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海归

海归

来源:尚车旅游网


“海归”成“海待”

洋文凭含金量降低,劳动部门支招:在国外工作2年再回国,更有竞争力

刘佳佳

10年前,出国留学代表高学历和洋背景,它有个很牛的称号:“海龟”(海归)。现在,许多留学人员归来后,却发现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很难,有些人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待业在家。仅仅几年时间,让人羡慕的“海龟”成了大家口中的“海带”(海待)。海归就业正如未婚大龄剩男剩女,“高不成低不就”去年12月中旬,家住圣庭苑的周文璟辞去了月薪3000元的一份文秘工作。

周文璟今年25岁,父母在外地经商。2005年,上高二的她去英国读高中,大学四年攻读了工商管理专业。2010年回国,在家待了1年,今年初在山观某民企找了份文职类工作,不满1年就辞职。

说起出国原因,小周坦言,一是因为家里有这个经济实力,二是自己成绩并不好,考大学只能上大专。“在英国的时候就想,拿个国外学历,回国总比大专学历好就业。”小周说,可直到她真正回国后,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太过天真。

由于在上海有房,回国后小周第一选择就是在上海工作。“我已记不清究竟投了多少份简历,但大部分石沉大海,偶有面试,企业在招聘时对„洋学历‟和国内普通高校学历一视同仁。”一纸国外文凭并没有给她的求职带来便利。相反,还有不少单位对洋学历存在怀疑,表示只认“哈耶牛剑”等名校毕业生。

记者采访的15名近几年海归人员,都说,回来找工作不容易。他们中,3人至今还在家当“海带”,9人暂时采取权宜之计,只有3人对工作还算满意。

多种原因导致海归不吃香

10年前的江阴,暴发户很多,但要找个海归很难。就算家里有孩子出国留学,不是留在国外发展,就是留在沿海大城市。而现在留学的越来越多,大家对海归司空见惯,神秘感也逐渐消失。

“过去的海归大多拿奖学金读国外一流学府,回国后年纪轻轻就能做上高管。”一位从事8年留学中介的葛先生透露,近几年留学门槛降低,只要有钱,出国留学很简单。

业内人士表示,海归数量大幅增加,他们的就业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一组来自市劳动部门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江阴籍本科学历以上的回国人数在200人左右,其中回国创业114人,就业74人,待业12人。

市引智办主任胡福明说:“近几年,出国留学的地域更分散。前几年以留美为主,近几年留英、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数量增加。专业选择也更为广泛,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商科、会计、人文专业比例大幅提升。这就导致了海归的同质化比较严重,就业竞争力下降。”

海归不再意味着高薪与高职位。

胡福明建议,要想就业竞争力强,从两方面着手:在国外大学毕业后,在国外的公司锻炼一两年,多了解所从事行业的国际情况。因为企业青睐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国际视野、海外背景的海归。

其次,在出国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规划学习目标和职业生涯,从而选对适合自己的专业。

不同的海归需要有不同的求职策略。像那些在国外读完本科或硕士,没有工作经验的85后海归,竞争力不是很强,那就得放低姿态,先积累工作经验,通过继续学习提升学历,逐步跻身高薪行列。

新闻链接

《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出炉,报告显示,顺利步入职场的海归们身居要职拿高薪的为数不多,起薪在3000元左右,近五成人的月薪不足5000元,71%的受访者月薪在3000元-10000元之间;只有15%的海归收入超万元。与此同时,有相当数量的“海待”(海外归来待业)出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