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微时代”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

浅析“微时代”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6年第4期 (总第145期)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Financial Administrators

No.4 2016 Serial No. 145

教育教学

浅析“微时代”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

王凯

(福建江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在“微时代”背景下表现的更为突出。本文针对这诸多困境, 从探讨建立微平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探讨了“微时代”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并提出微平台 教学模式建立的保障措施,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时代;思政课;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68(2016)04-0061-04

随着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微信、微博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微电影越来 越成气候,人们俨然已步入“微时代”。而与此同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前沿阵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教学却面临种种困境,如何在这样一个微时代,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无 线通讯技术,建立思政课教学微平台,使其真正成为对大学生有用有益的课程,无疑成为当前思政课教 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 对思政课认识存误区,思想上重视不够

我国各高校都有开设思政课并多作为必修课来开设,但是思政课在高校却往往面临着很尴尬的境地。 对于很多老师和学生来说,思政课都是远离生活实际的空洞枯燥的理论,更多地被当成任务来完成,因 此学生仅仅是为了修够学分,而专业课老师认为思政课课时要尽量压缩不要占用太多专业课的课时,更 有甚者,有些人认为思政课是人人都可以教的一门课程。在高校中,承担思政课的教学部门或者学院也 通常不是很被重视,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往往较为欠缺。在这样的观念引导下,容易形成思政课教师 对于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学生对思政课反感,教学效果不佳。

(二) 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忽略学生的生活世界

思政课本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联系的学科,但是现在的思政课教学往往偏重理论的讲授,脱

收稿日期:2016-08-28

作者简介:王凯(1981-),江西景德镇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哲学。

61

离学生实际需求。思政课教学中更多地注重政治的传播、道德的教化以及法律的普及,这些远离了学生 们的实际生活,远离了他们所关注的学业、情感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因而很难发挥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亲和力和实用性。

(三) 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学生缺乏兴趣

思政课的教材是统一的,内容上又以理论为主,较为枯燥乏味,更为重要的是教材内容和初高中所 学知识重复,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大多就因为高考而对这些内容烂熟于心,难以产生兴趣。尽管这几年

(四) 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评价体系较为单一

目前,思政课的教学还是多以讲授为主,很多学校的思政课还是大班教学方式,造成思政课的课堂 往往是一篇“低头族”的现象,学生们根本不关心老师讲的是什么,所以尽管很多老师也会注重课堂的 互动,但往往学生的参与意愿不高,教学效果很难尽如人意。除此之外,思政课的教学评价也基本是单 一的考试形式,学生们普遍认为考前背背,再加上之前的高中阶段的底子,应付考试是不成问题的,在 这样的体系下,学生们很难会重视思政课。

二、思政课微平台教学模式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体学习的兴趣。微平台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将教学地点从传统的教室

移动到网络平台中。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电脑上或者手机上进行学习,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意愿大大增 强。同时,微平台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可以自由充分地交流自己的学 习体会、经验,诉说自己的学习愿望和要求,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地思考、发现问题并开始尝试自 己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和快乐。思政课教师也可以把思政课的一些相 关教学内容让学生以微电影、微视频、小品等形式展示出来。这使得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并制作的同时 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2.

可以极大丰富教学内容,实现资源共享。在微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根据时事,根据学生们的需求

及时不断地更新平台上的资源。思为教学平台上可以以视频、图片、动漫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思政课 的教学主题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微平台教学可以集中所有思政课教师的优势力量,让每个老师负责自 己最擅长的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能够获得最精良的教学资源。同时,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可以满足不同层 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实现教育的“量体裁衣”,从而收获更佳的教学效果。

3.

可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微平台教学可以融合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在教学微平台,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次反复地回看学习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从而促进对基础知 识的掌握。教师在课堂中就不必花大量的时间重复知识点的讲解,而是可以更多地与学生们交流互动。 学生们可以通过教学微平台中的丰富的资源带着问题带着目标进入课堂,学习的兴趣大大提升,学习效 果也就自然提升了。

4.

国内高校已建立起的一些思政课微教学平台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建立起一些

思政课的教学微平台,比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微课平台,把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大约 15分钟的小专题,每章节都有讨论题、习题以及拓展学习的资料,学生可自由选择授课教师,随时随地 完成学习。还有中国人民大学的“别笑我是思修课”的微信公众平台,平台上内容丰富多彩,把思修课 的内容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贴近学生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实际需求。这些平台已经推出,都受到了学 生们的喜爱和好评,也为国内其他高校建立思政课的教学微平台做了很好的示范性的尝试。

62

三、思政课微平台教学模式建立的保障

(一) 改变教学观念,加大推广力度

微平台教学作为“微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的知名学府有开始尝 试,也大多只有微课和微信公众号等几种有限的形式,再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 蒂固,它要想真正走进广大师生的视野,为广大师生认同、接纳并采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必 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加大推广力度。例如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或者交流,打造出一 批精品教学微平台并切实应用到思政课教学中去,形成课堂教学与微平台教学的有机统一,实现学生随 时随地地学习。当更多优秀的教学微平台建立起来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逐渐感受到微平台教学带来的 便利及髙效,从而逐步适应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二) 合理统筹规划,完善领导机制

建立思政课的教学微平台并非只是承担思政课教学的部门任务,需要统筹规划,需要高校其他部门 的通力配合才能完成。比如宣传部门要负责教学微平台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教务部门要负责制定并完善 相应的微平台教学管理办法,将课时安排、学分计算以及考核办法等落到实处;网络中心要提供技术支 持,负责平台的日常更新和维护并承担对相应教师的技术培训工作。教学微平台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 不能实现统筹规划,不能实现部门间的分工和合作,则很难取得逾期的效果。

(三) 注重团队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思政课微平台教学模式能否建立和推广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素质过硬的团队。思政课的微平台教学 模式有着诸多优越性,但也同时对承担微平台教学任务的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厚扎实的专 业功底、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些教师必不可少的能力,同时一定的电脑技 术、多媒体网页制作以及视频及字幕制作等相关专业的丰富知识也不可或缺。所以必须要加大对教师的 培训力度以及要多创造本校教师与其他髙校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这需要高校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只有高校主动适应“微时代”的教学改革,加大对教学微平台在资金、人力和政策上的支持,微平台教 学模式的建立和推广才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高校思政课进行微教学改革也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四) 及时更新维护,探索更多的适应“微时代”需求的微平台模式

微教学平台的优势突出体现在它的资源的丰富性、时效性以及实用性上,这就要求团队教师集中优 势力量,倾心投入。教师需确定准确合适的主题,收集、整理大量的资料,设计并及时更新更多地贴近 学生生活,紧跟时事热点并重难点突出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另外,思 政课教师还需探索除了微课、微信平台以外的更多更好更有效的形式,要有创新意识以紧跟“微时代” 的发展步伐,建立起全面、立体、高校的教学微平台,从而实现教学微平台的长效发展。

“微时代”背景下,微平台教学模式无疑具有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可比拟的诸多优势,但是目前,微 平台模式尚不能取课堂教学而代之。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当加大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改革力度,将传统课 堂教学模式和新兴的微平台教学模式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政课教学 体系,从而使思政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真正地成为触碰学生心灵、受学生喜爱并不可替代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孙华■大学生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研究m ■教育学术月刊,2014,(6): 97.

[2] 曹飞,陈鹏联.生活世界视野下的大学思政縣学改革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3] 刘忠财.微信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创新教育,2014 (26).

[4] 侯保龙•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 (6).

63

[4] 李梁,“慕课”背景下思政深教学改革的问题逻辑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4(2).[5] 张敏,“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模式初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

On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cro - eraf?

Wang Kai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Fnzhou5350108s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Mmicro-era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erformance is more promin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cro-era'1, and puts forward the safeguard measures established by the micro-platform teaching mode, which is based on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the micro-platform teaching mod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Keywords: Micro -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责任编辑:范文)

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