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检验员(DT-1)
定期检验实际操作自我培训记录
专业资料
.
用人机构名称: 实习人员姓名: 联 系 电 话: 实 习 日 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专业资料
.
电梯定期检验实际操作自我培训基本要求
1、实习机构
承担电梯检验实际操作实习培训工作的机构应当为具有电梯检验核准项目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
2、实习时机及指导人员
申请电梯检验员资格考试的人员,在参加取证专业培训活动前应当进行电梯检验实际操作实习。实习应当在有电梯检验师资格的检验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3、实习内容
(1) 检验仪器设备使用方面的实习
实习人员应当按照检验规则规定的项目及要求进行电梯检验工具、仪器设备使用方面的实习。实习时,应当通过观看电梯检验师的
使用操作和亲身的使用操作,掌握电梯检验工具、
仪器设备使用技能,达到《电梯检验员(DT-1)培训大纲》附件B-1的要求。
(2)电梯检验现场实习
实习人员应当跟随电梯检验师至少参加10台不同型号电梯(应当至少包括曳引电梯、自动扶梯)的实际检验工作。
实习人员应当在电梯检验师的指导下,进行实习工作,掌握相应的检验技能,达到《电梯检验员(DT-1)培训大纲》附件B-2的要求。
实习人员应当对实习检验的电梯逐台填写仅供证明本人参加了
专业资料
.
相应实习工作的检验记录、检验意见通知书(适用时)、检验报告、检验案例(适用时)。
(3) 安全防护方面的实习
实习人员应当在电梯检验现场,通过电梯检验师的指导,掌握电梯检验工作安全与防护方面的技能,达到《电梯检验员(DT-1)培训大纲》附件B-3的要求。
(4) 缺陷辨识方面的实习
实习人员应当通过现场实习以及视频资料、图片、试件等方式,对各类电梯缺陷的形貌特点有一定了解,掌握常见缺陷辨别技能,达到《电梯检验员(DT-1)培训大纲》附件B-4的要求。
4、实习记录
参加实习的人员应当按要求,填写《电梯检验实际操作实习记录》。
5、 用人机构对实习人员的安全管理
用人机构应当加强对实习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习人员在检验现场实习工作中的安全。
专业资料
.
一、综合记录
我单位 同志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参加了电梯检验实际操作实习培训,承担实习培训工作任务的检验机构为 (填写实习单位名称,如为本单位,则填定本单位),其核准证编号为 。 实习机构的电梯检验师对 进行了电梯检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 由电梯检验师 (检验人员资格证编号为 )对其进行了检验工具、仪器设备使用的培训; 由电梯检验师 (检验人员资格证编号为 )在 台电梯的检验现场,对其进行了电梯检验程序方法的培训; 由电梯检验师 (检验人员资格证编号为 )对其进行了电梯检验安全防护方面的培训; 由电梯检验师 (检验人员资格证编号为 )采用图片、实物等方式对其进行了缺陷辨识方面的培训。 经培训,我单位及实习单位认为,该同志已经达到《电梯检验员(DT-1)培训大纲》对电梯检验实习经历方面的要求。 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 用人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实习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实习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注:用人单位与实习单位为同一单位时,只需在实习单位栏内签字、盖章。
专业资料
.
二、电梯检验用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实习记录
电梯检验师 ,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对我进行了电梯检验用仪器设备使用方法方面的培训,通过观察培训教师的演示和自己的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下述检验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已经能够正确使用检验用仪器设备进行相应检验工作。 □钢直尺;□钢卷尺;□斜塞尺;□游标卡尺; □万用表;□计时器;□压力表;□温湿度计; □照度计;□声级计;□转速表;□钳形电流表; □激光垂准仪; □绝缘电阻测试仪; □同步率测试仪; □电梯运行品质分析仪; □限速器动作速度校验仪; □电梯专用钢丝绳无损探伤仪。 被培训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培训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培训教师电梯检验师资格证书号: 专业资料
.
三、电梯检验实习记录
我在培训教师 的指导下,参加了下述 台电梯的定期检验工作,我跟随培训教师,逐台对全部检验项目进行了检验操作,并填写了仅供证明我参加了实际检验工作用的检验记录、检验意见通知书(适用时)、检验报告、检验案例(适用时)。上述文件得到了培训教师的签字确认,具体文件附后。
电梯 型号 序号 使用单位 使用登记编号 电梯类别 检验日期 所附文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 (1)电梯类别:①为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②为消防员电梯、③为防爆电梯、④为液压电梯、⑤为自动扶梯、⑥为杂物电梯、⑦为自动人行道。
(2)所附文件:①为检验记录;②为检验意见通知书;③为检验报告;④
为检验案例。
专业资料
.
被培训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培训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培训教师电梯检验师资格证书号:
专业资料
.
四、电梯检验安全防护实习记录
电梯检验师 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在单位内以及在检验实习现场对我进行了电梯检验安全防护方面的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我掌握了如下有关电梯检验安全与防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电梯检验安全知识 我了解了有关电梯安全管理的下述知识: □电梯检验活动中实际的和潜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后果; □电梯检验人员在执行本单位电梯检验安全程序,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包括 安全应急措施)方面的作用和职责; □偏离本单位电梯检验安全程序的潜在后果; □饮酒后、使用某些药品后或患有不宜登高、不宜承受加速度等疾病时,不参加现场检验工作 □电梯检验现场所有实际的和潜在的危险源以及采取的措施和应急措施 2、电梯现场检验安全防护 通过 台电梯的现场检验工作,我掌握了检验现场的如下检验安全工作有关技能: □能够正确执行“现场检验人员不得少于2人,检验人员应当在电梯管理人员或维保 人员配合下实施检验”这一规定。 □能够正确执行“检验人员应当正确着装,扣紧领口、袖口,束紧长发、摘除身上佩 戴的项链、首饰等物品,并佩戴安全帽;避免穿着宽松的服装和领带等” 这一规定。 □能够正确执行“检验前,应当将表明正在检验的标识牌和围栏设置于电梯设备附近、 电梯井道入口处或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两端入口处;确认轿厢内或梯级、踏板上无乘客;专业资料
.
关闭电梯门并防止电梯门在检验过程中发生非预期的开关门动作;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检验区域”这一规定。 □能够正确执行“检验前应当确认通讯设施的有效性。检验指令应当清晰,接受指令 的人员应当重复指令,确认无误方可实施操作”这一规定。 □能够在检验中持续注意运动设备的位置和状态。 □能够对是否达到“切断与电梯主开关,设置明显的警示及安全标志”的要求进行确 认。 □在对电气设备或线路进行测试时,能够做到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掌握了“需要使用短接线进行电路短接操作时,必须使电梯处于检修状态、停止开 关处于“停止”位置,且必须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的要求;并在相关检验操作完成后,做到立即取下短接线。 □已经掌握了在机房(机器设备间)或驱动站和转向站进行检验的安全和防护要求。 □已经掌握了安全进入轿顶的要求。 □已经掌握了在轿顶检验时的安全和防护要求。 □已经掌握了安全撤出轿顶的要求。 □已经掌握了安全进入底坑的要求。 □已经掌握了在底坑检验时的安全和防护要求。 □已经掌握了安全撤出底坑的要求。 □能够正确使用安全帽、防护服、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备注: 专业资料
.
被培训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培训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培训教师电梯检验师资格证书号:
专业资料
.
五、电梯检验常见缺陷辨识方面的实习记录
电梯检验师 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在单位内以及在检验实习现场对我进行了电梯检验缺陷辨识方面的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我至少掌握了如下有关电梯检验缺陷辨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电梯定期检验通用缺陷辨识 □供电电压不稳定; □供电电压不符合要求; □气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 □登记信息错误; □档案管理不规范; □制度不健全; □未签署合同,或提供无效合同; □没有有效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2、曳引驱动电梯定期检验 1.1、检验条件确认 1.2、使用资料审查 专业资料
.
□机房通道门未设置门锁; □机房通道门未张贴警告提示; □机房通道门破损; □机房照明照度不够; □断错相保护器破损; □主开关切断照明、报警电路; □曳引轮轮槽磨损; □蜗轮蜗杆断齿; □联接轴断裂; □驱动主机固定失效(缺螺栓、螺栓断裂); 2机房(机器设备间)及相关设备 □制动器闸瓦磨损; □制动器抱闸运行; □应急救援程序未张贴,或内容与现场不符; □盘车轮为辐条型式; □方向标示不清; □应急电源失效; □限速器选型错误; □没有有效的限速器型式报告; □没有按照规定定期校验限速器; □限速器校验报告内容存在错误; □接地连接的跨接线断开; □接地失效或接地电阻偏大; □电气绝缘皮破损; □电气绝缘失效或偏低; 专业资料
.
□应该设置安全门而未设置; □井道安全门开启方向不符合要求; □井道安全门门锁不符合要求; □应该设置检修门而未设置; □井道检修门开启方向不符合要求; □井道检修门门锁不符合要求; □极限开关安装偏离有效位置; □随行电缆破损; 3 井道及相关设备 □井道照明照度不足; □底坑积水; □底坑停止装置安装位置不合格; □限速绳断裂或过分伸长后,张紧装置触发不到电气安全装置; □缓冲器选型错误; □没有有效的缓冲器型式报告; □液压缓冲器缺油; □聚氨脂缓冲器老化、破碎; □ 专业资料
.
□轿顶电气装置按钮老化、破损; □轿顶停止装置未装设,或安装位置不易于接触; □安全窗(门)的电气安全装置不可靠; □对重块固定不牢; □货梯装卸区未清晰标明额定载重量; 4 轿厢与对重 □货梯专用标识不清晰; □紧急照明和报警装置的应急电源系统失效; □地坎护脚板锈蚀破损; □轿厢超载保护装置失效; □轿厢超载保护装置告警阈值设置偏高或偏低; □钢丝绳笼状畸变、绳芯挤出、扭结、部分压扁、弯折; □钢丝绳磨损造成的钢丝绳直径变小; 5悬挂装置、补偿□钢丝绳断丝、断股; 装置及旋转部件□端部固定的开口销缺失; 防护 □补偿链(缆)的端部固定不牢; □机房曳引轮未装设旋转部件的防护装置; □轿顶反绳轮未装设旋转部件的防护装置; 专业资料
.
□各种间隙不符合要求; □在层门最不利点施力时,门间隙不符合要求; □玻璃门上没有必须的标记; □防止门夹人保护装置不灵敏或失效; □层门导向装置缺失; □门导轨破损; □层门扇连接钢丝绳失效; 6轿门与层门 □重锤卡阻、弹簧失效等导致层门自闭力不足; □紧急开锁装置卡阻或失效; □门锁没有有效的型式试验报告; □门锁啮合长度不足; □门锁紧的电气安全装置被短接; □门闭合的电气安全装置被短接; □门刀、门锁滚轮受损或不完整; □门刀、门锁滚轮与地坎间隙不符合要求; □作业场地未设置机械锁定装置或机械锁定装置无效; 7无机房电梯附□机械锁定装置的电气安全装置起不到作用; 加项目 □操作屏上没有应急救援程序或应急救援程序不能被操作人员理解; □附加检修装置与轿顶检修的互锁功能不符合要求; 专业资料
.
□夹绳器失效; □没有有效的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型式试验报告; □缓冲器动作后,电气安全装置不起作用; □缓冲器完全复位的时间过长; □限速器提拉力不足; □限速器机械损坏; □限速器动作速度不符合要求; □安全钳零部件锈死、动作不灵活; □安全钳选型错误; □没有有效的安全钳型式试验报告; □轿厢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失败; □曳引力过大; □平衡系数不符合要求; □楼层显示装置损坏; □外呼梯器损坏; □内选层器损坏; □运行方向显示错误; □防护玻璃破损; □消防功能不符合要求; □制动力不足(制动弹簧调整不当、制动器有油污、动作卡阻); □上行制动试验时的加速度过大或过小; 3、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定期检验 8 试验 专业资料
.
□站内未设置有效的防护装置; □站内照度不足; □主开关切断了插座或照明电路电源; 2驱动与转向站□辅助设备没有单独供电; 的检验 □停止开关的设置、型式或标志不符合要求; □电气绝缘不符合要求; □电气接地不符合要求; □可拆卸盘车手轮缺失; □周边照明照度不足; 3相邻区域 □没有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挡板; □扶手带外缘距离不足; □扶手带破损; □未设置符合要求的扶手防攀爬装置; □扶手装置破损,存在钩挂伤害的可能; 4扶手装置和围裙板 □护壁板之间的空隙过大; □围裙板接缝不平滑; □梯级、踏板或胶带与围裙板间隙过大; □未装设防夹装置; 5梳齿与梳齿板 □梳齿板硫齿破损; 专业资料
.
□扶手带入口保护装置不能有效工作; □梳齿板保护装置不能有效工作; □超速保护不能有效实现; □非操纵逆转保护功能不能有效实现; □梯级踏板或胶带的驱动元件断裂或者过分伸长的监控装置失效; □驱动主机固定失效(缺螺栓、螺栓断裂); □驱动装置与转向装置之间的距离伸缩监控装置调节不当; 6监控和安全装置 □梯级或踏板下陷保护装置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 □梯级或踏板的缺失保护装置失效; □扶手带运行阻滞; □多台连续且无中间出口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停止保护功能失效; □检修盖板和上下盖板未设置开启监控装置; □全部或部分闸片打开不充分; □附加制动器功能失效; □便携式检修控制装置电缆长度不够; 7检修装置 □两个及以上的检修装置可同时启动自动扶梯; □自动启动时间过早或过迟; 8自动启动停止 □运行时间不足10s; □使用须知不清晰; 9标识 □没有产品标识; 专业资料
.
□运行速度与名义速度的偏差超出要求; 10运行检查 □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偏差较大; □制停距离过短或过长; 备注: 被培训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培训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培训教师电梯检验师资格证书号:
专业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