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九年级下册历史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公开课教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课题:《十月》教学设计 科目:历史 执教者:万许多 一、教学内容分析 “十月”集中讲述十月爆发的背景、经过和它所具有的意义,三部分内容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在探讨背景时,既要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也要关注19世纪中期改革后仍然存在的各种矛盾,将内外因素结合起来。在讲述经过时,需聚焦彼得格勒和攻占冬宫两个事件。对十月意义的认识,侧重从其建立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入手。以上种种,都需明确列宁在不同阶段和苏维埃成立中的作用。 教学对象:九年级(3)班 课时:1课时 单位:西区聚星学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十月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十月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是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十月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册世界历史的学习,学生对历史已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些探究问题,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另一方面,学生的基础不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应掌握对知识扩展的“度”,注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与把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十月的历史条件;十月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十月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 导入新课 人类社会在近百年取得的最主要成就就是的确立,而是由十月开创的。 播放《大国崛起》关于十月的片段 回顾世界历史上册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二)讲授新课: 1、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工业发展状况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展示十月的背景,并由学生回答1861年改革的意义由学生回忆1861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探究的主动性。 及回忆在“一战”中的相关史实 年改革的知识从而激材料二:1861年改革后,经济状况及世界地位 材料三:在“一战”中的战况 2、指导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阅读第一子目“新时代的曙光”的内容,时间为5分钟 3、展示二月的知识框架如背景、时间、地点、结果等。重点指导学生分析二月的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并且取得了巨大功绩是推翻了沙皇制度,但是造成了两个资产阶级政权并存的局面。 4、提问:这样的资产阶级受不受人民的支持?这样的能否长远?来导入十月的相关知识。 背景:①执政的临时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继续参加“一战”),并力图扑灭国内的火焰。②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列宁回来领导,这里可以插入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人民欢迎的场景由学生分析十月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任务、时间、地点、领导人物和主力、结果等,在讲十月的过程中展示过程中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彼得格勒武装的盛况,并展示武装战略示意图。 5、提问:十月虽然胜利了但是不是新成立的就可以快速发展自己的经济了呢? 由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正确性。 6、提问:彼得格勒武装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讨论过程中老师深入学生中进行引导特别是答题规范性上进行指导 7、根据历史事件的评价原则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十月,并从性质、国内、国外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十月的意义。 (三)课堂小结: 导入老师制作微课过程中关于怎样介绍十月的困惑的情境。 学生思考后回答从材料中能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知识导航的题目 由学生回答二月的相关知识 学生阅读第2页小字部分内容了解资产阶级临时实行的仍然是反人民的且继续进行世界大战。 学生看图片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根据图片展示的进攻路线体会到当时实行的是一种: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策略,并结合中国党早期武装斗争的战略方针分析正确的领导也加速了取得胜利 学生回答:当然不是。进而由学生过渡到当时的面临的是一种内忧外患的局面,全班齐读苏维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并根据板书内容归纳概括出:社会矛盾激化;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全班齐读十月的意义,在讲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时由学生回忆巴黎公社运动的意义。 学生从原因、背景、过程、意义等方面对这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提示教师制作微课时应注意的要点 (四)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导学案中达标体验的选择题 培养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感受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一战”加剧了本来就尖锐的社会矛盾。 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联系世界史和中国史的相关知识,体现世界史观的教学思想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提高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 八、板书设计 背景:“一战”加剧了本来就尖锐的社会矛盾 俄 二月 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国 (1917.3) 十 矛盾尖锐 月 十月 正确领导 革 (1917.11) 人民支持 命 的 对 意义:理论变为现实 对世界 对人类 九.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