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景观美学的思考与研究
——以平江路景观为例
The Consideration and Research of Landscape Aesthetics in Suzhou
——Take Pingjiang Road as example
史心怡
(苏州科技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景观1112 1120122209)
1
苏州科技学院景观文化与美学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平江路古今风貌的对比总结,就时代变迁中人的建筑环境心理、审美意识、主观舒适度距离等因素导致的古城自然、人文景观衍化作初步讨论,认为城市的主体人是景观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环境改造 审美
一 平江路户外休闲现状及周边环境分析
1、平江路地理位置及简介
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东起外环城河,西至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面积约为116.5公顷,紧邻拙政园历史街区和观前核心商业区。其中最为核心部分就属平江路,它是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个区域,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它属我国最早的城市测绘图,绘制于1229年,现存苏州文庙)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800年来,平江路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所谓“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显示出疏朗淡雅的风格。因此平江路是今天苏州古城最有水城原味的一处古街区,与观前街一巷之隔,但其清静古朴的生活气息与咫尺外的鼎沸喧哗迥然两个世界。
《平江图》
平江路附近荟萃了很多文化遗迹,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拙政园和藕园,有假山冠绝天下的狮子林,有太平天国忠王府和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晋会馆,还有很多的名人故居和老宅。
2005年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开始进行保护整治规划,平江路由此揭开了全面保护的新篇章。从此,以完整保留了宋代“平江府图”基本格局而著称的平江路历史街区经过整治改造,不仅一举跻身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而且正在变成苏州旅游界的“新贵”,风头丝毫不减几百米之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
平江路区位图
2、平江路的基本设施
经过改造整旧后的平江历史街区,分为具有吴文化特色的风貌旅游区、传统民居聚集区、休闲消费商业区、古城墙遗址景观区。从道路到房屋,都修旧如旧,保留了原有建筑风貌,现代材料与古典砖瓦和谐搭配,风韵独具。现在的平江路的已然成为最具姑苏特色的旅游休闲特色街。
平江路的路,就是一条古老的青石板路,青砖碎瓦铺就的路面,从中可以感受到修缮者良苦用心,平直通达,中无杂树,有的只是河岸边的古树成荫,路上只见左右穿插的精致老巷,阡陌交通,吸引了不少的一些摄影爱好者和游人。
平江路小桥流水、人家枕河的格局和紧邻拙政园、观前街的地理优势,极大地推动了其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积极实施了街景灯光、监控系统和背景音乐工程,合理设计并开通了“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和观前街至拙政园两条水上旅游线路。[1]
平江路上的石桥很精巧,平桥可以通车,拱桥通常坐在平江路边的水巷上,一拱似虹。在这里,船和桥不只是人们看风景的工具,而是风景中不可或缺的,也正是由于船和桥的存在,使水巷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
苏州科技学院景观文化与美学论文
平江路虽是作为历史文化街巷进行了保护改造,但主打的却是修旧如旧的牌。原有的老宅大多被保留下来,如今沿街不少老宅实已充作酒吧、会所,只是外表并不张扬,悄悄掩隐在木制门板之下,乍看起来与普通民居并无二致,只有从格外精致的雕花门廊上可以窥出些端倪。与同是苏州老街的山塘街相比,平江路少了份商业气,保住了市巷旧貌,更大限度地留住了民情风貌。同时,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客栈、旅舍、会所、画廊、茶楼、会馆等精品项目相继落户。
基本设施的配备
水陆交通游览
老宅修缮后成为商铺
平江路成为苏州古城内体验旧时江南的最佳去处。水边坐坐、路上走走,也很惬意。居民在岸边洗衣,外籍人士优雅地散步,学生在树荫下写生,老人坐在石凳上聊天,间或乘坐游客的木船摇荡在水巷,巷子上空隐约飘来昆曲或评弹雅韵,在这里可以体验到最真实的江南水乡的社会生活和情感。
二 苏州古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
1、规划目标
保护街区风貌,整治历史环境,要一个生活的街区。 延续历史文脉,重视街区价值,要一个繁荣的街区。
区位图
街区现状影像图(2002)
2、发展定位
街区性质划分为:具有苏州特色文化和历史特点的生活居住、商业服务、休闲旅游的综合街区
3
苏州科技学院景观文化与美学论文
保护规划总图
建筑风貌评价图
建筑保护与整治模式图
4
苏州科技学院景观文化与美学论文
用地规划图 道路规划图
河道规划图
3、非物质文化遗存保护
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地方文化艺术,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传统工艺、传统产业、民风民俗等口述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存提供文化展示、科学研究、旅游休闲的空间场所。 保护和恢复街区文物古迹、街巷、桥梁等的历史名称。
5
苏州科技学院景观文化与美学论文
三 研究总结
平江路河道纵横交错,依河街巷林立、商贾云集;街桥环环相连,别有洞天;河畔民宅比邻,显现了典型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绮丽风光。古城墙外,湖浪拍岸;古镇前,山水令人流连忘返;古民居旁,涓涓溪流清澈见底,青瓦顶上掩映波光粼粼。水景相融,完美保留了城市山林的自然之趣。完全看不到现代都市的烦躁与冷酷。
平江路的使用率还是比较高的,平江路作为一条旅游休闲特色街,不仅仅服务的不仅仅天南地北的游人,居民才是街区真正的主人,除了每天的游人,它从未脱离周边居民的生活,成为附近居民生活、记
忆、情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平江路是朴素的,在它的朴素背后,是悠久的历史和历史的悠久的态度,平江路作为户外休闲的街道空间,没有明确的动静分区,没有建筑小品的点缀,有的只是流传千年的小桥、流水、人家和千年沉淀的文化魅力,却更加地引人注目并不同程度的满足了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基本使用要求,成为苏州市古城区一个文化旅游的驻足点。
路面铺装的损坏 沿岸游憩、植物造景的薄弱 流动车辆和商贩管理缺失
四 平江路环境改造建议: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平江路每天不缺中外游客,足以看出大家对它的喜爱;街道上随处可见的相机,和按快门的动作足以证明大家对于平江路还是比较满意的。笔者认为,历史街区的休闲空间的营造需要考虑从生态、社会、文化等方面结合本着“以人为本”设计原则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使历史街区实现永续的发展。如对平江路做一些小的调整应该会有更不错的效果:
1、 每一个历史街区都有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历史文明,要注重历史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历史文
化的传播,可以易雕塑墙、图腾等形式强化传统街道对景观走廊等历史空间记忆的“标志”特征,加强游人对它的印象和记忆。[2]
2、 平江路河岸旁增设座椅,并且可以用沿岸的植物配置造景形成空间层次,改善河岸线直线型道路
过长生硬感和河岸绿化景观的缺失。 3、 适当地增设公用免费卫生间。
4、 可以在比较空旷的店面门前的空地空间则添加节点设施,在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营造丰富的
节点景观,增加游人的视觉享受。[3]
5、 历史街区的休闲空间是经营者、居民和游人生活休闲的主要场所,应呼吁三者广泛参与平江路的
管理和监督,实行有效的处理。
6、 适当增加公共遮阳集聚设施,满足人群的休闲游憩的使用需求。
6
苏州科技学院景观文化与美学论文
五 平江路未来的发展
平江历史街区因其保护工作出色,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5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会对该区保护规划的评价是:“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续发展的。”
近年来,苏州的发展日新月异,苏州古城保护也日益受到世人关注,平江历史街区更是为各路商家所看好。根据规划,平江历史街区将继续保持路河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和传统风貌,改造基础设施,整治环境秩序,调整功能布局。经过保护整治后的平江历史街区将成为传统民居聚集区、古城风貌旅游区、现代时尚休闲区,吴地文化展示区。[4]
六 小结
平江路是沉静而平和的,仿佛空气和土壤中都透着书香。她的古宅旧居、河畔拱桥。都能令人真正感受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
放眼今天,很多古老的城市在所谓发展中迷失了原有的文化元素,而苏州平江路仍以其精致铺地小街,和被岁月斑驳的民宅保持着原有的韵味,这是我们身边不曾失去的文化遗产。倘徉在古城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粉墙黛瓦的民宅,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黛瓦古井,耳边传来吴侬软语声声,推开苔痕斑驳的大门,名人故居、私家园林豁然开朗,虽然地处都市,却给人带来清幽雅静。
参考文献:
[1]
文化传,保护平江历史街区走向永续发展的动力,中华建设(C),2010:32-33 [2]
王晶,历史文化街区游憩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优化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A),2008,40(6) [3]
刘金,国内外历史街区改造实践及启示,天津建设工程(C),2010:20-22 [4]
印心,从苏州平江路的改造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苏州古城拍记(Z),2007.8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