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化学吸收法分离CO2的新型吸收剂的实验研究

化学吸收法分离CO2的新型吸收剂的实验研究

来源:尚车旅游网
・ 28 ・ 气体净化 2012年第12卷第1期 C0z>CH >Nz,且吸附量随着活性炭含量的增加 氨水的挥发性较强,且温度较高、浓度越大,氨 水的挥发性越强,同等条件下,4O℃时氨水的挥发 性是0℃时的6.7倍,15 氨水的挥发性则是5 氨水的2倍左右,添加THAM、AEPD等空间位阻 而降低,反映了沸石对3种气体的吸附能力均大于 活性炭;但是,随着活性炭在复合材料中比例的增 加,气体在材料表面的吸附热减小,吸附表面的多相 性降低,吸附质与吸附剂表面相互作用力减弱。复 胺对降低氨水的挥发有一定的作用,在添加1%的 浓度之后,氨水的挥发量降低了28%~33 ,且吸 合材料在经NH C1溶液后改性处理后,虽然其对气 体的吸附容量有所减小,但改性后,由于材料表面碱 性的减弱,使得材料对气体,尤其是对CO。酸性分 子的吸附量减小,吸附表面的多相性降低,气体在材 收性能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体现了很好的效果。 在混合胺试验中,从不同的思路出发,试验了多 种不同配方的混合吸收剂的吸收、再生性能,并对其 料表面的吸附强度减弱,相应的吸附热降低。随着 材料中沥青添加量的不断增加,复合材料在298 K、 99.3 KPa环境下的Co2/CH。、CO2/N2、CH4/N2不 断降低,但改性后与改性前相比较,各吸附分离比又 有明显提高,这有利于气体分离。 关键词:LSX活性炭 复合材料气体吸附 二氧化碳 化学吸收法分离CO2的新型 吸收剂的实验研究 (吕忠.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1月) 摘要:众所周知,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 致的温室效应正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在众多 温室气体中,C0: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超过了 6O 。因此,我们必须控制CO2的排放,特别是燃 煤电厂C0。的排放。目前电厂烟气脱碳技术有很 多种,包括燃烧前分离、燃烧后分离和富氧燃烧,而 在众多的技术路线中,化学吸收法无疑是最成熟也 是最具有前景的一种。然而,目前化学吸收法中普 遍使的MEA吸收剂不仅再生能耗高,而且存在着 腐蚀、易降解等问题,导致化学吸收法的成本偏高, 因此本文从氨水和混合胺两个方向出发,研究开发 新型的高效、低能耗吸收剂。主要结论如下: 与MEA相比,氨水具有更好的吸收和再生性 能。氨水的吸收受温度和浓度的影响,吸收温度越 高、氨水浓度越大,脱除率越高;在再生过程中,当负 荷低于0.4 mol CO2/mol NH。时,再生较为困难在 负荷高于0.4 mol CO2/mol NH。时,富液的再生程 度随负荷的上升呈线性上升;负荷为0.6 mol C02/ mol NH。的氨水富液已经基本丧失了脱碳能力,通 过加热再生后的再生液吸收性能有了很大程度的 恢复。 作出了量化的评价,研究表明,在以一级胺为主体的 吸收剂中,加入三级胺,能在保持较高吸收速率的同 时改善溶液的再生性能;而在三级胺为主体的溶液 中,加入PZ、DETA等活化剂则可以大幅改善溶液 的吸收性能,但再生性能略有下降。因此,吸收剂的 选择必需要综合考虑吸收与再生两方面的因素。 在对混合胺吸收剂的综合评价和相对能耗估算 中,通过对不同吸收剂综合性能的评估打分,来寻找 综合表现佳的吸收剂。通过对比发现,15%MEA+ 15 MDEA等9种吸收剂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值 得进行下一步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化学吸收法能耗氨水混合胺 脱除烟道气中CO2、S02和№ 高温吸附剂的研究及CO2吸附模拟 (梁杰.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 摘要:目前大气中Co2、SO。和氮氧化物主要来 源于工厂使用的高温炉等设备,且排出的气体大都 处于高温状态,因此制备可以在高温下直接处理 C0。、S0。和NO=的材料,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 课题。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本文采用柠檬酸一乙二醇/乙醇络合法,分 别以硝酸锂、硝酸氧锆和硝酸锂、正硅酸乙酯为原料 制备了纯Li2Zr0。和纯Li Si0 超细晶体粉末。利 用综合热分析仪(TG—DSC)分析了前躯体的热分 解变化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 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Li ZrO。和Li Si()4的前 驱体及Li Zr0。和Li Sio4晶体粉末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焙烧温度和时间对Li。Zr0。四方晶粒结构和 Li SiO 球状晶形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800℃下焙烧150 min,制备出的Li Zr0。超细晶体 粉末具有规整、均匀的四方晶相;Li ZrO。晶体粉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