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含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含答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一、中考初中化学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

1.依据实验目的,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 B C D 实验目的 区分氧气和氮气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固体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除去烧碱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实验方案 分别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放气体的集气瓶中 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 把洁净的铜丝浸入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别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放气体的集气瓶中,能继续燃烧的为氧气,木条熄灭的为氮气,能区分氧气和氮气,方案合理;

B、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氯化铵,无刺激性气味的为氯化钾,能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固体,方案合理;

C、把洁净的铜丝浸入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析出,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能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方案合理;

D、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虽然能除去碳酸钠,但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方案不合理。 故选D。

B.B

C.C

D.D

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A B C D Cu KC1 NaCl Cu 杂质 Fe MnO2 NaNO3 C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加入过量的Cu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加入适量的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在空气中灼烧

A.A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入过量的CuCl2溶液和铁充分反应,得到铜和氯化亚铁溶液,过滤得到铜,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铜,符合题意;

B、KC1中的杂质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是KC1溶解,MnO2不能溶解,过滤、洗涤、后面应该蒸发结晶才能得到KC1,不符合题意;

C、NaCl中的杂质NaNO3,加入适量的银溶液是和主要物质NaCl发生反应,没有除去杂质NaNO3,不符合题意;

D、Cu中的杂质C,在空气中灼烧,Cu、C都会与氧气反应,Cu反应生成氧化铜,C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主要物质被反应了,不符合题意。故选A。

B.B

C.C

D.D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一氧化碳 H2O 铜粉 NaCl 杂质 二氧化碳 H2O2 碳粉 Na2CO3 试剂 操作方法 氢氧化钡溶液 通入到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后过滤、干燥 MnO2 空气 稀盐酸 加入适量二氧化锰,过滤 灼烧 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

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将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反应,然后通过干燥除掉溶液中带入的水分,可得一氧化碳,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过滤后液体只有水,选项正确; C、在空气中灼烧时,铜和碳都会与氧气发生反应,选项错误;

D、碳酸钠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得溶液是氯化钠和氯化

B.B

C.C

D.D

氢的混合溶液,蒸发结晶,可得氯化钠晶体,选项正确。 故选C。

4.根据下列实验目的,所选试剂或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A B C D 除去CO2中的少量CO气体 除去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除去稀盐酸中的稀硫酸 所用试剂或方法 通入氧气、点燃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加水溶解、过滤 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A.A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A错误;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B正确;

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

D、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故选B。

B.B

C.C

D.D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A B C D Na2SO4(NaOH) NaC1(Na2CO3) KC1(KC1O3) Fe2(SO4)3溶液(CuSO4) 选用的试剂 稀盐酸 CaC12溶液 MnO2 过量铁粉 操作方法 加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加入适量的CaC12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加MnO2,加热后冷却 过滤

A.A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B.B C.C D.D

A、NaOH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2SO4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

B、Na2CO3能与CaC1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所采取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 C、KC1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

D、过量铁粉能与CuSO4、Fe2(SO4)3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故选B。

) 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O2 Cu粉 CO2 NaCl溶液 杂质 水蒸气 Fe粉 CO Na2CO3 除杂方法 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磁铁吸引 点燃 滴入稀盐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泡

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

B.B

C.C

D.D

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除杂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错误的是( ) 序号 A B C D 混合物 碳酸钙中混有少量氯化钙 铜粉中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 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 稀盐酸中混有少量稀硫酸 除杂试剂 足量的水 足量的稀盐酸 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足量的钡溶液

A.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钙中混有少量氯化钙,加入足量水,氯化钙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过滤之后,即可得到碳酸钙,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铜粉中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过滤之后,即可得到铜粉,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加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不反应,洗气之后,即可得到二氧化碳,正确,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中混有少量稀硫酸,加入足量的钡溶液,硫酸和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引入了新的物质和钡,符合题意。故选D。

B.B

C.C

D.D

8.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A B C 实验目的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鉴别棉纱和羊毛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NaOH 主要实验操作 通过灼热的铜网 取样,点燃并闻气味 加入稀硫酸至pH等于7 D 鉴别固体NaOH、NH4NO3、NaCl 取样加适量水溶解并测温度 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将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反应,可得到纯净的氮气,此选项正确;

B、棉纱线和羊毛线成分不同,性质不同,棉是天然纤维,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而羊毛含蛋白质,燃烧后的气味是烧焦毛发的气味,可以鉴别,此选项正确;

C、氯化钠中含有氢氧化钠,加入稀硫酸能除去杂质,但会带入新的硫酸钠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错误;

D、三种固体溶于水时热量变化不同,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NaCl 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通过测量温度,可以鉴别,此选项正确。 故选C。

B.B

C.C

D.D

9.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物质 A B C D CO2和N2 NaOH固体中含有Na2CO3 KCl和MnO2的混合物 CaCl2溶液混有HCl杂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鉴别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检验 取样,配成溶液加入少量盐酸,观察现象 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固体洗涤并烘干 除杂 先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固体反应后过滤

A.A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将CO2和N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N2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NaOH固体中含有Na2CO3,取样,配成溶液加入少量盐酸,少量盐酸只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法检验是否含有Na2CO3,符合题意;

B.B

C.C

D.D

C、KCl和MnO2的混合物,KCl易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固体洗涤并烘干,可以分离KCl和MnO2,不符合题意;

D、CaCl2溶液混有HCl杂质,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固体,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滤后得到纯净的氯化钙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二氧化碳 氯化钙溶液 硫酸钾 氧化钙 杂质 一氧化碳 稀盐酸 碳酸钾 碳酸钙 除杂试剂与方法 点燃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高温煅烧

A.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中,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B.“过量”一词,决定了反应后溶液会增加氢氧化钙新杂质,故选项错误; C.依旧是“过量”一词,决定了反应后溶液会增加硫酸新杂质,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故选:D。

B.B

C.C

D.D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杂质) CO2 (CO) CaCO3 (CaCl2 ) MnO2 (KCl ) NaOH溶液[Ca(OH)2 ] 选用试剂及操作 通入氧气,点燃 加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A.A 【答案】D

B.B

C.C

D.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在混合气体中的含量较低时不会发生燃烧,选项错误;

B、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会将欲保留的物质转化为杂质,选项错误;

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除去二氧化锰中混有的氯化钾,采用的方法是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就能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选项错误;

D、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除去氢氧化钠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钙可以向混合溶液中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 除杂的原则: 1、不能引入新杂质;

2、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反应; 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铜(铁粉) 氯化钙溶液(碳酸钠) 水(有异味的物质)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除去杂质的方法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加热煮沸 点燃

A.A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铜与稀盐酸不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经过过滤后得到固体铜,最终经过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铜,选项A正确;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选项B不正确;

C、煮沸只能去除钙、镁离子形成的可溶性化合物,无法去除异味,选项C不正确; 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其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所以无法去除,选项D不正确。故选A。

B.B

C.C

D.D

【点睛】

去除物质的杂质时,既要保证原物质不被消耗,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氯化铁溶液 氯化钾溶液 NaCl固体 铁粉 杂质 氯化铜 氯化铜溶液 Na2CO3固体 CuSO4粉末 试剂 过量的铁粉 适量氢氧化钾溶液 稀盐酸 水 操作方法 过滤 过滤,洗涤,干燥 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加水溶解,过滤

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铜和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之后滤液中还有氯化亚铁杂质,且铁粉还能和氯化铁反应,选项A不正确;

B、氯化铜溶液和适量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钾,过滤之后就得到氯化钾溶液,不需要洗涤干燥,选项B不正确;

C、Na2CO3固体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过滤之后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钠固体,选项C正确;

D、CuSO4粉末加水溶解,铁会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过滤得到的铁粉中含有铜,选项D不正确。故选C。

B.B

C.C

D.D

14.分离、除杂、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实验内容 除去H2中少量水蒸气、HCl 提纯久置变质的NaOH溶液 验证某溶液为稀盐酸 分离CO2、CO混合物 实验设计 先通过浓H2SO4,再通过NaOH溶液 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先测溶液的pH﹤7,再加入锌粒,观察 先用NaOH溶液吸收掉CO2分离出CO,再向该NaOH溶液加足量稀硫酸“释放”出CO2

A.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除去氢气中少量的水蒸气、HCl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又会带入水蒸气,故A错误;

B、久置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足量氯化钙溶液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是引入的新杂质,且氯化钙过量也会引入氯化钙,故B错误; C、溶液的pH<7,再加入锌粒有气泡冒出不一定是盐酸,还有可能是别的酸,例如稀硫酸,故C错误;

D、一氧化碳不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分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物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掉二氧化碳分离出一氧化碳,再向该氢氧化钠溶液加足量稀盐酸“释放”出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D。

B.B

C.C

D.D

15.下列物质提纯或除杂所用试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Ca(OH)2(CaCO3) NaCl(Na2SO4) KCl(MnO2) H2(HCl) 除杂试剂 盐酸 分离方法 溶解、过滤 过量BaCl2溶液 过滤 H2O NaOH溶液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洗气

A.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氢氧化钙中混有碳酸钙,加入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钙也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题意;

B. 氯化钠中混有硫酸钠,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但是引入了新杂质氯化钡,不符合题意;

C. 氯化钾中混有二氧化锰,先加水溶解,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过滤,得到

B.B

C.C

D.D

的固体时二氧化锰,滤液是氯化钾溶液,再经过蒸发结晶即可得到氯化钾晶体,不符合题意;

D. 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氯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即可得到纯净的氢气,符合题意。故选D。

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6.现有A、B、C、D、E、F、G、H八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黑色粉末,H为红色粉末,B、E、F、G为单质且G在常温下呈液态,D的溶液呈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和H的化学式:C ,H 。

(2)写出A和E反应生成B和C的化学方程式 。 (3)图示5个转化关系有 个化合反应。 【答案】(1)H2O HgO (2)Cu+H2(3)2 【解析】 【分析】 【详解】

(1)A、B、C、D、E、F、G、H八种物质,B、E、F、G为单质且G在常温下呈液态,A为黑色粉末,A和硫酸反应会生成D,D的溶液呈蓝色,所以D是硫酸铜,A是氧化铜,C是水,氧化铜和单质E反应会生成B和和水,所以E是氢气,B是铜,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F是氧气,H为红色粉末,G和氧气加热会生成H,所以G是汞,H是氧化汞,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是H2O,H是HgO;

(2)A和E反应生成B和C的反应是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 H2

Cu+H2O; Cu+H2O

(3)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是置换反应,铜和氧气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水通电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氧气和汞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所以图示5个转化关系有2个化合反应。

17.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物质可发生反应,“→”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

步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均已略去;所涉及的物质和反应在初中化学中均较常见,且A﹣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A的浓溶液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D与E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写一个即可)。 【答案】H2SO4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分析】

所涉及的物质和反应在初中化学中均较常见,且A﹣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A的浓溶液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所以A是硫酸,A转化成的C会与B反应,所以B可以是铁,C可以是硫酸铜,F会与硫酸反应,F生成的D会与硫酸铜反应,所以D可以是氢氧化钠,F是氢氧化钙,E可以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由分析知,A为硫酸,化学式为H2SO4;

(2)D与E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NaOH+CO2=Na2CO3+H2O。

18.下图是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金属和CO2。请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

(2)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黑色固体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O2(1分)

(2)Fe + CuSO4 = FeSO4+ Cu(1分) (3)4CO+ Fe3O4【解析】

根据通电的反应条件,可知无色液体为水,根据B、E及B、F间反应的条件为点燃,可知B为氧气,则A为氢气,根据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和氢气,可知E为铁,浅绿色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所以气体X为一氧化碳,黑色固体甲为四氧化三铁,Y为二氧化碳,黑色固体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所以乙为氧化铜,蓝色溶液为硫酸铜溶液,所以F为铜。

3Fe +4CO2(1分)

19.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甲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乙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甲 ,丁 。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生活中,物质丙的用途之一为 。

【答案】(1)甲 CaCO3,丁 Ca(OH)2(2)CO2+Ca(OH)2=CaCO3↓+H2O;复分解(3)干燥剂 【解析】

试题分析:甲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说明甲是碳酸钙;乙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说明乙是二氧化碳;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乙(二氧化碳)和丙,则丙是氧化钙;丙的用途之一干燥剂,丙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丁,则丁是氢氧化钙。反应③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反应的类型

20.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CuSO4、FeCl3、NaNO3、 BaCl2、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I.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红褐色沉淀B和滤液C。

Ⅱ.另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H2SO4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和滤液E。

III.将所得滤液C和滤液E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F和滤液G。

Ⅳ.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相应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1)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巾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III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1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滤液G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共有一种,该滤液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

(4)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Cl3BaCl2

(2)NaCl+AgNO3=NaNO3+AgCl↓ . (3) NO3-

(4)CuSO4CaCO3 若有硫酸铜、碳酸钙步骤一中会有蓝色沉淀、白色沉淀,沉淀的颜色不会是红褐色。 【解析】

试题分析:(1)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红褐色沉淀B,说明一定有FeCl3,加入适量H2SO4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说明有BaCl2

(2)氯化钠和银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氯化钠

(3)在滤液G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钠离子、氢离子,银离子,该滤液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NO3-

(4)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CuSO4CaCO3 ,若有硫酸铜、碳酸钙步骤一中会有蓝色沉淀、白色沉淀。因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碳酸钙本身是难溶的白色固体 考点:物质的推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