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来源:尚车旅游网


湖北省宣恩县民族实验中学肖秀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常被人们喻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然而,当前因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或多或少地影响了部分青少年。使当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日益上升。那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又是什么?其违法犯罪又有何特点?我们应当怎样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呢?通过这次调查,同学们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㈠、青少年违法犯罪以暴力型、物欲型为主。先看下面一则材料:宣恩县法院二○○一年审理的案件,按年龄分类,其中,十七件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抢劫案四起,涉案9人;强奸案三起,涉案7人;重伤案一件,涉案1人;盗窃案件五起,涉案5人。暴力型案件所占比例占77.5,在全县犯罪案子中所占比例高达29.4。这则材料表明,青少年暴力性犯罪比例如此之大,不得不令人深思!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的各种犯罪。另据统计,在全国,青少年涉及的故意杀人、抢劫案件各占总数20%以上,故意伤害、强奸、绑架等也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且近一两年呈上升趋势。

㈡、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团伙性特点。团伙犯罪案件较多,甚至还有的形成犯罪集团。青少年罪犯虽年轻力壮具有体力优势,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太成熟,缺乏作案经验,对犯罪心理压力大,且他们大都实施暴力犯罪,担心被害人反抗,总觉得单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故他们经常纠集几人去共同作案形成犯罪团伙甚至犯罪集团,这样既能使部署安排周密,又能在力量上足以抵制被害人的反抗。在宣恩县二○○一年度的十七件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团伙作案就达六起,比例高达35.3。

㈢、青少年犯罪者的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青少年罪犯中,大都接受的文化教育少,好多人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

㈣、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经调查得知,我县二○○一年度中的十七件青少年犯罪案件,涉案25人。未成年竟然达六起13人,其中16岁以下的少年犯竟然达11人之多。所占比例高达青少年犯罪总数的52,这个数据简直令人触目惊心!

㈤、外来人口流窜作案较多。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再加上对流动人口管理上的不健全,暂住、录用外来人员不予申报,使得外来人口管理上很混乱,给一些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且作案后逃之夭夭、不留踪迹,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故而也使得流窜分子大肆进行作案。

㈥、再犯比例高、有前科,构成累犯的人员占很大比例。2001年宣恩县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有前科、累犯占79%。再犯比例高,一方面说明这些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大,恶习很深,虽经劳改教育仍不思悔改,是打击的重点,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们在特殊预防上存在的不足。

(七)、所犯罪行严重,大要案多,社会危害性极大。青少年犯罪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

(八)、青少年犯罪中,农民、无业人员占很大比例,高达90%以上。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周某,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犯,因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和社会上

一些“混混”一起混,后因无钱满足自己不正当的需求,常找别人(多为学生)要钱,如果别人不给,还要动手打人。终因与其同伙共五人抢劫400多元钱而被送进了监狱。这个例子足以说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如此之大,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本该茁壮成长的青少年走进这个深渊的呢?

二、青少年犯罪原因

㈠婚姻、家庭的影响。

一些青少年因恋爱、婚姻的不成功,造成与恋人或夫妻反目为仇,进行凶杀强奸等报复,有一些因父母感情不好或离异造成性格孤癖、内向、不好交往、憎恨男性或女性等不正常心态导致犯罪,还有的因父母溺爱,不良影响(如赌博、吸毒等)失足犯罪。

案例:今年在我县发生了一起强奸案,犯罪嫌疑人杨某,15岁,他从小一直是一个较为听话的孩子,学习成绩不错。然而由于父母的离异给其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又加上父母经常因他的抚养费问题争吵,以至于对他恶言暴语,使得他本已受伤的心灵雪上加霜。于是,他带着对父母仇视的心理胡作非为,在学校了无视老师的教育。就这样,他一步步走上了犯罪之路。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家庭环境的影响及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是引起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孩子在家庭中应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才能使其健康成长,但现在父母离婚的太多了,使他们的孩子享受不到来自家庭的爱。从众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中,因父母离异而导致犯罪的占绝大多数,孩子带着对父母的不满用做坏事来发泄,从而导致不良后果。有的家庭也很完整,但由于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或管理尽责不够,也把孩子送上了这条路。在法院宣判的时候,家长们都是痛苦流涕的说,自己平时对孩子如何严,自己已经尽了力了。其实,家长们

根本没弄清楚导致孩子变坏的原因,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少年犯在法庭的陈述中说:“我最怕的就是爸妈的吵以及对我的毒打,所以我做了坏事也不敢回家,怕听到他们的争吵声,更怕他们那想着就令人恐惧的‘家伙’,后来想既然干了,不如多干几件,反正都是……”。可见,父母的离异和教育方法的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

㈡学校教育的漏洞与失误。

漏洞:当前,有些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导致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不知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不懂法、不知法,也就谈不上遵纪守法,导致青少年不知法而违法犯罪。

失误:当前,众多学校重视素质教育,求要求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可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少数教师不能端平这碗水。学习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往往会受到老师的重视,而面对学习成绩差的、或者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就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经常批评这些学生时往往采取歧视、讽刺、挖苦等手段。老师们认为这是一种激将法,能激起这些同学的自尊心,其实这样做反而会打击这些同学。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导至学生结伙逃学旷课,去社会上混,直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案例:少年犯周某,现年16岁,因抢劫被捕入狱。他原本在校学习,学习成绩不错,后来因老师的一次错误批评,他觉得委屈,开始旷课逃学,抽烟、喝酒,甚至打架。这很令学校老师恼伙,据周某说他曾被赶出教室三次。后又转到另一所中学,老师、同学都看不起他,老师不闻不问,同学不冷不热,还不时的听到一些老师的冷言冷语和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从此以后,他觉得自己完全是一个多余的人,就再也没有了改正的决心,无心学习。整天跟“哥们儿”一起,放肆的打架,偷盗、抢劫,直至最后把自己送进监狱。由此不难看出,学校教育方法的不当也是促使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㈢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原因。

㈣不良动机是产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凡违背禁止性规范的动机均为不良动机,它可以诱发很多犯罪,成为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内在动力,如经不住金钱诱惑的拜金主义会产生贪污、贿赂等犯罪,不劳而获、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的享乐主义可以诱惑青少年去盗窃、抢劫,同态复仇的报复心理可以导致去杀害、伤害别人,不良习惯如赌博、吸毒等均可以引发大量刑事案件的发生。

㈤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

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㈥文化糟粕的影响。

一些“黄色”书刊的毒害,一些新闻媒体播放的暴力等影视制品的影响,也使得一些青少年效仿而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教育对策

青少年犯罪率增长之快和犯罪比例之大,令人震惊,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要立足于对其教育和保护,具体措施如下:

㈠保护性对策。保护性措施是指国家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应加强有关青少年保护的立法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惯,禁止侵蚀青少年思想品德信息的传播;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活动,这也是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

㈡堵塞性对策。堵塞性措施是指通过堵塞各方面工作的漏洞,减少和消除实施犯罪的条件,达到犯罪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加强人口流动量大且人口密集区域与僻静、空旷地段的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有效防止涉世之初青年的职务经济等犯罪。

㈢控制性对策。控制性措施是指各种针对有明显犯罪倾向或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采取的帮助、教育、挽救措施。主要包括:成立帮教小组;送工读学校教育;加强少年法庭的工作;回访考察。

㈣改造性对策。改造性措施指政法机关以生产劳动为主要手段,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技术教育,使有违法犯罪的人改邪归正,成为遵纪守法的劳动者。在劳动改造时,应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与原因,要重点进行思想教育,以彻底从思想上使失足青少年得以改造,真正成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劳动者。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与日俱增,发人深思!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更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应行动起来,改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教育方法,加强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纪律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纪律法制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