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 B. 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C. 紫外线属于电磁波
D.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答案】A
【解析】【解答】A、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知其人”,A符合题意;
B、手机能发出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所以手机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C不符合题意; D、一般认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是3×108m/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音色是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2)可见光、不可见光、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
(3)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 (4)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
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
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
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
4.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B. 哨声是一种波 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 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
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 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 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 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
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
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D. 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 C、人耳正常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因为次声波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所以人耳听不到.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3)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4)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超声波可以还可以测距或者定位等,声音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
7.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 )
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
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 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
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
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 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8.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以上三项都是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B.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决定了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
C. 蜡烛放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等大、倒立的虚像
D. 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利用探头接收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答案】 D
【解析】【解答】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像到物的距离、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成像时,u=2f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C不符合题意; D.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可以探测地下油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 物体位置 u>2f u=2f f2f 像、物异侧 像、物异侧 像、物异侧 像的大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像的性质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应用举例 照像机 测焦距 幻灯机 投影仪 20.下列关于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 B. 在真空罩内只能听到很微弱的手机声是因为真空罩能屏蔽电磁波
C.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 D.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决本题需掌握电磁波的特点及光纤通讯、卫星通讯方面的知识。 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交流形式,A不符合题意;
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罩内只能听到很微弱的手机声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符合题意;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C不符合题意;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交流形式; (2)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 (4)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10.如图,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杯子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按住的底座,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使其发出声音.下面关于水杯发声说法正确的是 ( )
A. 声音是由于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小,音调越低 B. 声音是由于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大,音调越低
C. 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小,音调越低 D. 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大,音调越低 【答案】D
【解析】【解答】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 . 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物体质量和体积越大时,越难振动,振动频率越低,声调越低 .
11.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D. 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可以让居民区里更安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答案】A
【解析】【解答】A.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 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C不符合题意;
D. 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可以让居民区里更安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实例、乐音三要素、减弱噪声的方法,注意与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归纳。
12.火车钻山洞时,车轮在钢轨上滚动的声音跟火车在洞外行驶相比 ( )
A. 声音轻了 B. 声音响了 C. 声音没有变化 D. 声音消失了 【答案】 B
【解析】【分析】当火车钻山洞时,山洞内会有回音,回声与原声重合加强声音的响度.
【解答】火车钻山洞时,车轮在钢轨上滚动的声音会与回声重合,这样响度会增大,所以跟火车在洞外行驶相比声音变响了;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回声与原声重合也会增加声音的响度.
13.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
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答案】 C
【解析】【解答】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A选项设计不合理;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B选项设计不合理;
C、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C选项设计合理;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D选项设计不合理; 故答案为:C.
【分析】目的是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所以我们需要比较的是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是否能听到,需要选取的器材应该一个是真空条件下的,另一个是非真空条件下的.
14.一歌手在柳江河上的明珠大舞台演唱,小明在距离舞台170米远的地方,当小明听到歌声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了多久?(当时气温为15℃)( )
A. 0.5秒 B. 1秒 C. 2秒 D. 4秒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传播170m距离所需的时间为t= = 故选A.
【分析】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的距离,根据公式t= 可求所需时间.
=0.5s,故A正确.
15.汽车中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导航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导航 B. 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 发动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具有较小的比热容 【答案】 B
【解析】【解答】A.导航仪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导航,A不符合题意;
B.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B符合题意;
C.发动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不符合题意;
D.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有较大的比热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汽车导航利用了电磁波,安全带防止惯性带来危害,发动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16.在月球表面既没有空气,也没有磁场.假如有一天你有幸登上月球,你认为下列哪种活动可以实现( )
A. 利用声波测距离 B. 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C. 驾驶用汽油机驱动的登月车 D.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波测距,故A的活动不能实现;
B、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它的原理是杠杆平衡条件,在月球上物体也受到重力作用,可以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故B的活动可以实现;
C、月球上没有空气,汽油机不能工作,故C的活动不能实现;
D、月球上无磁场,指南针不受磁场力的作用,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故D的活动不能实现. 故选B.
【分析】(1)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在月球表面传播,燃料也无法燃烧.(2)月球上没有磁场,不能用指南针辨别方向.(3)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人可以轻松的举起重物.
17.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答案为:A
【分析】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应用了转换法.
18.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说悄悄话时,声带是不振动的
B. 超声波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C. 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也在振动,故A错误;
B、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 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是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4)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②我国家庭所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 ③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高的透明板墙的主要目的是美观; ④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⑤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⑥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①错误;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我国电网的交流电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50次,频率为50Hz,故②正确;
城市高架道路两侧的透明城墙是防止汽车在运动时所产生的噪声影响两侧的居民,即通过透明的城墙阻碍声音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③错误;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非可再生能源,故④错误;
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机械能变小,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⑤正确;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故⑥正确. 故选:C.
【分析】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②我国家庭电路中,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火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零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是0V.我国电网的频率为50Hz;③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④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用完之后能够再产生的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电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等;⑤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变小,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⑥分子是不停的做不规则运动的.
20.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欲渡黄河冰塞川”﹣﹣“冰”是由于水遇冷凝固形成的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潭清疑水浅”一一“浅”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冰”是液态水放热变成固态的凝固现象,故A正确; B、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高声”指说话的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潭清疑水浅”的“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C正确;
D、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的一人是饮酒者本人,另外两“人”是饮酒者形成的影.①其中一“人”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即地面上的“人”;②另一“人”是杯中的“人”,酒面是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声音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3)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4)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一人是本人,其中另外两人是本人的影子,根据影的形成原因分析解答本题,注意光的直线传播可形成影,光的反射和折射可形成像.
21.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今天的科技发展,下列技术及其应用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型电饭锅的发热体是用超导体材料制成的 B. LED灯中的发光二极管主要是由导体材料制成的
C. 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D. 手机无线上网时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由于超导体的电阻为零,电流流过超导体时,导体不会发热,新型电饭锅的发热体不能用超导体材料制成,故A错误;
B、LED灯中的发光二极管主要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器件,它具有单向导电性,故B错误;
C、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故C错误;
D、手机上网属于移动电话,它传递信息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在超导状态下,导体的电阻R=0Ω,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导线不会发热;(2)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做成的器件,它具有单向导电性.(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现代的移动电话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2.下列四句谚语、俗语中对应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 ) A. “孤掌难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B. “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
C.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的温度 D. “秤砣虽小压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故A的说法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B的说法正确;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的温度;故C的说法正确; D、“秤砣虽小压千斤”是利用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A.
【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3)金属都属于晶体,晶体都有熔点;(4)杠杆平衡条件是:F1L1=F2L2 .
23.看电视时,调节音量的大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答案】A
【解析】【解答】调节音量可以控制声音的大小,也就是声音的响度,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响度用来描述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音调反映声音的高低;音色反映声音的特色.
24.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C.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有害的 D.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一切声音的产生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和次声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有害的,但不是所有的都有害,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如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身体的病变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粉碎体内结石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26.下面设备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 分贝仪 B.
隔音走廊
C.
【答案】 A
摩托车消声器 D.
防噪声耳罩
【解析】【解答】解:A、分贝仪只能起到监测声音响度大小的作用,不会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故符合题意;
B、隔音走廊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在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防噪声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7.声乐中的高音和低音,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答案】 B
【解析】【解答】声乐中的高音和低音,这里的“高”“低”指声音的音调不同,是物体振动快慢不同所致。 故答案为:B。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28.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答案】 C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是声波图像,图像的形状不同,反应声音的音色不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的音色不同在声波图中的形状不同。
29.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 C. 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 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答案】C
【解析】【解答】A、若物体振动发出超声波或次声波人们就听不到,A不符合题意;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大,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B不符合题意;
C、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C符合题意; D、超声波的频率很高,超出了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耳听声是有限的,在20Hz-20000Hz的声音才能听到,“震耳欲聋”是指响度大,树木可以减弱噪声,超声波频率很高.
3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发声的物体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