植梅养鹤为乐,因而有“梅妻鹤子”之称。
林逋的诗受贾岛、姚合的影响较大,风格平淡清隽,别具风致。内容多为抒写山林湖水之趣。
《山园小梅》是一首咏梅诗。古代文学作品中咏梅诗的数量很多,在大量的咏梅作品中,这首诗是最为历代读者称道赞赏的,它被誉为梅花诗的巅峰之作。这首诗将梅景、梅品、人品融会到一起,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
经典美文
众芳摇落独暄妍[2],占尽风情向小园[3]。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4]欲下先偷眼,粉蝶[5]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6],不须檀板共金樽[7]。
重要注释
[1]原诗二首,此为第一首。 [2]众芳:指百花。摇落:零落。暄妍(xuān yán):天气暖和,景色明媚。这里指梅花昂然盛开给寒冬带来暖意。 [3]占尽:占完了。风情:风光。 [4]霜禽:冬天的禽鸟。偷眼:暗中偷看。 [5]粉蝶:粉色的蝴蝶。合:应当。断魂:销魂。此有快活、神往的意思。 [6]微吟:轻声地吟诵诗句。相狎(xiá):相亲近,与梅相伴。狎:亲近,狎玩。 [7]檀(tán)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金樽(zūn):贵重的酒杯,此借指饮酒。檀板金樽:比喻世俗喜爱的声色宴饮。
欣赏解析
《山园小梅》历来为人们所传颂并争相引用。尤其是诗的颔联“疏影”、“暗香”句更是婉致清绝,遂成为咏梅之绝唱。
诗的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于凡花。“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百花飘零凋谢,独有梅花茂盛妍丽地开放,小园中只有她占尽美好的风光。歌颂梅花的傲雪耐寒,寄托诗人在逆境中坚贞不移的品格,这在古典诗词中虽然不算是创见,但是把梅花写得这样美,却是罕有的。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诗,历来被读者誉为咏梅的绝唱。梅花的美,不同于牡丹的富丽,更不同于桃花的妖艳,而是一种淡雅和娴静的美。这一联诗,完美地表现出了梅花的这种淡雅和娴静。怎么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呢?作者不是简单直接地介绍,而是写她的姿态,写她的香气。上句,疏疏落落的梅枝,纵横交错,映在清浅
明澈的池塘中。写的是姿态,但又不是直接写姿态,而是着重写水中的梅影。所以,读者更加感到她的摇曳多姿。下句,黄昏的淡月下,飘散着缕缕幽香,这是写梅花的香气。我们中国传统的欣赏趣味,讲究雅和韵,不要求强烈的刺激。那种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韵味、情趣就不免略逊一筹。这里所写的香气,正是那种淡淡的幽香,所以很雅致,很有韵趣。而姿态、气味之所以给人这样的美感,是因为作者把这些放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来写。疏落的梅枝,是倒映在水中,读者感受到的是摇曳的梅影,着笔处是水,而且是清浅明澈的水;缕缕幽香,是在月下游动飘散,这里,月也是黄昏的初月,是在淡淡的月下。这样写,使环境气氛与梅花的姿态幽香显得十分和谐协调,恰到好处。可见,历代读者如此欣赏这一联诗是很有道理的。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是说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从侧面加强前面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霜禽,既指寒霜中的飞禽,也指禽的羽毛洁白如霜。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这里写出了霜禽对梅花不敢随随便便,而是既爱且敬。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是对她无限深情。这样,梅花的美又从其他动物对待她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了。在写法上,上句,霜禽欲下当是实写;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所以用“如”“合”这样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用词是十分讲究的。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是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需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作者在这里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这个“人”,不是那种追求物质享受的俗人,而是品格高尚的风雅之士。这样,诗中的梅花形象,就带有作者本人浓厚的感情色彩。
在这首诗里,诗人与梅花不是客观的描写与被描写的关系,而是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这首诗的影响很深远,后来词牌中的《梅花塘》以及《暗香》《疏影》等,都从林和靖的这首诗中得到了启发。
感悟思索
1. 本诗中的“梅”被作者赋予了什么样的品格?
2.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诗的妙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