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快乐
“快乐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思想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的乐学精神。马卡连柯也曾指出:“人类生活的真正刺激是明天的快乐。”又有这样一种议论: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的幸福快乐已经太多了,他们需要的是刻苦而不是快乐。这显然是一种偏激的想法。现在的孩子的确享有物质上的快乐,但这不应成为剥夺孩子享有快乐学习的权利的理由。实践证明,主动学习的效果远比被动学习高,积极投入的学习状态也远比消极疲惫的精神状态更容易出效果。因此,让每个孩子快快乐乐的学习,让快乐的情感、舒畅的感觉在学习中流淌、在学习中延伸……是我们身为人师的责任。
如何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更快乐,让他们在充满阳光的课堂里,敢说、敢做,焕发出个性的光彩?在执教口语交际课《我会拼图》后,我有深深的体会。
场景一
“小猪找朋友”
师:“今天有位动物朋友来到了咱们中间,瞧瞧它是谁?”孩子们热情地打招呼。接下来,我让学生动手拼图,帮助小猪找朋友。为了让学生交流好自己的拼制过程,我设计了让小猪进行自我介绍,通过有趣而直观的演示,孩子们明白了说明要简洁有序。当我让学生自找伙伴介绍自己的拼制方法时,很多学生不但说清楚,而且说生动了。
场景二
“拼图娃娃交朋友”
师:“在你们给小猪找朋友的时候,我也在想办法帮助小猪。请你们瞪大眼睛看!我变……”在孩子们新奇而又跃跃欲试的眼光中,我指着自己胸前的“蝴蝶”说:“大家好,我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有四片扇子形状的翅膀,我喜欢采花蜜、传花粉。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孩子们齐鼓掌,直说愿意!我走到孩子们中间,鼓励他们:“那么请你也像我蝴蝶一样,向你周围的伙伴介绍一下你自己吧!”顿时,“拼图娃娃们”一个个在小组里热情又大方地介绍起自己来,只见“小猴子”说:“你们好!我是孙悟空,我圆圆的头上有火眼金睛,我最喜欢吃仙桃,愿意分给大家吃。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小猴子”精彩的自我介绍吸引了“大苹果”、“毛毛虫”等。看着“拼图娃娃们”把自己的样子、特点描述得那么可爱,看着他们神气而自信的表情,我笑了,孩子们这不就是在礼貌的交往中展现一个精彩的自我吗!
孩子们的快乐感染了在坐的每一位老师,此时教师和孩子之间已有了一种无声的互动。这不正是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即兴交际,锻炼口才与胆量的天然场所吗?应该利用好这个资源!我随机引导学生:
师:后面的老师多想认识你们呀!你能向老师介绍自己吗?
生:太好了!(很激动)
(学生离位找老师介绍自己)
看到孩子们开始胆怯,尔后犹豫,最终鼓起勇气走到了教师们中间;看到他们或大方或羞涩的笑容。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的快乐,他们快乐是我最大的快乐!
课后,我更进一步认识到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首先应顺应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尤其是应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可拔苗助长、说教或灌输,而应顺应他们的心理,选择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1、优化座位组合,产生新鲜感。
这不仅利于教学内容的开展,还可以给以学生更多新的感觉,调动他们低落的情绪,让他们兴奋、新奇而快乐的投入学习。《我会拼图》是一堂动手型口语交际课,旨在通过操作话题进行交流,产生互动。我走下讲台,同时重新组合课桌椅,在课前按学生的意愿进行组合,每组6人,让学生在操作和交流时分享学习得快乐。
2、设计精彩开头,激发兴趣。
精彩的开头就像无形的“磁铁”,一下就能吸引住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可以 说它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突破口。相反,按部就班的导入,天天老皇历,课课无新意,一上课学生的热情就冷了半截,要再希望引起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恐怕就非常困难了。一堂本可上得十分生动、比较成功的课,在开头的几分钟“砸了锅”,取而代之的必然是冷漠、厌倦情绪充斥整个课堂。我是这样为这堂课设计开头的,借助多媒体,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动画“小猪”出现,学生们一下子活跃起来。
3、注意创设情境,享受快乐。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学生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活动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形成的。曾记得有位伟人这样说过:“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研究、注意学生的学习 欲望、情趣需要,运用各种行之有郊的手段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求知心,引起他们的学习乐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增强趣味一定要有幽默感。幽默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用轻松欢乐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内容。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辽宁省特级教师魏书生明确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教师的幽默可以打破沉闷的气氛,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兴趣,活跃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情操。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口语交际的情境:第一个是“小猪找朋友”,第二个是“拼图娃娃交朋友”。在这两个现实情境中,我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让学生间的交往和互动使听和说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变成一种主动的心理需求和强烈的内驱力。
4、重视交际的评价,感受快乐。
口语交际着重培养的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学生的听说态度、语言习惯、口头表达上。对于本课来讲,评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评评谁拼得好,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评评谁说得好,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向说得好的同学学习,创造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语言环境。在以上片断中,我十分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首先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有我对学生的评价: “ 小朋友们的手真巧! ”“ 你真了不起! ”旨在鼓励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使他们感受到交际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如小组内互评、当众互评,形式多样。而且在生生互评的过程中,我比较讲究语言技巧,引导学生在交际情境中去评价,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在一般的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用语: “ 她(他)说得怎么样,请大家评一评。 ” 而学生呢,只会千篇一律地说: “ 她(他)说得很好。 ” 但真正好在哪儿,却表达不清楚,试想学生的语言能力怎能得到提高呢?而我使用了这样的用语: “ 看到这个拼图娃娃,听了她的介绍,你有什么感觉? ”“ 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 让咱们来夸夸他们吧! ” 在这样的交际情境中,学生的语言如涓涓细流,自然轻快地
流出心田。同时,也让每个学生得到老师、同学对他的欣赏,感受到在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快乐。
学生的成长是我的心愿,学生的快乐也是我的快乐,让轻松的课堂带给学生更多的阳光,原每个学生都能在“快乐教育”的滋润下健康成长,享受学习,享受快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