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
一、名词解释。(3*5=15%)
1、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2、实物货币:是指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曾经充当过交易媒介的那些特殊商品。
3、商业信用:是厂商企业之间以延期付款和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4、银行信用: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5、贴现:指汇票持票人以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换取资金,并贴付自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的一种票据行为。
6、转贴现:指办理贴现业务的银行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再向其他银行进行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
7、再贴现:指商业银行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汇票向中央银行再次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
8、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它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
9、银行资本金:指银行股东为赚取利润而投入银行的货币和保留在银行的收益。
.
.
10、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11、货币政策: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12、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卖出有价证券的业务。 13、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14、通货膨胀: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不断的上涨。 15、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疲软、下降的经济过程。
.
.
二、简答题(5*5=25%)
1、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1)平均利润率;(2)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3)经济运行周期;(4)国家经济政策;(5)物价水平;(6)期限;(7)国际因素。 2、简述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
答:(1)同业拆借期限短;(2)交易金融巨大,一般无须担保或抵押;(3)交易手段先进,市场无形化程度高;(4)利率由供求双方议定,随行就市。
3、股票特征有哪几种?
答:(1)无偿还性;(2)参与性;(3)收益性;(4)流通性;(5)风险性。
4、优先股与普通股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普通股:是指对代表着股东享有平等权利不加以特别限制,并随着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大小而分取相应股息的股票。有经营决策的参与权、公司盈余的分配权和剩余资产的索取权、优先认股权。 优先股:是指股东享有某些优先权利的股票。有股息率固定、剩余资产分配优先、一般无表决权、一般不享有公司利润增长的收益。 5、中央银行在承担“政府的银行”的职能时,主要执行的职责有哪些?
答:(1)代理国库;(2)政府的金融代理人;(3)国家的最高金融管理当局;(4)为政府提供资金融通。
.
.
6、试分析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实现就业增长 发展经济 增大货币供应量 物价上涨; 压低物价上涨率 缩减货币供应量 缩减社会总需求 失业率提高。
7、存款准备金政策有哪些缺陷?(P241)
答:(1)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所带来的效果较强烈,中央银行难以确定调整准备率的时机和调整的幅度。 (2)由于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货币乘数及社会货币供应量均有较强烈的震动,存款准备率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而客观上促使存款准备率有固定化倾向。
(3)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各类银行或各地区银行的影响也不一致。往往是对大银行有利,而对小银行不利甚至导致小银行破产。
8、简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P295)
答:(1)收入分配效应:收入的来源、构成与调整周期。 (2)产出效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3)财富分配效应:资产结构调整。 (4)强制储蓄效应:通胀税。 9、简述资本市场四大功能。(P114) 答:(1)筹集——投资功能 (2)定价功能
.
.
(3)资本配置功能 (4)产权功能
10、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 答:(1)统一货币发行的需要。
(2)解决票据交换与业务清算的需要。 (3)最后贷款人问题 (4)统一金融管理的需要 (5)政府融资的需要
.
.
三、计算题(10%)
1、资本充足率:CAR=资本/经风险调整的总资产
例题:本地规定现金和政府债券没有风险,居民抵押贷款50%风险,其他所有类型资产100%风险。又假设,银行A有95单位的存款。银行A有100单位资产,组成如下:
根据定义: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100-95=5单位 银行A的加权资产风险计算如下: 现金 10 ×0% = 0 政府债券 15 ×0% = 0 抵押贷款 20 ×50% = 10 其他贷款 50 ×100% = 50 其他资产 5 ×100% = 5 总加权资产风险 65 所有者权益 5 CAR = 5 / 65 = 7.69%
.
.
t到期日t申请日r2、贴现:贴现额=
360
例题:某企业持有一张3月20日发行的3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请求银行贴现,时间为某年6月20日,该票据于9月20日到期,贴现率为6%,试算贴现额。
方法一:贴现利息=3006%923604.6万 贴现额=3004.6295.4万
92300(16%)295.4万
方法二:贴现额=
360
.
.
四、论述题(20%)
1、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1)美联储实行的货币政策。
由于互联网泡沫破灭和911事件,美联储将利率降低1个百分点,来维持经济增长。美联储实行的扩张性经济政策,造成了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泡沫。
(2)次贷审核标准的放松推动市场非理性扩张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房价被抬高。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使美国一些抵押贷款机构不断放松贷款条件,将资金贷给一些资质较差的贷款人,为次贷危机的埋下伏笔。 (3)次贷过度证券化引起风险的传递和扩大
低质量的贷款被金融衍品不断包装并销往全球,使全球众多金融机构形成环环相扣的风险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4)监管缺失是次贷危机发生的重要制度原因
金融机构不断地创造出各种衍生品,通过柜台交易就可以完成,期间不需要凭证,也没有法律约束和监管部门。此外,对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的监管缺失加大了次级债信用风险。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