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青焕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02期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出了一种新兴的课程,这种新兴的课程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它是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而进行设计的一门具有实践性质的课程,对学生的课程活动能够起到非常大的指导作用。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也是从中而来,能够更具体的对在学生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进行阐述,也能够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關键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堂生活化 教学探究
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生活化教学模式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在教学的课堂上,学生有更多发表言论的自由。教师也不再需要一人撑起课堂,与此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以及多个方面来积极探知和独立思考,不再依赖于教师。 一.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相比于传统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秉承着素质教育的理念,力求打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主、为课堂为主以及教师为主的封闭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引导学生去贴近学校、社会以及生活,这样能够让学生有比较多的时间自发性地参与实践并在实践当中得到体验。而且还能让学生提升自己的素质,发展自己的个性。从实质上来讲,生活化课堂不是具体应用某种教学方法,而是将教学视为一种动态性的创造过程,追求最优化、效益化以及科学化的教学过程,一直都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从而实现育人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阶段,我国发展形成的模式就是在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课堂生活化,这代表我国在对教育课程的改革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而且也不断在靠拢国际教学。以下就是几点重要意义。
(一)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更重视在实践当中将学生所获得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起来,并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更自主的进行学习活动,而这也让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的生活更加融洽。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基础就是学生经验,并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将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创造出来。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能够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而且课堂也是学习获取知识的比较重要的一条途径,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将自身的教学理念转变,将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
(二)满足课程教材建设的需求
这几年,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所以也逐渐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改革。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当中,需要应用新课程标准下所提出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使得小学的综合实践课堂不断充实和丰富。简单的来讲,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从书本上解脱,为学生构建一个比较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并以此来对教育素材进行开发,这样能够更有效的形成一种生活化课堂教学,从而更助于实现教学的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1]。
(三)深入课程改革的需要
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展开了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活动,怎样在具体的工作当中落实和贯彻新提出的教育理念,怎样使用好新的教材,怎样指导非课改年级应用新课程的标准对旧教材进行诠释,这样都需要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进行思考和探索。而恰好在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将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而且在落实课改的精神方面,还可以将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2]。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开放式的教学思想
从实际上来讲,生活化课堂教学并不是综合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将学生和教师这两个课堂的主体视为全方位开放的以及动态发展的学习主体,建立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开放的互相促进的关系,从而能够因时、因师、因生以及因情的通过各种教学的方式将教学的任务完成。教师除了需要传授给学生课本上已有的一些理论以及知识,而且还要不断地吸收以及发展那些跨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信息,这样能够有效的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起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且,这种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生活化的整体教学评价体系不再将知识的构建情况当做是评价的指标,而是针对社会的发展情况,开放的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智力,这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3]。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教学的活动中,一直要把握的基本要素就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研究的核心是问题。在小学的综合实践当中,实施生活化课堂教学,将一个自我完善以及不断发展的教学体系构建起来,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主体意识得以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提出问题,将问题清晰的表述出来,并对问题进行分解,从而将基本的逻辑思维运用起来,使得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三)使得学生的科学精神得以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小学综合的实践活动实施生活化课堂,代表了一种新的课程设计的理念。这种综合实践的活动课程并不重视给学生传授一些系统的以及规范的书本知识,而注重的是能够让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会应用生活当中的一些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将问题合理解决,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不管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生活化课堂学习,还是在生活化课堂当中践行科学研究的活动,都要重视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强调实践过程当中规范性和科学性的研究方法。同时,这种开放式的实践活动并不要求学生能够将一些科学的、正确以及有价值的结论得出,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化课堂中亲身亲历科学的实践过程以及合理的研究方法,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中最基本的要求,能够助于学生的科学精神得以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的综合实践展开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领教学根据新课程理念提出的要求,对教学课堂结构进行整体的把握,使得教学的水平得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珍. 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成性教学的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2016,(18):119.
[2] 徐雪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11,(26):27-29. [3] 叶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与途径[J]. 现代教育科学,2011,(04):147-1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