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5
证券是多种经济权益凭证的统称,也指专门的种类产品,是⽤来证明券票持有⼈享有的某种特定权益的法律凭证。在商业中较为常见。
论⽂题⽬《中国⼯商银⾏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分析》⼀、课题来源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成为了⾦融创新的重要⼿段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发展⽅式的逐步转变,它已经成为了我国现代经济⽣活中的普遍现象,现如今,它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成为了沟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步伐逐渐加快,与其相关的业务与产品也在⽇趋完善。但是与国外相⽐,我国还存在严重的缺陷。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认识还有待进⼀步加强。⽬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伴随着区域经济⼀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进⼀步加强对其的应⽤就势在必⾏。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今,任⾯临不少问题,有的是历史问题,有的是新形势下产⽣的新问题。⾯对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许多⾦融机构都在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尤其商业银⾏在资产证券化⽅⾯寻找到了新的突破⼝,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了融资成本,提⾼了资产的流动性,分散了风险,增加了服务费收⼊,增强了商业银⾏的竞争优势。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及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相⽐,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远远落后。在我国加强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尤其商业银⾏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将对⼯商银⾏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加以分析。⼆、研究⽬的和意义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种新的⾦融⼯具,它可以有效解决银⾏投资资⾦短缺,储户存款居⾼不下,投资渠道有限之间的⽭盾;可以使⾦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增强,从⽽改善资产质量,缓解资本充⾜的压⼒;可以使资⾦来源更为⼴泛,从⽽提⾼系统的安全性;可以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从⽽使资⾦流动更为便捷。正是具备了这些优点信贷资产证券化才成了⼤多数⾦融机构的融资渠道选择之⼀,使其得以迅速发展。
与美国欧洲等具有发达⾦融市场的国家相⽐,中国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相对较晚,对于它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真正从理论⾛向实践则是本世纪初期。2005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作启动。国家开发银⾏和建设银⾏分别进⾏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随后,国内多家银⾏纷纷试⽔资产证券化,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有了长⾜的进步。
我国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巨⼤的潜⼒。与发达国家规模庞⼤的资产证券化市场相⽐,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常弱⼩。信贷资产证券化处于试点阶段。产品的发⾏量和存量都⾮常少,在整个⾦融市场中的占⽐微乎其微。但是,⽆论从供给⾯来看还是从需求⾯来看,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都有巨⼤的发展潜⼒。供给⽅⾯,规模巨⼤的银⾏的信贷资产可以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需求⽅⾯,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上应存在对资产证券化有主动需求的投资者。探讨商业银⾏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指引。
我国商业银⾏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资产流动性差,资⾦来源渠道单⼀,资本充⾜率低等突出问题。在参考国外商业银⾏资产经营⽅式及经营技术的经验后,信贷资产证券化被认为是⼀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段。
当前,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已经取得了重⼤突破,商业银⾏对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已达成了共识,国内学者们也专门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理论及实施做了系统的研究,取的了积极成果。但出于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的复杂性,加之银⾏风险管理⼿段不⾜等各⽅⾯的因素,信贷资产证券化⾯临着重重挑战。因此,加强对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的研究,规范和化解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问题,对推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及整个国家经济、⾦融的健康发展,促进⾦融与国民经济的协调与持续发展,都具有⼗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三、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及本课题的主攻⽅向
我国国内对资产证券化的讨论最早应始于1995年,其后⼏年的研究⼏本局限于对资产证券化这种现象作基本认识。从1999年开始,我国对证券化的研究和关注开始逐渐增多,关注的⾓度从最初的国外经验转为对中国实施客观条件的分析:研究范围也逐渐变⼴,开始延伸到会计法律等领域,对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作⽤及如何发挥其作⽤也进⾏了探讨。涂永红,刘伯荣(2012)通过分析国外及⾹港地区的经验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操作进⾏了设计和构想。耿明斋,郑帆(2013)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进⾏了研究,认为有利于增强资产的流动性,提⾼银⾏总体盈利⽔平及优化资源配置,增进银⾏资产安全性等作⽤。于凤坤(2012)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原理进⾏了系统阐述,并全⾯论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经济领域中的作⽤。对如何利⽤资本市场,运⽤资产证券化机制,处理和解决我国国有银⾏不良资产进⾏了深⼊探讨。孙泰军(2013)以资产证券化效率为核⼼,系统论述了如何提⾼资产证券化的⾦融效率及如何建⽴提前偿付风险防范机制。同时对定价⽅法与效率的关系进⾏了论证。
张超英(20XX)从理论⾓度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动因的七个假说包括监督技术假说,管制税假说等,他还从宏观货币政策的
⾓度:(1)证券化有利于缓和货币供给的增长,可以先将⼀定的贷款资⾦运⽤减出银⾏部门再增加新的贷款资⾦运⽤从⽽缓和资⾦来源下的存款货币供给。(2)证券化因素的作⽤提⾼了货币流通速度,进⽽使得关于货币市场均衡的相关参数发⽣变化,使市场效率得到提⾼。
国外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已经有了许多成熟的经验和较科学的理论,⾮常值得我国借鉴。Thomas(2012)分析了银⾏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财富和风险转移。Obay(2013)通过对美国200家银⾏资产证券化数据研究指出资本充⾜率与资产证券化⽔平不相关。Dionne等(2013)对加拿⼤银⾏样本进⾏分析发现资产证券化会降低银⾏风险资本率,给银⾏带来破产风险。喻国平(20XX)系统性的研究了银⾏利⽤资产证券化优点。
Steven L.Schwartz《结构⾦融资产证券化原理指南》(20XX)是资产证券化的经典著作。在其最新第三版《结构⾦融资产证券化原理指南》(2013)中阐述了资产证券化破产隔离、真实销售和信⽤增级原理,准确解读了资产证券化实践中的税收、会计、监管和跨国证券化问题。
Giannini,Alberto和Preventative(2013)认为资产证券化将银⾏资产负债表的信贷风险转移到市场。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银⾏资产的管理,其中之⼀就是提⾼银⾏的透明度。他们认为虽然资产证券化使得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各类资产⽀持证券不再是银⾏资产负债表中的内容,但是这也使得⾦融风险通过SPV不断地向市场扩散。Gustavo Suarez(20XX)认为资产证券化在降低商业银⾏资本需求的同时进⼀步加剧⽽不是分散了商业银⾏风险。
国外资产证券化研究始于基本原理、动因以及作⽤研究,⽬前则主要集中于资产证券化定价分析、风险管理以及对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践的反思。但对资产证券化实施过程中风险的研究以及对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践的反思多停留在技术层⾯,偏重定量分析,缺乏定性分析,特别是缺乏对资产证券化风险的根本性认识。
本课题的主攻⽅向是:对我国⼯商银⾏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四、阅读的主要⽂献
[1]涂永红,刘柏荣著.银⾏信贷资产证券化[M]. 中国⾦融出版社,2012[2] 王中.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学2012[3] 张添⼀.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信⽤风险研究[D].⼭西财经⼤学 2013[4] 欧敏睿.我国商业银⾏不良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研究[D].湖南⼤学 20XX[5] 朱宇畅.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实践状况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 20XX(01)[6] 朱宇畅.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实践状况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XX(16)[7] 林国梁.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及适⽤问题研究[D].复旦⼤学 2013[8] 王晖.基于结构融资视⾓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D].⼭东⼤学 2013[9] 李彬.美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J].财政监督. 2013(16)[10] 李媛媛.我国商业银⾏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研究[D].⼭西财经⼤学 2013
[11] 贾晶.从美国次贷危机反观中国住房抵押资产证券化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03)[12] 刘蕾.华尔街进⼊监管新时代美国⾦融监管改⾰法案正式⽴法[J]. 中国⾦融家. 2011(08)[13] 李佳,王晓.试析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在次贷危机中的作⽤[J]. 华北⾦融. 2012(02)[14] 马⽴珍.试析资产证券化的特殊功能[J].⿊龙江社会科学.2010
[15] Deming Wu,Jiawen Yang and Han Hong,Securitization and banksequity risk[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Research,2011.
[16] Haensel Dennis, Krahnen Jan Pieter. Does Credit Securitization Reduce Bank Risk?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CDOMarket[J]. SSRN Working paper,2007.五、研究内容
本⽂⼀共有四个部分组成:
第⼀部分,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述。第⼆部分,结合数据等分析我国⼯商银⾏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第三部分,⼯商银⾏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提出⾃⼰的建议。1 信贷资产证券化概述
1.1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1.2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及操作流程1.3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2中国⼯商银⾏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2.1⼯⾏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2.2⼯⾏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特点
3 中国⼯商银⾏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问题3.1 商业银⾏风险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3.2 缺乏与资产证券化相配套的外部法律环境3.3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不⾼3.4 风险评级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条件不⾜3.5 证券化信息披露不规范4 推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建议4.1 完善法律体系、健全实施细则4.2 建⽴监管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4.3 丰富基础资产的种类
4.4 增强信⽤评级能⼒、加强对信⽤评级机构的监管4.5 培养合格机构投资者
4.6 建⽴政府⽀持的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六、途径及进度
途径:主要是通过在图书馆,互联⽹的电⼦书和室查阅相关的期刊⽂献以及从各⼤⾦融⽹址下载的数据来了解这个论题发展的动态,使⽤图书馆的电⼦资源增进对这个论题的认识,并通过和指导⽼师⼀起探讨进⼀步深化理解本论题。进度:
1、20XX年11⽉15⽇前:搜寻⽂献,完成外⽂翻译,交指导⽼师。
3、2017年1⽉30⽇前:提交论⽂初稿,期间将论⽂初稿交指导⽼师批阅。 4、2017年2⽉25⽇前:提交论⽂⼆稿,期间按指导⽼师意见进⾏修改。 5、2017年4⽉30⽇前:在⽼师指导下,学⽣修改⾄少三稿完成正⽂定稿。 6、2017年5⽉10⽇前:交毕业论⽂正本,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装订论⽂ 7、20XX年5⽉22⽇前:指导教师将评阅好的毕业论⽂交教研室。8、20XX年5⽉24⽇:开始形式审查,上⽹查询。9、20XX年5⽉25⽇:交叉评阅。
10、2017年6⽉2-3⽇:答辩 2、20XX年12⽉15⽇前:交开题报告正本,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七、现有条件及必须采取的措施
在图书馆查阅书籍、报刊、杂志,同时利⽤图书馆电⼦资源和互联⽹收集了部分关于我国商业银⾏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资料及数据,在此基础上对于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0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证券开题报告被举报⽂档地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