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班)级 二 班 时 间 学 科 三维目 标 语文 课 题 1、场景歌 主备人 第(2)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不同事物量词的使用方法,积累常见的量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积累量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积累习惯。 教学重点:以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来潜心体会文本。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事物量词的使用方法,积累常见的量词。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专题教育 教 学 活 动 进到了新的学校,大家发现有一些民族的小朋友, 平时要和他们和睦相处哦,下课时可以多和他们交朋 个性化调整 友,学习他们身上的长处,大家做到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教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二、情境教1.看图说话,合作探究 学,解读课文 (1)学生合上课本,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图片,并 填空。 题目:一(片)沙滩,一(块)稻田,一(道)小溪, 一(孔)石桥 (2)小组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3)学生看课文,对照自己的答案,思考为什么是这 样的。 2.解读课文 (1)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 (2)教师逐一展示课文中的各个场景,分别进行讲解。 一只海鸥 海鸥是一种鸟,用于描述鸟的量词是“只”, 如一只小鸟。 一片沙滩 沙滩远远看上去是一片一片的,所以是一片 沙滩 一艘军舰 军舰是大型的船,如一艘船 一条帆船 帆船的个头比较小,量词用“条” (3)教师引导学生对最后一小节的量词进行理解,学生从事物的特征入手,理解“面、把、队、片”。 3.知识延伸。 (1)学生说一说一群海鸥和一只海鸥的区别 (2)学生讨论回答。 (3)师;通过本课,你学到了什么,为什么课文标题是场景歌。 (4)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指名回答(不同的场景下,不同事物的所用的量词也不通) (5)现学现用;学生就课堂上的事物进行练习。 如:一把伞,一片朗读声,一块黑板,一面班旗,一群小学生。 三、课堂小结 1.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指名认读。 2. 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四、拓展活动 学生查一查场景歌中那些量词可以用其他的量词代替。 1、找一找第一单元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量词,并把它抄写下来。。 作业设计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完成同步练习。 1、场景歌 板书设计 一(片)沙滩, 一(块)稻田, 一(道)小溪, 一(孔)石桥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场景歌 人教部编版
《树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松、柏、杉、桂”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4、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5、培养学生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1、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
2、会写“松、柏、杉、桂”4个生字。 难点:1、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相关树木,收集树木的资料。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视频《大树妈妈》,导入新课。
孩子们喜欢听儿歌吗?(生:喜欢)这节课我们先来听一首儿歌吧。名字叫《大树妈妈》。
大树妈妈真有爱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树之歌》。(课件出示课题)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看“树”这个字是什么偏旁?(“木”字旁)“木”字旁一般与树有关。《树之歌》讲的就是关于树的儿歌。请孩子们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入:儿歌中写了哪些树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吧。 1、请孩子们读一读这首儿歌。要求:
(1)自由朗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儿歌一共介绍了几种树?把它们的名字圈出来。
2、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你们找到了哪些树呢?请按顺序来说一说。
生汇报:找到了11种树木。有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3、学习词语,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带拼音树木名称。
老师把它们请到大屏幕上了,谁来读一读它们的名字。 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梧桐”连读第二声,“枫、松”后鼻音、“松”平舌音、“杉”翘舌音。
(2)课件出示去拼音的树木名称。
去掉了拼音小帽你们还认识吗?(开小火车读) (3)课件出示生字:梧 桐 枫 松 柏 桦 杉 桂。
①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需要我们认识的生字宝宝呢?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都是左右结构。 生汇报:都是木字旁。
生汇报:都是形声字。左边是表示与树木有关的“木”字旁,右边是表示读音的字。
师总结:像这样的字,左边“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右边的字就提示了它们的读音,真有趣!像这样的字我们称之为形声字。
②拓展训练。其实像这样的字还有许多,你来猜猜它们是什么树呢? (课件出示词语:榆树 橡树 楠树 棕树 石榴) 点评:孩子们可真聪明,虽然很多字我们没有学过,但是我们根据形声字的特点,都读对了。
(4)课件出示:装、耐、守、疆、银、化。(带拼音) ①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生字宝宝,请你们来读一读。 根据学情点评,后鼻音:“裝、疆”,前鼻音“银”,翘舌音“守、裝”。 ②猜字谜游戏。 课件出示:
1、壮士穿衣服。 ( ) 2、保护家乡,寸土不让。 ( ) 3、弓里有土,田隔开。 ( ) 4、种花要除草。 ( ) 三、学习课文。
1、课文插图中的树木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就在儿歌里。请同学们仔细读读儿歌。 (1)播放录音范读。 (2)同桌合作读。 (3)男女生比赛读。 (3)拍手打节奏读。
2、说一说这些树木分别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汇报师点评。
(1)杨树的特点是“高”。榕树的特点是“壮”。 (2)梧桐树的特点是它的叶子像人的手掌。(伸出手掌,识记“掌”字。) 仿说训练: 树叶像 。(课件出示:银杏叶、柳叶、松针图片) (3)枫树的特点是到了秋天,叶子经霜变红。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理解。 (4)松树和柏树的特点是一年四季常青。(拟人) (5)木棉的特点是它喜欢温暖的天气,生长在南方。 (6)桦树的特点是它能耐住寒冷,生长在北疆。 (7)银杏和水杉的特点是这种树古老又稀少。
课件出示:银杏、水杉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
①植物活化石,是指在地球史上出现过,而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地方已经绝迹,只有在某些狭小的地区保存下来的植物。例如银杏、水杉 、金钱松、栱桐等树种。 ②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 ③水杉,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时广布欧亚与北美,至新生代逐渐南移,极为繁盛。但在冰期中全部灭绝,仅有1种尚存在中国湖北省西部和四川省万县极小区域。直至1948年,才由胡先骕和郑万钧正式命名为“水杉”。
(8)金桂的特点是花开香气浓郁,香飘十里。
3、你能根据树木特点,给树木挂名牌吗? (课件出示:挂名牌)
课件出示11种树木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树木的特点,说出树木的名称,教师一一出示。 4、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的树木,你还收集了哪些树木的资料?(师生交流) 5、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些树木的作用可大了。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生汇报师总结:是啊!树木不仅能被制造成家具、纸张等生活用品,还有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家园和隔音防噪的作用,树木的作用这么多,我们一定要爱护树木哦。 6、老师这里还有几句关于树木的谚语。我们一起来分享。(课件出示)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四、学习写字。
1、课件出示:松、柏、杉、桂4个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提示:这4个字都是“木”字旁的字,“木”作偏旁时要注意“捺”一定要变成“点”。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注意笔顺。
4、学生描红、书写,教师提示坐姿、握笔姿势。 5、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师生共评,再临写。、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了什么?(生说师点评) 六、作业。
1、把儿歌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画一画你喜欢的树木,编一句儿歌吧。
板书设计
2、树之歌
( )树 特点
爱护树木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1 场景歌人教(部编版)
第二单元
快乐识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就是说,行程千里,从走每一步开始;江海无涯,从接纳每一条溪流开始。学习语文,正是从认识每一个方块字开始的。怎样识字?身边的一花一木、一山一水都是我们的老师。
漫步海边、乡间、公园、郊外时,聪明的你定会发现量词的身影;感受树木不同的身姿时,聪明的你定想知道树名;和鸟兽交朋友时,聪明的你定会从新朋友身上学到知识;来到田园,聪明的你定会从四季风光和农事活动中学到知识。识字不难,语文有趣,我们都能由识字这条道路走进多彩的语文花园。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以4个识字主题“场景”“树木”“动物”“农事”串联起了本单元的会认字、多音字、会写字,旨在引导学生在短小、生动的韵文儿歌中识记生字,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感受汉字的趣味。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大都以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呈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能亲近自然,初步感受大自然的丰富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4幅不同的场景图中,以歌谣的形式呈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朗读、背诵儿歌,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数量词,并运用数量词来表达不同的事物。 2课时 场景歌 现,在诵读中欣赏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 这是一首介绍树木课文 树之歌 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2课时 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等11种树木,个生字;初步了解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朗读、背诵儿歌,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用部件归类法识字;感受动物生活的快乐,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朗读、背诵课文,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懂得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2课时 立部首的概念,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认识7个生字;朗读、背诵“日积月累”中的经典名句,初步了解大意; 阅读儿歌,了解十二月花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本文以儿童熟悉的拍手游戏为活动形式,拍手歌 串起了8种动物的生活场景,呈现了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场景。 这首儿歌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农田家四季歌 民一年的农事活动,赞美了农家人的辛勤劳动,抒发了他们收获的喜悦。 由儿歌、部首查字法的步骤要领和查字典练习3个部分组成。通查字典 引导学生养成勤查字典过练习,会查7个生字,法查字典,初步建的好习惯,提高主动识字的意识和能力。 编排了3个出自经语文园地二 日积月累 典的名句,丰富学生的积累。 按照时间顺序,以一首儿歌《十二月花名歌》表现农历时序和每个月花的特点。
我爱阅读
识字1场 景 歌
文本分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4幅不同的场景图中,以歌谣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欣赏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全文分4个小节,每小节由4个描绘的景物组成一幅场景图。第1小节是一幅大海沙滩风景图:蔚蓝的大海上,白色的海鸥在翱翔,远处有庞大的军舰,近处有小巧的帆船,海浪拍打着沙滩。第2小节是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有稻田,有鱼塘,有一排排的垂柳以及美丽的花园。第3小节是一幅公园景色图:小桥流水,茂林修竹,鸟鸣山幽。第4小节是少先队员活动的场面:“红领巾”指少先队员。一群少先队员举着队旗,吹着铜号,开展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清脆的欢笑声撒了一路。本文节奏感强,朗朗上口,适合打节奏诵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和运用过一些量词,但有时会出现误用的现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量词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场景中学习并在实际中准确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帆、艘”等10个生字,会写“处、园”等9个字,会写“花园、石桥”等6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3.选择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儿歌。
2.了解数量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表达不同的事物。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帆、艘”等10个生字,会写“花园、石桥”等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和相关图片理解词语,理解课文。 要点把握
1.随文识字。
2.反复朗读,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少先队员举旗、吹号去郊游的活动场面,图上有美丽风景,有一张张笑脸。
导语:告别了炎热的夏天,凉爽、美丽的秋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大家想不想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去游玩一番呢?今天我们就跟着一群少先队员去大自然中走一走,瞧一瞧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理解“场景”:指情景、场面。
二、初读课文,了解场景
1.配乐听读,感知课文。
过渡:同学们,我们的旅行马上就要开始啦!先来听听导游的介绍,了解我们这次郊游要观赏的景点吧!(配乐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2.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主学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在文中圈出来,多读几遍。
(2)和小组内的同学比赛认一认生字新词,交流一下识字方法。 (3)想一想:少先队员分别到了哪些地方? 3.交流汇报:少先队员分别到了海边、乡村和公园。 (板书:海边、乡村、公园)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场景,注意把主要景物画出来。 (2)指名介绍自己的图画,说出主要内容。
小结:大家画得真漂亮,描述得也非常生动。这一张张图画就是一处处场景,这一处处场景就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场景歌》。大家先把自己的画放好,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用到它哦!
三、创设情境,随文识字
1.学习第4小节,了解少先队员的精神面貌。 (1)学生齐读第4小节。
(2)师生合作,一起说一说少先队员活动的场面,感受少先队员的活力。 师:和同学们一起郊游是件非常开心的事情。看,这群少先队员就一起出发了。他们举着——生:红旗,师:吹着——生:铜号,师:每个人脖子上还系着——生:红领巾,师:他们一路走一路笑,欢声笑语撒满了大地。
(3)随文识记生字。
①出示队旗、铜号的图片,指导读准“队”“旗”“铜”“号”。 ②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比一比:“队”与“对”
(对)不起 (队)员 排(队) (对)错 ◆丰富语境识记“铜”“号”
预设:看图认识“铜号”,出示长号、短号、小号的图片,识记“铜”。还可以结合一年级课文《青蛙写诗》,复习逗号、句号、省略号,在认读中巩固生字“号”的识记。
◆换个偏旁记一记
旗——棋(下棋) 铜——洞(小洞)
小结:同学们识字的方法可真多:比一比、换偏旁……除了这些方法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在生活中识字。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开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争做“识字大王”!
(4)加上数量词,学生读一读。
(出示图片及词语: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提示:这里的“红领巾”不是指我们平时佩戴的红领巾,所以不能用“一条”。这“一队‘红领巾’”指的是许多少先队员,所以用“一队”。
过渡:我们高举着少先队队旗,吹响铜号,戴好红领巾,欢声笑语地去郊游。大家是多么高兴啊!同学们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我们再来读读看。(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指导:“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中的“面”和“把”要重读,“一队‘红领巾’”
中“一队”语调要上扬,“一片欢笑”中“片”要拖长声音,“欢笑”要拖音且重读。
2.学习第1小节,欣赏海边风光图。
过渡:孩子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戴好红领巾,我们出发喽!咱们先 去海边,好不好?
(1)(出示海边景色图)学生看图说话,教师板贴词卡:海鸥、帆船、军舰、港湾。
(2)识记生字。 方法指导:
◆加一加:车+冖=军 凡+巾=帆 ◆比一比
艘—舰—船,引导学生明白带有“舟”旁的字都和船有关。
(3)(出示图片:一只海鸥,一条帆船,一艘军舰,一处港湾)要求学生给词语加上数量词,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4)朗读第1小节。
过渡:蔚蓝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威武的军舰,一条彩色的帆船在海面漂游,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港湾里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许多船只,满是海边别样的风情。多么美丽的海边景色啊!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师生齐读)
3.学习第2小节,欣赏田园风光图。
过渡:离开了海边,我们继续往前走。这里是什么地方,到处一片翠绿鲜红?(出示图片:乡村景色)这里又有什么景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小节吧!
(1)说一说:乡村里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预设:出示图片,学生看图感受柳条的“垂感”,理解“垂柳”。春天,柳树长出了碧绿碧绿的枝条,像无数绿色的丝带挂在枝头,微风吹来,左右摆动。可出示唐朝诗人贺知章写垂柳的名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从中感受“一行垂柳”的绿色和多姿。
(2)指导识字。
稻:是一种农作物,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明白带有禾字旁的字跟禾苗有关。
园:扩词练习——花园、公园、果园。注意辨析“园”与“圆”。 (3)指导朗读。
过渡:一方鱼塘,小鱼们快乐地游来游去;一座花园,五颜六色的花儿正向我们招手。同学们,小村子美吗?谁想用朗读来表现出这种美呢?(出示图片: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片花园。自由读、指名读、四人一组赛读)
4.学习第3小节,感受公园景色图。
过渡:同学们,欣赏了美丽的海景和田园风光,我们已经到了最后一站。(出示图片:公园景色)大家看到了什么?(指生回答)
(1)指导识字。(出示图片:一座石桥、一丛翠竹)
座:这个量词生活中比较常用,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如一座山、一座房屋等。
桥:“桥”的右边是“乔”而不是“交”。 翠:上面“羽”的第一、四画不带钩。
预设:在12个生字中,“翠”字字形识记相对较难,可以从图画入手,通过图画形象感知“翠竹”的绿,明白“翠”表示绿色;还可以通过组词引出“翠鸟”一词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翠鸟羽毛的颜色,从而明白“翠”字上边“羽”字头的表意功能。
(2)学生齐读第3小节。
过渡:瞧,一丛翠竹修长挺拔,一孔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出示图片:一道小溪,一座石桥,一丛翠竹,一群飞鸟)我们再把这一小节诗读一遍吧!
四、集中识字,诵读全文
1.集中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采用多种方式认读。
帆船 海鸥 一艘 军舰 一处 稻田 花园 石桥 翠竹 队旗 铜号 红领巾 一队 (1)学生自己读一读,读不准的结合课文拼音再读一读,直到读正确为止。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出示写有生字的字卡,教师随意抽字卡,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3)组词游戏。
过渡:同学们,识字还有个好办法,那就是把字组成词语。看哪个小朋友脑筋最灵活,给下面这几个字组组词吧。(教师出示字卡,学生抢答比赛)
2.多种形式读课文。 (1)指名读。
过渡:我们跟着这队少先队员去了海边、山村、公园,谁能把这些美景再给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呢?
多种形式读(对读、拍手读、男女生合作读)。
(2)(展示海边、乡村、公园美景图或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音频)师生配乐齐读课文,还可以对读、拍手读、开火车读等。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今天的这节课真是一节轻松、愉快的课,因为我们去了那么多美丽的地方,欣赏了那么多美丽的风景,老师也想带着同学们去大自然中来一次真正的旅行!这节课,我们反反复复读了课文,有些同学差不多能背诵下来了,真棒!而且,这节课我们没有像前面那样把生字单独拿出来在课前学习,而是把它们放在课文中,随着句子、词语来学习。大家觉得这种识字方法好不好?识字的方法有很多,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在今后的学习中,让我们一起总结更多识字的好方法吧!我们也进行了数量词的训练,但只是提及了一下,在下节课,我们就将重点学习数量词,要知道,它们可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它们有多重要呢?大家下节课就知道了。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总结本课学习的识字方法。
(2)积累文中提到的数量词,尝试着运用数量词。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处、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了解数量词。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要点把握
1.会写9个字;背诵儿歌。
2.掌握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积累常见的数量词。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1.做“摘苹果”游戏,复习生字。
导语: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现在你还能准确地认出它们吗?咱们来做个小游戏吧!
预设:课件出示苹果树,玩“摘苹果”游戏,读对了就能摘下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以此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也可以用其他形式来检查。
2.通过拍手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出示拍手歌,学生边读边拍手,和同桌玩一玩)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海鸥展翅飞。你拍二,我拍二,一片沙滩在眼前。 你拍三,我拍三,一艘军舰真好看。你拍四,我拍四,一条帆船向前驶。 你拍五,我拍五,一方鱼塘许多鱼。你拍六,我拍六,一块稻田庆丰收。 你拍七,我拍七,一行垂柳燕子戏。你拍八,我拍八,一座花园开满花。 你拍九,我拍九,海滩边上走一走。你拍十,我拍十,乡村风光真美丽!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出示相关图片,整体感知美景。
过渡:上节课我们一起郊游,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咱们再去欣赏一下吧!请大家看着屏幕,一起说说都有哪些景物。
预设: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呈现:出现一个场景图,学生找出场景图中的景物,教师运用课件给出相应的词语,把相关词语和具体景物一一对应起来。然后仅出示场景图,教师指景物,学生自由说出相关的景物名,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2.循序渐进,学习数量词。
(1)背一背:大家能背诵哪一小节呢?(学生试着背诵)
(2)评一评:在大家的背诵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只漂亮的海鸥,一处繁忙的港湾……大家看,像“一只、一条、一艘”这样的词我们把它叫作“数量词”。(板书:数量词)你们能从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并用笔把它们画出来吗?(教师在评价中导学)
一只、一条、一艘、一处、一方、一块、一行、一片、一道、一座、一丛、一群、一面、一把、一队。
提示:“一方鱼塘”中的“一方”作为数量词,一般用来形容方形的物品,如“一方砚台、一方手
帕”;“一方”也专指用地、土地,如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一方水土”。 (3)读一读:读文中的数量词,注意“一”的变调。
指导:“一”在单用或词尾读一声,如第一(yī);在四声前面读二声,如一(yí)片;在一、二、三声前面读四声,如一(yì)只、一(yì)群、一(yì)把。
(4)填一填:出示由16个短语组成的4幅场景图,学生对照图片,完成练习。
海鸥 沙滩 鱼塘 稻田 小溪 石桥 队旗 铜号
军舰 垂柳 翠竹
帆船 花园 飞鸟
“红领巾” 欢笑
(5)练一练:创设语境,练习运用量词。
我们先来到美丽的大海边,看到了一( )海鸥,一( )帆船,一( )军舰,一( )港湾;我们又来到乡村田间,看到了一( )鱼塘,一( )稻田,一( )垂柳,一( )花园。
(6)说一说:拓展运用,看谁说得多。
一艘( ) 一片( ) 一座( ) 一面( ) 一条( ) 一只( ) 一群( ) 一道( ) 3.学生拿出在第一课时画的图片,在图片相应的地方写上数量词与景物。 过渡:同学们,你们上节课画的画还在吗?现在请大家拿出来,看看你画的景物都有哪些。它们有些可能是课本上提到的景物,有些是你自己想象的景物,
你们能用恰当的数量词来描述它们吗?请大家工工整整地写在相应景物的旁边。(引导学生运用“数量词+事物名称”的形式说说画面)
示例:在画的一棵树旁边写上“一棵树”,在两朵云旁边写上“两朵云”。三、
指导书写,练习背诵
1.指导学生写字。
过渡:在刚才的学习中,大家读了,说了,嘴巴越来越灵活了,老师还想检验下同学们的字写得好不好。大家有信心吗?
(1)课件出示“园、孔、旗、领、群”等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观察教师范写,注意笔顺。 ◆书写指导
园 “口”大、扁;“元”次横在横中线上侧,竖弯钩的竖段在竖中线右侧。 处 横撇的折点抵竖中线,捺从横中线起笔,笔程长,捺脚低;“卜”的竖起
笔高,点收笔于横中线。
桥 左窄右宽。“木”捺写成点;“乔”三个撇写法各不相同:起笔撇要平,第
三笔撇往左靠,与木字旁穿插,第五笔撇写作竖撇。 (4)学生根据范字和教师指导自己书写生字。
(5)写完后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和结构美。 小结:本课要写的9个字,从结构上来分,“桥、群、队、旗、铜、领”是左右结构,“园”是全包围结构,“号”是上下结构,“巾”是独体字,“处”是半包围结构。在写字时,我们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占格大小以及笔画的穿插,注意书写的姿势。
2.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小组分节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流利、最整齐。
(2)根据教师提示,试着背一背课文。(课件出示相应的场景图) (3)师生“对口令”游戏:教师说数量词,学生说相应的事物。 (4)学生带着喜爱之情试着背诵课文,师生评出“记忆之星”。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课件出示另一首数量歌,学生读一读,找出其中的数量词。
过渡:同学们将课文中的数量词学得很好,一起读一读下面这首《量词歌》。
量 词 歌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鲤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支笔,七棵果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 2.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用数量词说一说。 3.课后作业。
(1)回家后仔细观察家中的物品,用上数量词说给父母听。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朗读训练,学习数量词(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去了海边、乡村和公园。老师最喜欢的是乡村的景色。下面请大家拿起课本,听老师把第2小节读一读。(师范读)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里的景色,就请看着课本,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学生读课文)谁愿意大声地读出来,让大家欣赏?
生:我也最喜欢乡村的景色: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片花园。 师:多美的乡村啊!
生:我最喜欢公园的景色:一道小溪,一座石桥。一丛翠竹,一群飞鸟。 师:这也是让人迷恋的景色。还有吗?你最喜欢哪里的景色? 生:我最喜欢海边的景色:一条帆船,一艘军舰,一处港湾。 师:读得多好呀!老师仿佛来到了优美的海边。
师:我们现在进行一场朗读接力赛。第1、2组读第1小节,第3、4组读第2小节,第5、6组读第3小节。请大家拿起课本,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学生接力读课文)
师:请大家放下课本,站起来,看大屏幕,让我们配着优美的音乐,做着自己喜欢的动作,尽情地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这美丽的大自然。
(音乐起,学生齐读课文)
师:请坐,大家读得多高兴呀!(出示写有“海鸥、帆船、港湾”等词语的
词卡,将词卡贴到黑板上)这些词语听你们读得入了迷,和他们的数量词朋友都走散了,你们愿意帮它们找回自己的朋友吗?
生:愿意。
师:找朋友,找朋友,谁来帮我找朋友? 生:我愿意帮你找朋友。
师:请你帮我找朋友,快快把它贴上去,贴上去。(找朋友的音乐起) (学生拿着手中的数量词贴到黑板相应的词语旁边) 师: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找对了吗?大家读一读。
生:一片沙滩,一只海鸥,一条帆船,一艘军舰,一块稻田,一方鱼塘,一道小溪,一行垂柳……
师:都找对了。现在让我们再来比一比,把手中的生字卡片读一张,摆一张,一边读,一边摆,开始吧!
(学生活动)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抓住了七八岁孩子爱做游戏、爱表达、好动等性格特点,创造了一个个情境,让学生开心地读、踊跃地说、积极地活动。学生兴致勃勃地读课文、做游戏、学数量词,一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就在这样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掌握了本课的学习重点。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十分认真,充分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我觉得成功教学本课的原因在于以下三点:
一是开篇巧设郊游这一情境,营造了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了乐趣。
二是自主学习,随文识字。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兴趣和感情记忆的东西是深刻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还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交流识记生字,总结识记技巧,以解决识记生字的问题。
三是创设情境,认识数量词。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数量词的扩充训练,了解数量词的意思和作用,使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也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课 场景歌(1)
总第 1 课时
【课题】1.场景歌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能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我能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重难点分析】
重点: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难点: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活动 1.同学们,你暑假一定去过很多地方,哪个地方让你影响同桌交流哪个地方深刻呢?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让你印象深刻 2.请五个同学把照片给老师,老师把照片打乱。请照片主 人用两三句话描述照片内容,其他同学才是哪一张照片。 3.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去几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想去吗?三两句话描述照片(想)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内容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文中分别描写了哪些地边听老师范读课文方? 2.指名回答,板书:(海边、乡村、公园) 3.谁去了这些地方?生答:板书红领巾(少先队员) 三、随情境学文、识字 1、学习第四小节: 便思考问题 读第一小节 ⑴ 先来看看要去交友得做哪些准备吧。(ppt出示图片)说一说事物与数量你看到了什么了?指名说,引导说出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词的搭配 (出示图片: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 笑。) ⑵师:要想去玩呀,得先拿生字参观券啊! (出示:“铜号”、“红领巾”)认识生字“铜、号、领”说 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读对了,这张参观卷就各种形式读这一小送给你了。我们高举着少先队队旗,吹响铜号,戴好红领节 巾,欢声笑语的去郊游。大家是多么高兴啊!你能把这一 小节读好吗?(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2、情境延伸,学习第一小节: 师:出发喽!我们先去海边,好不好?(出示:海边景色) ⑴ 预设学路1: ① 师:(出示海边景色),你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说观看海边景色 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② 小朋友说的真好!这里啊藏着几个生字宝宝,说说怎 么记住他们的(引导识记生字方法),记好了就去下一个识记生字方法 地方参观。(出示卡片:海、鸥、滩、军、舰、帆) ③ 师:蔚蓝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威武的大军舰,一条彩 色的小帆船在漂游着。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无数 游客在美丽的沙滩上玩耍。好美丽的海边景色啊!(出示 图片: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你想读吗?(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⑵ 预设学路2: ① 师:前面是什么地方,到处一片翠绿鲜红? 自由读、指名读和男女生赛读 师:(出示:乡村景色),你看到了什么了?(尽量引导学 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这里的生字宝宝也想考考你。通过了,我们就去下一个地自主学习生字 方参观。(出示:稻(禾字旁跟禾苗有关) 自主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师:一方鱼塘,小鱼们在快乐地游来游去。花园里五颜六 色的花儿正向你们招手呢,小村子美吗?谁想用朗读来表 现它。(出示: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四人小组赛读 园。)(自由读、指名读、四人小组赛读)。 ⑶ 预设学路3: ① 师:我们已经到了最后一站。(出示:公园景色),你 看到了什么? (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观看共看公园景色 你会读这两个词语吗?(出示:石桥、翠竹)并且认识“桥” “翠”。特别注意“桥”的右边是“乔”而不是“交”。 ② 师:瞧,一竿竿翠竹修长挺拔,一孔石桥横跨小溪, 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 (出示图片: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 看图片:一道小溪、四、诵读全文,指导书写, 一孔石桥和一群飞1、同学们,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那那些鸟 认识的生字宝宝,你能认的出吗(开火车认读,玩摘苹果 游戏,检查生字) 2、师:同学们,这些美丽的景色呀,都在我们的课文里。玩摘苹果游戏 快来读读吧。(板书课题)翻到课本第16页。(用你自己 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评价) 4、多种形式读(对读,拍手读,男女生读) 指名读,评价读 师:让我们想象着刚才看到的美景,尽情地读一读。(齐 读) 齐读,尽情读 5、师重点指导易写错的生字词,生检查自己的抄写本进 行修改,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反馈练习】
huā yuán hóng qí duì zhǎng dà qiáo kǒu hào ( ) ( ) ( )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