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燃气管道热处理工艺指导书

燃气管道热处理工艺指导书

来源:尚车旅游网
燃气管道热处理工艺指导书

1.1目的:为降低或消除焊接残余应力,防止产生裂纹,改善和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降低硬度。本工艺适用于采用电加热法进行焊后降低或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热处理。

1.1.1热处理方法:(电加热法)

1.1.1.1管道焊接时应按表中规定进行焊前预热。焊接过程中的层间温度不应低于其预热温度。见下表: 常用管子、管件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要求表

焊前预热 钢号 壁厚(mm) 10、 20 ZG25 16Mn 15MnV 12CrMo 15CrMo ZG20CrMo ≥10 ≥6 150~200 >10 200~300 670~700 ≥15 150~200 >20 600~650 520~570 650~700 温度(℃) 壁厚(皿) 温度(℃) 焊后预热 ≥26 100~200 >36 600~650 12CrlMoV ZG20CrMoV ZGl5CrMoV 12Cr2mOwvb 12Cr3MoWVSiTiB Cr5Mo 铝及铝合金 铜及铜合金 任意 任意 150~200 350~550 — — — — ≥6 250~350 任意 750~780 ≥6 200~300 >6 250~300 720~750 注:当焊接环境温度低于℃时,表中未规定作预热要求的金属(除有色金属外)均应做适当的预热,使被焊母材有手温感;表中规定须作预热要求的金属(除有色金属外),则应将预热温度作适当的提高。

1、黄铜焊接时,其预热温度:壁厚为5~15mm时,为400~500℃;壁厚大于15mm时为550℃。

2、有应力腐蚀的碳素钢、合金属焊缝,不论其壁厚条件,均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3、黄铜焊接后,焊缝应进行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

温度:消除应力处理为400~450℃;软化退火处理为500~600℃。

1.1.1.2异种金属焊接时,预热温度应按焊接性能较差一侧的钢材确定。

1.1.1.3预热时,应使焊口两侧及内壁的温度均匀,防止局部过热,加热区附近,应予保温,以便减少损失。

1.1.1.4在管道焊缝区域按规定形式布置(缠绕)一定数量的电加热片;通电后,电加热片对该区域进行均匀加热。

1.1.1.5预热加热范围为焊口两侧各不小于焊缝宽度的三倍,且不小于规定长度;加热区以外范围内应予保温,以减少温度梯度;保温方法可选择包裹保温棉方式;在进行热处理时应采取措施消除管道内空气对流。

1.1.1.6加热装置:电源电缆、供电柜及控制柜、加热片等。

1.1.2测温系统

1.1.2.1测温装置:热电偶、补偿导线、自动测温记录仪等。

1.1.2.2热电偶布置:测温点应均匀可靠在布置在管道焊缝区域,DN500以下管道可取一个测温点,几个加热单元不得使用同一个测温点。

1.1.2.3测量检验仪器应经校验并在检定周期内使用,其灵敏度不得低于热处理温度的1%。

1.1.3热处理过程控制:

1.1.3.1加热速度:应符合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 1.1.3.2恒温时间:应符合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 1.1.3.3冷却速度:恒温后的冷却速度应符合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

7,1.3.4对容易产生焊接延迟裂纹的焊接头,如不能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应在焊后立即均匀加热到规定温度,并进行保温缓冷,其加热范围与焊后热处理要求相同。

1.1.3.5焊后热处理温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相关工程标准(施工验收规范)或焊接作业指导书的规定。

1.1.3.6热处理后进行返修或硬度检查超过规定要求的焊缝,应重新进行热处理。

1.1.4热处理质量检验:

1.1.4.1焊缝经热处理后应通过硬度测量检查热处理效果,硬度值应符合设计文件、相关工程标准或焊接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碳素钢管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硬度值不宜大于母材硬度的规定范围,合金钢硬度值不宜大于母材硬度的规定范围。

1.1.4.2热处理后的硬度测量,在每个焊口不少于一处,每处三点(焊缝、热影响区、母材)。

1.1.5焊接热处理报告:

1.1.5.1热处理报告应包含热处理曲线记录和热处理后硬度检查记录;材料的力学性能报告,以及不锈钢材料的搞晶间腐蚀试验报告(当介质有要求时),由热处理责任师签发,作为工程交工验收的交工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