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病学》综合练习题⼀、解释下列名词并说明⽤途
流⾏病学Secondary attack rate Endemic Outbreak Sporadic Epidemic 患病率Attack rate 长期变异描述流⾏病学⽣态学研究SMR Cohort study Exposure 发病密度PAR AR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Biomarkers PYLL 抽样调查分层分析Nestcase-control study Matching Overmatching Selection bias Confounding bias Bias Odds ratio confounding Screening validitySensitivity 可靠性Youden’s index信度阳性预测值流⾏病学数学模型cause of disease p risk factor 流⾏病学实验⼲预实验流⾏病学效果评价保护率安慰剂盲法双盲⼆级预防Risk factor 传播途径传染源疫源地国境卫⽣检疫计划免疫垂直传播Surveillanceof disease⼆、填空题
1.病例对照研究对象选择的原则为和。2.影响筛检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和。3.混杂因素具备的条件是、、。4.消灭疫源地的条件有、、。5.定群研究的特点是、、和。
6.流⾏病学研究中的误差包括和。7.常见偏倚的种类有、和。
8.疾病年龄分析的两种⽅法是:和。9.流⾏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和三种。10.定群(队列)研究的种类有、和三种。11.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是、、和。12.垂直传播的⽅式有、和。13.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是、和。
14.预防接种流⾏病学效果评价常⽤指标为和。15.计划免疫接种及其效果评从、、四个⽅⾯进⾏。16.影响⼈群易感性升⾼的主要因素、、。17.评价筛检试验应从、和等⽅⾯进⾏。18.我国进⾏国境检疫的传染病有、。19.分析疾病年龄分布可采⽤和两种⽅法。20.经⽔传播包括和两种⽅式。21.RR是与之⽐。22.Mill准则包括:、、、和。
22.病例对照研究的选择性偏倚主要有、、和。
23. 队列研究可分为三类:、、。
24. 流⾏病学实验样本估计的条件包括、、、和。25. 我国AIDS的流⾏包括三个阶段第⼀阶段:,第⼆阶段:,第三阶段:。
26.评价筛检试验真实性的指标主要有,,,。
27.影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的因素有,,,。
28.影响⼈群易感性升⾼的主要因素有,,,。
29.偏倚可分为、和三种类型。30.病因判断的标准有、、、
、、、、和。31.影响传染病流⾏过程的因素有和。
32.流⾏病学调查中常⽤的抽样⽅法有、、、。33.流⾏病学实验研究设计的三原则是、和。
34.病例对照研究的选择性偏倚主要有、、和。
35.流⾏病学实验样本估计的条件包括、、、和。
36.控制混杂偏倚的主要⽅式有:、、和。
37.分⼦流⾏病学研究中,⽣物标志的种类有:、、。
38.进⾏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法主要包括和。39.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四个⽅⾯。
40.传染病周期性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
41.在研究的设计阶段可⽤于控制混杂偏倚的⽅法有_____、_____、_____等。42.影响⼈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有__ __ 、__ __和__ __。
43.遗传流⾏病学的主要研究⽅法有: ___ _、__ __、__ __和 ______等。
44.描述疾病的季节性可从:_ ___ 、_ __ 、__ __三个⽅⾯⼊⼿。45。疾病爆发的类型可分为:_ __ 、_ ___ 、__ __三⼤类。
46.遗传流⾏病学主要分析⽅法、、、、、及等。
47.评价疾病的危害和⼈群⽣命质量的常⽤指标是和。48.恶性肿瘤的年龄别发病率变动类型有、
、、。
49.提出病因假设的法则有、、、和。
50.配⽐的⽬的是和。
51.队列研究的样本量⼤⼩取决于:、、和。
52.依据传染病结局的不同可将传染病分为三类:、和。三、是⾮题
答题说明:叙述正确者在题后()内记+,叙述错误者在题后()内记-,并说明其理由。1.研究疾病的⾃然史即疾病的临床和亚临床的发展过程以及转归。(—)2.疾病的病因不明就不能加以预防。(—)
3.由于C因素的存在⽽使A与B间有联系,则C因素为混杂因素。(+ )4.预测值主要受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影响。(—)5.配⽐研究对照⽐例愈多效率愈⾼。(—)6.SMR与SPMR参照的标准⼈群是不同的。(+ )
7.AIDS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因此它⼜称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8.经常应⽤死亡率⽐较说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医疗卫⽣⽔平⽽⽤病死率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9.危险因⼦是指那些与疾病的发⽣有正联系但其本⾝⼜不是充分病因的因⼦,有时亦称为病因。(+ )
10.病例对照研究可以研究多种暴露与⼀种疾病的关系,⽽队列研究可以研究多种疾病与⼀种暴露的联系。(11.预测值主要受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影响(—)
12.IDS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因此它⼜称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3.经常应⽤死亡率⽐较说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医疗卫⽣⽔平⽽⽤病死率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
14.危险因⼦是指那些与疾病的发⽣有正联系但其本⾝⼜不是充分病因的因⼦,有时亦称为病因(+ )
15.多种对照的优点是预防选择性偏倚。(—)16.疾病筛检的⽬的是为了进⾏疾病的⼆级预防。(+)
17.实验性研究是按照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的。(—)18.某病发病率的差异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则移民的⼈群发病率接近原国籍的发病率,⽽不同于移民国的率。(—)19.串联试验提⾼真阳性率。(—)
20.细菌性痢疾具有地⽅性特点,故称为地⽅病。(—)
+ )21.传染性疾病不具有家庭聚集性。(—)
22.传染病和⾮传染病的发病率都存在季节性升⾼的现象。(+ )23.罹患率与发病率本质上是⼀致的。(+ )
24.移民中某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同于移居国当地居民,⽽接近原居住地⼈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此可认为该病的发⽣与原居住地⼈群的⽣活习惯有关,因⽽判断环境因素的作⽤较⼤。(+ )25.病例对照研究中⽤⽐值⽐来表⽰疾病与暴露有⽆关联。(+ )
26.⼈群归因危险度是指暴露⼈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27.混杂变量不应是病因链中的⼀个环节。(+ )
28.评价疫苗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该病流⾏的地区。(+ )29.传染期是决定接触者检疫期限的重要依据。(+)30.抗-HCV是中和性抗体,是⼀种保护性抗体。(+ )31.因果联系存在时⼀定有统计学联系的存在。(+ )
32.分⼦流⾏病学着重在群体中探讨暴露因⼦引起疾病的相关过程。(—)33.影响预测值的因素有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重要的是患病率。(+ )34.流⾏病学中的“暴露”⼀词是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危险因素。(—)35.分层抽样时层内变异应当⼤于间变异。(—)
36.联合试验的灵敏度等于各单⼀试验的灵敏度之和。(—)37.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疾病,其主要致病因素为遗传因素。(+ )38.病因、宿主和环境是构成疫源地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39.评价预防措施流⾏病学效果的主要指标是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40.理论流⾏病学可以定性地研究流⾏过程中各因素的作⽤。(—)41.偏倚是⼀种随机误差。(—)
42.通过普查,可基本搞清疾病的病因。(—)
43.某因素与疾病之间相关表明两者有因果关系的存在。(—)44.易感性是决定暴露⾄发病整个进程的重要因素。(—)45.并联实验提⾼了特异度⽽降低了灵敏度。(—)
46.某病发病率的差异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则移民的⼈群发病率接近原国籍的发病率,⽽不同于移民国的率。(+)
47.分层可控制混杂,⽽且可判断研究因素是否存在交互作⽤。(—)48.病例对照研究可以直接计算RR。(—)49.充分病因应当包括必然病因。(—)
50.传染病常常表现有爆发特征,⾮传染病则⽆此现象。(—)
51.患病率的下降主要由于该病发病率的降低,与该病的病程长短。(—)52.⼊院偏倚属于选择偏倚。(+ )
53.并联试验可以提⾼筛检试验的特异度。(—)
54.⾃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传染病的流⾏过程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 )55.混杂变量不应是病因链中的⼀个环节。(—)
56.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所研究疾病的患病率是决定样本⼤⼩的重要因素(—)57.评价疫苗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该病流⾏的地区。(+)58.垂直传播,⼜称母婴传播,是指经胎盘传播。(+)59.试验可提⾼灵敏度,但特异度有⼀定程度降低。(—)60.对照研究可直接计算RR。(—)61.病因应当包括必要病因。(—)
62.通过普查,可以基本搞清疾病的病因。(—)
63.传染病和⾮传染病的发病率都存在季节性升⾼的现象。(+ )
64.某病的患病率愈⾼,进⾏该病筛检时所获得的阳性预测值也愈⾼。(+ )
65.移民中某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同于移居国当地居民,⽽接近原居住地⼈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此可认为该病的发⽣与原居住地⼈群的⽣活习惯有关,因⽽判断环境因素的作⽤较⼤。(—)66.病例对照研究中⽤⽐值⽐来表⽰疾病与暴露有⽆关联。(+ )
67.⼈群归因危险度是指暴露⼈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百分⽐。(—)
68.混杂变量不可能是病因链中的⼀个环节。(—)
69.评价疫苗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该病流⾏的地区。(+ )70.混杂变量不可能是病因链中的⼀个环节。(—)71.抗-HCV是中和性抗体,是⼀种保护性抗体。(+)72.PYLL是衡量残疾失能的指标。(+ )
73.⼀种疾病有家族聚集性⼀定是遗传因素在起作⽤。 ( +)74.能够排出病原体的⼈和动物称为传染源。 (+ )75.信息偏倚⼀般发⽣在研究的设计阶段。(- )
76.传染病流⾏过程是指病原体侵⼊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相互⽃争的过程。(—)77.病例对照研究适⽤于特别罕见病的研究。 ( +)78.并联试验可以提⾼筛检试验的特异度。 (— )79.预计现患率越⾼,抽样调查时样本含量越少。(+ )80.封闭环境下常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 )
81.免疫⼈⼝的⾃然死亡与⼈群易感性升⾼有关。(+ )82.混杂因素往往是危险因素。(—)
83.分层分析可平衡混杂因素,也可分析暴露剂量与所研究疾病的关系。(+ )
84.双盲是指研究对象和资料分析者均不知试验分组情况。(+ )85.并联试验可以提⾼筛检试验的灵敏度。(+ )
86.⼈群某传染病易感性升⾼时会发⽣该病的爆发流⾏。(—)87.约登指数越⼤,筛检试验的真实性越好。(+ )
88.⼄型肝炎经⾎传播,慢性化倾向严重,戊型肝炎也有类似特点。(—)89.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对照⽐例越⼤效率越⾼。(—)90.进⾏疾病的现况研究时最好采⽤普查的⽅法。(+ )91.建⽴某⽣物学正常指标时最好采⽤普查的⽅法。(+)92.疾病筛检的⽬的是为了进⾏疾病的⼆级预防。(+)93.串联试验能够提⾼真阳性率。(—)
94.药物的临床试验是按照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因素随机分组。(—)95.某病发病率的差异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则移民的⼈群发病率接96.近原国籍的发病率,⽽不同于移民国的率。(+)
97.随机对照试验(RCT)须前瞻性地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四、计算与分析
1.1958年⾄1963年间,西德流⾏病学者对反应停与新⽣⼉畸形的关系进⾏了研究。请根据研究结果进⾏相应的计算和分析,说明反应停与新⽣⼉畸形的关系。母亲服⽤反应停史畸形⼉对照合计有34 2 36⽆16 88 104合计50 90 140
母亲孕期暴露情况产⼉畸形产⼉⽆畸形合计0~8周服⽤反应停10 14 24未服⽤反应停51 21434 21485合计61 21448 21509
2.某学者应⽤病例对照研究⽅法对饮⽔⽔源与直肠癌的关系进⾏研究,共收集直肠癌病例和对照250⼈,其中城市病例200⼈(饮地⾯⽔和饮深层⽔者分别为150和50⼈),农村病例50⼈(饮地⾯⽔和饮深层⽔者分别为20和30⼈),城市对照50⼈(饮地⾯⽔和饮深层⽔者分别为30和20⼈),农村对照200⼈(饮地⾯⽔
和饮深层⽔者分别为50和150⼈)。请分析引⽔⽔源与直肠癌的关系。3.在患病率为10%的5000名40岁以上的⼈群中,进⾏了糖尿病患病情况的调查。基层医⽣筛查糖尿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80%。凡经基层医⽣检出的“阳性”(可疑)糖尿病者送专科医⽣检查,专科医⽣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90%。列出整理分析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基层医⽣检出的糖尿病“阳性”⼈数为多少?(2)经专科医⽣检出的⽆糖尿病的⼈数为多少?
4.某病的患病率为10%,现采⽤某种⽅法对1000⼈进⾏该病的筛查,已知这种⽅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各为90%和80%,试问:
1)将有多少⼈被诊断为阳性(异常)?这些阳性者患该病的可能性有多⼤?( 请列表计算,并写出简单计算步骤)
2)如果该病的患病率下降为8%,⽤同样的⽅法进⾏筛查,所得到的上述结果将会发⽣什么变化?3)根据上述计算与分析,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5.⾼⾎压是脑卒中发⽣的主要病因。某研究所对1000名⾼⾎压患者和同等数量的⾮⾼⾎压健康⼈进⾏了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显⽰,⾼⾎压组和健康⼈中分别有283⼈和21⼈发⽣脑卒中,请计算RR和AR%(ARP),并说明它们的流⾏病学意义。6.为考核巴⽒涂⽚诊断宫颈癌的价值,某临床医师作了诊断试验研究,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其结果如下:
灵敏度误诊率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
7.某学者进⾏了⼝服避孕药(OC)与⼼肌梗死(MI)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如下表:⼝服避孕药(OC)与⼼肌梗死(MI)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病例(MI)对照合计服OC 39 24 63未服OC 114 154 268合计153 178 331
问题1:请计算分析,并判断⼝服避孕药与⼼肌梗死的关系。
问题2:考虑到年龄与⼝服避孕药(OC)有关,也与MI有关,年龄可能是个混杂因素,故按年龄分层,分为< 40岁和≥40岁两层,资料如下表,
请您计算并分析年龄作为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按年龄分层结果< 40岁≥40岁
对照17 59 76 7 95 102合计38 85 123 25 183 208
8.某病的患病率为10%,现采⽤某种⽅法对1000⼈进⾏该病的筛查,已知这种⽅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各为90%和80%,试问:
1)将有多少⼈被诊断为阳性?这些阳性者患该病的可能性有多⼤?请列表计算,并写出简单计算步骤。2)如果该病的患病率下降为8%,⽤同样的⽅法进⾏筛查,所得到的上述结果将会发⽣什么变化?3)根据上述计算与分析,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9.某学者通过检测HPV(⼈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来筛查宫颈癌,与宫颈组织学诊断结果⽐较考核其诊断价值,检测结果如下:HPV
病理诊断合计病⼈⾮病⼈阳性40 50 90阴性10 100 110合计50 150 200
(1)对于本项筛检试验你准备从哪⼏⽅⾯进⾏评价?
(2)请计算有关这项试验真实性的指标(要求写出主要计算步骤)
10.⾼⾎压是脑卒中发⽣的主要病因。某研究所对50岁以上1000名⾼⾎压患者和同等数量的⾮⾼⾎压健康⼈全部进⾏了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显⽰,⾼⾎压组和健康⼈中分别有283⼈和21⼈发⽣脑卒中。请计算RR和AR%(ARP),并说明它们的流⾏病学意义。
11.某学者对⼀⼈群进⾏吸烟与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随访资料如下表吸烟与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随访资料吸烟量肺癌观察死亡率
(⽀/⽇)死亡数⼈年数(1000⼈年)RR AR AR%0 3 42,800 0.071-14 22 38,600 0.5715-24 54 38,900 1.40≥25 57 25,100 2.27
请计算表中各项指标,并说明其意义。根据上述资料,还可分析哪些指标,12.两位医师共同阅读100张胸⽚结果如下:两位医师阅读100张胸⽚结果⽐较⼄医师甲医师
合计阳性可疑阴性阳性10 15 15 40可疑10 10 10 30阴性20 5 5 30合计40 30 30 100
(1)⽤哪些指标对上述结果可靠性进⾏分析评价,所⽤分析指标意义有何不同?(2)请选择⼀项分析指标进⾏计算,并说明其意义。
13.某医师进⾏了饮酒与冠⼼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OR=6.11,χ2=84.29,P<0.01,已知吸烟与冠⼼病有关,调查中发现饮酒者多数也吸烟,将上述研究资料按是否吸烟分为两组,其结果如下:吸烟与不吸烟者中饮酒与冠⼼病的关系饮酒史不吸烟饮酒史吸烟
病例对照合计病例对照合计+ 69 191 260 + 102 190 292 - 9 25 8
合计78 448 526 合计122 328 450 χ2=53.99,P<0.01 χ2=24.62,P<0.01 (1)上述分析的意义为何?(2)计算各层间OR值,说明其意义,并提出进⼀步分析的思路和⽅法。五、简答题
1.流⾏病学研究的⽤途。
2.简述队列研究与流⾏病学实验的异同点3.简述对原因不明性疾病的流⾏病学研究步骤4.流⾏病学病因研究中常见偏性的种类及控制⽅法。5.简述病因研究的基本程序。
6.分⼦流⾏病学产⽣和发展的基础及近年来应⽤情况。7.简述分⼦流⾏病学的概念及其应⽤8.遗传流⾏病学的主要分析⽅法。
9.病因研究中可能出现的联系的种类及病因推导过程中常⽤的标准。10.队列研究的种类和各⾃的优缺点。11.实验流⾏病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2.疾病病因研究的过程与步骤。13.流⾏病学研究病因的步骤及相互关系?14.简述混杂具备的条件及控制⽅法?15.RR与OR的异同点?16.爆发调查的基本步骤?
17.移民流⾏病学判断遗传和环境病因因素的依据是什么?18.简述混杂偏倚的概念及其控制⽅法。19.简述疾病三级预防的内容和意义。
20.试⽐较病例对照研究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异同点。21.简述前瞻性队列研究的优缺点。22.简述爆发的概念及爆发调查的基本步骤。23.简述队列研究与实验流⾏病学研究的异同点。24.简述混杂和交互作⽤的异同点。25.简述疾病筛查的优缺点。26.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有哪些?
27.流⾏病学实验研究可分为哪⼏种类型,请简述之。28.简述流⾏病学病因研究的基本过程。29.简述流⾏病学研究⽅法的类型。
30.试⽐较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31.简述流⾏病学研究⽅法的类型。
32.简述进⾏流⾏病学病因研究的基本程序。33.试⽐较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34.简述分⼦流⾏病学的主要⽤途。
35.简述队列研究和流⾏病学实验研究的异同点。36.简述影响传染病⼈群易感性升⾼降低的主要因素。37.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缺点的⽐较。38.简述临床试验设计的三原则?39.选择偏倚的种类及其防⽌。40.疾病病因研究的过程与步骤。41.简述流⾏病学实验性研究的特点。42.简述建⽴病因假设的基本法则。43.简述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44.选择偏倚的种类及其防⽌。
45.RR与AR(RD)流⾏病学意义的异同点。六、课题设计
1.⼄型病毒性肝炎被认为是肝癌的发病原因,请你拟订⼀份流⾏病学研究计划以证实这⼀假设。
2.某研究机构为考核甲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效果,拟在⼈群中进⾏⼀次现场实验研究,请你制定⼀个研究⽅案。
3.⽤横断⾯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法进⾏⾼⾎压与冠⼼病关系的探讨,⽬前已有多项报道,结果⼀致,研究表明,⾼⾎压是冠⼼病的危险因素,联系强度较⼤(OR在2.5~8),现拟进⾏⼀次队列研究,以进⼀步阐明其病因学关系,请你作出⼀份完整的调查研究设计。
4.据某地观察吸烟与冠⼼病发⽣有关,为探讨其⼆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拟进⾏⼀次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请您设计⼀研究⽅案,并拟定出资料分析提纲和说明其⽬的意义。查阅⽂献:吸烟与冠⼼病联系强度OR=2,发现吸烟者⼤多数⼈饮酒,饮酒⼜与冠⼼病有联系。该地⼀般⼈群中吸烟率为40%。
α=0.05时,Z=1.96;α=0.01时,Z=2.576(双侧)β=0.1时,Z=1.282
5.1972年7⽉下旬,上海市郊县⼴⼤地区突然发⽣⼤量⽪炎病例,形成爆发流⾏,各县流⾏情况轻重不等,市区内同时有散发病例。病例总数尚难完全统计,受害者当以⼗万计,流⾏过程约为三个⽉。像这样⼤规模的⽪炎流⾏,在医学史是未曾见过的。
这个病的主要症状是:突然在⾝体的⼀定部位,主要是两臂、胸背、腹、⼤腿出现⽪疹,以丘疹为主,患者奇痒难忍,⼀般历时数⽇可⾃愈,但也有延长⼗余⽇者。
七⽉初,开始有散发病例,七⽉下旬⾄⼋⽉中旬出现流⾏⾼峰,以后病例稀少,但⾄九⽉下旬⼜出现⼀个流⾏余波,⽪炎使患者极度不适,影响⼯作和休息。患者绝⼤多数是⼯⼈和农民。外来的商船,进⼊吴凇⼝的次⽇,即有海员患上述疾病。卫⽣部门对此病⾮常关⼼,抽调医学科研⼈员组成“⽪炎调查⼩组”深⼊现场,进⾏调查分析,临床观察和试验,以及研究防制对策。对这样⼀次⽪炎爆发流⾏,假如让你参加调查,你应该怎样来进⾏调查呢?
6.某市拟在社区⼈群中进⾏脑卒中的⼲预实验,拟随机选两个居委会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该市⽆脑卒中登记报告制度,也⽆监测资料,既往抽样调查,脑卒中患病率为5%,流⾏病学研究表明,该市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压、糖尿病、⾼⾎脂、肥胖、饮酒和吸烟等。
现需制定实施⽅案,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预之前进⾏脑卒中基线研究(Base-line study)有⽆?⽐呀主要⽬的是什么?2)研究对象重点应是哪个年龄段?
3)所选居委会应有多少⼈⼝,应具备那些条件?4)整个研究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有何不同?5)怎样分期考评⼲预措施的效果?
7.风疹是⼀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孕妇感染可引发⼩⼉先天畸形。某研究机构为了解风疹疫苗的预防接种效果,拟在⼈群中进⾏⼀次现场实验研究,请你制定⼀个研究⽅案。
1). 查阅⽂献了解到⼀般⼈群风疹感染率为40%,接种风疹疫苗⼈群感染率约10%;2)公式
3) 单侧检验时Zα或Zβ值相同:Z0.05=1.64, Z0.10=1.28双侧检验Zα:Z0.05=1.96, Z0.10=1.64双侧检验时Zβ值与单侧检验的Zβ值相同。
8.⽤横断⾯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法进⾏⾼⾎压与冠⼼病关系的探讨,⽬前已有多项报道,结果基本⼀致。研究表明,⾼⾎压是冠⼼病的危险因素,联系强度较⼤。现拟进⾏⼀次队列研究,以进⼀步阐明其病因学关系,请你拟出⼀份调查研究设计⽅案。
七、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回答时从中选择⼀个最佳答案,并把试卷相应位置上的字母涂⿊,以⽰正确回答)
1. 某病在家庭中的分布符合⼆项分布,说明:A.该病有家庭聚集性,致病因素应从家庭中去寻找。
B.该病⽆家庭聚集性,致病因素应从家庭以外的环境因素中去寻找。C.该病有家庭聚集性,是⼀传染病。D.该病⽆家庭聚集性,是⼀⾮传染病。2. 关于病因判断的标准,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关联的可重复性是特指不同的实验性研究结果的⼀致性。B.终⽌效应是指暴露因素减少或去除可引起疾病发⽣率的下降。C.关联存在前因后果的时间顺序。
D.关联的强度越⼤,成为病因的可能性就越⼤。3. 某病的续发率是指
A.接触者中发病⼈数 / 接触者总⼈数× 100%B.接触者中患病⼈数 / 接触者总⼈数× 100%
C.⼀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的发病⼈数 / 易感接触者总⼈数× 100%D.⼀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的患病⼈数 / 易感接触者总⼈数× 100%
4. 若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时,由四格表资料算得χ2=6.97,P〈 0.01, 说明:A.因素与疾病⽆关联
B.因素与疾病有关联,因素为危险因素C.因素与疾病有关联,须进⼀步分析联系强度
D.因素与疾病有关联,须计算95%可信区间5. 某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如下:
胆固醇与冠⼼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胆固醇对照组病例组有66 50⽆192 208OR应按下式计算:
A.208×66 / 192×50 B.50×192 / 66×208C.208 / 66D.208/(192+208)/ 50/(50+66)6. 发病密度适⽤于:
A.横断⾯调查⼈群 B.队列研究⼈群 C.普查⼈群 D.筛查⼈群7. 流⾏病学实验分为:
A.临床试验和社区试验两类 B. 治疗试验, ⼲预试验, 预防试验三类C.临床试验和预防试验两类 D.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类8. 流⾏病学实验与队列研究的区别在于A.前者在实验室后者在现场B.前者是⼲预实验后者是社区实验C.后者对研究对象控制了某种因素D.前者对研究对象控制了某种因素9. 盲法应⽤是为了避免A. 信息偏性B. 不依从偏性C. 选择偏性D. ⽆应答偏性
10. 扩⼤免疫计划规定对⼉童进⾏哪四种疫苗的接种A.⿇疹疫苗、⼄脑疫苗、百⽩破联合制剂和卡介苗B.⿇疹疫苗、流脑疫苗、百⽩破联合制剂和卡介苗C.⿇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破联合制剂和卡介苗D.⿇疹疫苗、⼄脑疫苗、百⽩破联合制剂和流脑疫苗11.进⾏队列研究时,最容易出现的偏倚是()A.信息偏倚B. 失访偏倚C. 选择偏倚D. 混杂偏倚
12.根据某医院20年来500例肺癌住院病⼈分析,吸烟者占80%,不吸烟者仅为20%,说明吸烟者易患肺癌。
该结论()
A.正确,因为肺癌患者的吸烟率⾼B.错误,因为没有计算P值
C. 错误,因为只是⼀个医院的资料,代表性不够
D. 错误,因为只是病例组的吸烟率,⽽⽆对照组的吸烟率13.流⾏病学探讨病因的⼀般程序是()A.从⼈为联系到统计学联系B.从间接联系到统计学联系C.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联系D. 从间接联系到因果联系
14.发病密度常⽤于哪些类型研究中发病频率的计算A. 横断⾯研究B.队列研究C.普查
D.病例对照研究
15.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时,由四格表资料算得A因素χ2=3.97,P<0.05;B因素χ2=6.78, P<0.01,说明()A. A、B两因素与疾病均⽆关联B. A、B两因素与疾病均有关联C.A、B两因素均为疾病发⽣的危险因素D. B因素与疾病的关联性较A因素强16.移民流⾏病学研究有助于了解A.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作⽤效应B.社会因素及⾃然因素的作⽤效应C.病因、宿主、环境三者的关系D.遗传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作⽤效应
17.有⼈研究⾼⾎压与脑⾎栓的关系,其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如下:⾼⾎压与脑⾎栓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压史对照脑⾎栓病例有66 50⽆192 208经计算OR为:
A.208×66 / 192×50 B.192×50 / 208×66C.208 / 66D.208/(192+208)/ 50/(50+66)
18.对10000⼈进⾏随访,暴露于饮酒的2000⼈中50⼈发⽣了⾷管癌。⽽不饮酒的8000⼈中也有40⼈发⽣了⾷管癌,那么饮酒与⾷管癌的联系强度为:A.2‰B.2 C.5 D.0.2
19.下列哪项指标不能在⾎清中直接测到A.HBsAg B.抗-HBsC.HBcAg D.抗-HBc20.疾病的三间分布是
A.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B.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季节分布C.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地区分布D.时间分布、地区分布、⼈群分布
21.1998年通过的《传染病防制法》规定需要报告的传染病分⼏类?共有多少种疾病?A. 2类,30种疾病 B.2类,35种疾病C.3类,35种疾病 D.3类,39种疾病
22.某地对伤寒、副伤寒甲、⼄三联菌苗的效果进⾏评价,观察资料统计如下(该地区⼈⼝稳定):伤寒、副伤寒甲、⼄三联菌苗接种效果评价资料整理表未发病⼈数发病⼈数发病率实验组999 1 0.1%对照组900 100 10.0%其效果指数与保护率依次为A.100,99% B.99%,100C.110,99% D.99%,110
23.在以医院为基础进⾏病例对照研究时,最容易出现的偏倚是A.信息偏倚B.观察偏倚C.选择偏倚D.混杂偏倚
24.根据某医院20年来500例肺癌住院病⼈分析,吸烟者占80%,不吸烟者仅为20%,说明吸烟者易患肺癌A.正确,因为这是患者中的吸烟率B.错误,因为没有计算P值
C.错误,因为只是⼀个医院的资料,代表性不够D.错误,因为只是病例组的吸烟率,⽽⽆对照组的吸烟率25.反映病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最好指标是A.RR B.发病率C.PAR% D.SMR26.某病在家庭中的分布符合⼆项分布,说明:A.该病有家庭聚集性,致病因素应从家庭中去寻找。
B.该病⽆家庭聚集性,致病因素应从家庭以外的环境因素中去寻找。C.该病有家庭聚集性,是⼀传染病。D.该病⽆家庭聚集性,是⼀⾮传染病。27.关于病因判断的标准,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关联的可重复性是特指不同实验检测结果的⼀致性。B.终⽌效应是指暴露因素减少或去除可引起疾病发⽣率的下降。C.关联存在前因后果的时间顺序。
D.关联的强度越⼤,成为病因的可能性就越⼤。28.某病的续发率是指
A.接触者中发病⼈数 / 接触者总⼈数× 100%B.接触者中患病⼈数 / 接触者总⼈数× 100%
C.⼀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的发病⼈数 / 易感接触者总⼈数× 100%D.⼀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的患病⼈数 / 易感接触者总⼈数× 100%
29.若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时,由四格表资料算得χ2=3.97,P〈 0.05,说明:A.因素与疾病⽆关联
B.因素与疾病有关联,因素为危险因素C.因素与疾病有关联,须进⼀步分析联系强度D.因素与疾病有关联,须计算95%可信区间30.某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如下:
胆固醇与冠⼼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胆固醇对照组病例组有66 50⽆192 208OR应为:
A.208×66 / 192×50 B.50×192 / 66×208C.208 / 661D.208/(192+208)/ 50/(50+66)31.发病密度适⽤于:
A.横断⾯调查⼈群 B.队列研究⼈群 C.普查⼈群 D.筛查⼈群32.流⾏病学实验分为:
A.临床试验和社区试验两类 B. 治疗试验, ⼲预试验, 预防试验三类C.临床试验和预防试验两类 D. 前瞻性和回顾性两类33.流⾏病学实验与队列研究的区别在于
A.前者在实验室后者在现场B.前者是实验研究后者是调查研究C.后者对研究对象控制了某种因素D.前者对研究对象控制了某种因素34.盲法应⽤是为了避免A. 信息偏性B. 不依从偏性C. 选择偏性
D. ⽆应答偏性
35.我国计划免疫规定对⼉童进⾏哪四种疫苗的接种A.⿇疹疫苗、⼄脑疫苗、百⽩破联合制剂和卡介苗B.⿇疹疫苗、流脑疫苗、百⽩破联合制剂和卡介苗C.⿇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破联合制剂和卡介苗D.⿇疹疫苗、⼄脑疫苗、百⽩破联合制剂和流脑疫苗35.流⾏病学实验分为:
A.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类B. 现场和实验室两类
C. 治疗试验, ⼲预试验, 预防试验三类D. 临床试验和预防试验两类
36.进⾏糖尿病检出⽅案中,将甲实验的⾎糖筛选⽔平定在160mg/100ml,⼄实验定在130mg/100ml,这将意味着:
A. 甲实验的灵敏度⽐⼄实验⾼B. 甲实验的特异度⽐⼄实验⾼C. 甲实验的阳性预测值⽐⼄实验低D. ⽤甲实验的假阳性数⽐⼄实验多37.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B.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季节分布C.⼈群分布、季节分布、地区分布D.⼈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38.流⾏病学探讨病因的⼀般程序是A.从⼈为联系到统计学联系B.从间接联系到统计学联系C.从间接联系到因果联系D.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联系
39.选择男性45岁以上的10000⼈作为研究对象进⾏吸烟与冠⼼病关系的研究,吸烟者4000⼈中50⼈发⽣
了冠⼼病。⽽不吸烟者6000⼈中也有50⼈发⽣了冠⼼病,那么吸烟与冠⼼病的联系强度:A.其联系强度为1.25%B.可以分析,OR=1.5
C.可以分析,RR=1.5 D.不能计算40.流⾏病学实验与队列研究的区别在于A. 前者在实验室后者在现场B. 前者是⼲预实验后者是社区实验C. 前者对实验对象控制了某些因素D. 后者对实验对象控制了某些因素
41.盲法应⽤是为了避免A. 信息偏性B. 混杂偏性C. 选择偏性D. ⽆应答偏性
42.根据某医院20年来500例肺癌住院病⼈分析,吸烟者占80%,不吸烟者仅为20%,说明吸烟者易患肺癌E.正确,因为这是患者中的吸烟率
F.错误,因为没有计算P值
C.错误,因为只是⼀个医院的资料,代表性不够D.错误,因为只是病例组的吸烟率,⽽⽆对照组的吸烟率43.效果指数是指:
A. 对照组发病⼈数与实验组发病⼈数之⽐B. 实验组发病⼈数与对照组发病⼈数之⽐C. 对照组发病率与实验组发病率之⽐D. 实验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之⽐
44.某地1990年度疫情资料统计,狂⽝病患者50⼈全部死亡,该资料可计算A.粗死亡率B.死亡专率C.调整死亡率D.病死率
45.据以往调查,某地⾎吸⾍病感染率为25%。现拟复查,应按下式计算抽查⼈数(设定α=0.05, d=0.1P)?A. 400╳0.25/0.75B. 400╳0.75/0.25C. 100╳0.25/0.75D. 100╳0.75/0.25
46. 进⾏队列研究时,最容易出现的偏倚是
A.信息偏倚B.失访偏倚C.选择偏倚D.混杂偏倚
47. 确定暴露于某因素与某病发⽣因果联系时,下列哪⼀条不加考虑:A.联系的强度和联系的特异性B.剂量反应关系与现代科学知识协调C.时间顺序,即暴露于疾病发⽣之前D.对联系进⾏统计学检验所得P值⼤⼩48.流⾏病学研究的偏性主要指A. 抽样误差B. 系统误差C. 随机测量误差
D. 时间顺序误差
三、多选题(6分,每题1.5分,请选择两个及以上最佳答案)1.确定某因素与某病的因果关联时,主要考虑()A.关联的强度B.剂量反应关系
C.时间顺序,即暴露于疾病发⽣之前D.对联系进⾏统计学检验的P值⼤⼩2.历史性队列研究的特点为()A.是⼀种观察性研究B.可⼴泛探索病因C.属于回顾性研究D.可以计算RR
3.下列哪些指标可反映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A.RRB.PARC.发病率D.AR
4.描述疾病流⾏强度时常⽤
A.流⾏B.周期性C.季节性D.散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