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防治力度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尤其是大气的污染在我国相当突出,大气环境的不断恶化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面对严峻的空气环境,我国近几年颁布了空气的污染防治法律,并逐步完善法律体系和执法力度,积极应对、治理大气污染。
一、中国大气污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是资源能源的高投入、高消耗和污染物的高排放,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出现的标志性重大环境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0l3年1月13日上午10时35分,在经过3天的持续雾霾天气后,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事实上不仅是在北京,1月7日至13日,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我国遭遇了罕见的几乎涵盖整个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检测站点的PM2.5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而一些站点PM2.5浓度甚至超出了监测设备的最大量程。整个1月份,全国共出现了4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涉及到30个省(区、市),很多地区平均雾霾日数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
二、大气污染的成因
大气是怎样被污染的呢?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的,一是人为的。由于火山活动、森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及大气圈中空气运动等所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引起的大气污染,这属于自然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有害物质导致的大气恶化,这属于人为污染。而人们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后一种,而且也是最主要的。
(一)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
1.燃料燃烧。火力发电、钢铁、炼焦等工矿企业的燃料燃烧、工业窑炉以及民用炉灶、取暖锅炉的燃料燃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有机化合物(发达国家);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发展中国家)。
2.工业生产。化工、石油炼制、钢铁、焦化、水泥等工业企业在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粉碎以及由原料制成产品的过程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粉尘、碳氢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以及卤素化合物等。
3.交通运输。机动车辆、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燃烧石油产品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含铅污染物、苯并芘等
(二)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能、产量、过剩。不少领域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很突出,如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的盲目扩张,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等等。
2.能源消费超计划增长,结构和利用不合理。我国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是以消耗大量资源、不计环境代价来实现的。
三、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当呈现出一定的浓度和持续足够的时间时,给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危害。这些有害物质主要概括为两大类:气溶胶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
(一)气溶胶态污染物的危害。气溶胶态污染物由悬浮于气态介质中的固体或液体粒子所组成的空气分散系统(粉尘、烟和雾),这些颗粒物的给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当有毒金属粉尘(铬、锰、镉、铅、汞、砷)进入人体诱发疾病,导致死亡;无毒的粉尘沉积肺部被溶解,造成血液中毒;未被溶解粉尘被细胞吸收造成细胞破坏;颗粒物侵入肺组织或淋巴结可引起尘肺。研究表明,细颗粒物可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生育系统、神经系统、遗传系统的影响,但机制体非常复杂,目前很多影响和机制尚不清楚。
(二)气态污染物的危害。气态污染物是指在常温、常压下以气态分子状态存在的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碳氢化物和氟化物等),这些气态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1.二氧化硫是数量较大、影响面较广的气态污染物,来源是煤和石油等燃料的燃烧,硫氧化生成二氧化硫,5%又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与大气水雾结合形成硫酸烟雾。主要危害:当平均浓度0.03μL/L,抑制植物生长;0.05 μL/L,损伤人的呼吸器官;0.12 μL/L,引起结构材料的腐蚀。多污染物协同效应:颗粒物将二氧化硫带入肺泡,毒性增强3-4倍。如果颗粒物为重金属,催化生成硫酸雾,刺激作用增强10倍。
2.氮氧化物是氧化二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四氧化二氮和五氧化二氮等含氮物质的总称。一氧化氮结合血红蛋白,造成人体缺氧;二氧化氮损害呼吸道,刺激肺组织,长时间吸入导致迟发性肺水肿。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各类交通工具内燃机的尾气排放。(“黄龙”)
3.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臭氧、醛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peroxyacyl nitrates,PANs),这些通称为光化学氧化剂(photochemical oxidants)。其中,臭氧约占90%,PANs约占10%。由于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当大气中臭氧浓度升高(>0.21mg/m3)时,可视为光化学烟雾形成的信号。
四、大气污染的法律和政策的应对状况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在环境与发展的历程中都不约而同的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初期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均出现了很多标志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后又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通过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基本完成了常规污染物的治理与防控。我国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也非常重视,不断强化并丰富了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
1.英国的成功经验(第四讲P21-)
英国在伦敦“烟雾事件”后,建立了嚴格和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以及完整和有效的执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伦敦的雾天从19世纪末期每年90天左右减少不到10天,雾都之名已名不副实。从滚滚毒雾到蓝天白云,伦敦经历了血的教训,半个多世纪的铁腕治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经验。伦敦的治污经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五、防治大气污染问题的几点建议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国民身体素质产生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的大气环境,我们要积极应对,多措并举,积极防治大气污染。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P79)。项目生产,SO2、NO4、烟粉尘和VOC5排放量符合要求成为环评审批前置条件;提高环保、能耗、质量等标准,促进高能耗、高污染“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
(二)能源清洁利用。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量;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减少原煤散煤烧;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新增天然气供应。
(三)机动车污染防治。控制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提升燃油品质;加快淘汰黄标车;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加强在用机动车年度检验,对不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保合格标志,不得上路行驶;加快推进低速汽车升级换代;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四)提升公众环境意识。积极引导,努力提升公众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宣传大气污染的危害,倡导公共交通,节省能源减少排放。通过加强舆论监督,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营造良好氛围,切实减轻污染对人民群众健康的不利影响。
卢莉莎(1996—),女,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本科,单位:厦门大学思明校区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