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雯,宋建军*,马仲超,李晶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党的十九大上,首
次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宜居”离不开乡村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的构建,离不开美好环境的打造。对近年来乡村建设的景观方面进行了仔细研究,研究其公共空间的形态、尺度、功能,对比国内外公共空间景观的发展现状,发现目前存在于乡村公共空间环境中环境破坏,照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手法,硬质景观泛滥,广场比例失调,功能单一,协调性差,建设耗资巨大等各项问题,提出对未来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的具体研究办法,解决目前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乡村景观;公共活动空间
在现代乡村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协商等公共交往的活动以及村民一致认同的公共空间规
则,成为了当今乡村社会认同其权威性的重要途径,而公共空间则是以公共交往的活动场所为载体形成的。根据村民及游客的需求,乡村公共空间是指那些供村民及外来游客集会(包括日常集会与节日集会等)、休闲、娱乐、交流、生产、生活、人际交往、运动健身、交通等进行各类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如村口、老树下、河边、渡口、广场、桥边、院坝、晒场、池塘、磨坊、水井和祠堂等等。[1]民自豪感。
1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的分类1.1生产性公共空间景观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乡村公共空间的生产性职能体现在农业上,按照
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些人、一个集体同时进行。在生产性公共空间景观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并且产生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乡村公共空间的农业生产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及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乡村的生产性公共空间景观既要注重生态,又要重视经济效益。1.2生活性公共空间景观
乡村公共空间的生活职能体现在各个方面,村民交流信息、人际交往、消磨时光、休闲健身等场合,构成了乡村的生活公共空间,可以是某棵老树下,也可以是某个健身场地,又或是某条小路上,这样的场合是村民缤纷多彩生活的基地,而在这样的场合下其景观要考虑人性化,是人性化的场所。1.3文化性公共空间景观
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性职能主要是指在公共空间中,根据各村落各民族地方文化的不同,进行村文化活动、大型文化型集会、乡村民俗节庆、祠堂宗教集会等。在景观与心理学上,在不同的景观条件下,人的行为、心情都有不同。所以,在适宜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中举办与进行文化性活动,这有助于增强乡村凝聚力和村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研究现状
放眼展望国内外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不难发现,地区不同,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的方式也大有不同。在国外关于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的研究很少,但是另一个角度上,在美丽乡村建设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恩格斯的“城乡融合”理论[2],另外还有舒尔兹的“城乡发展理论”和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3],而这些理论都是基于城市与乡村之上,认为城市与乡村应当是公共发展不可分离的,需要共同发展。
目前在国内,大多数学者对乡村景观的研究主要是对乡村景观进行评价与规划,来发掘当地文化、资源特色,将其作为着力点,提出对乡村公共景观的规划方法,进而再做出对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方法,且是有案例作为实际依据与支撑,研究方法也是多种方法结合。2.1国外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研究现状2.1.1欧洲。以德国为例,德国在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更注重“村落更新”规划,推进集约化农业与自然保护规划,尊重生态。如对古老农村景观的现代恢复,对现代农村景观的生态改造;并且在设计和规划中融入人文关怀元素,来营造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至今,德国的景观设计得到了世界的瞩目,比较典型的有德国萨勒河畔巴特诺伊施塔特、霍恩罗特等村庄。2.1.2北美洲。北美洲主要以美国为主,美国在乡村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特别强调融合2种元素,提升价值的理念。2种元素不可或缺,其一为景观的生态价值,其二为文化价值,旨在建立一个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社区,如美国的芝加哥北部乡村,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融合了生态建设的理念,突出表现为:①乡土植物的运用;②生态建设理念再塑造;③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再拓展。2.1.3亚洲。亚洲国家的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韩国、日本的农村聚落空间景观设计对保护传统的耕地和农村景观文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韩国丰富的农耕文化景观、田
訛記訋觼
2
生态绿化现代园艺2019年第3期
园景观、农村风土人情等,推动了韩国乡村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日本的乡村公共空间将公共资源和私有资源进行了独具匠心的重塑设计,也成为现代农业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典型研究案例。[4]2.2国内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研究现状
针对目前国内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大多数研究主要是关于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理论性研究,研究如何对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进行规划、如何与艺术相结合下营造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如何与城市景观相结合而做到最大程度的不破坏。而另外一部分的研究,则是针对于某个地域下的乡村,通过对当地乡村的调查与现状研究,合理解决其实际性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
2.2.1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理论研究。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分析,新农村公共空间不能满足村民交往行为的原因,以此提出了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的方
法。[5]另外,有学者基于田园城市的理论,结合现代的国内外先进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为指导,将乡村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文明重新激活进而相融合,建立乡村社区管理秩序,使其在原有乡村的外貌和文化下满足人们生活功能和社会性,也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6]2.2.2地域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对于具有地方文化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需要将地方文化的传承、现代化的发展、物质空间环境与人的体验和需求联系起来,从而来合理地解决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例如建设尺度较大的问题,空间较为复杂的问题,没有无障碍设计的问题,需要对每个问题对症下药,设计出具有特色格局、满足村民需求、细节丰富、具有艺术美感的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方案。[7,8]2.2.3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负面案例。一些地区以“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为名,推进村史馆建设。例如,西部某市2015年开始推动建设村史馆,截至2018年5月全市已建成156个村史馆,市级财政累计补助315万元。部分采访记者在该市多个村走访时看到,大部分布展内容雷同,主要陈列着村里的老照片、旧农具等,而且平时冷冷清清,并没有什么村民前来参观。另外,一些地区还开始兴建入村牌坊。西北某县一位承建仿古石牌坊的工程负责人说,他们公司每年要建20多个牌坊,一个牌坊造价不低于20万元,最高的要100多万元。东部沿海某镇2018年5月启动建设的5个入村牌坊,最高投资360余万元,最低投资45万余元。
3
问题分析
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以及不适当的模仿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从而出现了各色各式的广场建设、古树移栽、古訛訙訋觼
建拆除、修建人工池塘、重修古井等,总结目前乡
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可以分为这样几点,第一,大规模公园建设,规模性破坏乡村原有
山体、水体、农田、耕地、原地等,使得越来越多村民既看不见山、望不见水,最后也记不住乡愁。第二,地区性的建设耗资大、硬化多的建筑与公共设施,如大牌坊、风雨桥、大广场、大亭子等,使得乡村硬质设施越来越多,这是既浪费物力又浪费体力的表现。第三,由于大规模的不适当建设,导致乡村公共空间环境遭到破坏,使其原有的风貌不复存在。[9,10]4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方法
4.1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研读,广泛查询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理论资料、发展状况等论文、期刊等相关资料,以及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的最新动态。关于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文献主要研究3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与理论相关得出理论依据;其次则是实际理论与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最后是在不同地域情况、不同地方特色文化下,通过实际调查、案例分析等设计出合理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4.2问卷调查分析法
通过发放问卷,问卷主要针对村民对村庄公共空间景观的了解程度、村庄目前情况、对目前村庄公共空间满意程度、景观需求程度、行为需求、景观营造氛围、安静程度等进行提问,了解其对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需求,发现其目前公共空间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做出适合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见表1)
表1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涉及问题分析表问题了解/需求/满意程度对目前村庄的情况了解程度是否了解对目前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了解程度是否了解对目前村庄公共空间景观的满意程度是否满意对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的需求程度是否需求对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中的行为需求是否需求对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氛围的需求程度是否需求对乡村公共空间景观中的安静度需求是否需求4.3实践与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取其相关理念与方法,将理论结合实践,从而对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具有更强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义。
5
结语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的营造,对当下中国乡村建设,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即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景观与人和谐相处为核心的,人与空间规划设计的关系。在现代乡村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理需要,而公共空间正是乡村人民生理需求得以实现的物质依托,是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19年第3期现代园艺生态绿化祁连圆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达世彩
(甘肃省张掖市科学技术协会
734000)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植物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常绿树种在园林绿化中
的应用日益广泛。从祁连圆柏生物学和植物学特性阐述了祁连圆柏在园林绿化、植物造景等方面的应用,旨在为祁连圆柏在河西地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和保护、繁育提供依据。
:祁连圆柏;珍稀树种;园林绿化
祁连圆柏()为我国特有树种,系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乔木群落的建群种之一,在祁连山区的分布仅次于青海云杉,生长环境与青海云杉林的祁连圆柏因其在生长过程中很自然地形差异非常大[1]。
成了观赏价值较高的树冠和树形,加上其耐瘠薄、耐干旱、耐寒冷的特点,已成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建设、庭院、道路等公共用地绿化的重要树种。结合实践经验,综述祁连圆柏在河西地区园林建设中的应用及发挥的作用,旨在为珍稀树种祁连圆柏的推广、繁育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学特性
祁连圆柏为常绿乔木,高达12m,稀灌木状;树干直或略扭,树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条片脱落;枝条开展或直伸,枝皮裂成不规则的薄片脱落;小枝下垂,一.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年生枝的一回分枝圆,径约2mm,二回分枝较密,近等长,方圆形或四棱形,径1.2~1.5mm,微成弧状弯曲或直。叶有刺叶与鳞叶,幼树之叶通常全为刺叶,壮龄树上兼有刺叶与鳞叶,大树或老树则全为鳞叶;刺叶3枚交互轮生,长4~7mm,三角状披针形,上面凹,有白粉带,中脉隆起,下面拱圆或上部具钝脊,先端成角质锐尖。木材结构细致,耐腐、有香气,耐用,心材淡褐红色,边材淡黄褐色,供家具、工艺品、建筑及器具等用。枝叶入药,能祛风、活血、利尿;鳞叶富含挥发油,可作柏香;种子可提取润滑油。分。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建设也需要具备同城市公共空间的职能与作用,其功能具有多样性与复合性,且具有非常突出鲜明的乡土特色,每一个具体的空间都有很多不同的功能性及文化内涵。
通过对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的研究,发现在乡村公共空间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及探讨了以后的研究方法,最终才能建设满足现代人需求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收稿:2018-10-10)
:[1]张良.乡村公共空间的衰败与重建[J].天津: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1-7
[2]杨佩夫,郑明珍.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1-3
[3]淮建峰.国外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广东:科技咨询导报,
1
生物学特性
祁连圆柏主要分布于海拔2800~3500m的阳坡或半阳坡,耐高寒、干旱、耐热,极耐贫瘠、不耐荫湿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能生于酸性、中性及石灰质土壤上,可以说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树种”。由于生态分布幅度大,多形成大面积稀疏纯林,属慢生树种,生长量小,寿命长,土层深厚处可形成高密度、高质量林分。生长状况地区性差异很大,活立木蓄积量最高406m3/hm2,最低10余m3;林分团状分布,形成多世代稳定的林分。3园林绿化优势3.1观赏性好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的祁连圆柏,是优良的绿化树种。幼龄树树冠整齐为圆锥形,树形优美,大树枝干扭曲,姿态奇古,可以独树成景,是我国传统的园林树种。当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适合时,祁连圆柏尽情发挥其乔木的本能,全力向上发展,主干顶天立地,尤其当祁连圆柏聚集成林时,其林相更加壮观。因其美丽的姿态、常绿的外观和较宽的生态适应性成为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能形成自然的生态林,建立起具有地域特色、稳定的植物群落,从而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城市绿地景观,发挥较高的生态功能。3.2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祁连圆柏是中国特有的古老树种之一,在青海高原极端干旱和严寒的高山峻岭顽强地生存着。从地质年代看,圆柏同银杏一样曾统治着地球,有“四季常绿,寿命千古”的美称。具有耐高寒、
2007:1
[4]唯美乡村.国外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与典型案例分析[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001/12/35717155_595076104.shtml[5]安旭,陶联侦,白聪霞.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方法探析[J].浙江: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8-234
[6]李艳.基于田园城市理论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7:1-80
[7]王黎明.鲁西南地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6:1-102
[8]潘佳.赵家新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D].浙江:浙江理工大学,2016:1-88
[9]王鹏.社区营造视野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6:1-158
[10]刘灿.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中的设计表达[J].北京:设计,2017:64-65:王倩雯(1996-),女,湖南衡阳人,农学类硕士,研究方向:
景观生态规划。
:宋建军,副教授。
2
訛訚訋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