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试题卷
(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考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1~6题为单项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规定区域填涂;第7~24
题为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 汉字积累——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澎湃.bài 执拗.niù 随声附和.hè
B.点缀悍piāo 韬光养晦.zhuì 剽..huì C.闪烁.shuò 累赘.zhuì 苦心孤诣.zhǐ D.笨拙.zhuō 匀称.chēng 远瞩.zhǔ
2. 词语积累——根据要求分别写出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形容春景美丽: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B.形容精神愉快:笑逐颜开、喜不自禁、怡然自得 C.形容学识浅陋:孤陋寡闻、才疏学浅、胸无点墨 D.形容领先带头:身先士卒、一马当先、首当其冲 3 文化积累——(3分)(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
B.《左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C.《战国策》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 D.《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庄子》,是儒家主要经典。 4.语言运用——根据语境,与下面句子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 ,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
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 A.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
1
B.摇撼着古树的躯干,人家的门窗被撞开了 C.古树的躯干被摇撼着,人家的门窗被撞开了 D.古树的躯干被摇撼着,把人家的门窗撞开了
5. 语言运用——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 张凤铸教授、电视台研究室前主任王甫教
授等一批专家学者
和社会各界高度肯定了中国教育电视台于2010年推出的以让广大青少年观众与我们一起仰望
星空——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为宗旨的《仰望星空》栏目。 A.一批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高度肯定了中国教育电视台。 B.一批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高度肯定了《仰望星空》栏目。 C.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仰望星空》栏目。
D.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为宗旨。
6.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B.“谢谢你,”说:“车快来了吧?”
C.有的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有臭。”
D.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8分)
①《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②《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 ③《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 ④《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 ⑤《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草一体, , 。 ⑥《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 。
⑦写出陶渊明《饮酒》中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志趣,悠闲自得的形象的诗句: ⑧写出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一句(课内、外均可)。 8. 篇段积累——默写《与朱元思书》(选段)。(4分)
风烟俱净, ,天下独绝。
二、阅读(50分)
2
(一)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16分)
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我混在人群中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地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包括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得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它人的后代。
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会帮助人的,在饥馑的时候,人扒过树的皮以充饥,我们却从未听到过树会扒下人的什么零件的传闻。
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都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树的寿命是如此的长久,居然看到过妲己那个朝代的事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飘浮了。
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毕恭毕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3
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身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再吹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有我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的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作者:毕淑敏)
9.树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加以概括,分条陈述。(4分)
答: 。
10.“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含义?(4分)
答: 。
11.文章所写对象是小草,却用了大量篇幅写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12.作者是怎样揭示主题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二)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16分)
①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②再穷,也得有点志气。低三下四,即便讨得一点,也会受人轻慢。午餐幸运地吃到一点“嗟来之食”,是餐再去乞求,可能就要吃“闭门羹”了。人们敬重的,永远是那些自强不息、知道别人的脸色和自己的血色、知道别人的语调和自己的格调的人。
③即使艰难,也得有点骨气。否则,这一次被人抬起,下一次瘫倒之后,就可能连同情的目光也得不到。今天的呻吟哀号,得到别人的抚慰,明天再呻吟哀号,就可能让人鄙夷和厌烦了。能够感动人的,永远是那些全力抵抗挫折,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奋力站起来的人。
4
④唉声叹气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祥林嫂式的可怜相,有时唤起的恰是一种冷漠:自己糟蹋自己,别人又怎么抬举你?
⑤如果你想依靠别人来保持站姿,别人就只好拴个绳子把你吊起来,但要知道,那种方式与让你死的方式最接近;如果你想依靠别人使你往前走,别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前面牵着或从后面推着,但要知道,那其中包含着一种把人不当人的味道。
⑥人是有尊严的,放弃了这一点,任何人都会不堪入目。保持精神是维护尊严的重要途径。
⑦即使很累,也要把自己的耐力发挥到极限,咬住牙,沉住气,才能走过一段艰难的路。坚持,才能使生命美丽,才能令人感动。为了轻闲宁愿忍受屈辱的人,绝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轻闲。
⑧人有精神,别人就不会以蔑视的目光注视你,就不会以一种飘忽的眼神对待你。即使你穿着一般,即使你干着粗重的体力活,即使你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⑨小人物也需要一种浩然之气。“人必自悔,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自己放弃了自己,自己对自己失望了,任何外来的关心,任何外来的照顾,都只是别人的一种态度、一种姿势,对于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形象都无济于事。
⑩别人可以给你一点钱,可以给你几句安慰的话,但没法给你一种力量,没法给你一种精神。缺乏脊梁骨的人,谁也没法让他抬起头。
13.作者认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包括哪些内容?(4分) 答: 。
14.第②段中的“嗟来之食”与“闭门羹”两个词语可以互换吗?为什么?(4分)
答: 。
15.请举例证明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答: 。
16.第⑩段中画线句是从反面说的,如果从正面表述应当怎样说?比较一下,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5
(三)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虽有名马 故: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③才美不外见 见: ④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18.翻译下列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9.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四)书湖阴先生壁(16分)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0.从第一二句可以看出湖阴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 。
21.后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答: 。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在“举办中外戏剧竞赛”综合性学习中,班上准备开展一次“戏剧知识竞赛”活动。请你根据这次活动完成下列题目。
22.请你为“戏剧知识竞赛”活动确定一个主题。(4分)
。 23.请你为“戏剧知识竞赛”活动编写三个竞赛题和答案。(6分)
6
题目①: 答案; 题目②: 答案; 题目③: 答案;
四、作文(60分)
24.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书写5分,作文55分) 题目: 山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7
8
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训练题
语文(二)试题卷参
1.B(A项澎湃.pài,C项苦心孤诣.yì,D项匀称.chèn)
2.D(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常被错解为首先起表率作用)
3.D(《庄子》应为《孟子》) 4.A(连用主动句,生动地描写风雪肆虐的情景,突出地表现了风雪的无情、冷酷。)
5.B(主语是“一批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谓语是“肯定”,宾语是“《仰望星空》栏目”)
6.D(A项中,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B项中,“说”后面的冒号应为逗号。C项中,句号应在引号外面。D项中,前面三个问句都是“分辨”的前置宾语,所以句末不用问号是正确的。)
7.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⑤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⑥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⑧示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符合要求即可)
8.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9.①树是伟岸的;②树活得长久;③树绝对不伤人;④树是坚忍的。 10.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说的是人。人容易战胜各种不幸和灾难,但常常会被名利压垮。
11.以大树衬托小草。用大树的生命悠久衬托小草的生命短暂,用大树的声名远播衬托小草的平凡缈小,用大树的庄严伟岸衬托小草的柔软弱小,以此突出小草的坦然与自信、乐观与坚强。(说“对比”也可。)
12.文章是通过对小草不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主旨的。文章生动地刻画了小草虽纤细、柔弱,却依然能昂然立着、怡然挺立、安然生活的特点,从而揭示了主题。
13.志气、骨气、浩然之气。
14.不可以。因为前者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后者指被拒之门外,二者的意思是逐层加深的。
15.示例:求荣,遭到国人唾弃。或“胡长清腐化堕落,落得身败名裂”(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举例符合要求即可。)
16.有脊梁骨的人,才能挺起胸膛(腰板)堂堂正正地做人。作者从反面作结,发人深省,更具有震撼力(警策作用)。
17.①所以 ②有时 ③表现 ④怎么
18.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②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9.借千里马为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
20.热爱大自然,志趣高雅、勤快简朴的人 21.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以人的灵性。
22.示例:掌握更多的戏剧知识,了解更多的戏剧作品。
9
23.示例:①戏剧的种类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哪两类?历史剧和现代剧。②列举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李尔王》《奥赛罗》《哈姆雷特》《麦克白》③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剧作家是谁?老舍。
24.参考历届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