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第一节思维方式一、辩证思维
(一)对事物生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探究古代思想家认为“气”是事物本原
构成万物的基因:五行(水、火、木、金、土)
(二)揭示了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立统一(P119)
老子——对立统一,班固——相反相成,物极必反、穷则思变(三)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认识(P120)
(四)辩证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P122)二、直觉思维(P123)三、中和思维(P126)
用中和思维来指导人生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把中庸看成是最高的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
第二节价值取向(P129)
一、积极进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以伦理道德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纽带三、重义轻利
四、尚古倾向与平均主义
第五章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道、佛三家思想,其中儒家思想是核心第一节先秦儒家人伦
一、孔子与先秦儒家学派的初创
u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孟之学为其学术代表
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论语》《孟子》u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删修《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第一个创办私学的教育家
u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个派别,称为儒家八派二、孔子的天命观和仁、礼思想
u礼首先指社会制度,其次才是伦理道德规范u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u早期儒学被称为“人学”三、孟子的仁政说和性善论
u继承孔子儒学的两大派别:孟子之儒、荀子之儒
u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被尊为封建社会的“亚圣”,主张性善u孟子在经济关系方面主张“制民之产”
u孟子的道德政治思想发展了古代的“民本”思想
u孟子继承孔子思想的主要贡献是把伦理范畴和性善说联系起来,仁政学说的基础是性善论。
u“四心”: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四端”:仁、义、礼、智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u孟子提倡“尽心”“知性”四、荀子的隆礼重法和性恶论
u荀子主张“隆礼”,要求“重法”,主张“性恶”论u“性恶”“性善”区别:
1.“性恶”论强调“性伪之分”,以“天人相分”为基础;2.“性善”论强调天赋“四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u在社会思想方面,荀子提出“明分使群”的社会起源说提出“礼法”并重的政治思想第二节汉代儒家观念
一、汉代儒学对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u中华名族思想文化的统一是在:秦汉时期
u董仲舒在政治上主张德刑并用、礼乐教化;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u董仲舒(西汉)作品:《春秋繁露》《天人三策》《举贤良对策》《春秋决事》
董仲舒对儒学的最大贡献: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学说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以奉天法古为旗号,以先王之道为楷模,吸收阴阳五行和韩非思想。
二、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和三纲五常的伦理观u“天人感应”这一命题由董仲舒推导出
u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主旨是:恢复宗教化的神灵之天u“天人感应”说的主要内容:使阴阳五行伦理化
u董仲舒的“性三品”:“圣人之性”、“斗筲之性”、“中民之性”第三节宋明理学:儒家文化新形态一、宋明理学的起源
u理学在两宋兴起,主要讨论“性与天道”
u宋明理学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产物,以儒家思想为主,也有佛学与道教思想
u宋明理学的口号:“穷理尽性”u周敦颐
1.理学开山师祖、濂溪学派奠基者
2.著作:《太极图说》《易通》(又名《通书》)《爱莲说》《拙赋》u关中学派
1.创始人:张载
著作:《正蒙》《易说》《经学理窟》《语录》《文集》
2.关学主张:学以致用;把学术思想与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联系起来。
二、程朱理学对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
u“二程”:程颢、程颐,开创洛阳学派(北宋影响最大的理学派别)
1.洛学主张:“存天理,去人欲”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2.洛学代表作:《伊川易传》u南宋福建学派(朱熹为代表)朱熹著作:《四书集注》在庐山建白鹿洞书院
提出穷理灭欲,格物致知。
三、陆王心学对程朱理学的发展
u由南宋陆九渊、明代王守仁提出,主张“心外无物”u陆九渊,著《象山先生全集》,创立“心本论”u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著《王文成公全集》
u朱学三部大书:《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第四节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一、儒家文化基本特征(P168)中国文化系统的共同特征:以伦理道德和儒家思想为核心,将天人相应的世界观、君民相维的政治观、上下相依的伦理观融为一体。
二、儒家的理想人格u理想人格:圣贤u理想世界:天下大同
u三纲:“明明德”(根本)、“亲民”(手段)、“止于至善”(界限)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以上是对于《中国文化概论》中部分重点内容的解析,之后会陆续更新其他部分的知识点,来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备考,祝大家考研顺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