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与管理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教育研究
doi : 10.3969/j. issn. 1674 - 4993.2018.05.067
基于CIPP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孙鹏,黄福华
(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中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律与特征,从学校差异、学校投入、教育过程、教学效果四个维度构建基于CIPP 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模型,一方面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理论;另一方 面为以后其他类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评价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CIPP;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993(2018)05-0175-03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 - oriented Universities Based on CIPP
□ SUN Peng,HUANG Fu-hua
(Hunan Universities of Commerce,Changsha410205,China)
【Abstract】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ies in today’s society, while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and competition is fierce. Combining with the law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 - oriente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 - oriente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four dimensions, such as school differences, school input, education process,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t enriches the research theories i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futur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in other types of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IPP;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1引言
当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显著,如何结合自我特色、遵循 创新创业教育规律、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成为应用型本科 院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受传统高等教育模式 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众多 问题,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并不显著,相对较高的创新创业人才 需求与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教育质 量评价作为衡量高等教育成效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高等 教育服务的决策。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评价至少存 在以下缺陷:一是多关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和绩效质量,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动过程和改进工作关 注不够;二是缺乏理论模型和概念模式的关联,导致指标松 散、关联性弱、缺乏逻辑性和统一性。由于创新创业具有“自 我选择效应”、“时滞效应”、“自我效能感”等特殊因素的影 响,其评价应遵循全面性、动态性、持续性、多元性原则;应当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培养的目标,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
价方法多样、全程动态监测的全面质量评价系统。因此,如何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基于合适的理论 基础,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将成为一个重 要的研究课题。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教育评价理论模型的演进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以桑代克为代表的测量时代,主要主张如何科学的测量教 育效果;②行为-目标时代,以美国心理学家、教育评价之父
泰勒Ralph W. Tyler为先驱,运用管理学领域相关理论,基于 行为目标关联性,提出了行为目标模型;③CIPP时代,以卢姆 为代表的注重对教育目标本身的评价、强调过程导向、决策导 向与改进功能的CIPP模型。CIPP作为一种系统全面的评价 模型,从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 )、输人评价(Input 2.1国外CIPP理论研究进展
Evaluation )、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 )和成果评价
【收稿日期】2018-01 -1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项目(2016 - 498)【作者简介】孙鹏(1975—),女,湖南邵阳人,博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176
物流工程与管理
第40卷
(Product Evaluation)四个方面,从C - I - P - P
四个评价要素
的目标、方法、CIPP与教育决策关系的维度归纳出CIPP模型 的特征。CIPP模型突破了泰勒行为目标模型的总结性评价 思想与证明导向的功能定位,此后,Stufflebeam将形成性评价 思想引入CIPP,将评价的功能定位为改进导向,从而成为教育 评价发展中的重大突破。CIPP模型着眼于教育评价与教学 过程的有机融合,把教育评价视为教学质量的改进工具而非 鉴定工具,注重过程评价和过程改进,强调反馈作用;其次,
CIPP模型整合背景、输入、过程、成果四方面评价阶段,兼顾
计划、组织、实施和再循环四方面决策类型,教育评价富于科 学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总之,Stufflebeam提出的CIPP模型, 在注重教育决策的同时也强调教育发展性现状;既侧重于评 价教育价值与优点,又兼顾描述性资料与判断性资料的收集 与运用,从而提高了教育评价的认知度和可信度。2.2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评价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具有较 为扎实的研究成果。创新创教育研究的方向从个别高校创业 教育评价逐步转变为通用性评价。评价的框架主要是围绕教 育评价主体、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时间与评价方法的确定、 评价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复杂性展开。最具代表性Vesper和
Gartner七因素评价法(主要包含提供的课程、教师的出版情
况、社会影响力、校友参与情况、创新、校友创业情况、学者的 外延拓展活动)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高校创业教育评价指标 体系;此外,Robinson和Haynes构建的包括本科生与研究生层 次提供的课程数量、正规的学术项目、人力资源、组织结构、学 生可能获得的奖学金、学生创业组织六个维度的美国高校创 业教育评价体系和Block和Stumf等级制标准评估创业教育 的有效性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我国创新创业教育 质量评价相对较晚,目前的研究主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对经 济、社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有关评价体系构建最具代表性的 观点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滞后性、差异性、适应性、动态性、 复杂性等特点,评价要反映行业特点、教育环境、教学过程以及 动态适应性。此外,有观点认为,高等教育适应并满足社会需 要的程度是评价高等教育服务质量高低的基本标准。因而,创 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逐步由以政府为主体转向以社会 为主体,让社会参与监督和评价教育质量,同时,应从创新创业 教育的投入及所产生的影响两个主要方面来加以评价。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理论的“范式”与评价体系 的“规制”尚不成熟。从研究内容来看,大多关注高校创新创 业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绩效质量,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 活动过程和改进工作关注不够;从研究理论基础来看,缺乏理 论模型和概念模式的关联,导致指标松散、关联性弱、缺乏逻 辑性和统一性。目前,国内学术界已经意识到并开始在理论 基础或概念模式之上构建教育指标体系。3
基于CIPP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型 构建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具有评估主 体多元性、评估过程持续性、评估结果时滞性等特点,其评价 应遵循全面性、动态性、持续性、多元性等原则。因此,需结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予以改进,从背景、投 入、过程、结果四个维度构建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多元性及跨 时间性的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质量评价模型。而CIPP理论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评价方式, 贯穿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始终,渗透到创新创业教育 活动的各个环节,从四个维度整合了诊断性、可行性、高效性、 形成性、总结性的评价类型,从而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决 策、组织决策、实施决策和重复决策服务,故两者具有高度契 合性。因此,本部分运用CIPP理论,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创 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对C - I - P - P四个评价要素的目标、方 法、CIPP与教育决策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建立了
CIPP改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
框架模型,如下图所示:
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图
基于上述理论模型的构建,基于CIPP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至少涉及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①
理论模型构建的基础。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评估主体多元性、评估过程持续性、评估结 果时滞性等特点,其评价应遵循全面性、动态性、持续性、多元 性等原则。因此,需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 点予以改进,从背景、投入、过程、结果四个维度构建具有全面 性、动态性、多元性及跨时间性的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的应用型 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型。
②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
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正确性,也会影响评价模型对教育决策 的服务。因此,评价指标需要反复的测试与验证。在国内外 文献研究基础上,本文认为可以运用访谈法及头脑风暴法对 背景评价、投入评价、过程评价以及效果评价的相关指标形成 初步定义,并对评价指标进行操作性定义形成初测问卷。对 初测问卷进行小样本调查进行项目筛选形成正式测试问卷, 将问卷的条目与被试的选取数量按照1:10的比例进行测试, 将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构 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③ 差异性对比分析。由于不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实施方
第5期孙鹏等:基于CIPP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型构建177
案、教育背景等都具有差异性。因此,需要选取不同学校、不 同学科及不同专业作为评价样本,釆用因子分析、熵值法分析 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各个不同学校、不同学科及不同专业创 新创业教育质量进行比较研究,验证各个分指标的科学性和 合理性及不同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与差异性;随后,再选 取不同应用型本科学校进行多案例对比分析来突出学校的差 异性,才能真正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4
结论
本研究基于CIPP评价理论,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 特点,从背景、投入、过程、结果四个维度构建了具有全面性、 动态性、多元性及跨时间性的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的应用型本 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型。旨在准确深入地探究人 才培养质量的关联关系,不断纠正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差 异,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从而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 教育质量提升提供科学的借鉴与参考。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质 量评价是个系统工程,它具有复杂性、牵制性,还需从创新创 业环境基础、创新创业资源配置、创新创业过程以及创新创业 效果四个维度分别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同时,建议建立内外 贯通、层级结合、上下贯通的质量评价运行机制来保证创新创 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 ] Babbar,S. Applying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o educational
instruction: A case study from a US public university [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1995,8(7):35 -55.
[2] Emery, C. , Kramer, T. , &Tian, R. Reture to academic
standards : Challenge the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 J ].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 2003,11 (l):37-46.
[3] Fram,E. H. andCamp,R. G. Finding and implementing best
practices i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Progress, 1995,28(2): 69 -73.
[4] Gage, E. D.. Thewinds of change: Improving and assessing
teaching quality [ J ] . SAM Advanced Management Journal, 1993,58(2) :4-5.
[5] Gilbert, S. N. and Evers, F. T. Accessibility and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 J ].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1989,9 (4):44-62.
[6] Harrison,P. D. ,Douglas,D. K. ,&Burdsal,C. A. The relative
meri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overall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 J ]. 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 2003,45 (3) :311 -323.
[7] Isely, P. &Singh, H.. Do higher grades lead to favorable
student evaluations [ J ]. Journal of Economics Education, 2005,36(1) :29 -42.
[8] Shank, M. , D. , Walker, M. , &Hayes, T. Understand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expectations: Do we know what our students expect in a quality education [ J ].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Marketing,1995,13( 1) :71 -89.
[9] Belinda Dello - Iacovo. ‘‘ Curriculum reform and’Quality
Education’in China: An overview [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09, (29) :241 -249.
[10] Robinson P. , Haynes M.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merica’s major universities [ J ].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1,15(3) :41 -52.
[11] Block Z. , Stumpf S. A.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search : experience and challenge [ M ] . NewYork : Center for Entrepreneurial Studies, New York University, Leonard N. Stem School of Business, 1990,7.
[12] Chamey A. , Libecap G. D. , Center K. E.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 h : An evaluation of the Berger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 J ]. The Karl Eller Center of The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0.
[13 ] Fayolle A. , Gailly B. T. , Lassas - Clerc N.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grammes: a new methodology [ J ] .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 2006,30(9) :701 -720.
[14] Finkle T. A. ,Kuratko D. F* ,Goldsby M. G. An Examin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 A National Survey [ J ]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6,44(2) :184 -206.
[15] Caldwell K. , Harris S. P. ,Renko M. The potenti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 conceptual tools for applying citizenship theory to policy and practice [ J ]. Intellect Dev Disabil, 2012,50(6) :505 -518.
[16] Upton N.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Entrepreneurship Center
Directors : A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Consortium of Entrepreneurship Centers [ M ]. Waco: Baylor University ,1997.[17] 谢志远,刘巍伟.高校创业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定量研
究[J].创新与创业育,2010(1) :3 -8.
[18] 周萍.关于构建高校创新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
科教文汇,2010(3): 17-18.[19] 陶丹,陈德慧.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
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5) :81 -86.[20] 冯艳飞,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模
型与方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1) :122-127.[21] 刘爽,李硕.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
[J].现代教育科学,2011(4) :155 -157.
[22] 吴美.基于CIPP理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评价
模型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5(1).
[23] 刘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
践[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 (4).[24] 向辉,雷家输.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研
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4).[25] 张秀娥,方卓.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机制研究[J].吉林
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〇15(7).[26] 田硕,顾贤光.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77 -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