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志Journal of SNAKE(Science&Nature) 2014年第26卷第1期Vo1.26 No.1,2014 药用两栖动物资源及对辽宁省的调查 陶 睿,崔惠生,李丕鹏,陆宇燕,周正彦,王 勇 (沈阳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4)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论述两栖动物药用价值及辽宁省的资源调查,为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来的野外调查,结合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根据多年 辽宁省的药用两栖动物资源丰富,多达11种 11种药用两栖动物 占该省所有两栖动物的68.7 ,其中东北小鲵、中华蟾蜍、东北林蛙和黑斑蛙的分布广泛、种群数量大,东北林蛙已成为该省主 要的野生动物产业。 结论可持续利用管理与研究。 两栖动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保护、监测、栖息地恢复和 [关键词]两栖动物;药用资源;辽宁;保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Q28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1—5639(2014)01—0016—03 doi:10.3969/j.issn.1001—5639.2014.01.006 Survey on Medical Resources of Amphibians in Liaoning Province TA0 Rui,CHUI Hui—sheng,LI Pi—peng,LU Yu—yan,ZHOU Zheng—yan,WANG Yong (Institute of Herpetology,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03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supply the basic data for medic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we report the medical value and Liaoning province's resource of amphibians. Methods The field investigations were analyzed with relevant research articles. Results The medical amphibian resources are rich in Liaoning province of China。1 1 species are used in medicine.68.7 of the total amphibians have been found used medically in Liaon— ing province of China,of them Hynobius leechii,Bufo gargarizans,Rana dybowskii and Pelophylax nigromacu— lata distributed in a wide range in the province.The brown frog(Rana dybowskii)was one of the wildlifes farming in this province. Conclusion Amphibians have important values in medical use and a major por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e suggested the activities of conservation,monitoring and habitata restoration should be an— hanced,and further actions should be focused on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use. Key words: Amphibian;Medical resource;Liaoning;Conservation;Management 两栖动物是一类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脊椎动物类群,目 性最为丰富和资源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两栖动物在我国的分布呈现由南到北物种多样性逐渐 前已知有7000余种。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环 节,在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其中一些 物种是生物科学研究的模式动物,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 减少,但资源量逐渐增大的趋势,不同区域所分布的药用两 栖动物种类和资源量也各不相同。辽宁省地处我国东北地 区的南部,东经118。53 ~125。46 ,北纬38。43 ~43。26 ,陆地 材料;而一些物种具有极好的科普教育和观赏价值,具有重 要的文化价值;更重要的是一些物种还具有药用价值,得到 现代医药研究领域的重视l_ ]。】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从生物地理上看, 横跨东洋界和古北界;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 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 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 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东与朝鲜半岛比邻,西与河北省和 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北接吉林省,南濒黄海和渤海,是中国东 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辽宁省是我国东 北地区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资源量最大的省份, 也是我国林蛙养殖的三大省份之一。目前,对辽宁省药用动 物资源研究很少,为了进一步了解辽宁省的药用两栖动物资 源,促进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近年来,我们进行了详细的野 外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调查方法 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 区;从干湿地区划分来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 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这些特点造就了我国丰富的生物资 源,其中两栖动物已知有400余种,是全世界两栖动物多样 2004年5月~2013年12月,对辽宁省全省境内的两栖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87O276) 作者简介:陶 睿(1989一),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药用两栖爬行动物保护与利用。 16 蛇志Journal of SNAKE(Science&Nature) 2014年第26卷第1期Vo1.26 No.1,2014 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和分布开展野外调查研究。以采访当 等的酒精提取液具有抗氧化和抗感染作用『4]。 2.2辽宁省药用两栖动物 经过仅9年的调查,记录到辽 地民众,收集相关信息的方法对沈阳、大连等11个市的宠物 市场、农贸市场、动物园和药店等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参 考研究文献报道,并进行总结分析。 2 结果 宁省两栖动物2目6科16种,其中被东亚地区的传统医药 文献记载的药用两栖动物有2目5科11种。 2.2.1东北小鲵(Hynobius leechii Boulenger,1887)隶属 2.1 两栖动物的药用价值概括两栖动物不仅在维护生物 于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在辽宁省分布于辽东和辽南山 地,包括本溪市、大连市、丹东市和抚顺市,是当地优势种。 本种在国内暂无药用报道,但与东北小鲵类似的琥珀小鲵 (Hynobius stejnegeri)在日本有药用记载l2 。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传统医药学及 现代生物医药学的重要资源【3'4_。两栖动物在西方和东方许 多国家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如蛙被用于壮阳、预防阳痿和 不孕不育、避孕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治疗上,至今蝾螈(sala— 2.2.2岫岩爪鲵(Onychodactylus zhaoerrnii Che,Poyark— OV,and Yan,2012)隶属于有尾目、小鲵科、爪鲵属,仅分布 manders,指大鲵科、小鲵科和蝾螈科的有尾两栖动物)及其 皮肤被用于传统医学l_3]。在韩国,东北雨蛙(Hylajaponi— ca,又被称为日本雨蛙,日本树蟾)的油有愈合伤口之用,金 线蛙(Rana plancyi chosenica)有提高免疫功能和治疗感染 性疾病的功效_5]。在墨西哥,美西螈(Ambystoma mexica— hum)和钝口螈(Ambystoma dumerilii)有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如支气管炎的功效r】 。在日本,将日本爪鲵(Onychodac— tylusjaponicus)作为驱虫和治疗小儿呕吐的药材[7]。 我国的中药宝典《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就分别 有对蟾蜍和青蛙医用的记载,至今我国药用两栖动物多达数 十种,被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和疑难杂症[8 。其中蟾酥是药 用历史最久的驰名中外的中药材,早在17世纪就被引入欧 洲口]。中医药中对蟾蜍皮肤和耳后腺分泌物的应用,推动了 全球科学家对不同蟾蜍和蛙类皮肤提取液和分泌物的药用 研究 ]。随着对作为中药材的两栖动物的研究,我国药用两 栖动物种类不断增加,药理作用得到实验研究验证。如羌活 鱼作为中药材,具有续断接骨、行气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跌 打损伤、骨折、肝胃气痛、血虚脾弱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验 证了其功效,并将其药源动物从西藏山溪鲵(Bn£rnc^“ r“s tibetanus)和山溪鲵(B.pichonii)进一步扩大到山溪鲵属 (Batrachuperus)的所有种_ 】]。大鲵和东北林蛙(在东北 地区养殖业至今也有将其称为中国林蛙)是我国著名的药用 和食用动物,其药用价值和药理作用被广泛关注和深入的研 究,养殖产业不断壮大,形成了我国野生动物的主要养殖产 业之一[1 。作为从水到陆过渡的特殊类群,其皮肤分泌物 的药用价值已成为一个研究重点。由于生境的不同,每种两 栖动物的皮肤均具有独特的防御捕食者和微生物的保护性 复合物,这些物质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抗菌性,如胺、生物碱和 多肽等I1。 。近年来已从两栖动物皮肤中分离鉴定出数百 种抗菌肽,这些物质具有广谱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并在人 类健康和其他物种保护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5,18 ̄22]。如 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白氏树蛙(Litoria caerulea),从其皮 肤中分离出来的抗菌肽caerin 1.1不仅能够抑制癌细胞和被 病毒感染细胞的生长,而且还具有抑制疟原虫生长和杀死线 虫的功效_5 。三色箭毒蛙(Epipedobates tricolor)是一种 产于尼爪多尔的濒危动物,从其皮肤中提取的地棘蛙素是一 种功效强过吗啡100~200倍的非成瘾镇静剂[5,z3,z4]。韩国 学者近来的研究表明,粗皮蛙、东北雨蛙、黑斑蛙和东北林蛙 于辽宁省岫岩县,又被称为辽宁爪鲵,是辽宁省特有物种,种 群数量很小,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本种在国内暂无药用报 道,但日本爪鲵(Onychodactylusjaponicus)在日本被作为驱 虫药和止小儿呕吐的药材L7]。 2.2.3东方铃蟾(Bombina orientalis Boulenger,1890)隶 属于无尾目、铃蟾科、铃蟾属,在辽宁省分布于辽东和辽南山 地,为常见种,是《中国动物药志》和《中国民族药志》收录的 药用两栖动物。近年来的研究也证明,其皮肤分泌的生物活 性物质(铃蟾素样多肽Bombinin-like peptide 1,2和3)具有 强效抗菌功能,比蛙皮肽magarnin 2的杀菌能力更强_3 。 2.2.4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1842) 隶属 于无尾目、蟾蜍科、蟾蜍属,广泛分布于辽宁省境内,为优势 种。是著名的中药材,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 其除去内脏的干燥体为干蟾蜍,全体入药称为蟾蜍,具清热 解毒、软坚散结的功效,主治疗疮、痕病、恶疮、肿瘤、慢性气 管炎和小儿疳积等。以皮肤腺和耳后腺分泌物的加工品称 为蟾酥,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之功效,用于治疗痛疽疗 疮、咽喉肿痛、风虫牙痛、牙龈肿烂和中暑神昏,以及手术麻 醉之用。以皮入药称为蟾皮,有清热解毒和利水消胀之功 效,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痛疽疗疮、咽喉肿痛和肿瘤。蟾蜍胆 具有镇咳祛痰、解毒散结之功效,治疗气管炎和早期淋巴结 结核等 ]。此外,蝌蚪也用来治疗食道癌等恶性肿瘤。 2.2.5 花背蟾蜍(Buyo raddei Strauch,1876) 隶属于无 尾目、蟾蜍科、蟾蜍属,分布于辽宁省中部和西部平原和丘陵 地带,为优势种。可作为中华蟾蜍的替代品入药。 2.2.6东北雨蛙(Hyla japonica Ganther,1859) 隶属于 无尾目、雨蛙科、雨蛙属,分布于辽宁东部农田、丘陵和低山 地带,比较常见。该蛙是韩医的药用动物,蛙油有治愈伤口 作用E4,53。全体鲜品或干燥品人药,具有祛湿止疼和解毒杀 虫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湿癣等l9]。 2.2.7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 GOnther,1876)隶属于 无尾目、蛙科、林蛙属,在辽宁主要分布于长白山余脉,包括 辽东山地、辽东半岛和沈阳附近的丘陵(如棋盘山)等地,分 布比较广泛,资源量大,在辽东人工养殖规模较大。是著名 的中药材,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见2.2.8中 国林蛙下说明)。以输卵管的干燥品入药,称为林蛙油、哈士 蟆油、蛤蟆油或中国林蛙油,具有补肾益精、养阴润肺和退热 】7 蛇志Journal of SNAKE(Science 8L Nature) 的功效,主治阴虚体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产后无乳等。 全体的干燥品人药称为哈士蟆,具有养肺滋肾之功效,用于 治疗虚劳咳嗽、4,K弱瘦和疳积等_9]。 2.2.8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 David,1875) 隶属于 无尾目、蛙科、林蛙属,在辽宁分布于与河北相邻地区。由于 分类学上的历史原因,东北林蛙和高原林蛙曾被归人本种, 因此,本种被列入1987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 种名录,属于Ⅱ级。药用价值和用法与东北林蛙相似D3。 2.2.9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 Boulenger,1886) 隶 属于无尾目、蛙科、林蛙属,在辽宁仅分布于彰武县,辽东半 岛大连的分布记录可能是养殖或放生所得,有待进一步确 证。种群数量小,辽宁为该物种的分布最南限。历史上黑龙 江所谓的哈士蟆为本种,药用价值和用法与东北林蛙相似。 2.2.1O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Hallowell, 1861) 隶属于无尾目、蛙科、侧褶蛙属,在辽宁几乎全省均 有分布,种群数量大,但东部山地和西部草原较少。以除去 皮和内脏的干燥体、输卵管、蝌蚪干燥品或鲜品入药,其肉具 有清热解毒、补虚、止咳等功效,治疗水肿膨胀、麻疹、毒痢、 黄疸、月经过多和咳嗽喘息等;蝌蚪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 于治疗热疖肿毒、腮腺炎、小儿疳积等;输卵管用于治疗身体 虚弱和精力不足_9 。 2.2.11金线蛙(Pelophylax plancyi,Lataste,1880)隶属 于无尾目、蛙科、侧褶蛙属,在辽宁仅见于东港等地,分布范 围小,种群数量少。药用价值和用法与黑斑蛙相同[9]。 3小结 两栖动物是重要的药用动物资源,不仅历史上在东、西 方传统医药学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是现代医药的重要资源, 具有潜在的生物制药价值。辽宁省有传统东方医药用两栖 动物2目5科11种,其中东北小鲵、中华蟾蜍、东北林蛙和 黑斑蛙等分布最为广泛,资源量大。东北林蛙已经在辽宁形 成了巨大的产业,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社会的健康卫生 事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应加强这些重要资源的保护、 种群监测、栖息地恢复和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Pough F H,Andrews R M,Cadle J E,et a1.Herpetology[M]. Englewood:Prentice-Hall,1998.609—610. [2] Claude Gascon,James P.Collins。Robin D.Moore,et a1.Am— phibian Conservation Action Plan—Proceedings:IUCN/SSC Amphibian Conservation Summit 2005[M].Gland: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IUCN),2007.1-58. E3]Gomes A。Giri B,Saha A,et a1.Bioactive molecules from am— phibian skin:their biological activites with reference to thera— peutic potentials{or possible drug development[J].Indian Jour— 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2007,45:579—593. [4]Kim S B,Chang M H,Han S H.Antioxidative Activity and An— ti—-inflammatory Effects o1"1 the Murine Macrophages of Metha—_ nol Extracts of Amphibians[J].Korean Journal of Environmen— tal Biology。2012,30(3):157—163. [5] Endangered Species Internationa1.Why care for amphibians? 18 2014年第26卷第1期Vo1.26 No.1,2014 [N].http://www.endangeredspeciesinternationa1.org/am— phibians6.html,2014. [6] Brad S B,Flores-Villela O,Parra—Olea G,et a1.Ambystoma dumerilii[N].http://www.iuenredlist.org.2013. [7] Kuzmin S L.onychodactyIus japonicus[N].http://amphibi— aweb.org/.2014. [8]叶昌嫒,费梁,胡淑琴.中国珍稀及经济两栖动物[M].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374. [9]黎跃成.中国药用动物原色图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10.209—222. [10] 高士贤.中国动物药志[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l996.265—284. [11]金义文,刘炯字,江建平,等.中药材羌活鱼基原考订[J].中药 材,2005,28(9):838—841. [12]叶宝林,郭鹏举.青藏药用动物[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8.112一l13. [13]李琼玉,林象贤.羌法和胃止痛方治疗胃痛68例临床观察 [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3):44—45. [14]史福胜.小鼠脾虚证模型的复制及西藏山溪鲵补益作用的试 验研究[J].中兽医学杂志,1999,43(1):3-5. Its]谢兴文,许伟,李 宁.羌活鱼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问充质 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 康复,2011,15(32):6016—6020. [16]李莉,王锡昌,刘 源.中国养殖大鲵的食用药用价值及其 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9):454—458. [17]朱艳秋,徐险峰.中国林蛙药用作用的研究概况[J].中国药 师,2010,13(4):568—569. [183 Govender T,Dawood A,Esterhuyse A J。et a1.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the skin secretions of frogs[N].http://dx.doi. org/10.4102/sajs.v108i5/6.795.2012. r19]Calderon I A.Snares A M,Stabeli R G.Anuran Antimicrobial Peptides:An alternati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 logical based therapies for muhidrug—resistant infections[J]. SOAJ of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2012,1. [z03 Zucca M,Scutera S,Savoia D.Antimicrohial Peptides:New Frontiers in the Therapy of Infections[M].In:Rundfeldt C (ed.),Drug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Based Insight into Modern Strategies.Croatia:InTech,2011.123—163. [21]Jackway R J.B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s from Australian am— phibians[M].Austalia: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2008.1— 163. [22] 金莉莉,王秋雨.蛙科两栖动物皮肤抗菌肽的分子多样性及功 能[j].遗传,2008,30(10):1241—1248. [23]Fisher M,Huangfu D,Shen T Y,et a1.Epibatidine,an alkaloid from the poison frog Epipedobates tricolor,is a powerful gan— glionie depolarizing agent[J].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1994,270(2):702—707. [24]Broka C A.Synthetic Approaches to Epibatidine[J].Medicinal Chemistry Research,1994,4:449—460. [25]Kaneko Y,Matsui M.Hynobius stejnegeri[N].http:www.iu— cnredlist.org.20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