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赏之美
作者:蒋小方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7期
摘要:生活在当代的中学生,承载着大人们太多的爱和太多的期望,同时也背负了太多的压力。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长辈们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因此迎接他们的不再是童年时期的表扬声和鼓励声,而更多的是不满声和埋怨声。许多父母老师不愿把表扬、赞赏带给孩子,他们以为只有“严厉”才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他们认为“严格”等同于对孩子进行责骂、训斥,把严格与鼓励、赞赏截然对立起来。虽然学生已经接近成人,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们还是非常渴望能像儿时那样得到父辈们的肯定和赞赏的。 关键词:中学教育;鼓励赞誉;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20-02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成人是这样,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更是这样。很多父母和老师在孩子的眼里是比较神圣的,所以父母和老师的肯定、赞赏会极大地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詹姆斯教授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还发现,一个没有被赏识过的人,其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20%~30%,而当他被赏识后,其能力发挥较之前要大3~4倍。可见,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赏识是多么重要。赞赏不是简单的表扬和鼓励,而是更多的发自内心的肯定和欣赏,它要求我们能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和长处,加以肯定,来不断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赞赏学生,就要从欣赏学生开始;要欣赏学生,我认为,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诚地关爱学生
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和活力。老师真诚的关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心灵的沟通。真诚的关爱是既关心学生的学习,又关心学生的生活,还关注他们的思想波动;真诚的关爱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用自己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修养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由于爱,老师在与学生交流时自己的情绪会被调动,语言、动作、神情都散发出巨大的能量,给人以无法抗拒的感染力。也只有真心实意地去关爱学生,才能不断地从他们身上发现别人看不见的闪光点,才能发自内心地去肯定他们,欣赏他们,激励他们。记得有一次,晚办公时去班级转转,发现一位男生脸憋得通红,于是走过去想了解一下情况,刚走到他跟前,就发现他呼吸极为急促,上气不接下气,于是马上把他送进了医院,医生要求其住院治疗。因为他家离学校比较远,家长要第二天才能到来。于是,我就当了一回他的家长,给他买吃买喝,陪了他一夜。他很是感动,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只要是我要求做的,他一定做到最好,只要他有什么想法,第一个找我咨询,当然在相处中,我也不断地发现他的优点,并加以鼓励,他在很多方面也表现得更为出色了。最后,他出乎意料地考上了本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承认差异,学会宽容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人至少存在言语、逻辑、运动等8种智能,不同的人各种智能的高低程度是不一样的,譬如有的人言语能力很强,但有可能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会相对弱一点,反之也有可能。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中的“好”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含义。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人也一样。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家庭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的不同,他们的个性特长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他们、要求他们,应该承认他们的差异性,尊重他们的差异,给他们犯错误的机会。我班有一位女同学,多才多艺,才思敏捷,但是好耍小聪明,自控能力较差,好面子,时不时会犯错误,如,自习课看小说啦,听MP3啦,等等。每次被发现后都要找她好好谈谈,一开始,她会找各种理由来“狡辩”,我都会静静听,然后,和她商量采取一种她能接受的方式,然后给她一定的期限,让她逐渐改正所犯的错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较量”,她的各项行为习惯终于慢慢踏上正轨了。今年圣诞节,她给我写了一封信,对我对她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教导表示了无限感激。
三、放大优点,及时激励
有位德国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老师的眼睛就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枝叶就比较茂盛。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激励,让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这样的柔弱小树在我们的阳光照耀和吹风鼓气之下长成参天大树。班上有个男孩,学习缺乏动力,上课睡觉,晚上玩游戏,整天浑浑噩噩,但是人品还不错,篮球打得很好,喜欢体育。我发现了他的这个特长和爱好后,先是鼓励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篮球赛和体育运动会,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鼓励他将来报考喜欢的体育系或者作为体育特长生考学,他采纳了我的建议,并以此为现阶段的人生目标。此后,他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睡觉的次数减少了,玩游戏的频率也降低了,文化课的成绩也逐渐上升了。 四、相信他们能行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很多时候是超出我们的预期的,所以,我们应该给他们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相信他们能行。班级一位女生,自习课上玩手机,被我发现了,手机被我没收。本来要对她进行一顿批评教育的,我还没有开始说话,她就保证:“手机周末回家放家里,以后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不过,不能告诉她父母。”我想了想,答应了她的要求,姑且相信她能把这件事情处理好吧。在以后的日子里,再没有发现她玩手机,在和她家长的交流中,依稀了解到,她也确实没有再把手机带回学校。但是在欣赏学生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一下策略和方法: 1.欣赏学生要注重渐进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步不断完成的。因此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应及时地发现,甚至夸大其词地进行表扬,使学生时刻体验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记得一次默写,有一位平时默写一直很差的学生意外地默得很好,我就在她的默写本上写:“进步很大哦,你的努力老师看到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继续加油哦!相信你能做得更好!”之后,只要他有一点进步,就会及时鼓励。逐渐地,他的默写也越来越好了,学习也越来越进入状态了。
2.欣赏学生要注重他们付出的努力和过程。记得《饿死的梭鱼》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上课听讲的时候却特别爱举手。有时老师的问题还没提完,他的手就举起来了。可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又回答不上来。课后,老师找他谈话,问他:“你不会,为什么还要举手呢?”这个男孩坦白地说:“同学们都笑我,说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我就举手,想表现表现。可是,我真的不会。”学生的坦诚让老师很感动。于是,他和这位学生订了个“君子协议”:“以后只要你努力,老师再提问的时候,遇到你真的会回答的问题,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记住了吗?别举错了。”学生点点头回答:“记住了。”老师心里有了底,再上课提问的时候,任凭男孩的右手举得再高,老师也视而不见;但他一举左手,就马上叫他回答。果然这位学生回答得不错。老师便表扬这位学生很“棒”,同学们也对他刮目相看。从此,这位学生的学习大有起色。老师紧紧地抓住了学生思想上要求积极上进的这一闪光点,对其赏识,学生也在老师的赏识之下不断努力,而学生的持续不断的努力也被老师欣赏着,这样形成良性循环。
老师必要的欣赏会给学生一种满足感、幸福感,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如果能经常保持一种欣赏的心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老师看重着、欣赏着,相信我们的学生会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2]张景浩.饿死的梭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