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作者:陈清
来源:《管理观察》2013年第20期
【摘 要】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拉近师生心灵间的距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本文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师生间的沟通,教师的个性及领导方式等几方面浅议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 【关键字】师生关系 学生观 沟通 个性 领导方式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维护和发展起来的,它反应了师生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拉近了师生心灵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学生管理工作,我认为教师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传统的学生观将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中国自古就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具有社会所赋予的职业权威和角色权威。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上,部分教师通常会带着社会赋予的职责和权力,以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为目的,通过的方法甚至罚劳动、罚跑步、罚站等方式强制学生接受教育,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我认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一个的社会个体,与教师相比虽然知之较少,但是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尊重人格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尊重学生的人格能够给学生以温暖与鼓舞,使其对教师感到友善,产生信赖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明白、理解和接受老师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学生的言行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给学生留下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获得发展的主动权。 其次,有关研究表明:人的身心发展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一个连续同时又有阶段性的过程。作为发展中的人,学生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行为习惯等均不成熟,他们的不完善是正常的。因而,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和想法来看待学生,不能仅看到他们的暂时的、阶段性的发展,而应当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来研究和对待他们,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将学生出现的问题看成是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由于各自发展的不同,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师生间的沟通
师生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则是一种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沟通是使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理解,彼此接受,相互信任与尊重的重要渠道。沟通不仅仅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在知识、智力上的影响,更是在思想和人格上的影响,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秘诀之一。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在沟通的过程中应强调归属感。归属感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接受、尊重和支持的感觉,在学校生活和课堂活动中感觉自己是重要的一部分。学生有了归属感才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乐于参与学校活动。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当强调每个学生都很重要,都会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公平对待,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对那些遭受同伴排斥的、有很重负担的学生,教师的鼓励与引导是他们安全感和稳定感的重要源泉。
其次,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多进行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和选择。换位思考需要教师对学生付出满腔的热爱,理解和宽容。通过换位思考可以体验学生的心理感受,帮助教师找到教育教学的障碍,容易营造平等的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也会让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变得更加有吸引力,从而学生会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班级。 3.完善教师的个性及领导方式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基说过:“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一般规章,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的教师个性。”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不同个性在交往中又常具有吸引力和互补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主导者,其知识技能传授之外的个性因素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决定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潜在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调查表明,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气质优雅、待人诚恳、兴趣广泛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指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方式,分为三种即型、放任型和民主型。这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及其所表现的态度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各不相同:采取型领导方式的教师,作风专横,对学生实行严格管制,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单纯接受者。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采取放任型领导方式的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班集体犹如一盘散沙,形成不了集体的统一意志。由此学生对教师产生不满和怨恨的情绪,师生之间关系如同路人,淡漠无情;采取民主领导方式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重视班集体的作用,以民主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共同制定计划,讨论问题。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和谐,学习气氛浓厚,学生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创造能力较强,容易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由上比较可见,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中,才能尊重学生的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才会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山东 烟台 2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