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人体被病原体侵入 C.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B.病原体侵入人体的过程 D.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进入人体
E.人体抵抗力下降而被病原体入侵 (2)属于传染病的是: A.急性支气管炎 B.化脓性胆囊炎 D.化脓性腮腺炎
E.大叶性肺炎
(3)在传染病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 A. 隐性感染者 B. 潜伏期携带者 D. 潜伏性感染者
E. 显性感染者
(4)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 A. 特异性IgM抗体 B. 特异性IgG抗体D. 特异性IgD抗体
E. 特异性IgE抗体
(5)以病原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 A. 乙型脑炎 B. 流行性出血热 D. 恙虫病
E. 水痘
(6)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传染病是 A. 丙型肝炎 B. 艾滋病
D. 阿米巴痢疾
E. 细菌性痢疾
(7)在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是: A. 表面抗体(抗HBs) B. 核心抗体(抗HBc) D. Dane颗粒
E. e抗体(抗HBe)
(8)最常经母婴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是 A. 甲型肝炎 B. 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 戊型肝炎
(9)人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多表现为:
A. 慢性重型肝炎 B.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D. 隐性感染
E. 慢性肝炎
C.炭疽
C. 慢性携带者
C. 特异性IgA抗体
C. 霍乱
C. 伤寒
C. DNA多聚酶(DNAP)
C. 丙型肝炎
C. 急性黄疸型肝炎
(10)在肝炎患者中,最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血清学检查项目是: A. 谷丙转氨酶 B. 谷草转氨酶 D. 血清胆碱脂酶
E. γ-谷酰转肽酶
C.凝血酶原活动度
(11)下面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聚集现象 B. 丙型肝炎慢性化高 C. 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
D.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E.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
(12)对于丙型肝炎,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通过输血制品而传播 B. 明显的临床表现 D. 目前仍无理想的疫苗可供使用 (13)下面哪一项不是戊型肝炎特点: A.通常不引起慢性肝炎 C.通过粪-口传播 E.多发生成年人,黄疸较深
(14)关于轮状病毒及其感染,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引起婴幼儿腹泻和成人腹泻的轮状病毒形态不同 B.成人轮状病毒最早由我国发现 C.发病第一天即可有传染性 D.主要通过粪-口传播
E.A组轮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15)对于流脑和乙脑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A. 发病季节 C. 高热、头痛、呕吐、昏迷
B. 明显脑膜刺激征 D. 皮肤瘀点瘀斑
B.发生在妊娠妇女中病死率高 D.我国并不多见
C. 引起慢性肝炎
E. 可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
E. 外周白细胞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16)关于乙脑,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常有家庭聚集性 C. 抽搐均伴有意识障碍
B. 我国多见于5~10月份
D. 病毒分离是临床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E.应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
(17)流行性感冒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的型别为: A. 乙型流感病毒 D. 丁型流感病毒
B. 甲型流感病毒
C. 丙型流感病毒
E.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18)人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为: A. 与鸡、鸭等有密切接触。
B. 与鸡、鸭和人禽流感病人有密切接触。
C. 与鸡、鸭等有密切接触,但还没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直接证据。 D. 与猫、狗有密切接触。 E. 感染途径仍不清除。
(19)HIV感染主要导致下述哪种损害而并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A.细胞免疫 B. 体液免疫 D.特异性免疫 E. B淋巴细胞
(20)在我国现阶段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措施是:
A.打击卖淫嫖娼 B.禁止同性恋 C. 避免输血 D.应用疫苗 E. 防止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和注射针头 (2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是: A.禁止HIV感染者结婚 C.鼓励母乳喂养
B.提倡自然分娩 D.替婴儿注射疫苗
C. 非特异性免疫
E.母亲在妊娠期及围产期、婴儿在出生后应用抗HIV药物 (22)SARS的传染源不包括:
A. 急性期患者 B. 超级传播者 D. 康复患者
E. 动物
C. 潜伏期患者
(23)SARS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 飞沫传播 D. 实验室传播
B. 接触传播 E. 输血传播
C. 空气传播
(24)下列人群感染SARS冠状病毒后,哪个死亡率高? A. 儿童 B. 青壮年 D. 男性
E. 女性
C. 老年人
(25)确诊伤寒最可靠的依据是: A.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B.大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D.血清肥达反应阳性
C.胆汁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E.发热、表情淡漠、耳鸣以及外周血白细胞降低 (26)霍乱发病的第一个症状为: A.呕吐 B.腹泻 D.发热
C.腹痛
E.肌肉痉挛
二、B型题
(1)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霍乱 C.血吸虫病 D.蛔虫病 E.流行性腮腺炎 B ① 甲类传染病
A ② 乙类传染病但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C ③ 应向有关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的传染病 E ④ 仅在监测点内进行监测的传染病 (2)A.特异性抗原
B.特异性IgG抗体 C.病原体核酸 D.病原体培养 E.特异性IgM抗体
A ① 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免疫学诊断 E ② 主要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的特异性诊断 C ③ 主要用于丙型肝炎实验诊断 D ④ 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的实验诊断 (3)A.麻疹
B.艾滋病 C.细菌性痢疾
D.疟疾 E.钩体病
C ①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是 A ②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是 E ③ 主要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 D ④ 主要通过虫媒叮咬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4)A. HBsAg
B. HBeAg
C. 抗HBs D. 抗HBe E. 抗HBc
E ① 急性乙型肝炎血清中最迟出现的标志物是 A ② 与乙肝疫苗成分一致的是
B ③ 哪一个阳性是抗病毒治疗的较好指征 (5)A.秋冬季多见
B.无痛性腹泻 C.粘液血便
D.发热、腹胀、腹泻与便秘交替 E.果酱样大便 A ① 人轮状病毒感染 C ② 菌痢 B ③ 霍乱 E ④ 阿米巴痢疾 (6)A.抗菌素治疗
B.抗病毒治疗
C.针对高热、抽搐、呼吸衰竭对症治疗 D.抗毒素治疗 E.补液治疗
C ① 乙脑治疗常用的是
A ② 流脑治疗常用治疗是 E ③ 霍乱最重要的治疗是 D ④ 白喉最重要的治疗 (7)A.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 狂犬病 C. 登革热 D. 肺结核 E. 流行性感冒 B ① 死亡率最高 C ② 虫媒传染病 D ③ 细菌性传染病
A ④ 潜伏期短,进展快,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8)A.无痛性腹泻,排米泔水样便
B.腹痛,腹泻,排果酱样便
C.发热、腹痛、腹泻,排脓血粘液便 D.发热、腹痛、腹泻,排血水样便 E.发热、腹痛、腹泻,排黄色水样便 C ① 细菌性痢疾 A ② 霍乱
D ③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B ④ 阿米巴痢疾 三、问答题
1、试述传染病的诊断。 2、试述传染病的预防。
3、简述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4、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5、试述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哪几种表现。 6、试述霍乱的确诊标准。
7、试述霍乱的治疗原则。 8、试述霍乱的预防措施。
1.(1)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地区,与病人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或有不洁饮食史,或当地有水源污染。
(2)临床表现:病人多数先泻后吐,每日大便数次至十数次或更多。大便为水样便,典型的为米泔水样。
(3)实验室检查:粪便制动试验阳性,粪便涂片镜检可见革兰阴性弧菌,粪便培养阳性。
2.治疗原则:1。补液: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环节。补液原则为早期,迅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轻,中型病人可给予口服补液。 2.输液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如多西环素等。 3.抗肠毒素治疗:可应用氯丙噙或黄连素。
4.对症治疗:1.纠正酸中毒,2.纠正低血钾,3.纠正休克和心力衰竭。4.心衰,肺水肿的抢救。5。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采用透析疗法。
3.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尽早于隔离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对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和排泄物均严格消毒
3.加强人群免疫力。 霍乱菌苗的预防接种,对人群免疫力的提高有一定效果,但对带菌者无作用。
⒈ 简述传染病的诊断和预防。
诊断:①临床资料:详细询问病史;细致的体格检查;了解一般感染表现和特征性表现。②流行病学资料:传染病的特征、流行方式及患者既往史。③实验室检查:一般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诊断。④其他检查:内经检查;超声检查;影像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
预防: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进行:①管理传染源: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患者的隔离。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⒉ 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以及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哪几种表现。
基本特征:①有特异的病原体;②具有传染性;③具有流行病学特征;④有季节性;⑤有感染后免疫。
表现:①病原体被清除;②隐性感染(亚临床型感染);③显性感染(临床型感染);④病原携带状态;⑤潜伏性感染。
⒊ 试述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
①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②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③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④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
⒋ 试述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预防原则。
流行特征: ⑴ 传播途径:
①人群密切接触传播。 ②飞沫传播。
③饮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过的水和食物。 ④吃有病毒或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⑵病毒类型:主要两大类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型,简称为COXA16;肠道病毒的71型,简称为EV71
⑶流行方式: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5月~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预防原则: ①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②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③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④作好患者粪便及其用具的消毒处理,预防疾病的蔓延扩散; ⑤流行时,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⑥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⑦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⑧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⒌ 试述SARS的传播途径、治疗原则和预防原则。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与人的近距离接触,包括近距离的空气飞沫传播、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和密切接触。
治疗原则:虽然SARS的致病原已经基本明确,但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尚缺少针对病因的治疗。基于上述认识,临床上应以对症治疗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为主。在目前疗效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等)长期、大剂量地联合应用。 一般治疗与病情监测;
对症治疗(解热镇痛,镇咳祛痰,注意补液,纠正水及电解质失衡)。
预防原则:①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②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③强调就地隔离、就地治疗,避免远距离传播。
⒍ 试分析我国肺结核流行的原因。(没有具体回答,以下仅供参考)
流行特点: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低递降率 导致全球结核严重恶化的原因:HIV和艾滋病的蔓延和流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加速流动;耐多药结核病的产生;控制结核病被忽略。
结核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失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流行、多重耐药(至少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增多、贫困、人口增长和移民等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缺乏对结核病流行回升的警惕性和结核病控制复杂性的深刻认识,误认为结核病问题已解决,因而放松和削弱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投人和管理等主观因素所致。
四、病案分析
病例1、某男性患者,45岁,乡镇企业工人,因腹胀,尿少2周就诊。诉近年来体力下降较明显,易疲乏,间中有右上腹不适,尿黄,未予理会。患者在89年招工体检时无异常发现。91年因车祸作头颅手术,术中曾输血1200ml。体查:脸色灰暗,肝掌征(+),胸前毛细血管扩张,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未及,脾左肋下2cm,质Ⅱ,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ALT 65u/L,AST 102u/L, ALB 30g/L,GLB 41g/L,TB 56umol/L,DB 24umol/L,WBC 3.2×109/L,RBC 3.6×1012/L,Hb 12.4g/L,PLT 72×109/L,AFP 102ng/L。 ⑴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有哪些诊断依据? ⑵ 试述本病例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⑶ 试述对本病例的治疗措施。
⑷ 要明确本病例的诊断,需进一步作哪些检查?
(1)诊断:慢性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诊断依据:有慢性肝炎的病史、症状、体征; 有输血史;有白蛋白减少、腹水、脾亢等肝硬化的表现。
(2)本病例需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肝细胞癌等疾病进行鉴别。
(3)本病例的治疗措施包括:一般疗法:卧床休息,加强护理。支持疗法:静滴白蛋白或 新鲜血浆,补充维生素。对症治疗:防止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发生,预防继发感 染,避免损害肾药物,扩张血容量,使用增加肾血流量的药物,利尿等。保护和改善 肝功能:可选用一些合适的护肝药。肝移植:最后的治疗手段。
(4)要明确本病例的诊断,需要检测抗HCV,HCV RNA,以支持丙型肝炎的诊断;需要用敏
感的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如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HBV DNA等,还要作B型超声波,腹水常规及病理,以排除肝细胞癌。
病例2 某女性患者,32岁,护士,于2003年2月8日开始出现发热,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胸闷,咳嗽,咳少许血丝痰,于2月10日入院。体格检查发现体温40.1℃,无淋巴结肿大,右肺可闻少许湿啰音,肝脾肋下未可触及。入院时WBC 3.2×109/L,RBC 4.6×1012/L,PLT 72×109/L,ALT 75u/L,AST 104u/L。胸片示右中叶局灶性炎症。
⑴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有哪些诊断依据? ⑵ 试述本病例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⑶ 要明确本病例的诊断,需进一步作哪些检查?
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SARS:诊断依据包括:患者是流行时期的高危人群。起病急,有高热,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胸闷,咳嗽,咳少许血丝痰等症状。体查发现右肺可闻少许湿罗音。胸片示右中叶局灶性炎症,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 (2)本例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上呼吸遭感染、纫苗性或真菌性肺炎、支原体或衣原体肺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部感染、军团菌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症、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要特别注意与流行性感冒(流感)的鉴别诊断。 (3)要明确本病例的诊断,需要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SARS特异性抗体,分泌物SARS-CoVRNA,或血清SARS特异性抗原,或细胞培养及鉴定,以支持SARS的诊断;同时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其他病原的特异性检测以排除其他疾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